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志强 黄彦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1期35-38,共4页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质量的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为灌溉水分阈值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以水稻“龙粳31”为试验品种,设置常规灌溉、控制灌溉和浅湿灌溉3种模式,以常规灌溉为对照,每种处理重复3次,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质量的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为灌溉水分阈值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以水稻“龙粳31”为试验品种,设置常规灌溉、控制灌溉和浅湿灌溉3种模式,以常规灌溉为对照,每种处理重复3次,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在水稻抽穗和开花阶段达到最高点,其中浅湿灌溉处理的光合速率最高,达到21.7μmol·m^(-2)·s^(-1),相较于常规灌溉处理和控制灌溉处理分别高出0.8μmol·m^(-2)·s^(-1)和3.2μmol·m^(-2)·s^(-1)。各灌溉处理中,常规灌溉处理总水量最大,其次为浅湿灌溉处理、控制灌溉处理。全生育期控制灌溉处理和浅湿灌溉处理耗水量比常规灌溉处理低13%、10.7%;各处理的水稻产量为浅湿灌溉处理(9212.1kg·hm^(-2))>控制灌溉处理(9132.3kg·hm^(-2))>常规灌溉处理(8996.7kg·hm^(-2))。分析不同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浅湿灌溉处理最大(1.9),其次为控制灌溉处理(1.8)、常规灌溉处理(1.7)。浅湿灌溉模式是本试验的最优处理,浅湿灌溉处理不仅提高了水稻在关键生长期光合速率,而且耗水量居中,其产量最高,水稻灌溉水分利用率高。研究结果可为节水灌溉模式下的水稻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水稻群体 产量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水灌溉模式对水稻群体光合特性及耗水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志强 黄彦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4期37-39,共3页
为研究不同灌溉策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为灌溉水分的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选用水稻品种“龙粳31”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设置了3种不同的灌溉处理:常规灌溉(CG)、控制灌溉(KG)和浅湿灌溉(QS),其中常规灌溉作为... 为研究不同灌溉策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为灌溉水分的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选用水稻品种“龙粳31”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设置了3种不同的灌溉处理:常规灌溉(CG)、控制灌溉(KG)和浅湿灌溉(QS),其中常规灌溉作为参照组,每种处理均进行了3次重复试验。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灌溉处理下,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在水稻的抽穗和开花阶段达到最高点,其中QS处理的光合速率最高,达到21.7μmol·m^(-2)·s^(-1),相较于CG处理和KG处理分别高出0.8μmol·m^(-2)·s^(-1)和3.2μmol·m^(-2)·s^(-1)。KG处理的水稻耗水量为367.4m^(3),与CG处理和QS处理相比分别节约了16.1%、8.3%。综上所述,QS处理不仅提高了水稻在关键生长期促进了光合速率,而且耗水量适中。这些发现为水稻节水灌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水稻群体 光合特性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特性和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董稳军 徐培智 +3 位作者 张仁陟 黄旭 郑华平 解开治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0-816,共7页
以南方典型冷浸田为研究对象,在明沟排水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土壤改良剂为对照,研究了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自研的脱硫灰改良剂、生物活性炭,市售的土壤改良剂石灰、硅钙肥、腐植酸)对冷浸田氧化还原电位、土壤呼吸强度、... 以南方典型冷浸田为研究对象,在明沟排水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土壤改良剂为对照,研究了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自研的脱硫灰改良剂、生物活性炭,市售的土壤改良剂石灰、硅钙肥、腐植酸)对冷浸田氧化还原电位、土壤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数量、水稻群体构建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速效养分和pH,但除脱硫灰处理外,其他改良剂处理对土壤Eh未产生显著影响。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在水稻各生育期均能有效增强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和放线菌数量,并且放线菌数量达到差异性显著水平(P<0.05),生物活性炭处理下土壤呼吸强度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67.6%和127.6%。各土壤改良剂处理与CK相比较均有助于提高叶片SPAD、茎蘖数、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产量结实率和根系伤流速率。其中以脱硫灰和生物活性炭处理改良效果最佳,抽穗后29 d时,根系伤流速率较CK分别提高45.4%和39.1%,叶片SPAD分别增加27.4%和22.5%;成熟期水稻成穗数较对照提高12.1%和10.7%,干物质积累量增加68.8%和50.5%,产量分别增加12.8%和10.3%。综上所述,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改善冷浸田土壤特性及水稻群体质量,脱硫灰和生物活性炭处理的改良效果最明显,增产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冷浸田 水稻群体构建 土壤肥力 土壤呼吸强度 土壤微生物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高产水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术 秦志列 +4 位作者 于建波 谢晓东 王立新 王铮 陈长卿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群体存在穗粒矛盾。穗数与产量间关系呈抛物线形 ,在辽宁沈阳地区水稻每公顷最适穗数在3.0×106~3.8×106之间。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与产量均呈直线线性相关 ,但增产效果不同。
关键词 农艺性状 水稻群体 产量 穗数 沈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水稻群体垂直入射光分布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孟军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3,共5页
依据推导的水稻上三叶截获垂直入射光的模型,并结合叶面光强与光合速率的经验公式对上三叶光合作用理论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的直立或弯曲是决定垂直入射光在群体内分布及其对应的上三叶总光合作用的关键性状。直立穗型水稻沈农265... 依据推导的水稻上三叶截获垂直入射光的模型,并结合叶面光强与光合速率的经验公式对上三叶光合作用理论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的直立或弯曲是决定垂直入射光在群体内分布及其对应的上三叶总光合作用的关键性状。直立穗型水稻沈农265株形好,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理论值,如果将辽粳294的叶型与沈农265的穗型相结合,有可能通过密植提高上三叶光合作用量,达到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垂直入射 水稻群体 光分布 沈农265 辽粳294 经验公式 光合速率 体内分布 直立穗型 入射光 理论值 作用量 截获 叶面 株形 密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同一母本的两个早世代稳定水稻群体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兆辉 吴先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3-25,共3页
DB102是自然突变的多倍体水稻,利用它做母本,分别与两个二倍体水稻品种太空369和中作59进行杂交,获得到了来自同一母本的两个早世代稳定F2群体:718群体和736群体。田间观察这两个F2群体非常相似,如同一个组合。这两个群体的田间观测数... DB102是自然突变的多倍体水稻,利用它做母本,分别与两个二倍体水稻品种太空369和中作59进行杂交,获得到了来自同一母本的两个早世代稳定F2群体:718群体和736群体。田间观察这两个F2群体非常相似,如同一个组合。这两个群体的田间观测数据也非常相近,但是微卫星结果分析表明,这两个群体分别含有来自不同父本的多条染色体,且26个微卫星位点存在差异,这表明这两个群体中可能发生了基因沉默或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世代稳定 分析比较 水稻群体 母本 F2群体 多倍体水稻 微卫星位点 自然突变 水稻品种 田间观察 观测数据 基因沉默 二倍体 736 分析表 染色体 父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水稻群体发展规律及其调控途径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峰伟 《中国稻米》 2005年第5期30-32,共3页
高产水稻群体演进沿着“早发群体→高成穗率群体→高光效群体”的规律发展。高产水稻群体的生育后期具有三大的生物学特性:一是叶片光合强度大和干物质生产力高;二是仍保持有强大根系,具有较强的吸肥吸水能力;三是表现为穗大粒多。高产... 高产水稻群体演进沿着“早发群体→高成穗率群体→高光效群体”的规律发展。高产水稻群体的生育后期具有三大的生物学特性:一是叶片光合强度大和干物质生产力高;二是仍保持有强大根系,具有较强的吸肥吸水能力;三是表现为穗大粒多。高产群体构建的关键应抓住适宜穗数和成穗率。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把成穗率提高到80%以上,这是全面改善群体质量,培育抽穗至成熟期群体高光合效力的一项综合性指标。生产上,本文提出“壮秧、适苗、扩行、调肥、水控、化控”等十二字综合配套调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质量 发展规律 成穗率 优化调控 水稻群体 调控途径 高成穗率 高光效群体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无机肥与稻田氮素释放及水稻群体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秦道珠 邹长明 +1 位作者 黄平娜 高菊生 《湖南农业科学》 2000年第2期23-25,共3页
红壤丘陵区稻田氮素释放试验结果初步表明 :施用无机肥 ,早稻生长期间土壤NH4 -N释放量多 ,释放速度快 ,早稻生长发育快 ,构成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多 ,产量高 ,且差异极显著。施用有机肥 ,晚稻生长期间土壤释放NH4 N量多 ,且时间长 ,这... 红壤丘陵区稻田氮素释放试验结果初步表明 :施用无机肥 ,早稻生长期间土壤NH4 -N释放量多 ,释放速度快 ,早稻生长发育快 ,构成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多 ,产量高 ,且差异极显著。施用有机肥 ,晚稻生长期间土壤释放NH4 N量多 ,且时间长 ,这对促进晚稻生长 ,形成合理群体结构有利。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稻田氮素释放时间长 ,且较稳定 ,对构成合理的水稻群体结构更为有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群体 产量 有机肥 无机肥 红壤稻田氮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群体育种的技术集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继开 王素玲 朱德文 《北方水稻》 CAS 2011年第4期78-80,共3页
论述了水稻群体育种法对效益型基因的累加作用、对高光效株型育种的实践过程,塑造了超高产水稻的植株模型。群体育种法育成品种遗传背景的厚重与复杂性,使品种对生态环境具有广谱适应性。论述品种内杂交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未来品种提纯复... 论述了水稻群体育种法对效益型基因的累加作用、对高光效株型育种的实践过程,塑造了超高产水稻的植株模型。群体育种法育成品种遗传背景的厚重与复杂性,使品种对生态环境具有广谱适应性。论述品种内杂交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未来品种提纯复壮和良种繁育体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群体育种 效益型基因 高光效株型育种 品种内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秧密度对寒地水稻群体生育性状的影响
10
作者 胡忠萍 刘义 +1 位作者 熊伟 王红高 《现代化农业》 2014年第11期21-22,共2页
2013年八五七农场进行了不同插秧行穴距、穴苗数对水稻株高、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探讨不同群体下水稻长势及产量差异机理,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关键词 水稻群体 插秧密度 生育性状 产量构成因素 寒地 影响试验 干物质积累 有效穗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喷施雾滴在水稻群体内的沉积分布研究
11
作者 余文胜 蒋深 +2 位作者 郑文钟 洪一前 陈灵峰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第1期42-45,共4页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浙江省播面最大、总产最高的粮食作物。2019年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627.52千公顷、产量462.06万吨,分别占全省粮食播种总面积、总产量的64.20%和78.03%。水稻病虫害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水稻病害61种...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浙江省播面最大、总产最高的粮食作物。2019年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627.52千公顷、产量462.06万吨,分别占全省粮食播种总面积、总产量的64.20%和78.03%。水稻病虫害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水稻病害61种、虫害78,共计139种。国内每年因发生病虫害带来粮食损失约占粮食总产的15%~40%。因此,积极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对水稻产量减损和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防治 粮食损失 水稻病害 沉积分布 水稻群体 雾滴 植保无人机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及细胞质背景对水稻测交群体遗传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云 谭学林 +1 位作者 文建成 谭亚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7-421,共5页
温度是导致水稻(Oryza sativa L.)遗传分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而海拔是导致环境温度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水稻的雄配子即花粉粒的活性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研究用来自云南2 670 m海拔的粳稻地方品种小麻谷与具籼稻细胞质背景... 温度是导致水稻(Oryza sativa L.)遗传分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而海拔是导致环境温度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水稻的雄配子即花粉粒的活性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研究用来自云南2 670 m海拔的粳稻地方品种小麻谷与具籼稻细胞质背景的籼粳交后代品系南34正反交产生的F1,然后将其分布种植在海拔高低相差达1 800 m的4个海拔点并与育性稳定的1个滇Ⅰ型细胞质不育系杂交产生了8个测交群体,用SSR标记检测发现海拔因素和细胞质背景都对测交群体的遗传分化产生了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海拔产生的正反交群体(合系42A//小麻谷/南34)间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正交组合F1(小麻谷×南34)在1 86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在1 60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在反交组合F1产生的群体中,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随产生群体海拔(400 m海拔除外)的升高而降低。利用Nei′s遗传距离评价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正反交组合F1产生测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均高于同一组合在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测交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同一组合在4个海拔产生的测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总体趋势是随海拔差异的增加而增大。研究证实了环境温度差异及细胞质背景导致F1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发生选择,导致雄配子基因型的遗传比例偏离孟德尔规律,影响其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测交群体 海拔 细胞质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构建水稻基因组倒位变异图谱
13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3期81-81,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水稻群体水平倒位变异图谱,并挖掘获得了新的水稻耐热优异等位基因,该研究对水稻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水稻群体水平倒位变异图谱,并挖掘获得了新的水稻耐热优异等位基因,该研究对水稻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水稻基因组 育种改良 水稻群体 优异等位基因 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冷凉地区水稻不同群体与产量的关系
14
作者 金铁 王永明 +3 位作者 郭永财 洪妍 李玲 郎丰泰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2期42-43,共2页
为探讨在一般高产栽培管理条件下,水稻不同群体与产量的关系,为生产上推广合理稀植提供科学依据,新宾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不同插秧行距、不同插秧穴距、不同插秧苗数的复因子试验。通过对冷凉地区水稻不同群体与产量关系... 为探讨在一般高产栽培管理条件下,水稻不同群体与产量的关系,为生产上推广合理稀植提供科学依据,新宾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不同插秧行距、不同插秧穴距、不同插秧苗数的复因子试验。通过对冷凉地区水稻不同群体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插秧苗数、穴数、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插秧的穴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中下等地力应以13.3~16.5 cm为主,肥沃地块应以20 cm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不同群体 产量 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株型和产量形成特征特性与调控研究(摘要)
15
作者 金千瑜 朱练峰 +4 位作者 张均华 禹盛苗 许德海 许佳莹 胡志华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43-143,共1页
株型,既是水稻外部形态特征的概称,也是水稻生理特性的内在反映。水稻株型与水稻产量形成关系密切,不仅控制水稻结实率,而且全面决定着水稻群体的质量,决定着群体的库、源大小和源、库、流的相互协调程度。本研究选用株型类型不同... 株型,既是水稻外部形态特征的概称,也是水稻生理特性的内在反映。水稻株型与水稻产量形成关系密切,不仅控制水稻结实率,而且全面决定着水稻群体的质量,决定着群体的库、源大小和源、库、流的相互协调程度。本研究选用株型类型不同的内2优6号(宽叶粗秆大粒型)、中浙优1号(窄叶多蘖中粒型)、甬优9号(长挺叶粗秆大穗型)和协优9308(植株紧凑大穗型)为供试材料,研究水稻株型特性、产量形成及其对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群体 生理特性 产量形成 株型 形成特征 紧凑大穗型 摘要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大棚育苗宽窄行稀植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兴坤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水稻群体 稀植栽培 大棚育苗 宽窄行 技术 光能利用率 边际效应 增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辽河1号选育报告
17
作者 李珣 王素玲 李继开 《北方水稻》 CAS 2011年第3期57-58,共2页
辽河1号是以高产品种龙盘5号为母本,以兼性无融合系WRH2为父本,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2010年1月通过审定。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45.7 kg/667 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13.6%。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高耐盐碱、... 辽河1号是以高产品种龙盘5号为母本,以兼性无融合系WRH2为父本,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2010年1月通过审定。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45.7 kg/667 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13.6%。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高耐盐碱、耐缺水,苗期和生育中后期耐低温,抗倒伏。适于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1号 水稻群体育种 兼性无融合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水稻产量大突破的战略构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继开 王素玲 +1 位作者 李珣 李琦 《北方水稻》 CAS 2017年第6期41-46,共6页
回顾了我国解放后水稻育种事业的发展历程,学习和消化吸收矮化育种、籼粳杂交常规育种、杂交水稻育种到超级稻育种各时期、各阶段、各方法的成功经验,查找近年来水稻单产徘徊不前的原因,提出未来水稻突破单产的必由之路和技术关键。
关键词 水稻单产 水稻群体育种 功能基因 增季早熟基因 加倍光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好蘖肥对水稻高产有何重要意义
19
作者 刘飞 《天津农林科技》 2004年第6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蘖肥 施用 水稻高产 旱育稀植 水稻群体 植株 高产栽培 决定因素 生产条件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地区高产粳稻看叶实时诊断与定量促控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达余 陈洁 《耕作与栽培》 2010年第4期50-50,52,共2页
关键词 促控技术 实时诊断 苏北地区 水稻群体 粳稻 生理特性 对应关系 生育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