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水生态管理问题分析——济南市保泉供水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东海 李春 李大秋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8-91,共4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济南市水生态系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泉水景观萎缩、水资源量收支失衡、水环境污染、用水配置不合理等,针对这些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济南市水生态管理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地下水作为居民饮用水,合理使用黄河客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济南市水生态系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泉水景观萎缩、水资源量收支失衡、水环境污染、用水配置不合理等,针对这些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济南市水生态管理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地下水作为居民饮用水,合理使用黄河客水与其它地表水;把南部山区——地下水补给区建成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在强污染负荷条件下,利用生态工程技术恢复稳定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生态管理 济南市 城市供 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保护区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水生态环境管理的应用探究
2
作者 全宇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285-287,共3页
现阶段的水生态环境管理中广泛应用遥感技术,以红外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为主。为持续提高水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应该注重遥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监测与分析悬浮物质、水质、水温、藻类水华、水体深... 现阶段的水生态环境管理中广泛应用遥感技术,以红外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为主。为持续提高水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应该注重遥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监测与分析悬浮物质、水质、水温、藻类水华、水体深度这些关键信息,确保各种遥感技术得到科学有效的应用,助力水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概述了遥感技术,介绍了水生态环境管理中常用的遥感技术,并从水体浑浊度检测、水体热污染检测等方面探究了遥感技术在水生态环境管理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管理 遥感技术 红外遥感技术 体浑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河流治理水生态功能两级分区研究--以哈尔滨市蚂蚁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崔巍 高青峰 +1 位作者 白音包力皋 陈文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94-401,共8页
面向中小河流生态治理需求,阐述了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内涵,对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基于Arc GIS空间分析平台,以哈尔滨市为对象,考虑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因素,划分了哈尔滨市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分析了蚂蚁河水生态服务功能和... 面向中小河流生态治理需求,阐述了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内涵,对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基于Arc GIS空间分析平台,以哈尔滨市为对象,考虑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因素,划分了哈尔滨市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分析了蚂蚁河水生态服务功能和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选取径流深、坡度、地均GDP和水功能区指标,参照子流域及行政边界,划分了蚂蚁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根据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结果,提出了哈尔滨市及蚂蚁河流域中小河流治理与保护方向,为该区域水陆一体化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分区 水生态管理 分区指标体系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开明 陆嘉昂 +2 位作者 冯彬 常闻捷 巫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9期98-104,共7页
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综合考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确定分区指标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对基础空间数据和... 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综合考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确定分区指标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对基础空间数据和流域水生态系统特征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太湖流域划分为49个分区(陆域43个和水域6个),并提出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向,为该区域水陆一体化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生态功能分区 生态环境管理 分区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4
5
作者 罗敏纳 孙蓓丽 +11 位作者 朱冰川 宋挺 蔡琨 吕学研 张咏 张玮 石浚哲 张虎军 刘妍 陆欣鑫 范亚文 张军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1-1483,I0001-I0005,共18页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为明确空间和环境因子对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8-9月期间比较太湖流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的8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空间和环境特征.首次利用“人工...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为明确空间和环境因子对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8-9月期间比较太湖流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的8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空间和环境特征.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并结合传统人工镜检,共鉴定浮游植物250个分类单位,隶属于9门13纲28目57科110属,以绿藻门(45.6%)、硅藻门(19.2%)和蓝藻门(16.4%)为主.共划分功能类群31个,包括M、D、J、S1、C、Y、F、P、MP、H1、SN、W1、G、K和TB共15个优势功能类群.结果表明:1)太湖流域不同水体功能类群组成差异显著,差异主要来自M、J、S1、Y、P、H1类群;2)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以太湖为中心向外形成3个聚类组,物种组成类型依次为蓝藻型、蓝藻-绿藻-硅藻型、绿藻-硅藻-蓝藻型,主要贡献类群依次为M、S1类群,M、S1、P、J类群,P、S1、J、D、C类群;3)在太湖流域,相对于环境因子而言,空间因子对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的影响更大.RDA分析表明,COD、NO~--N、TN、SD、pH值和DO与太湖流域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类群呈显著相关.过去十年,以控源截污为主导的环境管理政策已在太湖流域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对于以M、S1类群水华为特征的夏季太湖流域而言,蓝藻水华防控仍是必须面对的难题,有机污染物和氮的控制仍是关注重点,不同水体类型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因地制宜的管控模式仍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浮游植物 功能类群 环境因子 水生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