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武向红 陈斌 郑丹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69,共4页
研究了氨水体系及制冷循环的模型,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氨水单级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循环的热集成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操作参数对循环特性的影响,并考察了热集成循环的能量特性。
关键词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 热力学分析 模拟计算 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水吸收式制冷GAX循环中临界热源温度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垲 廖健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6-768,共3页
对氨水吸收式制冷GAX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GAX循环存在临界热源温度的原因,编制了计算机模拟程序,分别对氨水吸收式制冷GAX循环与一般循环系统进行了理论计算与比较.得出了GAX循环性能与热源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在蒸发温度为3℃、... 对氨水吸收式制冷GAX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GAX循环存在临界热源温度的原因,编制了计算机模拟程序,分别对氨水吸收式制冷GAX循环与一般循环系统进行了理论计算与比较.得出了GAX循环性能与热源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在蒸发温度为3℃、冷却水为32℃的条件下,GAX循环系统最低临界热源温度为110℃;在蒸发温度为3℃时,GAX循环系统最低临界热源温度值随冷却水温度的提高而升高;只有热源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值时,GAX循环性能系数才能得到提高.所得结论为在实际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是否采用GAX循环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X循环 氨水吸收式制冷 临界热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吸收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杜垲 董俊贤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4-55,共2页
讨论了增压吸收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间压力与系统热力系数的关系 ,给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热力系数与中间压力的关系曲线 ;通过与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比较 ,得出了可以以罗茨鼓风机作为增压器的结论。
关键词 增压吸收 热力系数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精馏塔对氨水吸收式制冷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翁晶凯 柳建华 +2 位作者 张良 陆至羚 张瑞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8,共5页
在实验装置中分别采用2种不同结构的精馏塔,通过实验比较2种精馏过程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分别从驱动热源对制冷量的影响、塔内运行温度及温度稳定性、精馏塔运行工况稳定性(如改变冷却水流量)3个方面对2种精馏塔做出了对比和分析。研... 在实验装置中分别采用2种不同结构的精馏塔,通过实验比较2种精馏过程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分别从驱动热源对制冷量的影响、塔内运行温度及温度稳定性、精馏塔运行工况稳定性(如改变冷却水流量)3个方面对2种精馏塔做出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填料塔的塔内稳定工况时温度虽然高于筛板塔,但填料式精馏塔对于驱动热源波动,冷却水量波动有较大的操作弹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吸收式制冷 板式精馏塔 填料式精馏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氨水吸收式制冷液化回收CO_(2)的SOFC/GT/ST/ORC系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松峰 刘诗尧 +4 位作者 刘亚轩 包忠祥 张倩 李正宽 张都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4-734,共11页
为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联供系统效率、降低碳捕集能耗,提出了一种基于SOFC/透平(GT)/蒸汽轮机(ST)、有机朗肯循环(ORC)和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液化回收CO_(2)的联供系统。利用Aspen Plus软件搭建了SOFC本体模型,并对其进行验... 为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联供系统效率、降低碳捕集能耗,提出了一种基于SOFC/透平(GT)/蒸汽轮机(ST)、有机朗肯循环(ORC)和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液化回收CO_(2)的联供系统。利用Aspen Plus软件搭建了SOFC本体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通过输入设计工况下的热力学参数,探究了电流密度、燃料利用率、汽碳比对SOFC本体及联供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SOFC发电效率为55.5%、联供系统发电效率为76.5%、功冷联供效率为92.6%,与现有系统相比,各效率均有提升;当电流密度增加至极限电流密度时,浓差极化损失迅速增大,对系统性能产生负面影响;随着燃料利用率的提高,功冷比不断下降,各效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汽碳比为2时,联供系统的发电效率及功冷联供效率最大,分别为78.04%和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有机朗肯循环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 联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与精馏性能试验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陆至羚 柳建华 +3 位作者 张良 张慧晨 杨敏 翁晶凯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69,共4页
基于性能高效、结构紧凑的理念,研制一套氨水吸收式制冷试验系统,在部分回流、全回流工况下对系统进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部分回流工况下,发生器电加热功率要与进料量相匹配;通过降低冷凝器中的冷却水温度和减小冷却水量来降低精馏塔... 基于性能高效、结构紧凑的理念,研制一套氨水吸收式制冷试验系统,在部分回流、全回流工况下对系统进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部分回流工况下,发生器电加热功率要与进料量相匹配;通过降低冷凝器中的冷却水温度和减小冷却水量来降低精馏塔操作压力,提高系统性能;全回流工况下,回归得到适用于精馏塔板操作范围内的精馏板效率关联式,反映了精馏板效率与操作工况、氨水物性以及结构因素中主要变量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 性能系数 精馏 塔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包天舒 郑丹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以天然气、燃油和蒸汽为热源的3种机型的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在制冷温度范围内的能量特性和输出冷量火用单价特性。研究发现,天然气型机组的性能系数最高,其次是蒸汽型机组,最低的是燃油型机组;而蒸汽型机组的火用... 以天然气、燃油和蒸汽为热源的3种机型的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在制冷温度范围内的能量特性和输出冷量火用单价特性。研究发现,天然气型机组的性能系数最高,其次是蒸汽型机组,最低的是燃油型机组;而蒸汽型机组的火用效率远远高于其它两种机型,是另外两种机型效率的3倍左右;火用效率最大值存在于30℃至40℃的范围内;燃油型机组冷量火用单价最高,其次是蒸汽型机组,最低的是天然气型机组;冷量火用单价最小值都在制冷温度40℃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 YONG 经济分析 热力学 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新型精馏器设计
8
作者 王欢 柳建华 +3 位作者 张良 张美鑫 翁晶凯 宋展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2-124,共3页
设计了小型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新型精馏器。为减小系统尺寸提高制冷效果,改良了精馏塔的结构,采用填料式及板式复合方式。从节约能源角度简要分析了采用改良后氨水吸收式制冷的经济性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氨水吸收式制冷 精馏塔 填料与板式复合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和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电站空冷系统性能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立军 杨善让 +1 位作者 王升龙 卢洪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7-12,共6页
针对电站传统空冷技术的种种缺陷,曾提出蒸汽动力循环耦合以氨为制冷剂的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复合循环的正制冷循环可根据机组负荷特性和安装地的气象条件选用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或氨水吸收式制... 针对电站传统空冷技术的种种缺陷,曾提出蒸汽动力循环耦合以氨为制冷剂的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复合循环的正制冷循环可根据机组负荷特性和安装地的气象条件选用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或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为便于设计选型,简要介绍复合循环空冷系统的两制冷循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复合循环空冷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并根据模拟计算机组安装地的典型年-气温分布进行2种方案的性能评价指标的计算分析及2种方案能级和能耗的对比分析。算例表明:氨水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空冷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和能级和能耗均明显优于氨蒸气压缩式制冷复合循环空冷系统,前者还有望用于高温时段长的南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空冷系统 复合制冷循环空冷系统 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应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晓峰 杜垲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2-65,共4页
基于国内外学者在磁场对溶液性质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磁场对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溶解能力的影响,定性分析了表面张力及溶解能力的变化对吸收式制冷循环吸收过程的影响,得出磁场作用可以对吸收过程起到强化作用的结论,提出了通过对氨... 基于国内外学者在磁场对溶液性质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磁场对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溶解能力的影响,定性分析了表面张力及溶解能力的变化对吸收式制冷循环吸收过程的影响,得出磁场作用可以对吸收过程起到强化作用的结论,提出了通过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吸收器外加磁场,改变溶液表面特性来强化吸收过程,从而提高性能系数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氨水吸收式制冷 强化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雾化强化氨水降膜吸收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韫玉 李舒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3-962,共10页
为了提高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降膜吸收器的吸收性能,提出在吸收器降膜管外壁上安装超声波雾化器的方法.基于降膜吸收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建立了新型吸收器中蒸汽侧含有雾滴的垂直管外氨水降膜吸收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对一维非线性偏微分方... 为了提高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降膜吸收器的吸收性能,提出在吸收器降膜管外壁上安装超声波雾化器的方法.基于降膜吸收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建立了新型吸收器中蒸汽侧含有雾滴的垂直管外氨水降膜吸收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对一维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化求解的方法研究了超声波雾化参数对降膜吸收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超声波雾化器的最佳安装位置为降膜管从上至下0.45 m处.与传统吸收器相比,安装有超声波雾化器的新型吸收器的氨吸收率提高了15.1%,吸收器出口吸收溶液氨质量分数由36.3%提高到37.5%;新型吸收器中的出口溶液温度相较于传统吸收器提高了2.6℃.雾化过程产生的热效应对吸收器内部温度升高的不利影响与其强化吸收的正面效果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吸收式制冷 降膜吸收 传热传质强化 超声波雾化 雾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锌纳米强化氨水发生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彦军 杜垲 +2 位作者 李舒宏 陈向阳 江巍雪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8,共8页
本文提出一种可直接测试有、无纳米氨水溶液氨气发生量的氨水纳米降膜发生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0%~0.5%质量浓度的纳米和分散剂、25%~40%质量浓度的氨水以及加热水温度对氨气发生率和相对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合适质... 本文提出一种可直接测试有、无纳米氨水溶液氨气发生量的氨水纳米降膜发生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0%~0.5%质量浓度的纳米和分散剂、25%~40%质量浓度的氨水以及加热水温度对氨气发生率和相对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合适质量分数的铁酸锌(ZnFe2O4)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配制的氨水纳米流体可以增加氨气发生率。当氨水基液质量浓度为25%~40%时,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的ZnFe2O4和0.05%的SDBS,氨气发生率比原相应浓度的氨水基液约增加60%。但只添加分散剂SDBS会对氨气发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选择分散剂用量时需兼顾分散稳定性和对发生起正或副作用,以达到最优效果。因此将纳米应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提高系统的COP具有较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吸收式制冷 纳米流体 降膜发生率 铁酸锌(ZnFe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渔船废热制冷的探讨
13
作者 蒋康 《渔业机械仪器》 1975年第1期53-55,共3页
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海洋渔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今后还将是个继续跃进的趋势。生产上去了,如何保证优质就成为海洋渔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渔船上以冰... 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海洋渔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今后还将是个继续跃进的趋势。生产上去了,如何保证优质就成为海洋渔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渔船上以冰鲜为主,鲜度良好期为4~6天,保鲜界限为7~14天。冰的耗用量一般为吨鱼吨冰,在南方或夏季更高些。冰鲜鱼的这种时间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船 废热利用 技术改造 制冷保鲜技术 氨水吸收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