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配套油菜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5
1
作者 万晟杰 常海滨 +2 位作者 余常兵 肖本木 罗后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413-414,共2页
2014-2015年在湖北省阳新县和团风县开展了水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油菜(Brassica napus L.)配套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大地95产量最高,生育期适宜,可作为试验区该三熟制配套的油菜品种。
关键词 油菜(Brassica NAPUS L.) 品种 水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综合优化对油菜-水稻复种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张立进 巢思琴 +6 位作者 许彬 董保华 黄国勤 张建标 吴小飞 刘懿枢 朱灵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8-1137,共10页
为探究长江中游油菜-水稻复种田肥料综合优化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常规施肥(CK)、减量施肥(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采用生态化学计量方法,探究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为探究长江中游油菜-水稻复种田肥料综合优化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常规施肥(CK)、减量施肥(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采用生态化学计量方法,探究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2022年,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5.77%~16.81%、1.73%~6.36%(除2019年)和6.84%~19.44%(P<0.05)。不同处理下土壤C∶N为10.12~22.21,C∶P为12.47~22.45,N∶P为1.01~1.39;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土壤C∶N有所提高,N∶P有所降低,KF处理降低了土壤C∶N(除2021年)和N∶P(除2018年和2022年);BMP处理的C∶N最高,且随着时间推移其与CK处理的差异呈减小趋势。2018—2022年,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的油菜产量增加4.49%~26.78%,且BMP处理油菜产量随还田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CK和KF处理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8—2022年,CK和BMP处理水稻产量呈增加趋势,2020—2021年KF处理水稻产量出现小幅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各处理油菜和水稻的氮、磷、钾边际产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油菜增产效果优于水稻。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和水稻产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特征大部分呈显著相关,年均气温与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呈显著相关。综上所述,有机肥还田提高了土壤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可以持续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还提高了作物产量,综合优化施肥是优化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养分管理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复种 施肥模式 土壤养分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稻-稻”三熟制早熟冬油菜氮高效基因型及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2
3
作者 钱银飞 邱才飞 +5 位作者 彭春瑞 邹小云 姚易根 裴润根 刘根如 杨文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0-840,共11页
【目的】旨在筛选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熟冬油菜基因型及其简易筛选指标。【方法】利用田间小区试验,选用了生育期185 d以下的的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种植的14种早熟冬油菜基因型,进行正常施氮(N_(1))和不施氮(N_(0))处... 【目的】旨在筛选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熟冬油菜基因型及其简易筛选指标。【方法】利用田间小区试验,选用了生育期185 d以下的的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种植的14种早熟冬油菜基因型,进行正常施氮(N_(1))和不施氮(N_(0))处理。根据不同冬油菜基因型氮肥利用率(NUE)的差异,利用树状聚类分析进行分类,形成高、中、低3种氮效率基因型。同时通过逆向溯源的方法,观察分析3种氮效率基因型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的产量构成、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总结分析出氮高效冬油菜基因型的一些简易判断的指标。【结果】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冬油菜在产量形成、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N1处理下成熟期早熟冬油菜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值和变异系数基本表现大于N0处理。因此,以N1处理下不同基因型的农艺性状表现作为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的鉴别标准。N1处理下,氮高效基因型比氮中效和氮低效基因型产量高、单株角果数多、每角粒数多、株高高、主花序长、一级分枝数多、角果密度高、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高、籽粒中氮含量高、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均较高。【结论】沣油737是适合南方“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熟冬油菜;正常施氮条件下,成熟期较多的单株角果数与每角粒数,以及较高株高是判断早熟冬油菜氮高效基因型的简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三熟制 油菜 氮高效 树状聚类 筛选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玉米-油菜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陈 王昆昆 +5 位作者 廖世鹏 杨佳群 丛日环 任涛 李小坤 鲁剑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67-2077,共11页
旱-旱和水-旱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典型种植模式,氮养分缺乏是油菜产量主要限制因子。利用2016—2023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布置的裂区同田对比定位试验,探究氮肥用量对不同轮作模式下油菜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差异,为科学施氮提... 旱-旱和水-旱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典型种植模式,氮养分缺乏是油菜产量主要限制因子。利用2016—2023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布置的裂区同田对比定位试验,探究氮肥用量对不同轮作模式下油菜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差异,为科学施氮提供依据。试验设计的主处理为旱地油菜(玉米-油菜)和水田油菜(水稻-油菜)2种轮作模式,副处理为4个氮肥用量(0 kg N hm^(-2)、75 kg N hm^(-2)、150 kg N hm^(-2)、225 kg N hm^(-2)),分析了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氮素积累量等相关指标。7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和水田油菜的产量和氮素吸收在不同氮肥投入下的响应存在差异。当不施氮或低施氮(75 kg N hm^(-2))时,水田油菜产量显著高于旱地油菜,分别高出53.9%和20.8%,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分别高出57.8%和18.3%;当施氮量为150 kg N hm^(-2)时,2种轮作无显著差异;在高施氮(225 kg N hm^(-2))时,旱地油菜产量和氮素积累量较水田分别增加11.2%和16.0%。旱地油菜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贡献率和表观利用率较水田油菜分别平均增加16.5%、20.5%和22.0%,氮肥对旱地油菜的增产潜力更大,但水田油菜季土壤基础氮素供应量较旱地高61.5%,对氮肥的依赖性更小。综上,增加氮肥用量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氮素积累,水田油菜在低氮投入下表现出较高的稳产性,而旱地油菜在较高氮投入下丰产潜力更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轮作模式调整油菜施氮量,旱地油菜可以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以获得高产,水田油菜要充分利用土壤供氮能力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以达到油菜高产高效生产和氮肥高效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菜轮作 水稻-油菜轮作 氮肥用量 油菜产量 氮素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表油菜素内酯对生物炭基质育秧水稻秧苗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毋翔 张义凯 +8 位作者 张鹏 马昕伶 陈玉林 陈惠哲 张玉屏 向镜 王亚梁 王志刚 李良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5-694,共10页
[目的]水稻秧苗良好的根系盘结力,利于提高机插效率和质量。探明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在稻草生物炭育秧基质中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以300℃下制备的稻草生物炭为主的育秧基质,... [目的]水稻秧苗良好的根系盘结力,利于提高机插效率和质量。探明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在稻草生物炭育秧基质中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以300℃下制备的稻草生物炭为主的育秧基质,以甬优538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EBR(0,0.5,1.0,1.5,2.0mg/kg)对生物炭基质育秧水稻秧苗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在生物炭基质中加入EBR后水稻秧苗的根系盘结力增强了4.13%~22.46%,根系活力提高了0.93~1.65倍,根冠比增加了2.20%~14.10%,极大促进根系的生长。基质中添加EBR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保护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的含量,增加秧苗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施用EBR后水稻根系和叶片中OsCu/Zn-SOD1和OsCu/Zn-SOD2、OsCAT1和OsCAT2四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结论]生物炭育秧基质中增施EBR能够提高水稻秧苗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植株内MDA和H_(2)O_(2)的含量,改善水稻秧苗根系的生长和盘结能力,促进健壮秧苗的形成。基施EBR最适宜的浓度为1.0~1.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基质 水稻 根系 2 4-油菜素内酯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季水稻-再生稻-油菜(绿肥)周年绿色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建明 陈海萍 尹恒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4期30-31,42,共3页
阐述了湖北省英山县头季水稻-再生稻-油菜(绿肥)周年绿色高效栽培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优势,探索了头季水稻-再生稻-油菜(绿肥)周年生产模式,以及各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措施,并对稻-再-油(肥)周年模式效益进行了分析,为推进农业绿色高效、保... 阐述了湖北省英山县头季水稻-再生稻-油菜(绿肥)周年绿色高效栽培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优势,探索了头季水稻-再生稻-油菜(绿肥)周年生产模式,以及各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措施,并对稻-再-油(肥)周年模式效益进行了分析,为推进农业绿色高效、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态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季水稻-再生稻-油菜(绿肥)模式 绿色高效 节本 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性水稻新品种渝香203中稻-再生稻轻简栽培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杜清源 姚雄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5期46-,38,共2页
本文介绍了突破性水稻新品种渝香203的特征特性、中稻-再生稻产量表现以及推广应用现状,总结提出了渝香203的中稻-再生稻轻简栽培技术,建议科研院所继续强化农机、农艺协同攻关,着力构建全程机械化生产条件下的渝香203中稻-再生稻两季... 本文介绍了突破性水稻新品种渝香203的特征特性、中稻-再生稻产量表现以及推广应用现状,总结提出了渝香203的中稻-再生稻轻简栽培技术,建议科研院所继续强化农机、农艺协同攻关,着力构建全程机械化生产条件下的渝香203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性水稻 渝香203 中稻-再生稻 轻简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赣抚平原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再生稻品种筛选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宗发 熊青云 +2 位作者 喻风琴 王苏影 程春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7期23-25,28,共4页
[目的]筛选适合赣抚平原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再生稻品种。[方法]比较分析供试的11个品种头季、再生季生育期、植株形态、产量及其构成。[结果]和两优1号、Y两优6号、准两优608、晶两优华占是适合赣抚平原再生稻生产应用的品种;和两优... [目的]筛选适合赣抚平原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再生稻品种。[方法]比较分析供试的11个品种头季、再生季生育期、植株形态、产量及其构成。[结果]和两优1号、Y两优6号、准两优608、晶两优华占是适合赣抚平原再生稻生产应用的品种;和两优1号、准两优608早熟性好,易实现高产稳产。[结论]建议和两优1号、准两优608作为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首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抚平原 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 再生稻 品种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应 被引量:41
9
作者 李继福 薛欣欣 +6 位作者 李小坤 任涛 邹家龙 陈华东 丛日环 周鹂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7-325,共9页
【目的】研究稻-油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和冬油菜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钾肥利用率以及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明确长期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果,为秸秆还田下稻-油轮作中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 2014年... 【目的】研究稻-油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和冬油菜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钾肥利用率以及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明确长期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果,为秸秆还田下稻-油轮作中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 2014年在湖北省粮油主产区-江汉平原选择土壤供钾能力较高的农田,布置水稻-冬油菜轮作定位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1)CK(-K);2)+K;3)+S;4)S+1/4K;5)S+1/2K;6)S+3/4K和7)S+K。其中K和S分别表示钾肥和还田秸秆,K2O用量为90 kg/hm2。【结果】1)与不施钾(-K)相比,施用钾肥和秸秆还田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水稻和冬油菜年均产量和钾素吸收量,尤以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S+K)的水稻和冬油菜产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量最高,与对照(-K)相比增产率分别为12.8%和19.1%;地上部钾素(K2O)累积吸收量增幅分别达到35.7%和79.3%。2)在当前推荐钾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还田对水稻和冬油菜的钾肥吸收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均使两种作物的钾素吸收利用率显著降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水稻季的钾肥与钾素农学利用率明显降低,而冬油菜季则分别显著提高与持平;秸秆还田后,水稻季的钾素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而冬油菜季则持平。3)通过对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增产率、地上部吸钾量增幅的相关分析得出秸秆还田后当前的推荐钾肥用量偏高。根据肥效模型并结合实际产量和农田钾素养分平衡拟合得出,水稻和冬油菜的年均适宜钾肥用量分别为52.0和61.9 kg/hm2,比推荐用量可分别减少42.2%和31.2%。【结论】在土壤钾素含量较高的情况下,稻-油轮作区开展连续秸秆还田不仅能够降低钾肥投入量,获得较高的粮油经济产量,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并维持农田系统养分平衡以及秸秆钾素资源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还田秸秆 钾肥 钾肥利用效率 养分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固氮能力及作物产量 被引量:58
10
作者 张丹 付斌 +7 位作者 胡万里 翟丽梅 刘宏斌 陈安强 盖霞普 张亦涛 刘剑 王洪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3-140,共8页
为探讨西南山区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影响,于2013-2015年在洱海流域稻油轮作农田中设置空白处理(CK)、单施化肥(CF)、化肥+玉米秸秆(CFMS)以及化肥+蚕豆秸秆(CFBS)4个处理,测定分析了作物产量、... 为探讨西南山区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影响,于2013-2015年在洱海流域稻油轮作农田中设置空白处理(CK)、单施化肥(CF)、化肥+玉米秸秆(CFMS)以及化肥+蚕豆秸秆(CFBS)4个处理,测定分析了作物产量、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产量及其地上部含氮量,增加氮素有效输出。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其大小顺序为:CFMS>CFBS>CF>CK。与土壤碳氮比相比,土壤微生物熵和微生物量C/N对秸秆还田做出快速响应,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微生物熵,降低微生物量C/N。此外,秸秆还田显著降低油菜收获后的土壤硝态氮残留(P<0.05),与CF相比,玉米秸秆和蚕豆秸秆还田分别使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减少11.6%~55.0%和13.7%~52.3%。可见,中国西南山区稻油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含氮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氮素固持能力,有效降低土壤氮素流失风险,且玉米秸秆在增产、固氮方面的作用优于蚕豆秸秆。结果可为提高西南山区水稻、油菜产量,增强土壤氮素固持能力,降低土壤氮素流失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有机碳 土壤 秸秆还田 水稻-油菜轮作 作物产量 土壤微生物量 硝态氮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霞 罗丽卉 +3 位作者 周娅 杨定清 王棚 李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131,共8页
为研究成都平原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用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循环酶活性的影响,于2017—2020年开展连续3 a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秸秆不还田对照(CK)、常规化肥(NPK)、常规化肥+1/2量秸秆(SR1)、常规化肥+全量秸秆(SR2)、常... 为研究成都平原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用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循环酶活性的影响,于2017—2020年开展连续3 a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秸秆不还田对照(CK)、常规化肥(NPK)、常规化肥+1/2量秸秆(SR1)、常规化肥+全量秸秆(SR2)、常规化肥+2倍秸秆(SR3)5个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碳循环酶活性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试验前,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与CK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以及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显著提升了5.05%~8.55%,18.40%~36.80%,35.76%~66.93%,27.20%~52.10%,且均表现为秸秆用量越大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越高。另一方面,与CK和NPK处理相比,3个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升;其中SR2处理下的土壤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值最高,比SR1处理分别显著高出16.25%,8.49%,14.69%,SR3处理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比SR1处理显著高出25.10%。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SOC、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循环酶活性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在成都平原稻-油轮作体系下,实行全量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及碳循环相关酶活性、促进土壤质量正向提升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秸秆还田 土壤活性有机碳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干物质积累运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鸿飞 林瑞余 +3 位作者 梁义元 郑履端 梁康迳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株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移栽大田后,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比常... 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株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移栽大田后,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比常规栽培模式的高,在生长中、后期尤其显著,分别高10.77%和63.29%;超高产栽培模式的群体干物质累积总量在头季稻整个生育期比常规栽培模式高24.83%-38.17%,茎鞘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转换率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10.60%和13.88%,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比常规栽培模式多21.43%,穗粒数多1.88%,产量比常规栽培模式高2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稻-再生稻 头季稻 超高产栽培模式 常规栽培模式 干物质积累 叶面积指数 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稻分蘖动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鸿飞 梁义元 +3 位作者 林瑞余 郑履端 梁康迳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73-379,共7页
试验研究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分蘖动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头季生育期间,超高产栽培模式稻株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Ca^2+-ATPase... 试验研究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分蘖动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头季生育期间,超高产栽培模式稻株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分别高出20.60%~38.65%、5.16%~23.26%、18.91%~63.29%、18.22%~76.76%、34.88%~48.35%、1.25%~17.94%和4.09%~17.87%,有效分蘖期缩短5d,低节位分蘖多51.61%;不同生育期超高产栽培模式氮素累积量是常规栽培模式的1.43~2.44倍,磷素累积量是常规栽培模式的1.21~1.48倍,孕穗期后的钾素累积量是常规栽培模式的1.55—2.21倍,为优化群体质量,提高后期群体光合效率,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稻-再生稻 头季稻 超高产栽培模式 细胞保护酶 氮磷钾累积 分蘖动态 节位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综合调控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0,共8页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济效益差,而且导致养分在环境中累积,影响大气、水体质量和人畜健康。本文针对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耕层土壤碳氮含量低,氮肥用量高、损失严重、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周年养分运筹、土壤碳氮协同调控、缓/控释肥料施用对氮损失的阻控、施肥方法的改进、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协同优化建立综合调控模式,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水稻-油菜轮作 农业绿色发展 碳氮协同调控 秸秆还田增碳 缓/控释肥料 增产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氮钾肥效应及氮钾养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荣英 王富华 张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9-12,共4页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生态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的施用对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及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87.5 kg/hm2时,水稻和油菜产量均达到最高,与不施钾相比,水稻增产3 007 kg/hm2,增产率为45.4%;油菜增产757 k...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生态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的施用对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及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87.5 kg/hm2时,水稻和油菜产量均达到最高,与不施钾相比,水稻增产3 007 kg/hm2,增产率为45.4%;油菜增产757 kg/hm2,增产率为40.4%。增施氮、钾肥增加作物养分吸收量,钾肥用量187.5 kg/hm2时,钾吸收量为553.3 kg/hm2,氮吸收量为279.9 kg/hm2。水稻-油菜轮作中所有处理钾素养分平衡均出现亏缺,但增施钾肥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程度;所有处理氮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钾肥 氮肥 养分吸收 钾素平衡 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复种系统作物产量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立进 巢思琴 +4 位作者 鲁梦珍 黄国勤 钱国明 夏立明 盛金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4,共8页
为探究优化施肥对作物产量和稻田径流水中氮磷流失动态变化的影响,通过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主因子优化处理、综合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3种施肥模式下油菜-水稻轮作田中氮磷浓度变化、径流水中氮磷累积流失量以及作物产量。结果显示:整个... 为探究优化施肥对作物产量和稻田径流水中氮磷流失动态变化的影响,通过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主因子优化处理、综合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3种施肥模式下油菜-水稻轮作田中氮磷浓度变化、径流水中氮磷累积流失量以及作物产量。结果显示:整个生育期径流水中全氮、硝态氮、总磷和可溶性磷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油菜生长期铵态氮含量一直处于较低状态。与常规处理相比,主因子优化处理径流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下降31.44%、45.45%、28.84%。常规处理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累积流失量分别为10.92、0.37、9.16 kg/hm^(2),主因子优化处理和综合优化处理全氮累积流失量较常规处理分别降低了31.41%、22.99%,铵态氮累积流失量较常规处理分别降低了2.71%、43.24%,硝态氮累积流失量较常规处理分别降低了31.01%、29.81%。油菜综合优化处理产量为1954.6 kg/hm^(2),比主因子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产量分别增加4.60%和4.79%,水稻综合优化处理产量为6375.5 kg/hm^(2),比主因子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分别增加3.76%和0.81%。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综合优化处理既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又能有效降低稻田氮磷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复种系统 减量施肥 氮磷流失 肥料利用率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荣英 李传保 李文西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90-2193,共4页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鄂东南丘陵生态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的施用对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及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50 kg/hm2时,水稻和油菜产量均达到最高,与不施钾相比,水稻增产1 495 kg/hm2,增产率为27.4%;油菜增产159 k...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鄂东南丘陵生态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的施用对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及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50 kg/hm2时,水稻和油菜产量均达到最高,与不施钾相比,水稻增产1 495 kg/hm2,增产率为27.4%;油菜增产159 kg/hm2,增产率为10.3%。增施钾肥增加作物养分吸收量,钾肥用量187.5 kg/hm2时,钾吸收量为349.1 kg/hm2,氮吸收量为205.1 kg/hm2。水稻-油菜轮作中增施钾肥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程度,且施高量钾(187.5 kg/hm2)的处理农田钾素出现少量盈余;氮素均出现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钾肥 养分吸收 钾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伏成秀 李铭刚 +8 位作者 吴翔 付斌 张庆 施竹凤 倪明 胡万里 杨明英 朱红业 杨佩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98-1904,共7页
【目的】解析洱海流域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探讨水旱轮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运用微生物核糖体RNA基因靶向测序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连续7Y油菜-水稻种植后土壤细菌种群结构的组成、丰度和碳氮... 【目的】解析洱海流域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探讨水旱轮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运用微生物核糖体RNA基因靶向测序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连续7Y油菜-水稻种植后土壤细菌种群结构的组成、丰度和碳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变化特征,结合Perason相关性分析,解析细菌种群结构与土壤碳氮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土壤有机质(OM)和全氮(TN)与细菌种群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种群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种群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油菜和水稻种植季,不同处理间Clean tags数量、OTUs丰度及α多样性指数差异性不显著(P≥5),门分类水平上的优势细菌种群相对丰度差异性不显著(P≥5)。土壤碳氮转化功能基因qPCR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固碳基因cbbL-R和氨氧化基因amoA的拷贝数差异性不显著,有机碳源物料配施化肥显著提高固氮基因nifH和氨氧化基因amoA拷贝数(P<0.05)。【结论】油菜和水稻种植季土壤细菌种群结构组成和碳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呈相似变化趋势,水旱轮作对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其稳定性可能与土壤本底较高的碳氮素储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轮作 土壤细菌种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碳氮转化功能基因 qPCR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水稻轮作模式下油菜季氮肥投入与水稻季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光合生产力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鹏 杨志远 +4 位作者 李娜 李郁 吕旭 孙永健 马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0,共8页
【目的】探索油菜季氮肥投入与水稻季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光合生产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油菜季2种氮肥投入量(常规施氮:180 kg·... 【目的】探索油菜季氮肥投入与水稻季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光合生产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油菜季2种氮肥投入量(常规施氮:180 kg·hm^-2,减量施氮:150 kg·hm^-2)、水稻季150 kg·hm^-2施氮量基础上3种氮肥运筹模式[M1—m(基肥)∶m(分蘖肥)∶m(穗肥)=2∶2∶6,M2—m(基肥)∶m(分蘖肥)∶m(穗肥)=3∶3∶4,M3—m(基肥)∶m(分蘖肥)∶m(穗肥)=4∶4∶2]对杂交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常规施氮,油菜季减量施氮影响了杂交稻齐穗期光合特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齐穗后15 d的光合生产力均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模式杂交稻的光合速率增幅最大。油菜季减量施氮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质质量、转化率和产量均增加;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茎鞘干物质质量和产量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干物质积累增幅最大。【结论】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可增强杂交稻生育后期光合性能,提高杂交稻叶面积指数,增加杂交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从而提高杂交稻产量,为本研究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轮作 减量施氮 氮肥运筹 光合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油菜轮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班彬 黄子珍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2期154-155,共2页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其生产质量与产量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水稻-油菜轮作模式是当地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措施,其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水稻的生长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而且还能够提高水稻的抗病害能力。基...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其生产质量与产量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水稻-油菜轮作模式是当地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措施,其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水稻的生长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而且还能够提高水稻的抗病害能力。基于此,文章就水稻-油轮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当地的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油菜 绿色高产栽培 应用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