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土壤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94
1
作者 刘广深 徐冬梅 +2 位作者 许中坚 王红宇 刘维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56-762,共7页
为正确评价土壤性质对酶活性的影响程度 ,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 5种土壤 1 2个样品中的土壤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是制约脲酶、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而... 为正确评价土壤性质对酶活性的影响程度 ,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 5种土壤 1 2个样品中的土壤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是制约脲酶、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而阳离子交换量对三种酶活性的影响均很微弱 ;就通径分析的直接效应而言 ,pH对脲酶活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对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然而pH对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的这种直接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被通过其它因素对三种酶的间接效应所抵消 ;土壤粉粒对转化酶活性的作用尤为显著。此外 ,粘粒对酸性磷酸酶、砂粒对脲酶有一定影响且均主要体现为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径分析法 土壤 水解酶活性 土壤性质 土壤脲酶 转化酶 酸性磷酸酶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玉米生长期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夏雪 谷洁 +3 位作者 高华 秦清军 刘磊 解媛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2,共5页
为了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水解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土壤水解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在陕西省眉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和分析土壤水解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在拔节期出现活性高峰,土壤脲酶活性... 为了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水解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土壤水解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在陕西省眉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和分析土壤水解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在拔节期出现活性高峰,土壤脲酶活性在大喇叭口期达到玉米生育期最高峰。单施低量有机肥处理(M1N0)、单施中量氮肥处理(M0N2)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M1N2、M2N2、M3N2),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比不施肥处理(M0N0)高,其中M2N2处理蔗糖酶活性最高26.56 mg glucose/(g土.24h),比M0N0处理高出48.63%,M3N2处理脲酶活性最高0.80 mg NH3-N/(g土.24h),比M0N0处理高出25.00%,碱性磷酸酶活性以M2N2处理最高2.21mg酚/(g土.24h),比M0N0处理高出0.16 mg酚/(g土.24h)。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脲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而蔗糖酶与脲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解酶活性 玉米生育期 有机无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解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3
作者 耿玉清 王冬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7-394,共8页
土壤水解酶直接参与有机物质的矿质化过程,对维持生态系统碳和养分的循环过程起重要作用。但不同研究者和实验室测定过程的差异,常给土壤酶测定方法的选定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围绕土壤酶活性测定过程中样本贮存方式、酶底物选... 土壤水解酶直接参与有机物质的矿质化过程,对维持生态系统碳和养分的循环过程起重要作用。但不同研究者和实验室测定过程的差异,常给土壤酶测定方法的选定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围绕土壤酶活性测定过程中样本贮存方式、酶底物选择以及培养条件等,对近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土壤酶来源广泛,存在形式复杂,直接提取土壤酶还有很大的难度。目前土壤酶活性的测定主要是通过一定量底物在酶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生成物或剩余物量来实现。基于对硝基酚衍生物为底物的分光比色法,因其成本低廉而被广泛使用。针对国际上未能建立统一的测定方法而导致研究数据之间难以进行比较的现状,作者认为现阶段土壤水解酶测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采用新鲜土样或短时间低温冷藏的土样;2)酶底物种类的选择应与国际接轨,采用饱和底物浓度使其反应速度接近最大值;3)缓冲液的pH值可与土壤pH值相近;4)4 h内培养的土壤酶,可忽略微生物抑制剂的使用。建议我国在近期内:1)应丰富土壤水解酶种类的研究;2)注重灵敏度高、需样量小以及培养时间短的荧光分析技术的应用;3)在强化典型土壤酶动力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尽快规范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解酶活性 测定方法 分光比色法 荧光分析法 土壤贮存方式 对硝基酚底物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Zn对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理化性质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星亮 谷洁 +5 位作者 高华 秦清军 孙薇 陈智学 张卫娟 李海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8-645,共8页
以猪粪、麦秸、废菌糠为原料并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静态堆腐条件下,研究了重金属Zn对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和水解酶活性变化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重金属Zn处理(CK)达到无害化的温度要求;添加Zn处理后,低剂量Zn处理(Zn浓度为400 mg/kg)... 以猪粪、麦秸、废菌糠为原料并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静态堆腐条件下,研究了重金属Zn对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和水解酶活性变化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重金属Zn处理(CK)达到无害化的温度要求;添加Zn处理后,低剂量Zn处理(Zn浓度为400 mg/kg)高温期(>50℃)只持续3 d,高剂量Zn处理(Zn浓度为1000 mg/kg)没有达到高温期;加Zn处理均未达到无害化温度要求。Zn对堆肥电导率的影响主要在升温阶段后期、高温期及降温阶段初期;对堆肥pH的影响主要在高温期,此期间只有CK在最佳的堆腐pH范围(7.5~8.5)。堆肥中水解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期低剂量Zn处理对纤维素酶活性具有激活效应,而高剂量Zn处理产生抑制效应;降温期加Zn处理均表现出抑制效应。蛋白酶在堆肥初期(前4 d)加Zn处理表现出激活效应,高剂量Zn处理显著高于CK;在高温期和降温期加Zn处理蛋白酶表现出抑制效应。在堆肥初期(前4 d)加Zn处理对脲酶表现激活效应,而在堆肥后期(9 d后)表现出抑制效应,减缓了酰胺化合物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高温堆腐 理化特征 水解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坡位差异及月动态 被引量:2
5
作者 Vuong Thi Minh Dien 曾健勇 满秀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47,共8页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的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的坡位差异和月份动态,探究土壤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阐明土壤碳氮转化酶学机制及森林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5—10月每月中旬,在大...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的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的坡位差异和月份动态,探究土壤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阐明土壤碳氮转化酶学机制及森林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5—10月每月中旬,在大兴安岭漠河地区樟子松天然林坡地设置试验地。分别在试验地上、中、下坡位各设置3块20 m×30 m的樟子松林试验样地,每样地选3个取样点,每取样点清除枯枝落叶层后,记录不同土深(2.5、7.5、15、25 cm)处土壤温度。同时采集每个取样点不同土层(0~5、5~10、10~20和20~3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水率、碳氮含量(有机碳、全氮)及水解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结果】土壤的有机碳及全氮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随坡位升高而减少,但坡位差异不显著(P>0.05);0~5、5~10、10~20和20~30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68.53~80.38、40.28~46.66、15.86~21.08和11.91~13.79 g·kg-1,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为5.34~5.96、2.98~3.68、2.35~2.61和1.54~1.75 g·kg-1;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随坡位降低,土壤脲酶及蔗糖酶活性增高,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活性降低;月动态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峰期均为9月,酶活性高峰期集中在7—8月;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有机碳、全氮)含量与水解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活性和含水率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温度与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氮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土壤碳氮含量与酶活性的坡位差异不显著(P>0.05),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峰期为9月,土壤水解酶活性高峰期集中在7—8月。土壤碳氮含量与水解酶活性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温湿度对碳氮含量与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樟子松 土壤 碳氮含量 水解酶活性 温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球茎膨大生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世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1期50-53,共4页
“大红袍”荸荠在定植80d(约10月下旬)时株高、每株分株数及叶状茎数分别较9月上旬增加55.8%、288.24%和493.04%,叶面积指数由0.77升至4.51。球茎膨大生长与气温和日照长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值... “大红袍”荸荠在定植80d(约10月下旬)时株高、每株分株数及叶状茎数分别较9月上旬增加55.8%、288.24%和493.04%,叶面积指数由0.77升至4.51。球茎膨大生长与气温和日照长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97和-0.99)。荸荠球茎不同部位之间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淀粉酶、转化酶活性有差异。球茎膨大过程中,其内生长抑制物质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而生长促进物质的相对含量则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球茎膨大生长 碳水化合物组分 水解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接种物对木薯乙醇废液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
7
作者 卞志明 赵明星 +1 位作者 廖家林 阮文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6,共8页
作者采用了4种不同的厌氧污泥作为木薯乙醇废液处理的接种污泥,在高温55℃条件下进行批式实验,并评价了4种不同接种污泥高温厌氧处理木薯乙醇废液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高温絮状污泥组、中温絮状污泥组、中温复配污泥组对SCOD的降解率... 作者采用了4种不同的厌氧污泥作为木薯乙醇废液处理的接种污泥,在高温55℃条件下进行批式实验,并评价了4种不同接种污泥高温厌氧处理木薯乙醇废液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高温絮状污泥组、中温絮状污泥组、中温复配污泥组对SCOD的降解率分别为72.1%、72.2%和47.5%,沼气产率分别为188.8、182、109 mL/gTCODadded;而中温颗粒污泥组对SCOD的降解率较低,仅为17.8%,沼气产率为53.7 mL/gTCODadded,这是由于整个发酵过程中VFA浓度较高,抑制了产甲烷菌群对有机物质的转化。中温复配污泥组在第9天时的纤维素酶活性和半纤维素酶活性最大,分别为48.2 U和51.3 U,中温颗粒污泥组酶活力表现较差,在第3天和第5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5 U和9.8 U。高温絮状污泥组和中温絮状污泥组的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在第5天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0.6、18.7 U和24.6、28.7 U。经过15 d的厌氧发酵,中温复配污泥组粗纤维降解率最大,为41.5%,而其他三种污泥体系粗纤维降解能力一般,其中高温污泥组、中温颗粒污泥组和中温絮状污泥组对粗纤维降解率分别为25.8%、16.1%和29.4%。研究表明中温复配污泥体系对木薯乙醇废液中的固体物质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乙醇废液 厌氧发酵 接种污泥 水解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方法
8
作者 吕伟 杨志 崔宝钗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年第4期52-52,共1页
水分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树木的生长,包括细胞分裂和伸长都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风干种子不吸水不能发芽生长,幼苗缺水,水解酶活性提高,物质分解作用加强,合成作用及各种代谢活动受到影响,不能正常生长。因此,借助雨季造林可以大... 水分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树木的生长,包括细胞分裂和伸长都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风干种子不吸水不能发芽生长,幼苗缺水,水解酶活性提高,物质分解作用加强,合成作用及各种代谢活动受到影响,不能正常生长。因此,借助雨季造林可以大大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然而,雨季造林时间性强,技术要求严,造林难度大,造林可用树种少,要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搞好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季造林技术 造林成活率 树木生长 管理 水分供应 水解酶活性 细胞分裂 发芽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