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1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防助剂对2.5%井冈·蜡芽菌水剂理化性状及无人机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祁之秋 高连奇 +1 位作者 李袆 魏松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8,共11页
[目的]为研究飞防助剂对药液理化性状及防治效果的影响,筛选适宜2.5%井冈·蜡芽菌水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飞防助剂。[方法]将供试药剂2.5%井冈·蜡芽菌水剂按田间推荐量40 mL·667 m^(-2)和无人机喷施药液量1000 mL·667 ... [目的]为研究飞防助剂对药液理化性状及防治效果的影响,筛选适宜2.5%井冈·蜡芽菌水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飞防助剂。[方法]将供试药剂2.5%井冈·蜡芽菌水剂按田间推荐量40 mL·667 m^(-2)和无人机喷施药液量1000 mL·667 m^(-2)制成喷洒液,用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8种市售飞防助剂按药液体积的0.5%、1.0%、1.5%和2.0%与井冈·蜡芽菌混合,不影响药液稳定性;能显著降低药液表面张力、接触角和润湿时间,提高药液润湿性能;药液蒸发能力下降。其中,添加2.0%的MD和EOA,药液表面张力分别比不加助剂的井冈·蜡芽菌药液的表面张力减少51.00%和47.65%;润湿时间由大于500.0 s分别下降到2.7 s和1.9 s,药液液滴接触叶片后迅速展开,接触角接近0°;药液蒸发速率分别减少36.70%和31.33%。飞防助剂提高药液在叶面的粘附性,其中,2.0%MD和2.0%EOA处理,药液黏度分别提高370.97%和19.35%。添加飞防助剂和不添加飞防助剂的药液通过无人机喷施后,雾滴在水稻上层叶片的覆盖率、沉积密度和沉积量显著高于中层叶片,下层叶片最少。同一层叶片上,添加助剂的药液雾滴的覆盖率、沉积密度和沉积量显著高于无助剂药液。[结论]2.0%的MD和EOA添加后,2.5%井冈·蜡芽菌水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97%和89.30%,显著高于未添加飞防助剂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水稻纹枯病 飞防助剂 井冈·腊芽菌 理化性状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抗性相关基因OsDUF功能研究
2
作者 王妍 王梦雨 +2 位作者 项宗敬 王奕鸣 魏松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1,共8页
[目的]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纹枯病菌寄主范围广泛且抗性水稻资源匮乏,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前期对盐丰47(感病)和港源8号(抗病)水稻接种纹枯病菌后转录组测序,筛选出抗病候选基因OsDUF,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 [目的]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纹枯病菌寄主范围广泛且抗性水稻资源匮乏,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前期对盐丰47(感病)和港源8号(抗病)水稻接种纹枯病菌后转录组测序,筛选出抗病候选基因OsDUF,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创制突变体材料并进行离体接种鉴定。[方法]以OsDUF为诱饵蛋白进行酵母双杂交,外源激素诱导下检测OsDUF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纹枯病菌处理下检测防卫基因及激素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OsDUF基因含有DUF1645结构域,其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预测水稻内共有10个蛋白可能与其互作。离体叶片抗性鉴定显示突变体比野生型更感病,表明OsDUF正向调控水稻抗纹枯病,一对一互作验证未发现OsDUF与预测候选蛋白互作。外源激素处理下,吲哚乙酸(IAA)、乙烯(ET)、茉莉酸(JA)使基因OsDUF上调,赤霉素(GA)、脱落酸(ABA)、水杨酸(SA)使其下调。接种纹枯病菌后,野生型水稻植株的防卫基因(OsAOS1、OsPAL1)及激素相关基因(OsERF063、LOX2)表达量上调水平均显著高于突变体。[结论]OsDUF可能通过调控防卫基因和激素信号通路参与水稻抗纹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OsDUF 生物信息学分析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
3
作者 王静 张勇 +4 位作者 张超群 杨幸国 张连虎 崔汝强 石绪根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究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活性及最佳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设置多个氟茚唑菌胺和苯醚甲环唑混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目的】探究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活性及最佳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设置多个氟茚唑菌胺和苯醚甲环唑混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利用Wad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选取增效作用最显著的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调查田间发病情况。【结果】氟茚唑菌胺:苯醚甲环唑以质量比1:9至9:1的配比范围混配时SR值介于0.7180~3.2735,其中复配比例为1:9时SR值达3.2735,增效作用最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90 g a.i./hm2的桶混处理即可与各供试化学药剂在推荐剂量下的防治效果持平,且显著优于4%井冈霉素A水剂的防效。【结论】田间用量为90 g a.i./hm2的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有效成分比为1:9)桶混处理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使用在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氟茚唑菌胺 苯醚甲环唑 复配 室内活性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微乳剂制备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
4
作者 金洪 张爱贵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4期11-13,共3页
化合物I6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以其为有效成分制备微乳剂,并评价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通过筛选溶剂、乳化剂及防冻剂,确定化合物I6微乳剂的配方(质量分数):I6用量为10%,环己酮用量为20%,OP-10用量为20%,防冻剂用量为5%,... 化合物I6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以其为有效成分制备微乳剂,并评价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通过筛选溶剂、乳化剂及防冻剂,确定化合物I6微乳剂的配方(质量分数):I6用量为10%,环己酮用量为20%,OP-10用量为20%,防冻剂用量为5%,水用量为45%,并且微乳剂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I6微乳剂对水稻纹枯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1.0925 mg·L^(-1)),优于10%噻呋酰胺微乳剂的抑菌效果(EC50=1.2843 mg·L^(-1))。该研究可为10%I6微乳剂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I6 微乳剂 吡唑酰胺 水稻纹枯病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丙硫菌唑·戊唑醇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
5
作者 白建平 徐伟东 +1 位作者 陆强 姚张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37-439,共3页
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为明确新药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文章以嘉67和秀水121为供试水稻品种,以10%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为对照药剂,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新药剂40%丙硫菌唑·戊... 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为明确新药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文章以嘉67和秀水121为供试水稻品种,以10%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为对照药剂,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新药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混配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后,在2种水稻品种上均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在2种水稻品种中防治效果一致。不同浓度药剂试验均未见药害。从防治效果上看,50 mL新药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混配50 mL 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菌唑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硫小红卵菌HNI-1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研究
6
作者 宓宝 王垚 +4 位作者 甘惠譁 陈丽君 陆溢沁 陈张磊 黄明皓 《广东蚕业》 2025年第2期16-18,共3页
为验证嗜硫小红卵菌HNI-1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特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10^(8)CFU/mL嗜硫小红卵菌HNI-1悬浮剂(用药量为400 mL/666.7 m^(2))在水稻拔节孕穗期使用2次,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一般,用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 为验证嗜硫小红卵菌HNI-1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特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10^(8)CFU/mL嗜硫小红卵菌HNI-1悬浮剂(用药量为400 mL/666.7 m^(2))在水稻拔节孕穗期使用2次,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一般,用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为64.74%,与对照药剂24%井冈霉素水剂(用药量为40 mL/666.7 m^(2))相比,防治效果降低了18.06个百分点,且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硫小红卵菌HNI-1悬浮剂 水稻纹枯病 田间试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水稻纹枯病的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7
作者 邵晨霞 朱华珺 +7 位作者 刘絮宁 杨祎 唐少军 任锐 颜莲莲 鲁湘 许隽 刘洋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5-1016,共12页
【目的】从二化螟个体中分离获得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从中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高抑菌活性的菌株,以进一步丰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资源,为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应用于二化螟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血淋巴法从斯... 【目的】从二化螟个体中分离获得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从中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高抑菌活性的菌株,以进一步丰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资源,为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应用于二化螟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血淋巴法从斯氏线虫侵染致死的二化螟个体中分离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利用NBTA培养形态结合16SrRNA扩增测序鉴定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种类;利用平板培养法测定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率,筛选获得高抑菌活性菌株;对高抑菌活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液体培养获得高抑菌活性菌株生长曲线;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高抑菌活性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筛选菌株液体发酵的装液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转速最佳条件。【结果】共分离获得5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NBTA培养特性表明5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中1株为次生菌,其余4株为初生菌;其中初生菌株HN04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率最高,为73.62%,次生菌株HN01的抑菌率最低,为55.29%,菌株HN01与4株初生菌的抑菌率差异显著(P<0.05),选择抑菌率最高的菌株HN04进行后续研究。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菌株HN04由1条环状染色体组成,大小为7998302bp,平均GC含量为44.03%;菌株HN04对数生长期为4~28h,稳定期为28~52 h,52 h后进入衰亡期。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菌株HN04液体发酵条件,获得培养基组合为2.0%麦芽糖、2.0%蛋白胨、1.0%NaCl,各因素对发酵液中菌体浓度的影响顺序为氮源因子>无机盐因子>碳源因子;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三角瓶装液量30%~40%、菌种接种量4%~12%、发酵温度28~32°C、转速180 r/min。【结论】从二化螟个体中分离获得嗜线虫致病杆菌HN04,该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优化的液体发酵方案可用于快速、大批量培养菌株HN04菌悬液。菌株HN04具有开发为防治二化螟和水稻病害生防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 嗜线虫致病杆菌 二化螟 水稻纹枯病 抑菌活性 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8
作者 沈祥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141-143,共3页
选用几种不同药剂对江苏省东台市的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组,喷施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处理B组,喷施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处理C组,喷施75%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处理D组,喷施... 选用几种不同药剂对江苏省东台市的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组,喷施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处理B组,喷施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处理C组,喷施75%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处理D组,喷施45%戊唑·嘧菌酯悬浮剂;处理E组,喷施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处理F组(CK对照),喷施清水。喷施完之后对药效和水稻产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试验所选用的化学药剂均对水稻纹枯病具有防治效果,以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药剂 防治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效试验
9
作者 肖武琴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7期87-88,共2页
为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2023 年选择75%肟菌·戊唑醇WG等6种药剂进行了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施药1次,隔7d再施药1次,第2次施药后15d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 为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2023 年选择75%肟菌·戊唑醇WG等6种药剂进行了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施药1次,隔7d再施药1次,第2次施药后15d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处理为300g/L苯甲·丙环唑EC20mL/667m^(2)、30%己唑醇SC15mL/667m^(2),防效分别为85.18%、81.78%,极显著高于75%肟菌·戊唑醇WG10g/667m^(2)、25%嘧菌酯SC15mL/667m^(2)、4%四氟醚唑EW80mL/667m^(2)、10%井冈霉素ASP240g/667m^(2),对水稻生产安全性好,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药剂,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替代农药进行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减轻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水稻纹枯病 田间试验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稻飞虱飞防药剂农药剂型筛选示范试验
10
作者 吴雄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4期119-121,共3页
本试验于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开展,旨在筛选适合植保无人机飞防的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防治药剂剂型。通过对多种药剂剂型的溶解性、稳定性、雾滴粒径、密度、沉积量及防治效果等进行研究,并结合气象和土壤资料,分析不同药剂对水稻的影响... 本试验于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开展,旨在筛选适合植保无人机飞防的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防治药剂剂型。通过对多种药剂剂型的溶解性、稳定性、雾滴粒径、密度、沉积量及防治效果等进行研究,并结合气象和土壤资料,分析不同药剂对水稻的影响。结果显示,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WDG)防治纹枯病效果最佳,烯啶虫胺可溶粒剂(SG)雾化覆盖效果优于可湿性粉剂(WP),但因病虫害发生轻,各药剂防效差异不显著。所选药剂对水稻安全且能增产,同时发现水稻下部沉积量受叶片和天气影响较大,实际防治中需据此调整药液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稻飞虱 植保无人机 药剂剂型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拮抗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控效果
11
作者 蒋世琦 罗欣 +5 位作者 陈柳 谢栋臣 孙淼 陈井生 肖国生 玄元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13,共6页
水稻纹枯病严重危害水稻生产,为拓展水稻纹枯病的生防菌资源,从抗性品种水稻叶鞘中分离筛选获得对水稻纹枯病菌有生防效果的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试验、菌核萌发试验、离体叶片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筛选得到的内生细菌对纹枯病菌室内... 水稻纹枯病严重危害水稻生产,为拓展水稻纹枯病的生防菌资源,从抗性品种水稻叶鞘中分离筛选获得对水稻纹枯病菌有生防效果的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试验、菌核萌发试验、离体叶片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筛选得到的内生细菌对纹枯病菌室内和室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12株内生菌中7株内生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的生防效果,其中5株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超过55%。黏质沙雷菌Y3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均有抑制效果,其对水稻离体叶片抑制率为39.21%,盆栽抑制率为29.62%,且对水稻无害。黏质沙雷菌Y3可以作为生物防治剂应用于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水稻纹枯病 黏质沙雷菌 生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12
作者 花金顺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4期143-145,148,共4页
通过文献分析与区域性调查数据,系统研究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病规律及其流行动态,重点总结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关键点,包括抗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化学药剂的绿色化与精准施用、农业综合管理技术的优化等。绿色防控技术以综合... 通过文献分析与区域性调查数据,系统研究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病规律及其流行动态,重点总结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关键点,包括抗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化学药剂的绿色化与精准施用、农业综合管理技术的优化等。绿色防控技术以综合防控理念为指导,构建多技术融合的防控模式,可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发病规律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UN⁃2β⁃葡聚糖酶诱导及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春林 席亚东 +1 位作者 胡强 李洪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木霉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最适温度、pH、接种量、瓶装量、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优化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条件;通过体外拮抗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结果】哈茨木霉菌株UN⁃2发酵产β⁃葡聚糖酶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麸和硫酸铵,金属离子Ca^(2+)和Mg^(2+)对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哈茨木霉UN⁃2菌株以10.0 g/L麦麸、0.5 g/Lβ⁃葡聚糖、4.0 g/L硫酸铵、1.5 mmol/L Ca^(2+)、0.5 mmol/L Mg^(2+)为培养基,在温度32℃、起始pH 6.5、接种量8 mL(10^(6) cfu/mL)、瓶装量30 mL/250 mL、摇床转速160 r/min条件下发酵64 h获得β⁃葡聚糖酶活性最高。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立枯丝核菌和禾谷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达70.45%,与5%井冈霉素处理相当,β⁃葡聚糖酶粗酶液处理可提高水稻结实率和稻粒充实度。【结论】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最优发酵条件下产酶活性达97.68 U/mL,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强的抑菌防病效果,并对水稻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β⁃葡聚糖酶 诱导条件 水稻纹枯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叔丁基)苯基)-3-羟基-2-甲基吡啶-4(1H)-酮微乳剂的制备及其对小麦条锈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14
作者 赵静杰 余海涛 +4 位作者 张勃 赵延存 尹丰满 张羲 孙然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5-743,共9页
本文以化合物1-(4-(叔丁基)苯基)-3-羟基-2-甲基吡啶-4(1H)-酮(以下简称为HAINU-19)为有效成分,制备微乳剂并测定其杀菌活性。首先,通过对溶剂、助溶剂、乳化剂的筛选,确定2.5%HAINU-19微乳剂配方(质量分数)为:2.5%HAINU-19、15%乙醇、... 本文以化合物1-(4-(叔丁基)苯基)-3-羟基-2-甲基吡啶-4(1H)-酮(以下简称为HAINU-19)为有效成分,制备微乳剂并测定其杀菌活性。首先,通过对溶剂、助溶剂、乳化剂的筛选,确定2.5%HAINU-19微乳剂配方(质量分数)为:2.5%HAINU-19、15%乙醇、10%环己酮、20%乳化剂(宁乳1601#:农乳500#:AC-1810=3:3:1),蒸馏水补足100%。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HAINU-19微乳剂在稀释1000、500和250倍剂量下,对小麦条锈病的保护性防治效果均为100%,治疗性防治效果分别为76.67%、81.00%和82.3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HAINU-19微乳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100倍稀释液为86.13%,200倍稀释液为71.24%。该研究可为杀菌化合物HAINU-19的开发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NU-19 微乳剂 配方筛选 小麦条锈病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AG-Bb中真菌病毒多样性研究
15
作者 陈宁伟 罗丽 +5 位作者 张艳 邱润霜 杨应美 赵紫芳 董文汉 杨根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3-1280,共8页
【目的】探明云南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的病毒种类,筛选可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真菌病毒,为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生防病毒资源。【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鉴定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的... 【目的】探明云南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的病毒种类,筛选可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真菌病毒,为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生防病毒资源。【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鉴定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的病毒种类,利用利巴韦林-高温尖端脱毒法筛选具有降低寄主致病力的病毒。【结果】通过比对分析菌株8-Q-36、2-R-11和2-Q-13序列,发现所得病毒可归类于6个真菌病毒科:双分体病毒科(Partitiviridae)、内源体病毒科(Endornaviridae)、镰刀菌病毒科(Fusariviridae)、线粒体病毒科(Mitoviridae)、横纹病毒科(Rhabdoviridae)、全病毒科(Totiviridae),以及部分未分类病毒。与原始菌株8-Q-36相比,脱毒菌株8-Q-36-1的菌落形态更为蓬松,菌核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且致病力明显增强。经双链RNA(dsRNA)提取检测发现,脱毒菌株8-Q-36-1中最大的一条≥10 kb的dsRNA缺失,由此可判定该dsRNA能够降低寄主致病力。经NCBI比对,发现该dsRNA的部分序列为RdRp序列,且与内源体病毒科的RdRp序列具有同源性,与相似性最高的病毒RsEV6序列的一致性为56.02%,因此菌株8-Q-36的分离物可能是一种新病毒,暂命名为RsEV11。【结论】水稻纹枯病菌AG-Bb融合亚群菌株8-Q-36、2-R-11和2-Q-13具有丰富的病毒多样性,其中菌株8-Q-36中存在能够降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生防病毒分离物。本研究首次在双核丝核菌属(Ceratobasidium spp.)中发现具有生防价值的真菌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AG-Bb融合亚群 病毒多样性 双链RNA 脱毒 低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升对水稻纹枯病侵染后的相关蛋白和防御酶的影响
16
作者 沈敏 蔡创 +6 位作者 宋练 张继双 陶冶 王东明 杨雄 韦薇 朱春梧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6-1076,共11页
纹枯病(sheath blight)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其发生和发展严重威胁到水稻(Oryza sativa L.)的生产。目前,大气CO_(2)浓度([CO_(2)])和温度升高如何影响感病植株内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s,PR蛋白)和防御酶尚不清楚。本... 纹枯病(sheath blight)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其发生和发展严重威胁到水稻(Oryza sativa L.)的生产。目前,大气CO_(2)浓度([CO_(2)])和温度升高如何影响感病植株内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s,PR蛋白)和防御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纹枯病易感品种(Lemont)和抗性品种(YSBR1)为实验材料,利用田间开放式自由大气[CO_(2)]和温度升高(T-FACE)平台设置四个处理:对照、[CO_(2)]升高([CO_(2)]升高至590μmol·mol^(-1))、温升(冠层温度升高2℃)及[CO_(2)]升高和温升交互,通过人工接种Rhizoctonia.solani,探究不同抗性品种叶片和茎鞘PR蛋白与防御酶活性,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高[CO_(2)]和温升下耕作土制成的土壤浸提液培养基中R.solani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接种R.solani后病斑发展速率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无关。水稻植株感病后,两个品种叶片和茎鞘中PR蛋白和相关防御酶表现出明显差异,且在高[CO_(2)]和温升条件下,该差异进一步增大。对于茎鞘中的PR蛋白和防御酶,高[CO_(2)]和温升交互处理明显增加Lemont和YSBR1茎鞘中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LU)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于两个水稻品种,当R.solani入侵后,在各处理下,YSBR1叶片中PR蛋白和相关防御酶以及茎鞘中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Lemont,且YSBR1病斑发展速率显著低于Lemont。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温升处理及其与高[CO_(2)]互作处理均显著增加易感品种Lemont的病斑发展速率(增加了21%~45%),而对抗性品种YSBR1的病斑发展速率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下Lemont和YSBR1植株纹枯病病斑的发展速率均与其茎鞘中GLU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因而,在R.solani侵染后,抗病品种中较高的PR蛋白和防御酶活性形成的防卫反应,能够有效减轻未来高[CO_(2)]和温升条件对纹枯病病斑发展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选育纹枯病抗性品种来适应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稻生产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病程相关蛋白 防御酶 大气CO_(2)浓度升高 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制剂对水稻发芽影响及对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丹丹 李昌春 +4 位作者 方宇 胡维涛 朱道双 付成欣 郑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103-107,169,共6页
[目的]探索生物制剂对水稻发芽出苗的影响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选择3种生物制剂和2种化学制剂进行研究。[方法]选择3种生物制剂(5%井冈霉素A可溶液粉剂、20亿孢子/g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12%井冈·蜡芽菌水剂)和2种化学制... [目的]探索生物制剂对水稻发芽出苗的影响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选择3种生物制剂和2种化学制剂进行研究。[方法]选择3种生物制剂(5%井冈霉素A可溶液粉剂、20亿孢子/g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12%井冈·蜡芽菌水剂)和2种化学制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水稻进行安全性评价,对水稻纹枯病菌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大田田间防效试验,研究5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确定田间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得出蜡质芽孢杆菌和井冈霉素复配4∶1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室内5种药剂拌种对不同品种水稻3 d的发芽势在49.33%~58.67%,7 d的发芽率在89.00%~93.00%,14 d盆栽试验的出苗率在90.67%~93.33%;各药剂对水稻的发芽和出苗均无影响。12%井冈·蜡芽菌水剂第7天的田间防效为79.61%。430 g/L戊唑醇悬浮剂的田间防效为67.38%,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的田间防效为68.44%。[结论]生物制剂12%井冈·蜡芽菌水剂在大田试验中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对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安全性评价 生物制剂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田间抗性鉴定体系及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18
作者 张宏亮 孙明阳 +1 位作者 李维刚 李修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2期31-33,共3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我国60%以上的居民以稻米为主食,且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类对粮食的产量需求也不断增加。当前,水稻纹枯病发病情况日趋严峻,对水稻产量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开展水稻纹枯病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探索高效... 水稻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我国60%以上的居民以稻米为主食,且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类对粮食的产量需求也不断增加。当前,水稻纹枯病发病情况日趋严峻,对水稻产量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开展水稻纹枯病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探索高效水稻纹枯病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水稻纹枯病抗病新品种的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基于此,阐述了水稻纹枯病病症及危害,探究了水稻纹枯病田间鉴定体系的构建,论述了水稻纹枯病抗源筛选及抗性种质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田间抗性鉴定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鸿位 田家顺 王昆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9期58-60,共3页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尤其是在南方稻区危害严重,不仅影响水稻单产,而且发生纹枯病的水稻植株易倒伏,不利于水稻机械化收割。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筛选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安全药剂,特此...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尤其是在南方稻区危害严重,不仅影响水稻单产,而且发生纹枯病的水稻植株易倒伏,不利于水稻机械化收割。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筛选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安全药剂,特此开展8种常用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供试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30%苯醚·丙环唑悬浮剂300.0 mL/hm^(2)、36%噻呋·嘧菌酯悬浮剂337.5 mL/hm^(2)和40%噻呋·己唑醇悬浮剂168.8 mL/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末次药后14 d防效均在80%以上,保产率均在8%以上。30%苯醚·丙环唑悬浮剂300.0 mL/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最好,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且持效性较好,末次药后7、14 d的防效分别达82.5%和85.1%,对水稻保产率最高(9.5%)。上述试验药剂在生产上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应注意与其他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水稻纹枯病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杀菌剂 安全性 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初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康宁 王晶晶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27-128,139,共3页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特选用8种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较好的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于水稻分蘖末期施药,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特选用8种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较好的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于水稻分蘖末期施药,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50%嘧酯·噻唑锌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差,其他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处于中等水平。因此,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为稳定,适宜在当前水稻生产上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推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杀菌剂 药剂防治 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