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林园“三集”水土治理模式
1
作者 牛斌丽 郭兴顺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52,共2页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肥是生长之力.山西省采取集水、集土、集肥的'三集'水土治理措施,成为丘陵山区低投入高效益治旱兴林与抓林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希望所在,是大西北人建设秀美山川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关键词 山西 山川秀美工程 集水治理 集土治理 集肥治理 经济林园 水土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林园“三集”水土治理模式
2
作者 郭兴顺 李怀忠 郭巧英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1期38-39,共2页
集水、集土、集肥这种“三集”治理模式是西部丘陵山区兴村致富的希望所在。论述了“三跑”变“三集”的重要性 ,以及“三集”管理好处多 ,并具体介绍了“三集”水土治理的 3种具体模式。
关键词 经济林园 水土治理模式 土壤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林园“三集”水土治理模式
3
作者 郭兴顺 李怀忠 +1 位作者 车改娥 吕云林 《山西果树》 2002年第2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集水 集土 集肥 带状式栽植 经济林园 水土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辜世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89,311,共4页
水土流失是制约藏东山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高山高寒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不仅能够解决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也能够丰富水土流失科学研究。以野外调查藏东地区典型小流域的主要水土流失特征入手,结合遥感分析当地土地利用,土壤和... 水土流失是制约藏东山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高山高寒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不仅能够解决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也能够丰富水土流失科学研究。以野外调查藏东地区典型小流域的主要水土流失特征入手,结合遥感分析当地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特征,提出了适用于研究区的5种治理模式:草地冲沟侵蚀区治理模式,水蚀和冻融交错侵蚀区治理模式,坡耕地面状侵蚀区治理模式,沟道侵蚀区治理模式,林—灌—耕地交错区综合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 小流域 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闫建梅 何联君 +1 位作者 何丙辉 田太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4-1300,共7页
探讨川中丘陵区不同小流域治理模式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的影响,可为该区植被恢复与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室内分析,研究了5种不同小流域治理模式下的土壤微团聚体粒径组成、分形维数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探讨川中丘陵区不同小流域治理模式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的影响,可为该区植被恢复与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室内分析,研究了5种不同小流域治理模式下的土壤微团聚体粒径组成、分形维数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1该区土壤微团聚体组成以0.01-0.05 mm粒径为优势粒径,含量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达28.63%和28.04%;0.001-0.005 mm粒径为次优势粒径,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含量分别达25.90%和26.33%;各土层不同治理模式下各粒径微团聚体含量差异显著。2该区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范围为2.643-2.717,不同治理模式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呈现水保林〈甜橙林〈核桃林〈裸地〈坡改梯〈坡减缓的规律,分形维数与各粒径微团聚体含量呈线性关系。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速效钾、全钾呈正相关,与土壤总孔隙、碱解氮、全氮、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能较好地反映川中丘陵区土壤的理化结构,是表征该区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林地是该区植被恢复与水土流失治理选择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土壤微团聚体 分形维数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