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婷 徐安敏 +3 位作者 孙成波 李义军 王平 孙承志 《热带生物学报》 2010年第3期197-201,共5页
采用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探讨缘管浒苔用于优化虾塘养殖环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显著。在0~1000lx光强范围内,... 采用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探讨缘管浒苔用于优化虾塘养殖环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显著。在0~1000lx光强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N、DIP的吸收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大,1000~5000lx光强范围内,其对DIN、DIP的吸收速率较大,平均为(0.00030±0.0012)μmol.g-1.h-1,(0.00156±0.0011)μmol.g-1.h-1,超过5000lx时,其对DIN、DIP的吸收速率显著下降;在7.0~9.0的pH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P、DIN的吸收速率较大,平均为(0.00012±0.0012)μmol.g-1.h-1,(0.00168±0.00142)μmol.g-1.h-1,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其对DIP、DIN的吸收速率下降显著;在15~25的盐度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P、DIN的吸收速率较大,其对DIP、DIN的吸收速率均在盐度为15时最大,分别为(0.00021±0.00005)μmol.g-1.h-1,(0.0055±0.0006)μmol.g-1.h-1;在20~35℃范围内,缘管浒苔对N、P的吸收速率较高,35℃时对P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0.00056±0.0026)μmol.g-1.h-1,30℃时对N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0.02456±0.00011)μmol.g-1.h-1,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其吸收速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管浒苔 光照 PH值 盐度 温度 氮、磷吸收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碳氮比调控施用对烟叶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邱学礼 郑波 +3 位作者 鲁耀 段宗颜 殷寿安 雷宝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5-129,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及调控碳氮比后施用对烤烟产量、产值及上、中、下部烟叶氮、磷、钾含量及累积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调控碳氮比后施用可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同时促进烟叶氮、钾吸收,尤其是利用油枯、苕子...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及调控碳氮比后施用对烤烟产量、产值及上、中、下部烟叶氮、磷、钾含量及累积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调控碳氮比后施用可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同时促进烟叶氮、钾吸收,尤其是利用油枯、苕子等高氮生物质材料与玉米秸秆进行调节碳氮比后施用效果更好;与玉米秸秆单独施用相比,玉米秸秆+苕子、玉米秸秆+油枯、玉米秸秆+尿素进行调控碳氮比后施用,烟叶产量分别提高11.53%、9.49%、3.73%,烟叶氮含量分别增加12.95%、4.80%、7.76%,氮总累积量分别增加26.15%、15.02%、11.79%,烟叶钾含量分别增加4.11%、5.24%、7.79%,钾总累积量分别增加16.10%、15.23%、11.81%;但是,烟叶对磷的吸收却有一定程度降低,玉米秸秆单独施用导致烟叶产量、产值及养分吸收降低;因此,在烤烟生产中施用高碳氮比玉米秸秆,既要注意补充氮素来调节碳氮比,也要考虑补充磷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比调控 烟叶 氮、、钾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127
3
作者 金树权 周金波 +3 位作者 朱晓丽 姚永如 蔡国成 陈若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71-1575,共5页
选取10种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花水龙、大聚藻、香菇草、水芹、大薸、凤眼莲、美人蕉、黄菖蒲和鸢尾等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2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吸收氮、磷和净化水质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水生植物... 选取10种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花水龙、大聚藻、香菇草、水芹、大薸、凤眼莲、美人蕉、黄菖蒲和鸢尾等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2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吸收氮、磷和净化水质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水生植物的净增生物量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109.9-1 511.1 g.m-2,其中香菇草净增生物量最高,是黄花水龙(最低)的13.7倍;(2)不同水生植物的氮、磷含量差异较小,其氮、磷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67~26.38 mg.g-1和1.16~3.50 mg.g-1;(3)不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差异较大,10种水生植物的水质氮、磷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6.3%~91.8%和23.2%~94.0%,10种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贡献率分别占水质氮、磷去除率的46.3%~77.0%和54.3%~92.7%。水体氮、磷去除率与水生植物净增生物量存在较高相关性,而与植株氮、磷含量不存在相关性,因而氮、磷吸收量而不是植株氮、磷含量应作为水生植物筛选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氮、磷吸收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交换性钙对烤烟氮、磷、钾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邹文桐 熊德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7-243,共7页
土壤培育试验研究黄泥田施用不同钙肥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的变化情况,以钙肥为变量,通过室温培育土壤方法。结果表明:在黄泥田中各钙肥释放交换性钙的速度:硝酸钙>氢氧化钙=磷酸二氢钙>钙镁磷肥>白云石粉。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交... 土壤培育试验研究黄泥田施用不同钙肥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的变化情况,以钙肥为变量,通过室温培育土壤方法。结果表明:在黄泥田中各钙肥释放交换性钙的速度:硝酸钙>氢氧化钙=磷酸二氢钙>钙镁磷肥>白云石粉。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交换性钙对烤烟氮、磷、钾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试验设8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表明:随着钙肥施用量的增加,烟叶的含氮量、含磷量以及吸收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Ca8处理烟叶含氮量及吸收量均比Ca1处理下降了24.17%和17.47%;Ca7处理烟叶含磷量及吸收量均比Ca1处理下降了38.46%和29.62%。烟叶的含钾量及吸收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Ca3处理的含钾量最大,Ca6处理的钾吸收量最大,分别比Ca1处理提高了13.99%和23.69%。烟根和烟茎的含氮量、含磷量和含钾量以及吸收量与烟叶的含钾量有类似的规律。整株的氮吸收量呈下降的趋势,最低的Ca8处理比Ca1处理减少了22.64%。整株的磷和钾吸收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均以Ca3处理的最大,分别比Ca1处理增加了6.17%和1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交换性钙 氮、和钾含量 氮、和钾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眼莲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贡献研究 被引量:68
5
作者 张志勇 郑建初 +3 位作者 刘海琴 常志州 陈留根 严少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57,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了凤眼莲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吸收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凤眼莲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2.06~20.08mg·L-1和0.14~1.43mg·L-1的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均可正常生长,近1年的试验中...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了凤眼莲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吸收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凤眼莲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2.06~20.08mg·L-1和0.14~1.43mg·L-1的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均可正常生长,近1年的试验中,凤眼莲总生物量累计增加41.03~47.12kg·m-2,平均生物量增长率为0.096~0.262kg·m-2·d-1。凤眼莲地上部N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24.16~34.15mg·g-1和3.46~6.90mg·g-1;地下部N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11.76~18.45mg·g-1和6.02~8.50mg·g-1。凤眼莲在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和P吸收量累计分别为43.06~71.16g·m-2和8.68~16.63g·m-2,且随水体初始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与自身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N、P负荷较低的水体(Ⅰ和Ⅱ)中,凤眼莲吸收对N、P的去除贡献均超过100%,表明凤眼莲吸收利用了底泥中部分N和P;而在N、P负荷较高的水体(Ⅲ和Ⅳ)中,凤眼莲吸收对N、P的去除贡献也均超过42.32%和83.79%。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凤眼莲吸收在水体N、P去除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富营养化水体 氮、磷吸收 去除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进展
6
作者 崔成刚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8期59-59,共1页
本文分析了氮、磷、钾对马铃薯的生理作用,探讨了马铃薯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和分配规律,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 马铃薯 氮、、钾吸收 分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化肥配施对旱地红壤花生养分吸收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学博 樊剑波 +4 位作者 崔键 徐磊 祝振球 何园球 周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2-337,共6页
为明确最佳沼液化肥配施比例下旱地红壤花生产量、各生育期生物量积累变化规律及其对氮、磷养分吸收的规律,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相同N-P2O5-K2O(120-90-135 kg·hm-2)施用量条件下,不同沼液还田量(以总氮计)对花生各生育期... 为明确最佳沼液化肥配施比例下旱地红壤花生产量、各生育期生物量积累变化规律及其对氮、磷养分吸收的规律,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相同N-P2O5-K2O(120-90-135 kg·hm-2)施用量条件下,不同沼液还田量(以总氮计)对花生各生育期生物量积累,氮、磷养分吸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还田处理产量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分别显著增加44.50%~55.70%和10.80%~19.40%,当沼液还田比例(以总氮计)达30%时产量最高,为3 588 kg·hm-2。相关分析发现沼液还田量(以总氮计,x)与花生产量(y)呈极显著相关,回归方程为y=-1.136 5x2+59.112x+2 988.3(R2=0.98,P〈0.01)。当沼液还田比例(以总氮计)达30%时,开花期、结荚期和收获期生物量积累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7.29%~56.69%、11.24%~100.44%和9.33%~62.17%;氮积累量分别增加16.58%~77.53%、4.99%~113.74%和1.81%~58.58%;磷积累量分别增加4.99%~113.74%、3.06%~127.18%和12.56%~62.17%。同时,该处理收获期籽粒中全氮、全磷积累量占总生物量总氮、总磷积累量的比例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3.27%~23.89%和2.72%~19.34%。可见,沼液还田比例(以总氮计)达30%时,一方面提高了开花期、结荚期和收获期植株对土壤中速效氮、磷的吸收,另一方面促进了收获期植株所吸收氮、磷向籽粒中的转移。因此,30%的沼液还田比例(以总氮计)显著提高了花生产量、各生育期生物量积累和植株对土壤中氮、磷的吸收利用,适宜在旱地红壤花生产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化肥 产量 生物量 氮、磷吸收积累 肥料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福廷瓶头霉对毛棉杜鹃幼苗共生效应及其对加磷的响应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永金 徐滔 +3 位作者 袁银 刘亚 洪文君 庄雪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225-228,共4页
[目的]研究接种福廷瓶头霉对毛棉杜鹃的共生效应及其对加磷处理的响应。[方法]采用回接试验法,设置了4个加磷梯度(P0:不加磷,半磷P1:0.5 mmol/L,全磷P2:1.0 mmol/L,高磷P3:1.5 mmol/L),分析了接种福廷瓶头霉及加磷对毛棉杜鹃幼苗... [目的]研究接种福廷瓶头霉对毛棉杜鹃的共生效应及其对加磷处理的响应。[方法]采用回接试验法,设置了4个加磷梯度(P0:不加磷,半磷P1:0.5 mmol/L,全磷P2:1.0 mmol/L,高磷P3:1.5 mmol/L),分析了接种福廷瓶头霉及加磷对毛棉杜鹃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和植物氮、磷吸收效率的作用。[结果](1)在不加磷时,接菌组的苗高、基径、平均冠幅净生长量和叶面积均显著高于CK组;加磷处理后,接菌组和CK组对磷浓度变化的生长响应趋势不一致:加磷处理可促进CK组苗高、冠幅和基径的增长,叶面积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以P1时最大;加磷对接菌组的苗高影响不显著,对冠幅和基径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叶面积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以P2时最低,P0和P3时显著高于P2;(2)接菌组的生物量显著高于CK组,增量为22.46%-242.86%;不加磷时,毛棉杜鹃对共生体依赖性强(322.1%),高磷时对共生体依赖性中等(243.1%),半磷和全磷时对共生体依赖性较弱(124.4%-144.6%)。(3)接菌能促进毛棉杜鹃根系的发育,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均显著高于CK组;加磷可促进其微根和细根体积比例的增加。(4)接菌可促进毛棉杜鹃幼苗的氮、磷元素吸收效率,其氮、磷吸收效率增量分别为59.16%-310.07%和59.44%-197.91%,在P0和P3条件下,其促进作用更显著。[结论]福廷瓶头霉可通过与毛棉杜鹃形成共生体,促进宿生植的生长及氮、磷吸收,也可有效提高毛棉杜鹃耐磷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棉杜鹃 福廷瓶头霉 共生效应 根系形态 氮、磷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施肥料配施根际促生菌对大豆-玉米间作根际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舒健虹 刘晓霞 +3 位作者 王子苑 李安 蒙正兵 王小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65-73,共9页
【目的】探明低氮磷肥料配施促生菌PGPR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与间作大豆生长的影响机制,为推动化肥减施增效和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接种根瘤菌属菌株R325-3(Rhizobium sophorae)与菌株R287-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 【目的】探明低氮磷肥料配施促生菌PGPR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与间作大豆生长的影响机制,为推动化肥减施增效和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接种根瘤菌属菌株R325-3(Rhizobium sophorae)与菌株R287-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组合菌剂,研究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玉米间作不同种植模式和无菌剂(NM)、复合菌剂(M)不同处理方式,对植株的株高、叶长、根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地上生物量与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低氮磷条件下大豆单作地上干物质产量处理4(大豆单作+复合菌)显著高于处理1(大豆单作,未施加复合菌);间作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的地上生物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相比,大豆植株的株高极显著增高;玉米植株的株高、叶长显著提高,植株磷含量极显著增高。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处理4(大豆单作+复合菌)极显著高于处理1(大豆单作,未施加复合菌),同时极显著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根际土壤中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单作+复合菌组极显著提高。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脲酶活性降低极显著。大豆根际土壤NH_(4)^(+)-N的含量间作极显著高于单作处理,而土壤中NO_(3)^(-)-N的含量相反,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土壤NO_(3)^(-)-N∶NH_(4)^(+)-N为4.76∶1,处理6土壤NO_(3)^(-)-N∶NH_(4)^(+)-N为3.58∶1,促生菌缩小了NO_(3)^(-)-N和NH_(4)^(+)-N在大豆-玉米间作土壤中的差距。【结论】低氮磷条件下,接种促生菌剂可优化间作大豆在群体中的空间分布,提高系统干物质产量,增加土壤中蛋白酶、脲酶活性及NH_(4)^(+)-N的含量,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减少NO_(3)^(-)-N的含量,改善土壤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氮、 大豆-玉米间作 氮、、钾吸收利用 促生菌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