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白叶枯病离体抗病性鉴定体系优化
1
作者 凌宇轩 李宜泳 +1 位作者 李瑶 夏志辉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4期537-542,共6页
为建立水稻白叶枯病离体抗病性鉴定的优化体系,本研究以不同质量的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激动素(Kinetin,KT)和噻苯隆(Thidiazuron,TDZ)处理不同长度水稻离体叶片,筛选出最优的离体叶片保绿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水... 为建立水稻白叶枯病离体抗病性鉴定的优化体系,本研究以不同质量的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激动素(Kinetin,KT)和噻苯隆(Thidiazuron,TDZ)处理不同长度水稻离体叶片,筛选出最优的离体叶片保绿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水稻白叶枯病离体抗病性鉴定体系。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激素作为保绿剂,保绿效果均与离体叶片长度密切相关,长度越短保绿效果越好;叶绿素含量相对值数据进一步表明各激素保绿效果最优的分别为0.28 mg·L^(-1)的TDZ,4 mg·L^(-1)的6-BA与4 mg·L^(-1)的KT,其中0.28 mg·L^(-1)的TDZ为最优的水稻离体叶片保绿剂,4 mg·L^(-1)的6-BA与4 mg·L^(-1)的KT的效果相当。以0.28 mg·L^(-1)的TDZ为保绿剂,通过“剪叶法”将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接种5个田间抗性等级的水稻植株的离体叶片,7 d后的结果显示,离体叶片的病斑长度与田间接种病斑长度存在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0.62+1.32x(R^(2)=0.98)。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苯隆 离体保鲜 水稻白叶枯病 抗病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及防效
2
作者 徐小梅 韦洁玲 +5 位作者 孙东晗 马修国 李天娇 李一鸣 李卫国 何勇强 《广西植保》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采用牛津杯对峙法和比浊法比较研究了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毒力,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测定了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00g/L50.5%春雷·硫磺W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皿内抑制率为(28.69±1.15)%,显著低... 采用牛津杯对峙法和比浊法比较研究了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毒力,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测定了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00g/L50.5%春雷·硫磺W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皿内抑制率为(28.69±1.15)%,显著低于10.00 g/L 20%噻唑锌SC的抑菌率(67.36±0.32)%;二者的半数效应浓度分别为2.209μg/mL和1.931μg/mL;1.00 g/L 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45.99±10.34)%和(32.72±6.58)%,二者间差异显著。建议50.5%春雷·硫磺WP可作为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替代药剂,与20%噻唑锌SC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5%春雷·硫磺WP 水稻白叶枯病 抑菌率 毒力测定 盆栽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药方式及减量用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
3
作者 袁忠勤 顾国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9期57-59,62,共4页
为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于2023年在余姚市连作晚稻上进行了2种不同施药器械施药及减量用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安全。使用农业无人机施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达81.90%~83.81%,... 为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于2023年在余姚市连作晚稻上进行了2种不同施药器械施药及减量用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安全。使用农业无人机施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达81.90%~83.81%,使用电动喷雾器施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达79.68%~80.95%,使用农业无人机施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优于使用电动喷雾器施药;常规用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达80.95~83.81%,减量用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达79.68%~81.90%,二者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指防效相当。农业无人机施药作业对水稻安全,可实现绿色高效、减量控害的目标,适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农业无人机 施药方式 减量用药 安全性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创制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 被引量:8
4
作者 郝巍 纪志远 +6 位作者 郑凯丽 孙宏达 王福军 唐永超 张明伟 赵开军 王春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3-530,共8页
水稻白叶枯病是最重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培育和种植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技术手段。W6023是本课题组早期通过普通野生稻与IR24杂交创制的抗病基因导入系,前期转录组测序... 水稻白叶枯病是最重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培育和种植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技术手段。W6023是本课题组早期通过普通野生稻与IR24杂交创制的抗病基因导入系,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Pong2-1(Os02g20780)和Pong11-1(Os11g14160)在感病亲本IR24中激活表达,在抗病导入系W6023中不表达。Pong2-1和Pong11-1是水稻中Pong类转座子最相似的两成员,DNA同源性超过90%,但转录本却存在明显差异。为研究Pong2-1和Pong11-1是否与IR24的感病性相关,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点突变IR24的Pong2-1和Pong11-1位点,获得了多个突变株系,毒力测试结果显示Pong2-1和Pong11-1突变后IR24的抗性得到一定提高,创制出6个抗白叶枯病水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 CRISPR/Cas9 感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研究
5
作者 卢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为了筛选出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较好的药剂,以桂育黑糯为试验品种,在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中选取7种登记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对比试验,对比了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测定了水稻产量。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水剂7 500... 为了筛选出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较好的药剂,以桂育黑糯为试验品种,在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中选取7种登记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对比试验,对比了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测定了水稻产量。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水剂7 500 mL/hm^(2)、20%噻菌铜悬浮剂1 200 mL/hm^(2)、1.2%辛菌胺醋酸盐水剂9 000 mL/hm^(2)、45%代森铵水剂750 mL/hm^(2)、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750 g/hm^(2)、20%噻森铜悬浮剂1 800 mL/hm^(2)、1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900 g/hm^(2)处理的病株防效为56.7%~73.0%,病指防效为58.1%~76.7%,产量在6 189.0~6 729.0 kg/hm^(2)之间。其中,20%噻菌铜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最好,其次为20%噻森铜悬浮剂,综合考虑防效和产量,还可以使用3%中生菌素水剂进行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药剂 安全性 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圃种质资源在华南的抗性评价和利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曾列先 陈深 +3 位作者 杨健源 伍圣远 汪聪颖 朱小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0-935,共6页
在华南生态稻区鉴定评价2270份国际水稻种质资源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对华南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的抗性为高抗(1级)500份占22.03%,抗(3级)617份占27.18%,中感(5级)355份占15.64%,感(7级)373份占16.43%,高感(9级)425份占18.... 在华南生态稻区鉴定评价2270份国际水稻种质资源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对华南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的抗性为高抗(1级)500份占22.03%,抗(3级)617份占27.18%,中感(5级)355份占15.64%,感(7级)373份占16.43%,高感(9级)425份占18.72%;对华南强毒菌系Ⅴ型菌的抗性为高抗(1级)131份占8.23%,抗(3级)322份占20.23%,中感(5级)292份占18.34%,感(7级)422份占26.50%,高感(9级)425份占26.70%;对Ⅳ和Ⅴ型菌双抗的有411份,占25.82%。筛选出BG1222、IRBB5、IRBB7、IRBB203等一批抗病兼有较好农艺性状的种质资源,抗性遗传分析发现BG1222携带抗病新基因,并定位于第1染色体上;在抗源创新利用方面,育成了一批优质抗病新品系,其中利用IRBB5(xa5)育成华南首个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优质水稻新品种白香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水稻白叶枯病 种质资源 抗病性鉴定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变异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曾列先 黄少华 伍尚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0-42,共3页
监测剖析了 1 996~ 2 0 0 0年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变异动态。从全省 4 2个县 (市 )采集病叶标样分离提纯 1 68个菌株 ,在中国鉴别品种上测定 ,划分为Ⅰ、Ⅱ、Ⅲ、Ⅳ、Ⅴ 5个致病型。各菌型出现频率分别为 1 8.4 5%、2 1 .4 3%、... 监测剖析了 1 996~ 2 0 0 0年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变异动态。从全省 4 2个县 (市 )采集病叶标样分离提纯 1 68个菌株 ,在中国鉴别品种上测定 ,划分为Ⅰ、Ⅱ、Ⅲ、Ⅳ、Ⅴ 5个致病型。各菌型出现频率分别为 1 8.4 5%、2 1 .4 3%、1 2 .50 %、2 6.79%、2 0 .83%。Ⅰ、Ⅱ、Ⅲ、Ⅳ型菌在全省各稻区均有分布 ,尤其Ⅳ型菌出现频率最高 ,分布面甚广 ,为广东的优势致病型 ;Ⅴ型菌主要在粤西地区出现 ,在广东仍属局部发生 ,但近年新区不断出现 ,有继续扩展之势。病原菌致病性分化与品种抗性有关 ,致病力较弱的Ⅰ、Ⅱ、Ⅲ型菌主要从抗性较差的杂交稻品种中分离 ,抗Ⅳ型菌品种感染强致病菌系Ⅴ型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致病型 监测 品种 抗性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谱高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兴华 王春台 +3 位作者 文国松 张端品 谢岳峰 张启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18-118,共1页
广谱高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的精细定位林兴华王春台文国松张端品谢岳峰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我们(Linetal.1996)报道了从水稻遗传多样性中心的云南稻种资源中鉴定的广谱... 广谱高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的精细定位林兴华王春台文国松张端品谢岳峰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我们(Linetal.1996)报道了从水稻遗传多样性中心的云南稻种资源中鉴定的广谱高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2(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新基因 感病亲本 精细定位 遗传改良 叶枯病 抗病基因定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抗 作图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已克隆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及其作用机理(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涛 王长春 +2 位作者 胡海涛 严成其 杨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82-1289,共8页
水稻白叶枯病由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致病菌引起,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到目前为止,已有30多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被发现,其中仅有Xa1,Xa21,Xa23,Xa3/Xa26,Xa27,xa5和xa13等基因被克隆。文章概述了其中6个(除Xa23)已克隆抗... 水稻白叶枯病由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致病菌引起,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到目前为止,已有30多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被发现,其中仅有Xa1,Xa21,Xa23,Xa3/Xa26,Xa27,xa5和xa13等基因被克隆。文章概述了其中6个(除Xa23)已克隆抗病基因的结构、表达产物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该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对自然发病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小龙 高玲玲 +3 位作者 余磊 董闯 蒋涛 黄琼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1,共6页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了水稻发生白叶枯病以后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发病植株和对照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没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这可能与水稻的生育期以及地理环境条...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了水稻发生白叶枯病以后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发病植株和对照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没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这可能与水稻的生育期以及地理环境条件有关.发病植株和对照的Pn以及蒸腾速率(Tr)总量差异不显著,但日变化进程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发病植株的光合作用除了受到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外,气孔导度(Gs)也是其主要限制因子.与对照相比,发病植株的气孔特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气孔长度和宽度增加,密度降低,且气孔的分布极不均匀.同时,发病植株与对照的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发病植株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水稻在受到病害胁迫的逆境中,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和抵抗能力,植物通过改变结构、性能及代谢方式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特征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水稻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玲玲 黄琼 陈小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86-1092,共7页
针对我国西南稻区特有的立体气候和农业生态系统,利用rep-PCR和IS-PCR技术构建不同海拔稻区白叶枯病菌的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①西南稻区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共包含56种分子谱型,不同海拔稻区... 针对我国西南稻区特有的立体气候和农业生态系统,利用rep-PCR和IS-PCR技术构建不同海拔稻区白叶枯病菌的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①西南稻区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共包含56种分子谱型,不同海拔稻区病菌的分子谱型种类明显不同;②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不同海拔稻区存在显著差异,其以中海拔稻区最高,低海拔稻区次之,高海拔稻区最低;③不同气候带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呈现出随着气候带温度降低而逐步减小的趋势;④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6种分子谱型可分为9个遗传家系,低海拔稻区的菌株主要集中在lineage1和lineage2,中海拔稻区的菌株主要集中在 lineage3-lineage6,而高海拔的主要集中在 lineage3-lineage5。不同海拔稻区的菌株在变异程度上存在明显不同,因此,根据病菌致病型布局抗性基因时,应充分考虑菌株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病菌的变异强度,以减缓病菌在寄主选择压力下的变异速度,避免品种抗性丧失的周期过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中国西南部 遗传多样性 海拔 气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君 姬广海 张世珖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3-316,共4页
概述了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机制及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抗病性 遗传基因 水稻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植株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拮抗功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俊誉 陈小龙 +1 位作者 高玲玲 黄琼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00-105,共6页
从云南省感染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株和健康植株上共分离得到475株植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出167株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简称Xoo)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病株体内拮抗内生细菌的菌株数量多于健康植株,病株和健康... 从云南省感染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株和健康植株上共分离得到475株植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出167株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简称Xoo)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病株体内拮抗内生细菌的菌株数量多于健康植株,病株和健康植株根、茎、叶中的内生细菌菌株数量略有不同,从病株根、茎、叶中分离出的拮抗内生细菌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而从健康植株的茎部和叶部分离出的拮抗菌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根部拮抗菌(P<0.05)。采用对峙培养方法测定并比较分离菌株的抑菌能力,得到30株对白叶枯病菌抑菌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5种病菌的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30株菌株对5种水稻病害的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水稻内生拮抗细菌分别与GenBank序列数据库中17个属的细菌相似性较高,其中,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为发病植株特有的拮抗细菌属,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考克斯菌属(Kocuria)仅存在于对照植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病菌 内生细菌 拮抗细菌 抑菌谱 16S RDNA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寡聚酸碘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雪芳 梁亮 +1 位作者 张志民 王士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872-874,共3页
以20%噻森铜SC 417倍稀释液为对照药剂,进行了20%寡聚酸碘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病原Xanthomonas oryzae)的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20%寡聚酸碘1 000倍稀释液、20%噻森铜SC 417倍稀释液、20%... 以20%噻森铜SC 417倍稀释液为对照药剂,进行了20%寡聚酸碘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病原Xanthomonas oryzae)的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20%寡聚酸碘1 000倍稀释液、20%噻森铜SC 417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1 5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2 000倍稀释液和20%寡聚酸碘3 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分别为69.28%、67.99%、64.63%、61.36%和56.45%。对防效进行差异性显著分析表明,在0.05水平,20%寡聚酸碘1 000、1 500、2 000倍稀释液与3 000倍稀释液之间差异显著,20%寡聚酸碘1 000、1 500倍稀释液与对照药20%噻森铜SC 417倍稀释液无显著差异。与喷施对照药剂和清水的小区相比,喷施20%寡聚酸碘稀释液的水稻长势更旺盛。证实20%寡聚酸碘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并能促进水稻生长,建议田间施用1 000~2 000倍稀释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病原Xanthomonas oryzae) 20%寡聚酸碘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友荣 侯小华 魏子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105,共4页
1983-2007年,对南方稻区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组合的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805个参试品种、组合中,78个表现抗白叶枯病,抗病品种频率为4.3%;其中,常规水稻74个,占抗病品种的94.9%。在1 219个籼型杂交水稻中,抗病的组合3个... 1983-2007年,对南方稻区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组合的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805个参试品种、组合中,78个表现抗白叶枯病,抗病品种频率为4.3%;其中,常规水稻74个,占抗病品种的94.9%。在1 219个籼型杂交水稻中,抗病的组合3个,中抗的76个,抗病和中抗组合频率分别为0.2%和6.2%。不同类型和不同生态型水稻的抗病品种频率差异显著,晚粳>早籼>中籼>晚籼;常规水稻>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中抗病组合频率为:杂交晚稻>杂交早稻>杂交中稻。1990-2004年,17个抗或中抗白叶枯病的优良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国家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白叶枯病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剪叶接种和喷雾接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文相 张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247-6249,共3页
[目的]为鉴定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分别采用剪叶接种法和喷雾接种法对其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研究接种方法对水稻抗病性鉴定的影响。[结果]除高感品种外,喷雾接种水稻的发病情况轻于剪叶... [目的]为鉴定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分别采用剪叶接种法和喷雾接种法对其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研究接种方法对水稻抗病性鉴定的影响。[结果]除高感品种外,喷雾接种水稻的发病情况轻于剪叶接种;喷雾接种一次可达到多个品种抗性鉴定的目的,接种到调查约30d的时间足以使病菌进行多次侵染,但该接种方法成败的关键在于喷雾后立即捆扎稻丛3d。[结论]喷雾接种法可满足水稻品种抗性鉴定的技术要求,并大大降低鉴定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剪叶接种 喷雾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小龙 高玲玲 +3 位作者 余磊 孙跃先 马捷 黄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4-660,共7页
利用6个含有单抗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材料为鉴别品种,在水稻的孕穗期采用剪叶接种的方法,测定了西南不同海拔稻区218株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致病型。结果表明,(1)西南稻区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利用6个含有单抗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材料为鉴别品种,在水稻的孕穗期采用剪叶接种的方法,测定了西南不同海拔稻区218株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致病型。结果表明,(1)西南稻区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共包含18种,其中9种新致病型为西南地区特有的类型。(2)不同海拔稻区病菌致病型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中海拔稻区病菌致病型数量最多,高海拔稻区次之,低海拔稻区最少。低海拔稻区病菌致病型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低,并且与中海拔和高海拔稻区差异显著。(3)通过分析病菌对抗性基因的克服数量以及鉴别品种病斑长度,表明不同海拔稻区病菌毒力存在明显差异。病菌的毒力与其地理来源的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致病型彼此间相似率60%为界,18种致病型可归为4个聚类簇,其中簇Ⅰ毒性最弱,主要集中了高海拔稻区的菌株,簇Ⅳ毒性最强,集中的主要是低海拔菌株。(5)相关性分析表明,病菌致病型多样性特征值与气候类型和寄主品种的多样性呈线性相关关系,气候类型和寄主品种影响病菌致病型的多样性分布,并且寄主品种对病菌的影响程度高于气候类型。就品种的布局而言,低海拔稻区应尽可能使用含有多个抗性基因的聚合品种,而在中、高海拔稻区,应制定好抗性基因轮换的宏观计划,减少低海拔地区向海拔较高的地区稻种的频繁调运,降低水稻白叶枯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毒力 海拔 抗性基因 致病型-多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聚合品种对云南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贤仁 姬广海 张世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z1期24-26,共3页
研究含多个抗性基因的聚合品种和单个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对云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性差异。基因聚合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性达到高抗至免疫水平 ,病斑长度比单基因品系明显缩短 ,表明聚合抗病基因提高了水稻品种的抗性。单个抗... 研究含多个抗性基因的聚合品种和单个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对云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性差异。基因聚合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性达到高抗至免疫水平 ,病斑长度比单基因品系明显缩短 ,表明聚合抗病基因提高了水稻品种的抗性。单个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对这些菌株的抗性均不高 ,对我省生产中的主要白叶枯病菌株多表现为中感 ;这一研究结果为培育具有持久抗性的品种提供了新思路 ,它在实践应用方面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基因聚合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噻森铜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22
19
作者 邢家华 何荣林 +1 位作者 张纯标 陈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5期567-568,共2页
20%噻森铜悬浮剂是一种新型杀细菌剂。田间试验表明,20%噻森铜悬浮剂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25-300 g/hm^2时,在防治适期,连续用药2次,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均可达70%,与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300 g/hm^2防效差异不显著。20%... 20%噻森铜悬浮剂是一种新型杀细菌剂。田间试验表明,20%噻森铜悬浮剂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25-300 g/hm^2时,在防治适期,连续用药2次,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均可达70%,与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300 g/hm^2防效差异不显著。20%噻森铜悬浮剂可用于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森铜 噻枯唑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条件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5
20
作者 尹爱平 殷武 +1 位作者 王建凤 张建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23期98-98,共1页
近两年淮阴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要在识别症状、了解发病条件基础上,加强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症状 发病条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