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汽通量散度分解在一次台风暴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冠博 柳龙生 李兴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1-681,共11页
作为表征异常降水的一个重要参数,水汽通量散度(Q v)根据亥姆霍兹定理被分解为三个分量,即旋转风引起的水汽平流(Q r)、辐散风引起的水汽平流(Q d)和气流辐合辐散造成的水汽通量散度(Q div)。以2018年18号台风温比亚造成的河南商丘和江... 作为表征异常降水的一个重要参数,水汽通量散度(Q v)根据亥姆霍兹定理被分解为三个分量,即旋转风引起的水汽平流(Q r)、辐散风引起的水汽平流(Q d)和气流辐合辐散造成的水汽通量散度(Q div)。以2018年18号台风温比亚造成的河南商丘和江苏徐州的强降水为例,分析了水汽通量散度分解后的三个分量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Q v仅能得到水汽聚集的情况,分解之后的分量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不同的降水时段内具体是哪些项起到了主导因素。总的Q v贡献主要来自于Q div,而降水的增强一般与Q r的正贡献对应较好,降水的减小往往是由于Q d的抑制作用引起的,未来将应用这种水汽通量散度分解方法有效改进台风降水落区的诊断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通量 气流分解 台风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水汽通量散度在辽宁省暴雨预报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光梁 陈传雷 +3 位作者 王瀛 纪永明 程攀 顾正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2期189-191,共3页
本文应用自动站地面观测数据和NCEP1°×1°实况数据对地面水汽通量散度在2016年汛期暴雨预报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对于7个短时大暴雨个例预报效果进行应用检验,其中有6个个例地面水汽通量散度能够提前2~4h出现负值中心;... 本文应用自动站地面观测数据和NCEP1°×1°实况数据对地面水汽通量散度在2016年汛期暴雨预报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对于7个短时大暴雨个例预报效果进行应用检验,其中有6个个例地面水汽通量散度能够提前2~4h出现负值中心;通过对比预报效果差异,2个短时大暴雨个例影响系统均为高空槽,低空850hPa均存在切变线系统,均存在CAPE大值区,降水性质均为对流性降水;2个个例降水前期水汽输送程度差别明显,0801个例前期低空850hPa西南气流风速较小,水汽输送较弱,并且近地面以偏北风辐合为主,相对较干;0813个例低空850hPa西南气流强劲,降水前期水汽输送效果明显,近地面偏南风辐合为主,加强近地面湿度形势;0801个例水汽输送地区位于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缓,不利于水汽的累计;0813个例水汽输从地势低的平原向较高的山地丘陵地区进行输送,由于地形抬升阻挡作用,极易造成水汽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预报 水汽通量 应用 分析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夏季西北地区水汽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李江林 李照荣 +2 位作者 杨建才 石延召 伏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74-1581,共8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近10年(2000-2009年)夏季西北地区整层大气水汽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北地区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分布呈两头多、中间少。700~200hPa的水汽通量值要比地面至700...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近10年(2000-2009年)夏季西北地区整层大气水汽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北地区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分布呈两头多、中间少。700~200hPa的水汽通量值要比地面至700hPa的大,在南疆盆地,地面至700hPa的水汽通量值比700~200hPa的大,水汽通量在600~450hPa之间比较丰富;(2)整层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对降水落区的预报具有指导意义,除甘肃河西地区外,其他地区低层(700hPa以下)和高层(700hPa以上)的水汽通量散度呈反位相分布。(3)近10年西北地区水汽输送主要来自西风带在青藏高原西侧分为南北两支所携带的水汽、孟加拉湾的水汽随西南风输送以及西风带爬上青藏高原沿高原南边输送,而造成整层水汽通量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风带输送水汽能力的大小。(4)近10年西北地区整层水汽通量呈线性增加,整层水汽通量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上可以指示地面降水的年变化趋势。(5)西北地区近10年夏季水汽来源主要以经向输送为主,纬向水汽通量对于西北区水汽净收支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 水汽净收支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西南涡持续暴雨的GPS大气水汽总量特征 被引量:25
4
作者 郝丽萍 邓佳 +1 位作者 李国平 杨锦青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利用成都地区地基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资料(GPS-PWV)、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和探空站比湿资料,对2010年7月15—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探究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西南... 利用成都地区地基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资料(GPS-PWV)、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和探空站比湿资料,对2010年7月15—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探究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西南涡)发生、发展前后GPS-PWV的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发生时,GPS-PWV通常在短时间内有急剧的上升,并在西南涡形成前达到最大值;西南涡完全形成时,GPS-PWV急升结束;西南涡东移,GPS-PWV继续下降到最低,降水趋于结束。与水汽通量散度相比较,水汽散度垂直通量能更好地描述暴雨过程中的强上升、辐合辐散运动以及水汽输送情况,它与GPS-PWV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GPS-PWV的急升与陡降对大暴雨的形成与减弱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西南涡 大气水汽总量 水汽垂直通量 持续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秋季水汽输送特征及水汽源地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从夏季型到冬季型水汽输送的转换特征表现为: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输送的显著减弱、消失直至转向,东亚南支偏西风水汽输送的逐渐建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偏东风水汽输送的加强西进。秋季亚洲季风区范围最大的强水汽源地位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115~120°E,15~2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季节转换 水汽输送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秋、冬、春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降水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41
6
作者 李秀珍 梁卫 温之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6-632,共7页
华南秋、冬、春季水汽输送特征的季节差异明显,水汽输送异常与降水异常存在密切联系,利用1958—2005年实测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华南秋、冬、春三季的水汽特征及其与降水异常的关系,主要结论有:大气中的水汽主要集... 华南秋、冬、春季水汽输送特征的季节差异明显,水汽输送异常与降水异常存在密切联系,利用1958—2005年实测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华南秋、冬、春三季的水汽特征及其与降水异常的关系,主要结论有:大气中的水汽主要集中在500 hPa以下气层中,最大值出现在850~700 hPa;输送至华南的水汽秋季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及副热带西太平洋,冬季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南侧的东亚南支偏西风气流,春季则主要来源于东亚南支偏西风气流及热带西太平洋海区;华南秋、冬、春三季的降水偏多和偏少年的水汽输送距平场,并不是单纯的反向关系或主要输送带的偏强和偏弱,而是更为复杂;El Nio成熟期菲律宾附近的反气旋环流异常、冬季风的强度异常都是导致水汽输送异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水汽输送 降水异常 水汽收支 水汽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40
7
作者 周长艳 何金海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7,共10页
使用 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及偏南风水汽输送在中国区域内的推进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各支大尺度水汽输送汇合成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它从南半球出发,经过亚洲季风区,... 使用 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及偏南风水汽输送在中国区域内的推进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各支大尺度水汽输送汇合成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它从南半球出发,经过亚洲季风区,进入北太平洋;东亚夏季偏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北界为东北北部50°N附近;西太平洋副高南侧的东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西界为甘肃东南部100°E附近。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强辐合区大多位于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中,与降水大值区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推进 水汽输送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地区的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 被引量:30
8
作者 柳艳菊 丁一汇 宋艳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2,共8页
根据1998年南海夏季风试验期间GAME/HUBEX一天4次同化资料,着重分析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尺度水汽输送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大尺度水汽条件与季风活动密切相关。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地区主要的水汽输送带发生了较大变化。... 根据1998年南海夏季风试验期间GAME/HUBEX一天4次同化资料,着重分析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尺度水汽输送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大尺度水汽条件与季风活动密切相关。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地区主要的水汽输送带发生了较大变化。季风爆发前,南海地区水汽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季风爆发后,水汽主要来自热带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降水过程与水汽辐合的极大值密切相关,而主要水汽辐合带位置的移动及强度的变化则和南海夏季风相联系。随着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加强,南海地区的水汽辐合带相应地建立和加强,并伴有降水发生。季风爆发后南海地区大气的可降水量较季风爆发前显著增加。季风爆发前大气的水汽汇中心主要出现在中南半岛及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南海夏季风爆发后,从孟加拉湾到南海水汽输送加强,南海大部、孟加拉湾北部和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上均转为水汽汇区,从而对南海、日本及其以南的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水汽输送 水汽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冬、夏季水汽输送及收支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进 李栋梁 张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2-350,共9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实测雨量资料,对黄河流域1月和7月多年平均及旱、涝年整层积分的水汽通量、辐合(辐散)及各分区水汽收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月黄河流域无明显的水汽输送,而7月水汽沿西南、东南及西北3条路径输送,前两...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实测雨量资料,对黄河流域1月和7月多年平均及旱、涝年整层积分的水汽通量、辐合(辐散)及各分区水汽收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月黄河流域无明显的水汽输送,而7月水汽沿西南、东南及西北3条路径输送,前两支气流在多年平均时主要影响黄河下游区。涝年时影响到黄河中、下游区,而上游区水汽流入较小;旱年,黄河中、上游区均无明显的水汽输送,只有下游的小范围地区受西南气流影响。各区净水汽通量分别与其地面降水的时空演变相对应,而经向净水汽通量是影响水汽收支变化及供给流域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涝年的水汽净收支与各边界水汽流入明显大于旱年。1月,西边界和北边界微弱的水汽输入远小于东边界和南边界的输出,各区均为水汽净辐散,不利于降水;7月,大量的水汽主要来自西边界和南边界,涝年各区均为水汽盈余,多年平均也以净辐合为主,而旱年则以水汽亏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汽输送 水汽通量 水汽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春季冰雹天气的中尺度系统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东屏 吴海英 +3 位作者 张备 孙燕 杨婷娅 刘安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48-1751,共4页
对2007年5月5日江苏出现的大范围雷雨、大风和区域性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触发所致,锋前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和500 hPa冷空气的先行南下使潜在的对流不稳定性加剧;地面冷锋前中尺... 对2007年5月5日江苏出现的大范围雷雨、大风和区域性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触发所致,锋前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和500 hPa冷空气的先行南下使潜在的对流不稳定性加剧;地面冷锋前中尺度低压的发展是对流性天气发展的主要因素;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低层水汽通量辐合提供了有利于冰雹产生的过冷水滴的碰撞增长条件;冰雹天气的产生与地面物理量场有很好的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预报 对流不稳定 上升运动 水汽通量 地面加密观测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区域西风指数对中国西北地区水汽场特征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冯文 王可丽 江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1-275,共5页
利用1970—1997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设计了区域西风指数。通过分析西北地区夏季的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发现该地区水汽平流引起的水汽输送通量散度项年际变化极小,而风场辐合(辐散)引起的水汽输送通量散度项年际变化却很大,在西... 利用1970—1997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设计了区域西风指数。通过分析西北地区夏季的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发现该地区水汽平流引起的水汽输送通量散度项年际变化极小,而风场辐合(辐散)引起的水汽输送通量散度项年际变化却很大,在西北地区区域西风指数较强年份风场辐合比区域西风指数较弱年份强。由此可知,西风年际变化对西北地区的风场辐合(辐散)的影响是我国西北地区水汽场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区域西风指数 水汽输送通量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5年喀什地区夏季降水量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12
作者 玉素甫江·木合塔尔 吾麦尔艾力·巴拉提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206-208,共3页
选取了1989年至2024年夏季(6—8月)喀什地区的数据集,对该地区风速、高度场、降水量及比湿等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喀什地区夏季平均年降水量为465.38 mm,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南北部较多、中部较少的特征;该地区的水汽输送水平明... 选取了1989年至2024年夏季(6—8月)喀什地区的数据集,对该地区风速、高度场、降水量及比湿等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喀什地区夏季平均年降水量为465.38 mm,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南北部较多、中部较少的特征;该地区的水汽输送水平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导致降水量长期偏少;2009年和2021年夏季降水量的极端值反映了区域气候的变化和水汽输送的差异,前者因高压脊控制导致降水量降至141.35 mm,后者因气候条件改善和水汽流动增强,降水量增至891.96 mm;500 hPa和850 hPa位势高度、风场及水汽通量的分析表明,气象条件的变化对降水模式有显著影响,高槽区的移动、大气环流的交替及水汽输送的变化均是喀什地区降水量波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气候特征 水汽输送 水汽通量 喀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旱涝年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霍贝 陆桂华 何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16,共4页
基于1951~2007年6~8月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淮河流域夏季旱涝年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及散度,以揭示旱涝年相对于正常年的异常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洪涝年与干旱年的异常水汽输送通量及散度场均呈反相位变化,洪涝... 基于1951~2007年6~8月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淮河流域夏季旱涝年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及散度,以揭示旱涝年相对于正常年的异常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洪涝年与干旱年的异常水汽输送通量及散度场均呈反相位变化,洪涝年降水的偏多得益于西南水汽输送的增强和向北输出水汽的减弱及整层水汽输送通量散度辐合,而干旱年降水的偏少是西南水汽输送减弱、大量异常水汽向北输出及整层水汽输送通量辐散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洪涝年 干旱年 水汽输送通量 水汽输送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流域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翠 陆桂华 +2 位作者 何海 吴志勇 何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基于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同期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珠江流域1981-2010年多年平均状况下水汽含量、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通量散度特征,并与流域降水分布特征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水汽含量与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较为一... 基于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同期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珠江流域1981-2010年多年平均状况下水汽含量、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通量散度特征,并与流域降水分布特征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水汽含量与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均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而降水时空分布更为复杂;水汽输送季节变化特征具有过渡性和周期性,与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变化特征相一致,与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水汽含量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两次强台风暴雨过程的水汽与湿位涡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端 翁佳烽 +3 位作者 梁钊扬 王文波 徐峰 陈美玲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5-84,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但路径相似的台风暴雨的相关特征,为不同季节的台风暴雨落区预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常规的探空和地面资料以及NCEP/NCAR 1°×1°全球再分析资料,计算2个强台风的水汽通量散度和湿位涡场。对...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但路径相似的台风暴雨的相关特征,为不同季节的台风暴雨落区预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常规的探空和地面资料以及NCEP/NCAR 1°×1°全球再分析资料,计算2个强台风的水汽通量散度和湿位涡场。对比分析水汽通量辐合、湿位涡正压项(MPV1)和斜压项(MPV2)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与暴雨落区的对应关系。【结果】秋季的“彩虹”台风高层副热带高压加强,而中低层冷空气和东南气流的汇合使“彩虹”台风的东侧和北侧获得更有利的动力环境条件;而夏季的“威马逊”台风北侧无冷空气影响,台风南侧外围强盛的西南季风气流卷入。台风“威马逊”期间,强的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始终在台风及其残涡中心的南侧和西侧;台风“彩虹”登陆后60 h内一直持续有2支强盛的气流向台风中心输送水汽,而水汽通量的辐合中心与“威马逊”相反,位于台风中心的北侧和东侧,东南气流的卷入以及维持时间长使暴雨增幅。台风“彩虹”登陆后高层高值MPV1扰动下传,低层MPV2>0并增强,湿斜压性得以增强,有利于垂直涡度增长,使台风低压得以维持和发展;登陆后48~66 h 925 hPa层MPV1为负值,使对流不稳定能量及潜热能的释放,有利于暴雨的维持。而台风“威马逊”登陆后湿斜压性增强不明显。2个台风强降水中心大致位于925 hPa MPV1正负中心过渡带偏向负中心一侧;“威马逊”过程低层MPV1负值中心在正值中心的左侧,对应着西南季风的汇入区;而“彩虹”过程低层MPV1负值中心在正值中心的右侧,对应着冷空气和东南气流的汇合区。这是2个台风暴雨落区差异的成因之一。【结论】本研究得出的湿位涡诊断结果对台风暴雨落区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台风 暴雨落区 水汽通量 湿位涡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5号台风“布拉万”的强度和路径变化诊断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杰 过霁冰 黄宁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3-209,共7页
利用NCEP客观再分析资料,从500 hPa形势、副高位置和强度变化、低层流场、双台风影响下的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水平分布、垂直速度分布及暖心结构特征等方面对1215号台风"布拉万"的路径与强度进行了诊断分析,并结合分析了... 利用NCEP客观再分析资料,从500 hPa形势、副高位置和强度变化、低层流场、双台风影响下的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水平分布、垂直速度分布及暖心结构特征等方面对1215号台风"布拉万"的路径与强度进行了诊断分析,并结合分析了东海浮标和海礁浮标观测资料、海温实况及垂直风切变实况。结果表明,副高24日02时的北跳和28日02时的东退分别导致了"布拉万"路径的两次北折;布拉万北上途中,水汽和强度均减弱,主要由于天秤阻挡了来自低纬洋面的部分水汽输送,形成了双台风争夺水汽输送的局面,导致"布拉万"纬向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呈现出东湿西干的不对称特征;东海自南向北逐步增大的垂直风切变是台风强度减弱的重要原因;台风西部海温低,对流不旺盛,不利于台风发展,而东部海域海温高,对流作用强,利于台风发展,这也导致了台风东强西弱的结构特点;"布拉万"进入中高纬洋面时,台风西部水汽通量值很小,在西北气流作用下,导致西北方干冷空气侵入,使其水汽通量水平分布呈现出东湿西干的不对称结构,使得"布拉万"经过上海同纬度时并未带来明显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通量 垂直风切变 双台风 干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6月27—29日中卫市暴雨与同期水汽和上升运动的垂直结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苑 高杰 +2 位作者 钱倩霞 百春燕 王丽婧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8期228-229,共2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本地自动站资料和NCEP/NCAR 1°×1°6 h再分析资料等,对中卫市2012年6月27—29日的暴雨与同期水汽和上升运动的垂直结构关系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高、低空均形成有利于宁夏大降水产生的"...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本地自动站资料和NCEP/NCAR 1°×1°6 h再分析资料等,对中卫市2012年6月27—29日的暴雨与同期水汽和上升运动的垂直结构关系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高、低空均形成有利于宁夏大降水产生的"东高西低"形势;地面场上形成有利于近地面层水汽输送的回流形势;700 hPa伴有低空急流及较强的风速切变与辐合。从对流层顶至850 hPa,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暴雨的产生。低层强水汽通量辐合不仅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水汽,也促使水汽在垂直方向上从低层向高层输送,从而增强大气垂直上升运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形势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 垂直速 宁夏中卫 2012年6月27—29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不同季节水汽输送异常与降水异常的联系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天圣 蔡英缨 《南方农业》 2018年第11期157-158,161,共3页
利用1970—2015年海南岛18市县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探讨海南岛四季水汽特征及其与降水异常关系。结果显示:海南岛多雨年和少雨年水汽输送特征明显不同,各季多雨年、少雨年对比也不同;西南风水汽输送进入南海后转向与... 利用1970—2015年海南岛18市县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探讨海南岛四季水汽特征及其与降水异常关系。结果显示:海南岛多雨年和少雨年水汽输送特征明显不同,各季多雨年、少雨年对比也不同;西南风水汽输送进入南海后转向与南下东北风冷空气汇合形成气旋性异常环流,造成海南春季降水,而西南风水汽输送与副高南侧偏东风水汽输送在海南岛上空交汇,造成夏季多雨;秋季多雨年,西南风水汽输送转向后汇合副高南侧偏东风水汽以偏东风急流形式影响海南岛;春季少雨年时,海南岛位于水汽输送大值中心入口位置,整体水汽收支为对外输出,而东部气旋式水汽环流异常和中南半岛附近反气旋水汽环流异常作用造成夏季降水偏少,秋季少雨年,西南水汽输送和西太平洋偏东风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弱,冬季少雨年,西南水汽输送异常偏弱,海南岛受偏北风水汽输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水汽通量 降水异常 偏东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1号尤特台风降水和水汽特征分析
19
作者 陈伟 彭智超 +2 位作者 秦克强 欧阳宁 吴玉江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20期186-187,共2页
本文利用实况降水资料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13年11号"尤特"台风暴雨过程的水汽对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是本次台风暴雨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在强降水过程后期,东海水汽分支的汇入给... 本文利用实况降水资料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13年11号"尤特"台风暴雨过程的水汽对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是本次台风暴雨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在强降水过程后期,东海水汽分支的汇入给强降水向东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水汽输送幅合主要出现在低层,950h Pa的水汽通量散度幅合区对6h强降水的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南边界的水汽输入起主导作用,东边界次之,西边界为水汽输出方。各边界的水汽通量大值区均集中在700h Pa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尤特 水汽输送 水汽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6月19日星子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分析及服务
20
作者 叶子奇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36期46-46,共1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6月19日星子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同时使用WRF模式对本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在21°N附近,副高北侧强盛西南气流将水汽向江南北部输送是暴雨产生和稳...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6月19日星子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同时使用WRF模式对本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在21°N附近,副高北侧强盛西南气流将水汽向江南北部输送是暴雨产生和稳定维持的主要原因;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本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动力、水汽条件。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暴雨的区域、中心、强度,超低空偏南急流的建立、发展和维持是这次连续暴雨过程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整层水汽通量密集区的南北界位置和暴雨区南北界位置基本吻合,整层水汽的大值中心的范围和大暴雨中心的范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水汽通量散度最大辐合中心为暴雨的产生输送了大量的水汽,水汽辐合中心与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一致性;WRF模式输出的θse结果表明强降水落区与假相当位温最大值区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分析 大暴雨过程 星子 中尺 NCEP再分析资料 水汽通量 WRF模式 副热带高压脊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