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夯岩溶河谷异质生境中半蒴苣苔的水分生理生态适应性
1
作者 王晨瑶 张婷 +3 位作者 曾德武 李龙 叶庆子 田向荣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0-910,共11页
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德夯岩溶河谷内克隆植物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为材料,测定其生长、形态与光合水分生理指标,探究其对德夯岩溶台地河谷演化中形成的三类异质生境(峡谷岩壁表面、风化碎裂岩表和河岸有机质层)的水分生理生态... 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德夯岩溶河谷内克隆植物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为材料,测定其生长、形态与光合水分生理指标,探究其对德夯岩溶台地河谷演化中形成的三类异质生境(峡谷岩壁表面、风化碎裂岩表和河岸有机质层)的水分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显示:(1)异质生境中半蒴苣苔单(分)株叶片自然含水量仅有较小差异(<2%),而相对含水量和自然饱和亏则无显著差异;异质生境中叶片水分需求随基质含水量降低而明显增加,但叶片水势也随之显著降低。(2)单株生长差异大但群体累积生物量无明显差异。如峡谷岩壁表面单株的株高和叶面积均显著高于河岸有机质层单株,但群体累积株高、累积叶面积差异不显著。(3)单株外部形态变化显著,匍匐茎长度、直径和根着生密度均呈现峡谷岩壁表面>风化碎裂岩表>河岸有机质层的趋势;峡谷岩壁表面单株叶片比河岸有机质层单株平均增厚近60μm,比叶面积则降低至其78.2%,气孔密度则显著降低至其66%。(4)光合生理指标中,叶片气孔限制值随叶片水势降低而显著增加,同时气孔导度明显提升,故而胞间CO_(2)浓度并无明显变化,但峡谷岩壁表面单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仅达到河岸有机质层单株叶片的69.6%。(5)水分亏缺最多的峡谷岩壁表面单株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却最低(3.029±0.461μmol CO_(2)·mmol^(-1)H_(2)O),仅为河岸有机质层单株的73%。表明,半蒴苣苔可通过自身水分维持机制来保证岩溶异质生境中单株水分的相对稳定,并以增加根系密度、匍匐茎长度、叶片厚度和重量,减少气孔密度等形态可塑性来适应干旱的岩溶岩壁生境,通过增加气孔导度保持蒸腾拉力来维持胞间CO_(2)浓度,以高耗水来维持生长状态相对稳定的方式达成对岩溶河谷水分异质性生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河谷 半蒴苣苔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生理生态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区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与形态解剖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代琼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97-102,125,共7页
1986~1997年在半干旱黄土区的陕西吴旗、安塞县和宁夏固原县,对沙棘进行了蒸腾、净初级生产量、土壤水分等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每生产lg地上干物质,总耗水量为711~829g,其中蒸腾耗水量为551~654g,... 1986~1997年在半干旱黄土区的陕西吴旗、安塞县和宁夏固原县,对沙棘进行了蒸腾、净初级生产量、土壤水分等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每生产lg地上干物质,总耗水量为711~829g,其中蒸腾耗水量为551~654g,该地区荒山植被生产lg地上干物质蒸腾耗水量为343~709g,总耗水量却达2540~4501g。水分利用效率为1.21~1.53g/(m2·mm),是荒山植被的3.1~6.4倍。沙棘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水分生产潜力较大。观察沙棘叶、根具有耐大气干旱、耐高温和水湿的形态解剖学特性,说明沙棘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因而在半干旱黄土区的荒山、荒沟,营造沙棘林,能有效利用水土资源,这是快速治理荒山,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原 沙棘 水分生理生态 形态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复合林的功能特征研究Ⅱ.水分生理生态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季志平 《经济林研究》 1997年第1期15-19,共5页
通过对油茶复合林与纯林之间、复合植冠层上下之间的水分生理生态比较研究,分析论述了油茶复合林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①复合林林地与纯林林地比较,不仅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能,而且对水分的散失具有“级冲性”。②复合植冠层... 通过对油茶复合林与纯林之间、复合植冠层上下之间的水分生理生态比较研究,分析论述了油茶复合林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①复合林林地与纯林林地比较,不仅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能,而且对水分的散失具有“级冲性”。②复合植冠层上下气温和相对温度有较明显差异,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上部相对湿度小,下部相对湿度大。③复合植冠的蒸腾作用是垂直分层的,其最强区位于相对高度0.5~0.75之间。④复合林的蒸腾强度月变化有两次高峰值,而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复合林 水分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树木水分生理生态学特征》
4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分生理生态 不同立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盐交互胁迫下蒙古沙冬青生长及生理响应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亦超 秦玉梅 +3 位作者 韩蕊 刘春艳 郑天宇 石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幼苗为材料,设定3个温度梯度(20、30、40℃)和6个Na Cl质量分数梯度(0、0.3%、0.6%、0.9%、1.2%、1.5%)处理,测定温盐交互胁迫30 d下蒙古沙冬青幼苗株高变化、比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质量... 以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幼苗为材料,设定3个温度梯度(20、30、40℃)和6个Na Cl质量分数梯度(0、0.3%、0.6%、0.9%、1.2%、1.5%)处理,测定温盐交互胁迫30 d下蒙古沙冬青幼苗株高变化、比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质量分数、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脯氨酸质量分数等部分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温盐交互作用,尤其是高温和高盐胁迫同时存在时会更显著地对植株正常生长造成抑制。温盐交互胁迫对蒙古沙冬青幼苗株高变化、比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和脯氨酸质量分数产生极显著抑制作用,对叶绿素质量分数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影响,且高盐比高温胁迫对指标变化量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冬青 温盐交互逆境 光合生理生态 水分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龄胶园间种非胶树木效应评价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志祥 谢贵水 +5 位作者 杨川 祁栋灵 陈俊明 林位夫 李晓波 李文海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7-12,共6页
为研究新型的防风减灾栽培措施,减少风害对橡胶种植业的影响,试验设计在风害较大地区的幼龄胶园行间间种不同组合的非胶树木,研究其防护效应。研究表明:橡胶树幼龄胶园间种非胶树木,能有效减轻常风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对强台风有抵御... 为研究新型的防风减灾栽培措施,减少风害对橡胶种植业的影响,试验设计在风害较大地区的幼龄胶园行间间种不同组合的非胶树木,研究其防护效应。研究表明:橡胶树幼龄胶园间种非胶树木,能有效减轻常风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对强台风有抵御作用,能有效提高存树率;橡胶幼林间种非胶树木,对橡胶幼树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影响较小,间种后的橡胶幼树粗生长和高生长没有受到明显抑制。试验中不同橡胶品种间种不同非胶树木,橡胶幼树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因子、粗生长和高生长虽无显著差异,但仍表现有差异,这说明不同橡胶品系受间种的非胶树木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胶园 间种 防风效应 光合水分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金晓颖 安蓉 +2 位作者 李毅 屈建军 葛君州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14-18,共5页
骆驼刺是一种耐旱、耐盐并具有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效应的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植物建种群之一。本文对骆驼刺的形态学、光合生理生态、水分生理生态及耐盐性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为今后在敦煌... 骆驼刺是一种耐旱、耐盐并具有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效应的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植物建种群之一。本文对骆驼刺的形态学、光合生理生态、水分生理生态及耐盐性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为今后在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骆驼刺 光合生理生态 水分生理生态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