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志强 张光灿 +4 位作者 刘霞 王冰 赵瑜 李欢 吴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3期17-23,共7页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区。1)提出地貌类型、土地覆被类型和地面坡度3个主导因子作为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和分区;2)按照实施封禁保育(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适宜程度,提出"适宜"、"暂不适宜"和"不适宜"3个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等级,并确定其区域分布格局;3)将伏牛山区的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划分为2个大区(一级区)、4个亚区(二级区)和15个类型区(三级区)。研究结果可为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程的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分区 适宜性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伏牛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凤娇 上官周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6期119-124,共6页
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 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概括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成效与经验,明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需要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提出未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若干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
3
作者 卿太明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5,共2页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封禁治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应同时发挥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在非重点治理区实施大面积封禁的同时 ,要解决小范围治理的投入问题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封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方式与运用实践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崔腾娴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6期33-34,共2页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实际上是一种水土流失全面防治方式,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社会的创建,还是贯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载体。本文将围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主要内容和整体思路,然后阐述自然修复方式,...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实际上是一种水土流失全面防治方式,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社会的创建,还是贯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载体。本文将围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主要内容和整体思路,然后阐述自然修复方式,最后探讨了自然修复成效与开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 自然修复 运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菊梅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8期43-44,共2页
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生态文明的建设。如今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扩大、水体污染严重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相应的高校管理机制,结合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实现对水土保持的高效管理。文章结合部分生态... 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生态文明的建设。如今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扩大、水体污染严重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相应的高校管理机制,结合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实现对水土保持的高效管理。文章结合部分生态破坏严重地区的生态情况就其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论述,并提出加大宣传提高全民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生态机制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等建议,以待生态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2期78-78,86,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在发生转变,现阶段广大社会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力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为了改善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投入的资源和精力也越来越多。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能够为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在发生转变,现阶段广大社会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力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为了改善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投入的资源和精力也越来越多。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能够为环境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将就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行分别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2
7
作者 苏霄琳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农村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处理生态问题,并且还需要在和谐社会的指导条件下,对持续化发展进行实现。根据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农村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处理生态问题,并且还需要在和谐社会的指导条件下,对持续化发展进行实现。根据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大部分都存在着自然生态整体建设不足、水土资源受到破坏等现象,这也使得农村居民没有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然而要想让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够和生态建设进行和谐的统一,就需要让农村地区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还需要提高生态自然环境的修复,以此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自然修复 农村水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
8
作者 和创玲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7期69-70,共2页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处理,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需要注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生态文明建设,给予环境质量提高可靠保障,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高效处理。同时,...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处理,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需要注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生态文明建设,给予环境质量提高可靠保障,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高效处理。同时,应加强不同技术措施的灵活使用,增强生态自然修复效果的同时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基于此,本文就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生态文明 建设目标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韩亚荣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7期161-162,170,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农村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处理生态问题,并且还需要在和谐社会的指导条件下,对持续化发展进行实现。根据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农村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处理生态问题,并且还需要在和谐社会的指导条件下,对持续化发展进行实现。根据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大部分都存在着自然生态整体建设不足、水土资源受到破坏等现象,这也使得农村居民没有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然而要想让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够和生态建设进行和谐的统一,就需要让农村地区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还需要提高生态自然环境的修复,以此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自然修复 农村水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助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信息化监管
10
作者 林英春 朱鹏帅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峻,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以其高效、精准、智能的特点,成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领域... 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峻,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以其高效、精准、智能的特点,成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领域的新宠。该文基于大数据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基础,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信息化监管应用的实践意义,并提出了信息化助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信息化监管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中农业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研究
11
作者 柏育材 褚国红 +1 位作者 毛海亮 唐又林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2期61-63,共3页
随着全球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为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以农业生态修复技术为例,对其水土保持中运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农业生态修复重要性的阐述,对具体技术应用要点进行概括总结,之后结合具体案例,对农业生态修复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详... 随着全球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为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以农业生态修复技术为例,对其水土保持中运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农业生态修复重要性的阐述,对具体技术应用要点进行概括总结,之后结合具体案例,对农业生态修复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详细说明.结果表明,通过对该技术的有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提升当地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农业生态修复 技术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冬草种植对小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协同效应
12
作者 李雅茹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5期166-168,共3页
麦冬草在小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中展现出显著协同效应,通过根茎结构增强土壤稳定性,冠层调控降雨径流。水平梯度配置与复合种植及根系固土与微地形集成三种技术体系的应用,优化了坡面径流控制与土壤改良及水文调控。麦冬草可促进植... 麦冬草在小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中展现出显著协同效应,通过根茎结构增强土壤稳定性,冠层调控降雨径流。水平梯度配置与复合种植及根系固土与微地形集成三种技术体系的应用,优化了坡面径流控制与土壤改良及水文调控。麦冬草可促进植被群落演替,驱动土壤-植被-水文良性循环,并通过药用价值与生态景观实现经济生态双效益,其多功能特性为小流域治理提供了可持续技术路径,可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草 小流域治理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边坡植物群落构建与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13
作者 江晓瑜 《花卉》 2025年第11期190-192,共3页
生态边坡修复施工中,应用科学合理的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可增强水土保持效果。因此,对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展开深入探究。植物种类选择应遵循适地适生、生态习性匹配及根系特点考虑等原则;植物配置可采用乔灌草结合、混播与单播选择及季节性... 生态边坡修复施工中,应用科学合理的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可增强水土保持效果。因此,对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展开深入探究。植物种类选择应遵循适地适生、生态习性匹配及根系特点考虑等原则;植物配置可采用乔灌草结合、混播与单播选择及季节性植物搭配等模式。这些技术要点有效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增强了根系固土作用,从而显著减少土壤侵蚀,提升水分涵养能力。旨在为生态边坡修复实际工程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与理论支持,对维护生态平衡、保障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边坡修复 植物群落构建 水土保持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河西走廊水土保持修复愿景与实践探析
14
作者 王治彪 《当代农机》 2025年第5期95-96,共2页
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西北河西走廊自然条件与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修复的愿景,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河西走廊水土保持修复的实践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的水土保持修复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地下水分区管控、植被... 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西北河西走廊自然条件与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修复的愿景,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河西走廊水土保持修复的实践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的水土保持修复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地下水分区管控、植被生态修复、农业结构调整与节水、监测评估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等。通过多方协作和科学管理,河西走廊有望实现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河西走廊 水土保持修复 地下水分区管控 植被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生态自然修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志意 张永江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16,共2页
在任何自然环境下都会有相应的植物来生存 ,逐步形成植物群落 ,并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替 ;环境对生长的植物进行适应性选择 ,适应该环境条件的植物能够繁衍、演替 ,不适应的就被淘汰 ,这是生态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 在任何自然环境下都会有相应的植物来生存 ,逐步形成植物群落 ,并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替 ;环境对生长的植物进行适应性选择 ,适应该环境条件的植物能够繁衍、演替 ,不适应的就被淘汰 ,这是生态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就是一个人工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必须注意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裸地成因及类型分析 ,二是植物种的选择 ,三是适时加大人工干预力度 ,促进进展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生态自然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运用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师卓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286-288,共3页
水土流失问题在山区、丘陵地带及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尤为严重,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肥力降低,还会影响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阐述了水土流失规律,介绍了生态修复技术,并以某地区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分析了该地区人... 水土流失问题在山区、丘陵地带及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尤为严重,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肥力降低,还会影响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阐述了水土流失规律,介绍了生态修复技术,并以某地区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分析了该地区人类活动及其他因素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分析了农业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态修复技术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生态退化主要成因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17
作者 李菲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辽西地区生态退化问题一直是困扰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退化等问题如不能及时采取修复技术,那么辽西地区最终将失去生态屏障功能,应给予高度重视。为了遏制生态环境持续退化,当地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应的修复... 辽西地区生态退化问题一直是困扰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退化等问题如不能及时采取修复技术,那么辽西地区最终将失去生态屏障功能,应给予高度重视。为了遏制生态环境持续退化,当地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应的修复技术与措施,例如退耕还林、改良坡地、建设水保林防护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退化情况,起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实现生态保护目标,还应该重视持续发挥各项生态修复技术手段功能,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生态退化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措施 被引量:16
18
作者 第宝锋 崔鹏 +1 位作者 艾南山 孙厚才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4-69,共6页
在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应用2861个县级行政区的专题图谱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14个生态修复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针对各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问题及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提出了水土保持生... 在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应用2861个县级行政区的专题图谱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14个生态修复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针对各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问题及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重点及主要措施。分析生态修复成功与失败的典型实例得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必需尊重自然地带性分异规律,按照不同区域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采取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方能更好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协调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加速退化生态系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分区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 被引量:25
19
作者 第宝锋 崔鹏 艾南山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37,共6页
分析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根据分异性、地带性、等级性、共轭性、主导因子及县域完整性等原则,参考我国各类生态及自然区划成果,建立基础图谱数据库;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分区单元,搜集了全国2861个县级行政区的基础资料,建立专题图谱数... 分析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根据分异性、地带性、等级性、共轭性、主导因子及县域完整性等原则,参考我国各类生态及自然区划成果,建立基础图谱数据库;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分区单元,搜集了全国2861个县级行政区的基础资料,建立专题图谱数据库;采用GIS技术,选择气候、植被、土壤、地貌、土壤侵蚀类型、人口密度等关键性指标,通过因子叠加的分析方法和自上而下的分区方法,将全国(除台湾、海域)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湿润生态修复类型区、半湿润生态修复类型区、半干旱生态修复类型区、干旱生态修复类型区)和14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湿润、半湿润生态修复类型区自然条件好,可以植树造林;而在半干旱、干旱生态修复类型区仅能在局部地段植树,但不宜大面积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原则 指标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 被引量:30
20
作者 赵秉栋 赵军凯 宫少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 ,依靠自然本身的功能恢复植被 ,加快防治水土流失步伐的重大举措。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涵义、原理出发 。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生态修复 优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