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灌溉处理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及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苗文芳
陈素英
+2 位作者
邵立威
孙宏勇
张喜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299,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个生长季夏玉米4个不同水分处理(灌溉1水、灌溉2水、灌溉3水、灌溉4水)对其各个生育阶段氮素吸收、分配、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抽雄期灌水可以增加夏玉米茎叶的氮素积累量和氮分配比,生育后期灌水各处理之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个生长季夏玉米4个不同水分处理(灌溉1水、灌溉2水、灌溉3水、灌溉4水)对其各个生育阶段氮素吸收、分配、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抽雄期灌水可以增加夏玉米茎叶的氮素积累量和氮分配比,生育后期灌水各处理之间单株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穗部的氮素积累75%来源于扬花后期氮素同化吸收,25%来自营养器官茎叶的氮素转移,说明灌浆至成熟期穗部氮素主要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充足的水分可以保证营养器官积累更多的氮素,但后期同化氮素比率随着灌水的增加而减小。因此,灌浆至成熟期需要维持适中的水分条件,在保证吸收利用土壤氮素的同时,增加储存在茎叶中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从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灌溉次数
氮素
吸收
氮素
转移
氮素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肥管理模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4 位作者
郑春莲
李佳
刘学彤
李科江
马俊永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67-1380,共14页
为优化冬小麦水肥管理模式,在2013—2016三个小麦生长季,通过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作为主区[M0:不灌溉+趁墒追肥模式;M_(1):拔节水+拔节肥模式;M_(2):拔节和扬花或灌浆初灌溉2水+拔节肥模式;M_(3):返青-拔节水(+追肥)+孕...
为优化冬小麦水肥管理模式,在2013—2016三个小麦生长季,通过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作为主区[M0:不灌溉+趁墒追肥模式;M_(1):拔节水+拔节肥模式;M_(2):拔节和扬花或灌浆初灌溉2水+拔节肥模式;M_(3):返青-拔节水(+追肥)+孕穗或扬花水+灌浆水的3水模式;M_(4):起身水(+1/2追肥)+拔节水(+1/2追肥)+扬花或灌浆初浇水+灌浆水的4水模式],以2个当地主推冬小麦品种作为裂区(衡观35和衡4399),比较分析了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花后氮素转运效率、氮素贡献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在起身到拔节期平均以M0模式最高,从扬花期开始平均以M0模式最低,成熟期M_(1)、M_(2)、M_(3)和M_(4)模式分别较M0模式高15.9%、27.6%、40.0%和39.5%。随春季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呈现增加趋势,与M0模式相比,M_(1)、M_(2)、M_(3)和M_(4)模式的产量分别提高28.5%、36.7%、44.7%和45.7%,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21.2%、36.3%、48.2%和48.1%,氮素利用效率以M_(2)模式最高。M_(1)、M_(2)、M_(3)和M_(4)模式的营养器官氮素花后向籽粒的转运总量较M0模式分别高26.7%、15.2%、30.1%和20.2%,但氮素转运效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均随灌溉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衡4399三年较衡观35平均增产3.4%,差异显著;两个品种间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及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衡4399的氮素转运效率和贡献率分别较衡观35高5.1%和12.2个百分点。在水肥利用效率较高的M_(2)模式下,衡4399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较衡观35分别提高1.1%和5.6%。因此,在缺水的华北低平原区采用M_(2)模式,选用产量潜力大、水氮利用效率高、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效率高的衡4399,对保证小麦产量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管理模式
冬小麦
产量
氮素
利用效率
氮素贡献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灌溉处理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及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苗文芳
陈素英
邵立威
孙宏勇
张喜英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299,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1-YW-09-05)
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06220112D)资助
文摘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个生长季夏玉米4个不同水分处理(灌溉1水、灌溉2水、灌溉3水、灌溉4水)对其各个生育阶段氮素吸收、分配、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抽雄期灌水可以增加夏玉米茎叶的氮素积累量和氮分配比,生育后期灌水各处理之间单株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穗部的氮素积累75%来源于扬花后期氮素同化吸收,25%来自营养器官茎叶的氮素转移,说明灌浆至成熟期穗部氮素主要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充足的水分可以保证营养器官积累更多的氮素,但后期同化氮素比率随着灌水的增加而减小。因此,灌浆至成熟期需要维持适中的水分条件,在保证吸收利用土壤氮素的同时,增加储存在茎叶中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从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关键词
夏玉米
灌溉次数
氮素
吸收
氮素
转移
氮素贡献率
Keywords
Summer maize
Irrigation times
Nitrogen uptake
Nitrogen translocation
Nitrogen contribution proportion
分类号
S274.1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肥管理模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郑春莲
李佳
刘学彤
李科江
马俊永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河北省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农业部衡水潮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67-1380,共14页
基金
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河北省农业创新工程项目(2022KJCXZX-HZS-8)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327003D)。
文摘
为优化冬小麦水肥管理模式,在2013—2016三个小麦生长季,通过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作为主区[M0:不灌溉+趁墒追肥模式;M_(1):拔节水+拔节肥模式;M_(2):拔节和扬花或灌浆初灌溉2水+拔节肥模式;M_(3):返青-拔节水(+追肥)+孕穗或扬花水+灌浆水的3水模式;M_(4):起身水(+1/2追肥)+拔节水(+1/2追肥)+扬花或灌浆初浇水+灌浆水的4水模式],以2个当地主推冬小麦品种作为裂区(衡观35和衡4399),比较分析了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花后氮素转运效率、氮素贡献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在起身到拔节期平均以M0模式最高,从扬花期开始平均以M0模式最低,成熟期M_(1)、M_(2)、M_(3)和M_(4)模式分别较M0模式高15.9%、27.6%、40.0%和39.5%。随春季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呈现增加趋势,与M0模式相比,M_(1)、M_(2)、M_(3)和M_(4)模式的产量分别提高28.5%、36.7%、44.7%和45.7%,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21.2%、36.3%、48.2%和48.1%,氮素利用效率以M_(2)模式最高。M_(1)、M_(2)、M_(3)和M_(4)模式的营养器官氮素花后向籽粒的转运总量较M0模式分别高26.7%、15.2%、30.1%和20.2%,但氮素转运效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均随灌溉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衡4399三年较衡观35平均增产3.4%,差异显著;两个品种间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及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衡4399的氮素转运效率和贡献率分别较衡观35高5.1%和12.2个百分点。在水肥利用效率较高的M_(2)模式下,衡4399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较衡观35分别提高1.1%和5.6%。因此,在缺水的华北低平原区采用M_(2)模式,选用产量潜力大、水氮利用效率高、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效率高的衡4399,对保证小麦产量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水肥管理模式
冬小麦
产量
氮素
利用效率
氮素贡献率
水分利用效率
Keywords
Management mode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Winter wheat
Yield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Nitrogen Contribution rate
Water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灌溉处理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及转移的影响
苗文芳
陈素英
邵立威
孙宏勇
张喜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肥管理模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曹彩云
党红凯
郑春莲
李佳
刘学彤
李科江
马俊永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