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在陕西吴起县举行
1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66-66,共1页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于2006年7月22日在陕西吴起县隆重举行。陈志恺、韩其为、王浩3位院士出席会议,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水土保持司刘震司长到会祝贺,中国水土保持学...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于2006年7月22日在陕西吴起县隆重举行。陈志恺、韩其为、王浩3位院士出席会议,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水土保持司刘震司长到会祝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专业委员会 生态修复 成立大会 学会 中国 陕西 北京林业大学 副理事长 党委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助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信息化监管
2
作者 林英春 朱鹏帅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峻,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以其高效、精准、智能的特点,成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领域... 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峻,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以其高效、精准、智能的特点,成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领域的新宠。该文基于大数据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基础,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信息化监管应用的实践意义,并提出了信息化助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信息化监管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中农业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研究
3
作者 柏育材 褚国红 +1 位作者 毛海亮 唐又林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2期61-63,共3页
随着全球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为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以农业生态修复技术为例,对其水土保持中运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农业生态修复重要性的阐述,对具体技术应用要点进行概括总结,之后结合具体案例,对农业生态修复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详... 随着全球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为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以农业生态修复技术为例,对其水土保持中运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农业生态修复重要性的阐述,对具体技术应用要点进行概括总结,之后结合具体案例,对农业生态修复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详细说明.结果表明,通过对该技术的有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提升当地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农业生态修复 技术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冬草种植对小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协同效应
4
作者 李雅茹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5期166-168,共3页
麦冬草在小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中展现出显著协同效应,通过根茎结构增强土壤稳定性,冠层调控降雨径流。水平梯度配置与复合种植及根系固土与微地形集成三种技术体系的应用,优化了坡面径流控制与土壤改良及水文调控。麦冬草可促进植... 麦冬草在小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中展现出显著协同效应,通过根茎结构增强土壤稳定性,冠层调控降雨径流。水平梯度配置与复合种植及根系固土与微地形集成三种技术体系的应用,优化了坡面径流控制与土壤改良及水文调控。麦冬草可促进植被群落演替,驱动土壤-植被-水文良性循环,并通过药用价值与生态景观实现经济生态双效益,其多功能特性为小流域治理提供了可持续技术路径,可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草 小流域治理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边坡植物群落构建与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5
作者 江晓瑜 《花卉》 2025年第11期190-192,共3页
生态边坡修复施工中,应用科学合理的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可增强水土保持效果。因此,对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展开深入探究。植物种类选择应遵循适地适生、生态习性匹配及根系特点考虑等原则;植物配置可采用乔灌草结合、混播与单播选择及季节性... 生态边坡修复施工中,应用科学合理的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可增强水土保持效果。因此,对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展开深入探究。植物种类选择应遵循适地适生、生态习性匹配及根系特点考虑等原则;植物配置可采用乔灌草结合、混播与单播选择及季节性植物搭配等模式。这些技术要点有效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增强了根系固土作用,从而显著减少土壤侵蚀,提升水分涵养能力。旨在为生态边坡修复实际工程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与理论支持,对维护生态平衡、保障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边坡修复 植物群落构建 水土保持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河西走廊水土保持修复愿景与实践探析
6
作者 王治彪 《当代农机》 2025年第5期95-96,共2页
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西北河西走廊自然条件与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修复的愿景,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河西走廊水土保持修复的实践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的水土保持修复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地下水分区管控、植被... 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西北河西走廊自然条件与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修复的愿景,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河西走廊水土保持修复的实践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的水土保持修复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地下水分区管控、植被生态修复、农业结构调整与节水、监测评估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等。通过多方协作和科学管理,河西走廊有望实现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河西走廊 水土保持修复 地下水分区管控 植被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流域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成功签约
7
作者 水保司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1期64-64,共1页
2025年12月30日,松辽流域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辽宁省阜新县成功签约,受让方阜新县绿峰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出让方国有阜新县周家店林场签订阜新县绕阳河源头小流域13.33 hm^(2)芍药园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 2025年12月30日,松辽流域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辽宁省阜新县成功签约,受让方阜新县绿峰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出让方国有阜新县周家店林场签订阜新县绕阳河源头小流域13.33 hm^(2)芍药园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协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沈雪建,松辽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郭海,辽宁省水利厅厅长冯东昕、副厅长于翔,阜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树坦参加签约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水土保持 松辽流域 李树 价值转化 松辽水利委员会 辽宁省阜新县 省水利厅厅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成立
8
作者 程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50-50,共1页
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实践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专业委员会 城市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学会 中国 水土保持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在深圳成立
9
作者 李翠筠 《风景园林》 2011年第6期17-17,共1页
本刊讯11月16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深圳市麒麟山庄疗养院隆重召开,来自水利部及有关部直属单位、有关管理部门和院校、科研机构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刘震主持,... 本刊讯11月16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深圳市麒麟山庄疗养院隆重召开,来自水利部及有关部直属单位、有关管理部门和院校、科研机构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刘震主持,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宁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审议通过了专委会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领导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专业委员会 深圳市 城市 中国 管理部门 水利部 科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运用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师卓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286-288,共3页
水土流失问题在山区、丘陵地带及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尤为严重,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肥力降低,还会影响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阐述了水土流失规律,介绍了生态修复技术,并以某地区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分析了该地区人... 水土流失问题在山区、丘陵地带及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尤为严重,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肥力降低,还会影响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阐述了水土流失规律,介绍了生态修复技术,并以某地区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分析了该地区人类活动及其他因素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分析了农业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态修复技术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新增设2个专业委员会
11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风蚀防治专业委员会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生态系统 分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生态退化主要成因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12
作者 李菲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辽西地区生态退化问题一直是困扰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退化等问题如不能及时采取修复技术,那么辽西地区最终将失去生态屏障功能,应给予高度重视。为了遏制生态环境持续退化,当地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应的修复... 辽西地区生态退化问题一直是困扰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退化等问题如不能及时采取修复技术,那么辽西地区最终将失去生态屏障功能,应给予高度重视。为了遏制生态环境持续退化,当地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应的修复技术与措施,例如退耕还林、改良坡地、建设水保林防护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退化情况,起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实现生态保护目标,还应该重视持续发挥各项生态修复技术手段功能,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生态退化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 面向重大国家战略 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推介
13
作者 肖培青 焦鹏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I0001-I0004,共4页
一、实验室简介“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2月由水利部批准成立,依托单位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原名“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2021年1月经水利部重点实验室改革重组... 一、实验室简介“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2月由水利部批准成立,依托单位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原名“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2021年1月经水利部重点实验室改革重组后正式更名为“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为肖培青正高级工程师(二级),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崔鹏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水土保持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土高原 实验室简介 水土流失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 实验室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措施 被引量:16
14
作者 第宝锋 崔鹏 +1 位作者 艾南山 孙厚才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4-69,共6页
在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应用2861个县级行政区的专题图谱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14个生态修复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针对各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问题及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提出了水土保持生... 在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应用2861个县级行政区的专题图谱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14个生态修复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针对各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问题及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重点及主要措施。分析生态修复成功与失败的典型实例得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必需尊重自然地带性分异规律,按照不同区域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采取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方能更好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协调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加速退化生态系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分区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 被引量:25
15
作者 第宝锋 崔鹏 艾南山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37,共6页
分析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根据分异性、地带性、等级性、共轭性、主导因子及县域完整性等原则,参考我国各类生态及自然区划成果,建立基础图谱数据库;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分区单元,搜集了全国2861个县级行政区的基础资料,建立专题图谱数... 分析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根据分异性、地带性、等级性、共轭性、主导因子及县域完整性等原则,参考我国各类生态及自然区划成果,建立基础图谱数据库;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分区单元,搜集了全国2861个县级行政区的基础资料,建立专题图谱数据库;采用GIS技术,选择气候、植被、土壤、地貌、土壤侵蚀类型、人口密度等关键性指标,通过因子叠加的分析方法和自上而下的分区方法,将全国(除台湾、海域)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湿润生态修复类型区、半湿润生态修复类型区、半干旱生态修复类型区、干旱生态修复类型区)和14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湿润、半湿润生态修复类型区自然条件好,可以植树造林;而在半干旱、干旱生态修复类型区仅能在局部地段植树,但不宜大面积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原则 指标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志强 张光灿 +4 位作者 刘霞 王冰 赵瑜 李欢 吴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3期17-23,共7页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区。1)提出地貌类型、土地覆被类型和地面坡度3个主导因子作为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和分区;2)按照实施封禁保育(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适宜程度,提出"适宜"、"暂不适宜"和"不适宜"3个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等级,并确定其区域分布格局;3)将伏牛山区的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划分为2个大区(一级区)、4个亚区(二级区)和15个类型区(三级区)。研究结果可为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程的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分区 适宜性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伏牛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 被引量:30
17
作者 赵秉栋 赵军凯 宫少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 ,依靠自然本身的功能恢复植被 ,加快防治水土流失步伐的重大举措。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涵义、原理出发 。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生态修复 优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滇西北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奇伯 寸玉康 +3 位作者 王利民 王克勤 刘文盛 曹子林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48-53,共6页
通过对金沙江上游滇西北高原植物群落调查、土壤理化分析、径流小区观测,对陆生生态系统的退化模式和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形成的退化生态系统通过人为诱导修复,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功能较完善的人工生态系统。灌丛... 通过对金沙江上游滇西北高原植物群落调查、土壤理化分析、径流小区观测,对陆生生态系统的退化模式和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形成的退化生态系统通过人为诱导修复,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功能较完善的人工生态系统。灌丛、次生林、人工混交林都已经形成明显的立体垂直结构,并有正向演替趋势。荒草丛、灌丛、人工混交林和次生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9、2.58、2.04和2.03,对应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0、0.81、0.67和0.65。灌丛的土壤理化效应最佳,其0~3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坡耕地、荒草丛、天然次生林、人工混交林高8.7%、24.7%、45.9%和14.3%,有机质含量分别高19.3%、15.9%、276.8%和 50.9%。天然次生林由于本底立地条件差,理化性能赶不上其他类型。人工幼林和天然次生林有较好的减轻土壤流失的作用,分别比坡耕地减少土壤侵蚀量38.0%和52.3%,比荒草坡减少土壤侵蚀量25.0%和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生态退化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分区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冯伟 丛佩娟 +3 位作者 袁普金 张长印 尤伟 李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6-218,223+247,共5页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因地制宜,分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意义重大。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做了进一步研究。从增强地方编制及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的可操作...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因地制宜,分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意义重大。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做了进一步研究。从增强地方编制及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的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以县为单位界定了4个一级生态修复类型区和13个二级生态修复类型区的边界,绘出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图,阐述了各类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动态评价 被引量:28
20
作者 马骞 杨子峰 +1 位作者 于兴修 刘前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对进一步完善生态修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评价的对象实际上是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涉及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实质上是一个灰色系统。基于灰色系统理... 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对进一步完善生态修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评价的对象实际上是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涉及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实质上是一个灰色系统。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评价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该模型将评价样本及各级标准视为矢量,分别向同一矢量(理想样本)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利用地处沂蒙山区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山东省平邑县项目区的2002-2005年监测数据,通过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与预期相一致。即研究区2005年生态效益的投影值为0.661 9,2002年的投影值0.593 1。研究表明:利用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动态评价是科学的、有效的,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生态效益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