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氮肥盈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应
1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6 位作者 郭晓艺 蒋鹏 张林 朱永川 刘茂 熊洪 郭长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2-1562,共11页
为了提高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田的氮肥施用效率,研究了上年氮素残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果,以期为再生稻田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2021—2023年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3年定位试验,以优质杂交中稻品种‘旌3优6150’... 为了提高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田的氮肥施用效率,研究了上年氮素残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果,以期为再生稻田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2021—2023年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3年定位试验,以优质杂交中稻品种‘旌3优6150’为试材,设置再生稻季疏穴0、25%、50%、75%、100%和预留次年头季稻氮肥用量的处理,通过再生稻发苗盛期疏穴塑造再生稻产量差,导致稻田不同氮素残留量,探究上年氮素残留与次年头季稻节氮关系。研究表明,氮残留量与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比再生稻高15.48%,而稻谷氮素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则分别比再生稻低5.56%和16.51%。头季稻与再生稻的氮利用率呈正相关。粒芽肥(^(15)N)大部分被当年头季稻吸收,间接促进再生芽发苗,直接被再生稻吸收利用较少,并残留于土壤中供次年头季稻利用。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氮残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5**),上年再生稻氮残留量和次年头季稻节氮量均随着上年再生稻疏穴率增加而增加。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上年再生稻产量在0~4125 kg∙hm^(−2)范围内,次年头季稻可按当地高产施氮水平减少施氮量99.11~0.11 kg∙hm^(−2)。与头季稻相比,再生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下降,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增加,说明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氮残留量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提高再生稻产量是减少稻田氮盈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再生稻 肥残留 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效应对武陵山区雪茄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谭永浩 向东 +6 位作者 刘勇军 符昌武 王振华 汪薇 全益华 刘欣瑶 时向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20,共9页
为探明不同氮效应对武陵山区雪茄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特征的影响,设置180 kg/hm^(2)(N1)、210 kg/hm^(2)(N2)、240 kg/hm^(2)(N3)3个不同施氮水平,测定分析雪茄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碳氮代谢以及调制发酵后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及感官... 为探明不同氮效应对武陵山区雪茄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特征的影响,设置180 kg/hm^(2)(N1)、210 kg/hm^(2)(N2)、240 kg/hm^(2)(N3)3个不同施氮水平,测定分析雪茄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碳氮代谢以及调制发酵后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及感官质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从田间表现来看,N3处理下生长前期烟株的株高、茎围、节距等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低氮水平的烟株。从烟株田间物质积累来看,各处理总糖、还原糖随生长时间逐渐增多,但烟株转入生殖生长后略有减少,总氮含量在移栽后45 d达到峰值,各处理间含量差异显著,随后逐渐减少;N3处理烟叶调制发酵后含梗率最高,但叶厚、单叶重要低于N2处理;总糖、还原糖、钾、氯含量则以N2处理最高,N3处理烟碱含量和总氮含量最高;N1处理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叶绿素降解产物以及中性致香物质总量高于其他2个处理,棕色化反应产物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均以N2处理含量最高。从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来看,N2处理的总分较高,N1处理次之,N3处理略低。经综合评价初步确定湖南张家界在施纯氮210 kg/hm^(2)时较有利于生产出高产量、高质量雪茄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氮效应 平衡 生长发育 农艺性状 物理特性 化学成分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土壤氮含量、施氮效应及其N_2O排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峰 陈玉真 +3 位作者 尤志明 吴志丹 江福英 张文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045-1050,共6页
氮素是茶树生长和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供应状况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本文在总结了茶园土壤氮含量的基础上,综述了氮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 N2O 排放的影响,主要包括:随着化学氮肥的大量施用,茶园土壤氮素含量明显增加;... 氮素是茶树生长和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供应状况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本文在总结了茶园土壤氮含量的基础上,综述了氮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 N2O 排放的影响,主要包括:随着化学氮肥的大量施用,茶园土壤氮素含量明显增加;合理的施氮量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并改善其品质,不足或过量均会抑制茶树产量和品质;茶树为喜铵作物,施用铵态氮肥有利于茶树品质的形成;成龄茶园施 N 量200.0~350kg·hm-2, N∶P∶K 配比2∶1∶1为宜,同时配施适量有机肥;施用氮肥显著促进茶园土壤 N2O 的排放。结合茶叶氮素需求特征,提出今后进一步加强氮素利用的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含 氮效应 N2O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河谷地区冬小麦施氮效应灰色关联度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钟志明 张宪洲 成升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为了给西藏高原地区冬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冬小麦八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以及施氮水平与理想施氮量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冬小麦农... 为了给西藏高原地区冬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冬小麦八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以及施氮水平与理想施氮量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穗数〉穗粒数〉小穗数〉株高〉千粒重〉穗长〉生育期〉退化小穗数。西藏拉萨河谷地区冬小麦的最佳施氮水平分布范围大致在150-225 kg.hm^-2;培育大穗品种、提高单位面积成穗数、单穗穗粒数与小穗数则应成为冬小麦生产的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粮食作物 农艺性状 氮效应 灰色关联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谷地区粮食作物施氮效应灰色关联度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钟志明 张宪洲 成升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305-309,共5页
为了给西藏拉萨河谷地区粮食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春青稞和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以及施氮水平与理想施氮量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 为了给西藏拉萨河谷地区粮食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春青稞和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以及施氮水平与理想施氮量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春青稞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株高〉穗粒数〉穗数〉穗长〉千粒重〉生育期〉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则为穗数〉穗粒数〉小穗数〉株高〉千粒重〉穗长〉生育期〉退化小穗数。西藏高原地区春青稞与冬小麦的最佳施氮水平分布范围一致,都应控制在150~225 kg/hm2;培育大穗与较高秆(抗倒)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与穗粒数可能应成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而培育大穗品种、提高单位面积成穗数、单穗穗粒数与小穗数则应成为冬小麦生产的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谷地区 粮食作物 农艺性状 氮效应 灰色关联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农田水氮效应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亚军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8,共5页
通过在永寿和杨凌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农田的水氮效应。结果表明,模拟试验得到的水肥效应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田间试验研究表明,肥料的增产作用大于灌水;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氮肥供应水平是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农... 通过在永寿和杨凌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农田的水氮效应。结果表明,模拟试验得到的水肥效应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田间试验研究表明,肥料的增产作用大于灌水;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氮肥供应水平是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农田作物增产的主要途径。加强夏闲期降水的蓄积、提高土壤底墒是冬麦区作物高产的重要条件;作物生育期间的灌水关键期与土壤底墒、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和降水的时间分布等因素有关。在现有的水肥条件下,冬小麦和夏玉米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氮效应 黄土高原 田间试验 模拟试验 水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西农979光合、水肥利用和产量的水氮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程铭正 李磊 +4 位作者 马超 宋晓婷 卢张艳 孙倩 尹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0-387,共8页
为给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中水氮管理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该地区冬小麦主推品种之一的西农979为材料,通过裂区试验,水氮各设置三个水平[自然降水(W1)、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W2)和80%(W3);不施氮(N1)、施氮150kg... 为给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中水氮管理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该地区冬小麦主推品种之一的西农979为材料,通过裂区试验,水氮各设置三个水平[自然降水(W1)、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W2)和80%(W3);不施氮(N1)、施氮150kg·hm-2(N2)和300kg·hm-2(N3)],研究了不同水氮模式下冬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氮素积累与分配、水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中水中氮(W2N2)和中水高氮(W2N3)组合有利于小麦花后旗叶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在相同水分条件下,单茎氮素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氮素营养条件下,中水(W2)处理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自然降水(W1)和高水(W3)处理;W2N2和W2N3的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2N2处理下营养器官花前贮存氮素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率最高;W2N3处理的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及其花后转运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最高。在相同氮素营养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先升后降;在相同水分条件下,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W2N2和W2N3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此二处理差异不显著。W2N2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灌水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以上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W2N2是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佳水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效应 光合 水肥利用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谷地区春青稞施氮效应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钟志明 张宪洲 成升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993-10995,共3页
[目的]为西藏拉萨河谷地区春青稞氮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春青稞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以及施氮水平与理想施氮量的关联度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施氮水平... [目的]为西藏拉萨河谷地区春青稞氮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春青稞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以及施氮水平与理想施氮量的关联度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春青稞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株高〉穗粒数〉穗数〉穗长〉千粒重〉生育期〉小穗数〉退化小穗数;5个施氮水平按关联度大小的排序结果与根据产量大小的排序结果并不一致,其中关联度最大的为施氮量225 kg/hm^2;春青稞的最佳施氮水平分布范围大致在150-225 kg/hm^2。[结论]培育大穗与较高秆(抗倒)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与穗粒数可能应成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谷地区 春青稞 氮效应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膜下滴灌棉花水氮效应对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江 崔静 +3 位作者 侯振安 时利尚 闫靖华 吕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35-193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水、氮用量对不同棉花品种籽棉产量的影响及其差异。【方法】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三因素指品种(V)、氮(N)和水(W)。【结果】随着氮肥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2个棉花品种籽棉产量均显著增加,但过大的灌水量会使产... 【目的】研究不同水、氮用量对不同棉花品种籽棉产量的影响及其差异。【方法】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三因素指品种(V)、氮(N)和水(W)。【结果】随着氮肥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2个棉花品种籽棉产量均显著增加,但过大的灌水量会使产量有所下降,各处理中产量最大值出现在N2W2处理(N2:360 kg/hm2;W2:4 500 m3/hm2);品种间籽棉产量标杂A1显著高于新陆早33号,在低水低氮和高水低氮处理(N1W1、N1W3)2品种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处理品种间籽棉产量都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针对不同棉花品种采用适宜的水肥调控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和水肥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品种 氮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后晚稻产量形成特性与施氮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易镇邪 傅莉斌 +3 位作者 刘剑 陈平平 周文新 屠乃美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13-15,18,共4页
烟-稻复种是湖南省一种重要的种植制度,为探讨烟后晚稻产量形成特性及其施氮效应,在长沙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供试3个组合生育期差异较大,其中丰源优299全生育期约130d,9月15日前后齐穗,c两优4488与威优46全生育期较丰源优29... 烟-稻复种是湖南省一种重要的种植制度,为探讨烟后晚稻产量形成特性及其施氮效应,在长沙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供试3个组合生育期差异较大,其中丰源优299全生育期约130d,9月15日前后齐穗,c两优4488与威优46全生育期较丰源优299长5~7d,齐穗期迟6-9d;3组合产量差异显著,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均表现丰源优299〉C两优4488〉威优46;施氮效应显著,3组合均因施氮而显著增产,增产幅度表现C两优4488〉丰源优299〉威优46;施氮使各组合全生育期延长2d,茎蘖数增加且成穗率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叶面积与单穴干物质积累均显著增大。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育期与产量水平等因素,丰源优299最适合作烟后晚稻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稻复种 晚稻 产量形成 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施氮效应及茶园氮素流失特性、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延升 杨普香 +7 位作者 李琛 蔡翔 江新凤 谢小群 彭华 王新民 张贱根 邓鹏 《蚕桑茶叶通讯》 2017年第2期16-19,共4页
综述了茶园土壤氮含量及变化规律、茶树施氮效应、茶园氮素流失特性及茶园氮素流失防治措施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关键词 茶园 氮效应 素流失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克草地早熟禾草坪的施氮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燕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8,共5页
4种不同氨肥(硫酸铵、硝酸钠、硝酸铵及尿素)显著提高了帕克草地早熟禾的出叶、生长与成坪速度,增加了草坪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改善了草坪的外观质量。硝酸铵对草坪的分蘖和越夏能力影响最大,硫酸铵较其它3种肥料更能加快草坪... 4种不同氨肥(硫酸铵、硝酸钠、硝酸铵及尿素)显著提高了帕克草地早熟禾的出叶、生长与成坪速度,增加了草坪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改善了草坪的外观质量。硝酸铵对草坪的分蘖和越夏能力影响最大,硫酸铵较其它3种肥料更能加快草坪生长速度,提高草坪地上、地下部生物量,加深草坪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早熟禾 氮效应 草坪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膜下滴灌棉花水氮效应对其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王海江 崔静 +3 位作者 侯振安 时利尚 闫靖华 吕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5,共1页
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不同水、氮用量对两个棉花品种籽棉产量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两个棉花品种籽棉产量均显著增加,但过量的灌水量会使产量有所下降,各处理中产量最大值出现在N2W2处理(N2:360 kg/hm2;W2:4... 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不同水、氮用量对两个棉花品种籽棉产量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两个棉花品种籽棉产量均显著增加,但过量的灌水量会使产量有所下降,各处理中产量最大值出现在N2W2处理(N2:360 kg/hm2;W2:4 500 m3/hm2);品种间籽棉产量标杂A1显著高于新陆早33号,在低水低氮和高水低氮处理(N1W1、N1W3)两品种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处理品种间籽棉产量都达到显著差异水平。针对不同棉花品种采用适宜的水肥调控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和水肥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品种 氮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稻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性评估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梦甜 韩永伟 +3 位作者 尚洪磊 赵欣月 高馨婷 熊向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7-584,共8页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田氮素污染流失的影响和经济效益差异,于2016年4—10月在盘锦市鼎翔米业幸福农场内布设试验样地,采用对比试验、费用效益分析、情景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常规种植、低化学品和有机生态3种水稻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田氮素污染流失的影响和经济效益差异,于2016年4—10月在盘锦市鼎翔米业幸福农场内布设试验样地,采用对比试验、费用效益分析、情景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常规种植、低化学品和有机生态3种水稻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性评估.结果表明:(1)3种模式中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农田排水总氮含量最低,为1.94 kg/hm^2,低化学品种植模式次之,为3.67 kg/hm^2,常规种植模式最高,为5.87 kg/hm^2.(2)有机生态种植模式单位面积经济净现值及经济净现值率最高,分别为23 302.53元/hm^2和1.13;低化学品种植模式次之,分别为15 310.42元/hm^2和1.06;常规种植模式最低,分别为14 855.92元/hm^2和0.93.(3)在水稻价格上浮5%时,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经济净现值和净现值率最高,分别为21 218.14元/hm^2和0.86,分别比低化学品种植模式及常规种植模式高7 425.26元/hm^2和0.07及7 972.01元/hm^2和0.17.(4)在水稻价格下调5%时,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经济净现值和净现值率依然最高,分别为16 872.82元/hm^2和0.68,分别比低化学品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高6 030.87元/hm^2、0.06和6 715.17元/hm^2、0.15.研究显示,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低化学品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效应 费用效益 水稻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熟制间套作春玉米施氮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明时 朱金庆 +1 位作者 褚田芬 顾宏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85-89,共5页
春玉米施氮具有玉米本茬效应和较大的后茬效应。玉米孕穗期施氮能实现较大的边际利润(施氮效益)。基苗肥+穗肥的两次施氮法既有利于缓解玉米前期共生阶段生长弱势的矛盾,又能充分发挥玉米孕穗期施氮具有的高额利润报酬率,实现全年... 春玉米施氮具有玉米本茬效应和较大的后茬效应。玉米孕穗期施氮能实现较大的边际利润(施氮效益)。基苗肥+穗肥的两次施氮法既有利于缓解玉米前期共生阶段生长弱势的矛盾,又能充分发挥玉米孕穗期施氮具有的高额利润报酬率,实现全年多熟高产高效。春玉米的施氮应根据施氮的后效应和穗肥高利润特点,在两茬施氮边际利润大于零的前提下,首先实现春玉米高产。其施氮量应视土壤肥力水平保持在33387kg/ha上下,基苗肥和穗肥比例5∶5左右,其中,穗肥用量控制在225kg/ha以下,适施时间为叶龄余数537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 春玉米 氮效应 间作 多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大豆鼓粒施氮效应及与粒重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昱利 杨平 +5 位作者 徐冉 毕海滨 巩法江 王东峰 卓玛 高明慧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28-33,共6页
为定量分析夏大豆鼓粒施氮效应及与粒重的相关性,于2020和2021年夏大豆生长季开展施氮田间定点试验,通过系统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夏大豆籽粒百粒重和鼓粒速率随鼓粒天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级鼓粒参数与粒重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夏大豆鼓粒... 为定量分析夏大豆鼓粒施氮效应及与粒重的相关性,于2020和2021年夏大豆生长季开展施氮田间定点试验,通过系统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夏大豆籽粒百粒重和鼓粒速率随鼓粒天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级鼓粒参数与粒重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夏大豆鼓粒施氮效应及与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百粒重随鼓粒天数增加呈“Logistic”曲线的变化趋势,鼓粒速率随鼓粒天数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过量施氮或氮肥亏缺均会缩短鼓粒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平均鼓粒速率。夏大豆粒重与鼓粒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快增期和缓增期的持续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鼓粒速率和鼓粒持续时间主要由快增期和缓增期的鼓粒速率和鼓粒持续时间决定。施氮可以增加夏大豆粒重,但过量施氮则会对粒重形成起到抑制作用,延长鼓粒持续时间,特别是鼓粒中后期的持续时间,有利于粒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鼓粒 氮效应 粒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施氮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国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86,共3页
为了解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周年最佳施氮量和分配,对高、中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进行了不同施氮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与不施氮相比,高、中肥力地块小麦平均分别增产为15.7%、41.9%,大豆平均分别增产为33.4%、46.8%;小麦、大... 为了解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周年最佳施氮量和分配,对高、中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进行了不同施氮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与不施氮相比,高、中肥力地块小麦平均分别增产为15.7%、41.9%,大豆平均分别增产为33.4%、46.8%;小麦、大豆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农学效率以处理3(麦N 210kg/hm2-豆N 90kg/hm2)最高,小麦、大豆氮肥贡献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同等施氮量在中等肥力地块的产量效应高于高肥力地块的效应;从不同肥力小麦、大豆氮肥效应函数得出,高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213.0kg/hm2和121.5kg/hm2;中等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330.0kg/hm2和130.5kg/hm2,即河南省平原农区小麦、大豆轮作高、中肥力土壤周年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34.5kg/hm2与460.5kg/hm2、小麦、大豆氮分配比例分别为1∶0.57和1∶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豆 轮作 氮效应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施氮效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柴卫东 刘永平 +2 位作者 李洪芹 刘贞 李洪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92-94,共3页
试验研究高光效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施N效应结果表明 ,强源是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施N增产的主要原因 ,扩库对产量的作用有限。低N量即显著提高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皮棉产量 ,继续增施N肥则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仅对N素表现出较强适应性 ,而... 试验研究高光效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施N效应结果表明 ,强源是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施N增产的主要原因 ,扩库对产量的作用有限。低N量即显著提高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皮棉产量 ,继续增施N肥则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仅对N素表现出较强适应性 ,而未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多茎株型 短季棉 氮效应 产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南部水氮提升冬小麦籽粒蛋白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效应
19
作者 王丽芳 刘世洁 +6 位作者 卢素豪 吕天宇 吴嘉铭 马冬云 谢迎新 康国章 王晨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1273,共13页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整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分配及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组分的影响,明确小麦氮利用特性与籽粒蛋白品质的相关性,为黄淮平原南部小麦“产量-品质-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1(丰...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整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分配及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组分的影响,明确小麦氮利用特性与籽粒蛋白品质的相关性,为黄淮平原南部小麦“产量-品质-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1(丰水年)与2021-2022(平水年)两个小麦生长季,在河南农业大学原阳科教示范园区开展小麦–玉米轮作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2个灌水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和拔节期及开花期分别灌水1次(75 mm),分别记为W0、W1;副区为3个氮水平,0、180、300 kg/hm2,分别记为N0、N180、N300。测定花前和花后小麦整株及旗叶、穗下节间和籽粒的干物质量及氮含量,解析干物质和氮素转运分配。测定籽粒产量、总蛋白质及主要组分含量,综合评估籽粒的营养和加工品质。【结果】灌水、施氮及水氮互作显著增加了旗叶、穗下节间的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积累量以及籽粒氮素积累量。两个生长季中,W1N300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而W1N180的干物质转运量最高,在平水年,比W1N300提高了5.24%;灌水和施氮增加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前氮素转运率分别表现为N180>N300和W1>W0;在施氮条件下,灌水提高了花前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其中W1N180的平均氮素转运率最高,显著高于W1N300。施氮增加了籽粒总蛋白质含量,2021年(丰水年),W0N180与W0N300的蛋白质产量、总蛋白质及组分无显著差异,而W1N300的球蛋白、总蛋白质和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W1N180,清蛋白显著低于W1N180;2022年(平水年),W0N180的清蛋白、醇溶蛋白和总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W0N300,而W1N180除麦谷蛋白外,其余蛋白组分含量及总蛋白产量与W1N300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素转运量、氮素贡献率分别与产量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824、0.581),氮素转运率和干物质转运率分别与氮素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820、0.875)。【结论】施中量氮肥(N 180 kg/hm2)对小麦植株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特征具有显著正效应,灌水提高了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贡献率,提高施氮量不能进一步提升小麦产量。施氮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在水分充足条件下,高氮处理较中氮处理更能优化小麦籽粒蛋白组成,进而提升其营养和加工品质。在黄淮南部,灌溉配合施氮180 kg/hm2可促进小麦干物质转运和氮素转运,实现产量、品质和效率协同提升,而施氮300 kg/hm2在丰水年更有利于提升小麦的营养和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协同效应 同化物积累转运 素积累分配 籽粒蛋白产量 蛋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牧区栽培禾草施氮的效应曲线及其变化 被引量:37
20
作者 车敦仁 《草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1-8,共8页
1980~1986年在青海省海拔3250~3768m的牧区设4个点,对6种常见栽培禾本科牧草进行了施氮量为0(ck)、38、75、113、150、225kg/hm2或0、38、75、113、150、225、300、4... 1980~1986年在青海省海拔3250~3768m的牧区设4个点,对6种常见栽培禾本科牧草进行了施氮量为0(ck)、38、75、113、150、225kg/hm2或0、38、75、113、150、225、300、450、600、750kg/hm2的试验。结果表明6种禾草的产量皆因施氮而显著提高。牧草增产量和施氮量的相关曲线的完整形式可区分为效应递增、效应递减和负效应三个阶段。在通常情况下的表现形式为效应递减阶段,当施氮水平过高时出现负效应阶段,只有在草地土壤中氮极缺且施氮量又相当低的情况下才出现效应递增阶段。其效应的变化,除了取决于施氮水平和草地土壤肥力之外,还取决于禾草种类、试点的气候条件(主要是牧草生长期的积温)和施肥后牧草被刚收利用的年次(高寒牧区1年只能刈收1次)等。在同一个点上且施肥水平同为0~225kg/hm2时,施氮当年高禾草的效应曲线只有递减一个阶段,而矮禾草的曲线既包括递减阶段也包括负效应阶段在内。但施氮后连续刚收2年的累积效应高、矮禾草皆为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栽培 禾草 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