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7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湖市水稻稻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1
作者 何世立 《种子科技》 2023年第14期87-89,共3页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高产栽培作业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水稻稻田杂草的综合防控在水稻高产栽培工作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水稻高产栽培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若不及时综合防控杂草,水稻稻田中多样...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高产栽培作业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水稻稻田杂草的综合防控在水稻高产栽培工作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水稻高产栽培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若不及时综合防控杂草,水稻稻田中多样化的杂草就会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大大降低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田 杂草综合防控 巢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桓仁县水稻田杂草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
2
作者 董莉环 《湖北植保》 2025年第4期50-52,共3页
为了明确桓仁县水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密度等特征,指导种植户进行有效防治,本研究于2024年水稻生长季(6-8月),选取典型的3个乡镇的27块地,采用5点取样法,对水稻田杂草进行2次普查,运用密度、频度、多度以及三层三级目测法分析杂草种类及... 为了明确桓仁县水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密度等特征,指导种植户进行有效防治,本研究于2024年水稻生长季(6-8月),选取典型的3个乡镇的27块地,采用5点取样法,对水稻田杂草进行2次普查,运用密度、频度、多度以及三层三级目测法分析杂草种类及优势种。结果表明:桓仁县水稻田杂草种类有6科11属,其中禾本科杂草4种,莎草科杂草3种,泽泻科、眼子菜科、雨久花科、鸭跖草科各1种。野慈姑和稗草为关键优势种,雨久花前期少见,后期成为优势种。基于上述水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及原因,提出了种子筛选、秋翻、生物及化学防除杂草等综合防控对策,为广大种植户防治水稻田杂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草 种类 优势种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地区水稻田镉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
3
作者 周雨露 《绿色中国》 2025年第4期36-41,共6页
为研究典型喀斯特地区水稻田镉(Cd)污染空间特征及稻米安全风险,本研究通过采集贵州省314个水稻田点位土壤-水稻系统样本,结合统计学分析与污染风险评估,揭示了区域Cd污染分布规律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土壤Cd总量呈东北-西南向带... 为研究典型喀斯特地区水稻田镉(Cd)污染空间特征及稻米安全风险,本研究通过采集贵州省314个水稻田点位土壤-水稻系统样本,结合统计学分析与污染风险评估,揭示了区域Cd污染分布规律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土壤Cd总量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高值区集中于西部和中部,其中41个点位超过风险筛选值,2个点位达管制值,最大超标6.1倍;(2)稻米Cd浓度均值为0.108 mg/kg,90%样本低于国标限量值,但铜仁碧江区、贵阳息烽县等24个点位存在超标现象;(3)健康风险评估表明,成人和儿童通过稻米摄入Cd的风险指数均低于安全阈值,未显现显著健康威胁。全省以无污染为主,局部区域(贵阳、铜仁等地)存在轻度至强污染等级(2-4级)。本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农田Cd污染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污染风险 喀斯特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除草剂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研究
4
作者 李俊 史晓利 +2 位作者 高璇 杨洋 张友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7-79,共3页
为明确不同除草剂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明确其安全性,开展了不同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稻为3~4叶时,施用5%吡唑喹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4500 mL/hm^(2)处理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稗草和千金子的防效较好,对马唐的防... 为明确不同除草剂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明确其安全性,开展了不同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稻为3~4叶时,施用5%吡唑喹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4500 mL/hm^(2)处理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稗草和千金子的防效较好,对马唐的防效一般。当水稻为4~5叶时,施用12.5%苯丙·氰氟乳油2250、3000、4500 mL/hm^(2)和100 g/L氰氟草酯乳油2250 mL/hm^(2)+3%氯氟吡啶酯乳油1200 mL/hm^(2)处理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稗草、千金子和马唐均有较好的防效,对水稻生长安全,与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施用12.5%苯丙·氰氟乳油4500 mL/hm^(2)处理水稻理论产量最高,为8520.45 kg/hm^(2),增产率达6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禾本科杂草 直播水稻 安全性 防效 产量 增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中部黄土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田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满兴 张霞 +2 位作者 杨帆 马卓 马文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2,共12页
为了探讨陕北中部黄土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田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以陕北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不同种植年限(3、30、78 a)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35 d培养试验与矿化动态模型研究方法,解析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陕北中部黄土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田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以陕北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不同种植年限(3、30、78 a)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35 d培养试验与矿化动态模型研究方法,解析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均表现为78 a水稻田>30 a水稻田>3 a水稻田>玉米田。土壤累积矿化量、矿化速率、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含量(C 0)和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值(C 0/SOC)均表现为30℃处理>20℃处理>10℃处理。水稻田矿化累积量均表现为10℃处理(2015.14 mg·kg^(-1))显著低于20℃(2799.20 mg·kg^(-1))和30℃处理(3078.47 mg·kg^(-1))(P<0.05),但20℃与30℃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玉米田累积矿化量在不同培养温度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0~20 cm土层累积矿化量是20~40 cm土层的1.18倍。供试土壤在温度从10℃升高到20℃时的温度系数(Q 10)值(1.38)均高于从20℃升高到30℃时的Q 10值(1.14),土层间的Q 10值大小关系为0~20 cm>20~40 cm。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含量C 0与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C 0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间呈正相关关系但未能达到显著水平。C 0/SOC随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土壤有机碳的固存能力随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年限 有机碳矿化 温度 陕北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水稻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肥力评价
6
作者 刘淑仪 黄雁飞 +3 位作者 黄玉溢 陈桂芬 唐其展 刘忠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4-19,共6页
较全面调查了解老挝水稻田土壤养分变化状况,以期为老挝水稻田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采集老挝北、中、南部11个省市典型水稻主产区土壤样本40个,分析土壤有机质、氮、磷、钾、钙、镁、锌含量和pH。老挝水稻田土壤总体呈酸性,其中97.5%... 较全面调查了解老挝水稻田土壤养分变化状况,以期为老挝水稻田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采集老挝北、中、南部11个省市典型水稻主产区土壤样本40个,分析土壤有机质、氮、磷、钾、钙、镁、锌含量和pH。老挝水稻田土壤总体呈酸性,其中97.5%水稻田土壤处在酸性和强酸性范围;土壤速效氮和有效锌含量分别为92.4~324.8、1.7~18.9 mg/kg,含量丰富;有机质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为3.3~56.0 g/kg、3.6~184.8 mg/kg,处于中高水平;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1~38.7和8.8~204.5mg/kg,处于低级水平,变异性大;交换性钙含量为22.0~2 370.0 mg/kg,变异性大,含量分布不均匀。南部水稻田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偏低,有效磷含量缺乏;中部水稻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北部水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老挝水稻田土壤整体呈酸性和强酸性,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偏低,交换性钙分布不均匀,是当前老挝水稻田土壤存在的主要养分问题;不同水稻生态种植区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建议施用石灰和碱性肥料以提高土壤pH,分不同种植区有针对性地增施钙镁磷肥、钾肥等化学肥料,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 水稻 土壤养分 调查 肥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丙嗪嘧磺隆悬浮剂对移栽水稻田稗草和鸭舌草的防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泽民 万文根 +8 位作者 董长华 周仁丹 丁蕾 吴赛平 邢磊 徐晓琴 何广位 平先良 李保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7-1070,1075,共5页
2020和2021年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行了9.5%丙嗪嘧磺隆SC在15~60 g a.i./hm^(2)处理下及对照药(苄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的大田杂草防效试验,并评估其对水稻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5%丙嗪嘧磺隆SC对移栽水稻田稗草和鸭舌草均具有良... 2020和2021年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行了9.5%丙嗪嘧磺隆SC在15~60 g a.i./hm^(2)处理下及对照药(苄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的大田杂草防效试验,并评估其对水稻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5%丙嗪嘧磺隆SC对移栽水稻田稗草和鸭舌草均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60 g a.i./hm^(2)剂量处理后,对稗草的株防效高达92.40%~98.91%,对鸭舌草的株防效为82.62%~89.15%。所有处理对水稻均无药害产生,并实现增产。因此,新型除草剂丙嗪嘧磺隆可有效防除移栽水稻田稗草和鸭舌草,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嗪嘧磺隆 移栽水稻 杂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锦水稻田碳通量变化特征研究
8
作者 邹旭东 李荣平 +3 位作者 曹士民 蔡福 米娜 王笑影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97,共10页
为了揭示我国北方水稻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动态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利用盘锦市水稻田生态系统观测站2018—2020年净碳交换量(NEE)观测数据,分析盘锦市水稻田NEE年变化、日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对比... 为了揭示我国北方水稻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动态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利用盘锦市水稻田生态系统观测站2018—2020年净碳交换量(NEE)观测数据,分析盘锦市水稻田NEE年变化、日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对比NEE与风向、净辐射关系,最后按季节对比地温对植被呼吸(Reco)的影响,计算生态系统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结果表明,NEE的年总量都为负值,其中2018年NEE总量最大,为-574.09 g C/(m^(2)·y);NEE的年变化与风速呈正相关,与日照呈负相关;NEE的日变化为“U”型,GPP的日变化为倒“U”型,中午达到峰值,日变化值在夏季最大;NEE高值对应的风向是W、WSW、SW和NE、ENE;NEE低值对应的风向是SSE、S和NNW、NW;NEE绝对值随净辐射的增加而增大,有时出现NEE峰值滞后于净辐射的情况。GPP年值呈下降趋势,Reco年际变化较小。夏季Reco比其他季节高2.0~6.0倍。2019夏季呼吸强度随地温增值达到0.85 g C/(m^(2)·d)。计算2019年夏季Q_(10)值达到4.84。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较高、温度日较差较小、风速较大共同促成了NEE2018年高值。而2020年6—7月降水量偏少造成2020年NEE值偏低。Reco与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指数关系。Q_(10)值在夏季最高,是其他季节的1.9~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碳通量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盘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田氮素运移规律
9
作者 李垣 童菊秀 +1 位作者 成宽 孙小颖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38,共8页
为了提高水稻田氮素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选取了2块大田,分别采取干湿交替节水灌溉和传统淹灌方式,分析稻田土壤剖面NH_(4)^(+)-N、NO_(3)^(-)-N及TN浓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节水灌溉和传统淹灌条件下,施入3次氮肥后,地表水及土壤... 为了提高水稻田氮素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选取了2块大田,分别采取干湿交替节水灌溉和传统淹灌方式,分析稻田土壤剖面NH_(4)^(+)-N、NO_(3)^(-)-N及TN浓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节水灌溉和传统淹灌条件下,施入3次氮肥后,地表水及土壤不同深度处NH_(4)^(+)-N和TN浓度变化规律相似且均会出现峰值后迅速降低。而节水灌溉条件下由于NO_(3)^(-)-N浓度太低导致峰值不明显,传统淹灌条件下的NO_(3)^(-)-N浓度峰值到达时间相比于NH_(4)^(+)-N有一定滞后性。整体来说,水稻田施肥后5 d内是防控田间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田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素生产率更高。此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节水灌溉 淹水灌溉 氮素运移 水稻 灌溉水利用效率 氮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防除直播水稻田杂草效果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运东 王晓飞 +2 位作者 吴佳文 徐璟仪 于湧鑫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明确新型除草剂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商品名为“稻舞”)对直播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于2022年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3~4叶期、杂草5~6叶期,对茎叶喷施氟砜草胺+...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明确新型除草剂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商品名为“稻舞”)对直播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于2022年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3~4叶期、杂草5~6叶期,对茎叶喷施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3 000 mL/hm^(2)或3 750 mL/hm^(2),可有效防除稗草、马唐、丁香蓼等杂草,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同时,喷施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3 000、3 750 mL/hm2的水稻产量可分别较空白对照的水稻增产171.70%、23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 直播水稻 杂草 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花组合在水稻田生境的试播与筛选
11
作者 黄扬超 陈希周 +1 位作者 徐文辉 胡文浩 《现代园艺》 2024年第9期27-30,共4页
中国野花组合在水稻田中的应用能够为美丽乡村“宜游”提供农业景观方案。本研究基于水稻田田埂进行野花试播试验,总结野花组合在水稻田生境应具备的条件,筛选出适合水稻田生境的本土野花物种。研究发现,适宜的野花物种主要有藿香、广... 中国野花组合在水稻田中的应用能够为美丽乡村“宜游”提供农业景观方案。本研究基于水稻田田埂进行野花试播试验,总结野花组合在水稻田生境应具备的条件,筛选出适合水稻田生境的本土野花物种。研究发现,适宜的野花物种主要有藿香、广布野豌豆、小米口袋、天蓝苜蓿、紫花地丁、翠菊、飞廉、桔梗、泥胡菜、千里光、蓍草、鼠麴草、天人菊、茼蒿、微糙三脉紫菀、马鞭草、猫爪草、野胡萝卜、二月蓝、剪秋罗、通泉草等,为下一步野花组合试验和农业景观修复提供适生于水稻田的本土野花参考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花组合 水稻田生境 本土野花物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与传统水稻田间昆虫及天敌动物群落比较
12
作者 农正国 段沛希 刘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3期95-98,共4页
为明确杂交水稻田和传统水稻田昆虫及天敌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22年7—9月在云南省师宗县应用黄板、糖醋液和扫网3种方式对稻田昆虫及天敌动物进行立体诱集,并对其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田共诱到昆虫1401头,传统水稻田共诱... 为明确杂交水稻田和传统水稻田昆虫及天敌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22年7—9月在云南省师宗县应用黄板、糖醋液和扫网3种方式对稻田昆虫及天敌动物进行立体诱集,并对其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田共诱到昆虫1401头,传统水稻田共诱到昆虫1269头,两者隶属于7目,2种稻田优势群落均为双翅目,占比分别为51.89%和59.89%,超过总数的1/2,其次为半翅目;杂交水稻田共诱集到天敌动物147头,传统水稻田共诱集到天敌动物111头,杂交水稻田的天敌动物数量多于传统水稻田,天敌动物主要为蜘蛛目;杂交水稻田和传统水稻田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峰值一致,分别为9月黄板诱集、7月糖醋液诱集和9月糖醋液诱集,而在多样性指数中,杂交水稻田和传统水稻田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9月,均为黄板诱集。此研究对杂交水稻田和传统水稻田进行了昆虫和天敌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为稻田虫害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天敌动物 群落结构 传统水稻 杂交水稻 丰富度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不同基肥对水稻田排水水质的影响
13
作者 左树 陈晋纳 +3 位作者 吴苏虹 祖若川 王静波 彭紫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9期46-49,共4页
水稻为南方地区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稻田氮磷排放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可能会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为评估施用不同基肥对水稻田排水水质的影响情况,在重要农事节点和降雨形成径流时,对分别施用配方肥(20... 水稻为南方地区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稻田氮磷排放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可能会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为评估施用不同基肥对水稻田排水水质的影响情况,在重要农事节点和降雨形成径流时,对分别施用配方肥(20-9-15)和有机-无机复混肥(12-0-3,有机质≥25%)的水稻田进行水质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施用配方肥(20-9-15)和有机-无机复混肥(12-0-3,有机质≥25%)的水稻田排水对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时期主要在泡田期,泡田14 d后基本消除影响;水稻生长期影响程度≤30%。泡田期生态沟渠排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低于农田退水,削减率为10.07%~44.76%,生态沟渠起到了沉降作用,是较好的污水过程削减方式。泡田期,施用配方肥(20-9-15)水稻田排放的水中总磷较多,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12-0-3,有机质≥25%)水稻田排放的水中CODCr和氨氮较多,这与基肥的成分和施用量有关。鉴于本研究结果,应根据当地土壤成分特性、水环境容量等条件选择相应的新型肥料作水稻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水稻 基肥 排水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稻田氮素流失特性研究
14
作者 牛一锦 马秋晓 《河北农机》 2024年第8期75-77,共3页
近年来,水体损害和生态保护广受关注,其中农业水域面源污染与水域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不恰当的施肥导致大量氮素从土壤剖面上淋失是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化肥污染的主要原因,氮素污染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现已有部分学者开展... 近年来,水体损害和生态保护广受关注,其中农业水域面源污染与水域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不恰当的施肥导致大量氮素从土壤剖面上淋失是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化肥污染的主要原因,氮素污染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现已有部分学者开展了试验,从地表和地下角度进行定性研究,以及针对氮素的垂直入渗机理进行定量化研究分析。本文研究了水稻田中氮素随地表径流和不同土壤深度处氮素的流失规律,并通过分析发现了TN浓度控制着整体氮素的运移,其中,NH4+-N和NO3--N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相互作用致使在整个实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深度氮素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分布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这为以后着手治理农田水氮污染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流失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水稻田块自动灌溉排水系统设计与初步实现
15
作者 姚毅 谢东辉 +10 位作者 李裕卫 杨芳 刘长斌 杜东治 任红 付佳威 祝飞 蓝岚 赵燕 杨宗英 曾柳根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3期176-178,181,共4页
水稻种植过程中,灌溉与排水管理至关重要,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存在效率低、耗费人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文章设计并初步实现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灌溉排水系统。系统通过摄像头识别水稻田中的标尺水位数据,并结合水... 水稻种植过程中,灌溉与排水管理至关重要,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存在效率低、耗费人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文章设计并初步实现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灌溉排水系统。系统通过摄像头识别水稻田中的标尺水位数据,并结合水稻生长期需水水位经验数据,实现了水稻田进水、排水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部分包括机器视觉识别模块、图像数据处理工控机、远程进水总水泵控制模块和太阳能供电自动化灌溉及排水阀门终端子系统;软件部分则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和阈值策略,自动触发水泵和进排水阀的开闭。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水泵的自动化启动和进排水阀的自动化开闭,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未来研究方向将进一步优化视觉识别算法,提高测量精度,并增加其他环境变量,以更好地满足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自动化灌溉排水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水稻 自动化灌溉排水系统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鲤鲫综合种养技术
16
作者 李谦 桂雨婷 +1 位作者 王子烨 刘科均 《科学养鱼》 2025年第5期23-24,共2页
稻渔综合种养是利用水稻田既能种植水稻又能进行养鱼的特性,充分利用了能量间的转化所开发出来的一种生产方式。将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进行结合,利用其各自优点创造出价值高、品质优良的产品,在进行养鱼的同时减少了对水稻培育的资金投... 稻渔综合种养是利用水稻田既能种植水稻又能进行养鱼的特性,充分利用了能量间的转化所开发出来的一种生产方式。将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进行结合,利用其各自优点创造出价值高、品质优良的产品,在进行养鱼的同时减少了对水稻培育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农民每亩田地的收入,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提升稻田综合效益,不仅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鲫 生态农业 养鱼 综合种养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降雨条件下水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10
17
作者 梁新强 田光明 +2 位作者 李华 陈英旭 朱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采用具有单排单灌的试验小区,对水稻田在多次天然降雨条件下形成的径流中氮磷的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次降雨径流的累积量中总氮的最高浓度达到22.15mg/L,总磷的浓度达4.84mg/L,可溶态氮是天然降雨径流流失氮素的主要形态,约... 采用具有单排单灌的试验小区,对水稻田在多次天然降雨条件下形成的径流中氮磷的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次降雨径流的累积量中总氮的最高浓度达到22.15mg/L,总磷的浓度达4.84mg/L,可溶态氮是天然降雨径流流失氮素的主要形态,约占总氮的70%~92%,尤其是硝态氮,约占总氮的40%~80%,而径流流失中氨态氮的浓度较小,仅占总氮浓度的3.4%~27%,颗粒态磷在径流流失磷素中占到较大的比重,可达76%~79%;几次降雨事件中总氮的累积流失负荷约在0.23~0.80kg/hm2,总磷的累积流失负荷约在0.07~0.15kg/hm2,两者都小于当季施肥量的1%;降雨和施肥是影响氮磷素径流输出的主要因子,对降雨、施肥量、氮磷素输出负荷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 径流流失 水稻 施肥量 氮磷 降雨 高浓度 总氮 总磷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田中氮肥损失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8
作者 尹娟 费良军 +4 位作者 田军仓 王艳芳 韩丙芳 张学科 勉韶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9-191,共3页
综述了水稻田中氮肥损失及减少氮肥损失的措施。主要涉及稻田中氮肥的损失途径、损失程度、测试方法及减少氮肥损失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有实施生态农业政策、优化氮肥管理,包括确定适宜的施氮量,氮肥深施,根据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合理运... 综述了水稻田中氮肥损失及减少氮肥损失的措施。主要涉及稻田中氮肥的损失途径、损失程度、测试方法及减少氮肥损失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有实施生态农业政策、优化氮肥管理,包括确定适宜的施氮量,氮肥深施,根据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合理运筹,平衡施肥,控施(缓施)肥料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氮肥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田和茭白田二化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俞晓平 徐红星 +3 位作者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陶林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1-345,共5页
水稻田越冬代二化螟最早于 4月 2 6日开始羽化 ,其羽化高峰期为 5月 1 3~ 1 4日 ,而茭白田越冬代二化螟的始见蛾日为 5月 5日 ,比水稻田二化螟迟了 9d,羽化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均比水稻田二化螟迟 2~ 5 d。水稻田二化螟越冬幼虫的... 水稻田越冬代二化螟最早于 4月 2 6日开始羽化 ,其羽化高峰期为 5月 1 3~ 1 4日 ,而茭白田越冬代二化螟的始见蛾日为 5月 5日 ,比水稻田二化螟迟了 9d,羽化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均比水稻田二化螟迟 2~ 5 d。水稻田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存活率和化蛹率明显比茭白田二化螟低 ;而二者的羽化率则差不多。水稻田二化螟羽化成虫的雌雄性比为 1∶ 1 .4 4,而茭白田二化螟则接近 1∶ 1。室内选择性试验表明 ,水稻田和茭白田二化螟均喜在高大的茭白植株上产卵 ,而幼虫则选择嫩绿的水稻。然而田间选择性试验证实 ,二化螟幼虫在钻蛀前无法越过田埂而转移到水稻植株上为害。取食茭白的二化螟个体明显大于取食水稻的二化螟 ,两种寄主上二化螟幼虫的酯酶同工酶也存在着差异。交叉繁殖试验表明 ,茭白和水稻上的二化螟属于同一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茭白田 二化螟 比较研究 习性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地区水稻田使用毒死蜱对水体的污染及其生态风险 被引量:32
20
作者 吴长兴 赵学平 +4 位作者 吴声敢 陈丽萍 王彦华 王强 吴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8-112,共5页
选择丘陵地区的小规模水稻田作为试验地,调查毒死蜱在该区域水稻田中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监测不同时期水稻田进出水中毒死蜱残留水平。结果显示,毒死蜱使用后水稻田出水中毒死蜱残留水平高于进水,最高达26.07μg.L-1。从河流引入的进水... 选择丘陵地区的小规模水稻田作为试验地,调查毒死蜱在该区域水稻田中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监测不同时期水稻田进出水中毒死蜱残留水平。结果显示,毒死蜱使用后水稻田出水中毒死蜱残留水平高于进水,最高达26.07μg.L-1。从河流引入的进水中也存在毒死蜱残留,最高达3.23μg.L-1,说明上游农田已经对河水产生了污染。毒死蜱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测定结果分别为:斑马鱼,ρ(96 h,LC50)为1.11 mg.L-1;大型溞,ρ(48 h,EC50)为1.44μg.L-1;斜生栅列藻,ρ(72 h,EC50)为0.193 mg.L-1。根据欧盟急性毒性风险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毒死蜱对水稻田周边水体中鱼类和藻类为低风险,对大型溞为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水稻 残留 急性毒性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