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风条件下细水雾灭火的临界水流率 被引量:5
1
作者 朱伟 陈吕义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2-416,共5页
临界水流率是细水雾系统的重要设计参数.为了研究通风条件对细水雾灭火临界水流率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细水雾熄灭木垛火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木垛火,细水雾的临界水流率同时受到热释放速率、有效喷嘴直径、高度、风速和雾化锥... 临界水流率是细水雾系统的重要设计参数.为了研究通风条件对细水雾灭火临界水流率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细水雾熄灭木垛火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木垛火,细水雾的临界水流率同时受到热释放速率、有效喷嘴直径、高度、风速和雾化锥角的影响.基于Heskestad的临界水流率预测模型,利用量纲分析得到的指数关系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对纳入通风风速后的模型各参数指数进行了修正,从而将其拓展至通风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火 细水雾 通风 水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类型对晋南土壤入渗及地面水流糙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梦佳 李炎 +1 位作者 王仰仁 杨丽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6,共9页
开展植被类型对土壤入渗特性及田面水流糙率影响的研究,可以为田间灌水技术参数的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省夹马口引黄灌区试验站畦田灌水试验为依据,基于Kostiakov-Lewis三参数入渗模型,在运用水量平衡方程和曼宁公式的基础上,... 开展植被类型对土壤入渗特性及田面水流糙率影响的研究,可以为田间灌水技术参数的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省夹马口引黄灌区试验站畦田灌水试验为依据,基于Kostiakov-Lewis三参数入渗模型,在运用水量平衡方程和曼宁公式的基础上,用单点求参法(用畦田内畦首、中、尾三点的入渗参数分别作为入渗参数值,仅对糙率值作优化求解)、均值求参法(用畦首、中、尾三点入渗参数的均值作为入渗参数值,仅对糙率值作优化求解)、组合求参法(用畦首、中、尾三点入渗参数中的最大值作为上限,最小值作为下限,对入渗参数和糙率值同时优化求解)对入渗参数及糙率进行直接求解,并利用基于零惯量模型的地面畦灌水流模拟软件WinSRFR4.1对求解参数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1)用组合求参法拟合出的土壤入渗参数与地面水流糙率,决定系数R^(2)均在0.97以上,拟合精度较高。(2)玉米地土壤90 min累计入渗量Z_(90)为91.7 mm,糙率值为0.030;苹果树地Z_(90)为88.9 mm,糙率值为0.079;桃树地Z_(90)为115.9 mm,糙率值为0.138。在该试验区,一年生植物的Z_(90)明显大于多年生植物,植被类型对土壤入渗特性影响显著;鉴于组合求参法最大程度地弱化了土壤入渗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且拟合精度高于单点求参法和均值求参法,认为组合求参法最优,验证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入渗模型 零惯量模型 地面水流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陶瓷窗的结构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汤允迎 王晓洁 +3 位作者 刘甫坤 刘亮 赵连敏 贾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7-271,共5页
介绍了2.45GHz频率高功率微波陶瓷窗的结构及对结构的优化。结构优化包括对结构尺寸和水冷结构的水流率取值这两方面。当陶瓷片厚度为4.4mm、圆波导长度为52.3mm时,微波性能达到最优。当水冷结构的水流率为0.4t·h-1时,效果最理想,... 介绍了2.45GHz频率高功率微波陶瓷窗的结构及对结构的优化。结构优化包括对结构尺寸和水冷结构的水流率取值这两方面。当陶瓷片厚度为4.4mm、圆波导长度为52.3mm时,微波性能达到最优。当水冷结构的水流率为0.4t·h-1时,效果最理想,此时陶瓷片的最大应力值远远小于陶瓷片本身的抗拉强度。优化后的陶瓷窗经过多轮实验的考验,没有出现破裂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窗 结构尺寸优化 水流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器中水流量对加速管温度分布及其瞬态响应的影响
4
作者 王光裕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57-62,共6页
加速器中水流量通过影响加速管壁温的分布与变化而对加速器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而水流量又是使用中最容易控制的参量,因此,为使加速器得到较好的使用性能,水流量的合理选择是应该考虑的.为此,探讨水流量对加速管温度的影响就成为... 加速器中水流量通过影响加速管壁温的分布与变化而对加速器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而水流量又是使用中最容易控制的参量,因此,为使加速器得到较好的使用性能,水流量的合理选择是应该考虑的.为此,探讨水流量对加速管温度的影响就成为必要.本文详细讨论了水流量(及加速器的某些结构参量)对加速管温度的有关参量的影响并归结为某些简单的拟合公式以便实用中大致估算.文中并就不同冷却模式作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率 加速器 水流 加速管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数值水槽模拟验证 被引量:4
5
作者 常美 徐国宾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1,共5页
最小能耗率原理发展至今,已有严密的理论证明,但缺少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的验证。本文采用Flow3D中RNG k-ε紊流模型结合GMO法对顺直矩形水槽内的水流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选取不同断面之间的水流为研究系统,计算了各个时刻系统... 最小能耗率原理发展至今,已有严密的理论证明,但缺少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的验证。本文采用Flow3D中RNG k-ε紊流模型结合GMO法对顺直矩形水槽内的水流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选取不同断面之间的水流为研究系统,计算了各个时刻系统的单位体积水流能耗率变化。结果表明,矩形水槽内的水流运动确实遵循最小能耗率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能耗原理 RNGk-ε紊流模型 数值模拟 单位体积水流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管降膜蒸发闭式循环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实验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小艳 郑宏飞 +2 位作者 王强 张联英 田怀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4-198,共5页
基于盘形与竖式降膜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优、缺点和横管降膜蒸发的理论分析 ,针对现有装置存在的问题 ,设计了横管降膜蒸发闭式循环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并在不同的运行参数下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影响该装置性能的各种因素 .实验结... 基于盘形与竖式降膜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优、缺点和横管降膜蒸发的理论分析 ,针对现有装置存在的问题 ,设计了横管降膜蒸发闭式循环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并在不同的运行参数下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影响该装置性能的各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 ,在供能相同的情况下 ,该装置的产水率比单级盘式太阳能蒸馏器提高了 2~ 2 5倍左右 ;提高运行温度 ,有利于提高产水率及单位能耗产水率 ;热水流率取为 30 0~ 6 0 0kg/h ,海水流率取为 8~ 15kg/h ,有利于提高产水率 ,改善该装置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海水淡化 横管降膜蒸发 闭式循环 产水 水流率 水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冲积河流及潮汐河口河相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陆倩 龚政 +1 位作者 李欢 张长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7-11,共5页
河相关系的研究旨在寻求河床形态和流域水文、动力因子间的定量关系。在介绍国内外平原冲积河流及潮汐河口河相关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基于水文统计的经验分析法、量纲分析法、河床最小活动性假说、水流最小能耗率极值假说以及仙农熵... 河相关系的研究旨在寻求河床形态和流域水文、动力因子间的定量关系。在介绍国内外平原冲积河流及潮汐河口河相关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基于水文统计的经验分析法、量纲分析法、河床最小活动性假说、水流最小能耗率极值假说以及仙农熵理论等5种代表性的河相关系研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5种方法的适用性。同时,进一步指出了目前研究河相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潮汐河口 水流最小能耗 河床最小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饮水器系统的正确管理
8
作者 季学丰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2年第5期53-55,共3页
 要取得最佳结果 ,就要将乳头状饮水器放置在合适的高度 ,水流率要正确 。
关键词 日常管理 生长性能 水流率 乳头状饮水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flat plate solar collector using nanofluid water/zinc oxide 被引量:6
9
作者 SHOKRGOZAR ABBASI Ali KHAN Aghaiy Nase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391-3403,共13页
In this article,the effect of using water/zinc oxide nanofluid as a working fluid on the performance of solar collector i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The volumetric concentration of nanoparticles is 0.4%,and the part... In this article,the effect of using water/zinc oxide nanofluid as a working fluid on the performance of solar collector i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The volumetric concentration of nanoparticles is 0.4%,and the particle size is 40 nm,and the mass flow rate of the fluid varies from 1 to 3 kg/min.For this experiment,a device has been prepared with appropriate measuring instruments whose energy source is solar radiation.The solar energy absorbed by the flat plate collector is absorbed by the nanofluid of water/zinc oxide.The nanofluid is pumped to the consumer,a heat exchanger,where it heats the water.The temperature,radiation level,flow rate,and pressur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device were measured.The pressure drop and the heat transferred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al work.The ASHRAE standard is used to calculate efficienc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water/zinc oxide nanofluid increases the collector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water.For 1 kg/min of mass flow rate,the nanofluids have a 16% increase in efficiency compared to water.From the result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hoice of optimum mass flow rate in both water and nanofluid cases increases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collector SUSPENSION solar heating system collector efficiency water/zinc oxide nanoflu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