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银及不同形态银化合物对氨氧化细菌Nitrosomonas europaea的胁迫效应
1
作者 王鑫凤 黄亚惠 +1 位作者 唐珠 杨新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68,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纳米银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及不同形态银化合物对氨氧化细菌Nitrosomonas europaea的抑制效应,并揭示其对N.europaea的胁迫机制,为评估AgNPs及其在环境中转化形成银化合物的生态风险提供基础数据。[方...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纳米银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及不同形态银化合物对氨氧化细菌Nitrosomonas europaea的抑制效应,并揭示其对N.europaea的胁迫机制,为评估AgNPs及其在环境中转化形成银化合物的生态风险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将AgNPs和不同形态的银化合物加入N.europaea培养液,培养12 h后收集菌体,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检测菌体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邻苯三酚法测定抗氧化酶,即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结果]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在AgNPs和Ag^(+)、Ag_(2)O、Ag_(2)SO_(4)、Ag_(2)CO_(3)、AgCl各自对应的EC_(80)胁迫下,N.europaea细胞形态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84.4μg·L^(-1)AgNPs和10.11μg·L^(-1)Ag_(2)SO_(4)胁迫下N.europaea细胞受损明显,而203.37μg·L^(-1)Ag_(2)CO_(3)处理下N.europaea细胞形态几乎无影响;但在AgNPs和不同形态银化合物胁迫下,N.europaea胞内MDA和LDH含量与不添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CK)相比仅轻微上升,菌株细胞膜没有渗漏;与CK相比,各处理组在EC_(80)胁迫下,N.europaea胞内ROS水平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Ag_(2)SO_(4)处理组中胞内ROS水平最高,为CK的23.17倍;在AgNPs和Ag^(+)、Ag_(2)O、Ag_(2)SO_(4)、Ag_(2)CO_(3)、AgCl各自对应的EC_(80)胁迫下,N.europaea细胞的SOD和CAT活性相对于CK均显著升高(P<0.05),Ag^(+)处理组中N.europaea细胞的SOD活性最高,为CK的2.23倍,Ag_(2)O处理组N.europaea细胞的CAT活性最高,为CK的6.07倍;为抵御氧化胁迫,与CK相比,各处理组中N.europaea胞内GSH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AgNPs在水环境中可能转化形成的Ag^(+)、Ag_(2)O、Ag_(2)SO_(4)、Ag_(2)CO_(3)、AgCl等形态均可导致N.europaea出现氧化应激现象,评估AgNPs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环境风险应该考虑其在污水中不同赋存形态带来的胁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银化合物 氧化细菌 氧化应激 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混合营养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慕琦 王乙橙 +1 位作者 晏鹏 陈猷鹏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24-3734,共11页
本文综述了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混合营养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工程意义.研究表明,AnAOB的混合营养代谢受C/N比、有机物浓度和种类等因素影响.然而,不同AnAOB菌种代谢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酸盐、丙酸盐等)的代谢速... 本文综述了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混合营养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工程意义.研究表明,AnAOB的混合营养代谢受C/N比、有机物浓度和种类等因素影响.然而,不同AnAOB菌种代谢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酸盐、丙酸盐等)的代谢速率和微观机制分析尚不清晰.近年来,先进的^(13)C同位素标记技术(DNA-SIP)和单细胞技术为深入揭示AnAOB吸收和代谢小分子有机物的途径提供了新手段.多组学联合分析显示,AnAOB通过还原性乙酰辅酶A途径固定无机碳,并具备利用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DNRA)、甲酸盐代谢、乙酸盐代谢、丙酸盐代谢及三羧酸循环等多条小分子有机物代谢途径,但具体机制仍存在争议.未来研究可以聚焦于AnAOB混合营养代谢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机制、内源有机物利用策略及小分子有机物同化能力,以优化AnAOB的富集与脱氮性能,拓展其在复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氧化细菌(AnAOB) 混合营养代谢 无机碳固定 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DNRA) 小分子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系统中全程氨氧化细菌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赫梓轩 陈诗 +2 位作者 徐一峰 梁川州 彭来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6-2557,共12页
完全氨氧化细菌(comammox)的发现为污水处理系统硝化工艺提质增效提供了全新思路.它的代谢途径与功能基因具备实现污水高效脱氮减碳的潜力.但如何实现comammox的高效富集尚无定论,comammox在硝化工艺运行中对氨氮去除与氧化亚氮(N_(2)O... 完全氨氧化细菌(comammox)的发现为污水处理系统硝化工艺提质增效提供了全新思路.它的代谢途径与功能基因具备实现污水高效脱氮减碳的潜力.但如何实现comammox的高效富集尚无定论,comammox在硝化工艺运行中对氨氮去除与氧化亚氮(N_(2)O)产生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探究.综述了高效富集comammox的技术手段,并探讨了环境底物浓度、溶解氧、运行工艺和温度等因素对comammox选择性富集的影响.以氯酸盐作为comammox的专性抑制剂,结合1-辛炔,构建双抑制剂实验体系,能够阐明污水处理系统内comammox的硝化贡献与N_(2)O释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氧化细菌(comammox) 硝化作用 污水处理 N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典型母质发育稻田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特征
4
作者 俎诗佩 彭德元 +3 位作者 王振华 刘毅 秦红灵 张俊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8-556,共9页
依托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水稻土易地置土长期定位试验,以广东英利(YL,发育于玄武岩风化物)、江西鹰潭(YT,发育于第四纪红黏土)和湖南桃源古市(TYG,发育于河流冲积物)3种母质发育稻田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常规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测... 依托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水稻土易地置土长期定位试验,以广东英利(YL,发育于玄武岩风化物)、江西鹰潭(YT,发育于第四纪红黏土)和湖南桃源古市(TYG,发育于河流冲积物)3种母质发育稻田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常规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测得3种土壤的理化性质、硝化速率,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种群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异同。结果表明:土壤硝化速率除分蘖期外,均表现为:YT>YL>TYG。YL与YT土壤中AOA数量占主导地位,AOA/AOB比值分别在0.72~3.05、0.98~1.52;TYG土壤中AOB数量占主导地位,AOA/AOB比值在0.21~0.75。群落组成方面,不同母质土壤间AOA、AOB群落结构差异显著,3种土壤AOA优势菌属各不相同,AOB优势菌属均为Nitrosospira。冗余分析表明,pH和可溶性有机碳是造成AOA、AOB群落结构差异的核心因子。综上,在环境背景均统一的前提下,不同母质发育稻田土壤理化性质之间依旧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影响着氨氧化微生物AOA、AOB的丰度以及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母质 稻田土壤 氧化细菌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草海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和细菌的空间分布特征
5
作者 徐霞 李怡 张晓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明贵州草海表层沉积物中氮循环微生物的丰度、群落结构及其分布规律,为研究湖泊沉积物氮循环机理和开展湖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不同季节草海表层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 【目的】探明贵州草海表层沉积物中氮循环微生物的丰度、群落结构及其分布规律,为研究湖泊沉积物氮循环机理和开展湖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不同季节草海表层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AOB)的丰度,同时测定沉积物、间隙水及上覆水体理化因子,分析各环境因子对AOA amoA和AOB amoA的分布影响。【结果】AOA amoA和AOB amoA基因丰度分别为7.81×103~4.11×106 copies/g和3.50×10^(2)~8.11×10^(4) copies/g,amoA拷贝数在各采样区域差异显著,具有空间分布特征,湖岸带AOA amoA与AOB amoA基因丰度较低。草海沉积物中AOA/AOB为2.3~181.4。草海沉积物整体有机质含量为65.57~436.30 g/kg,总磷为3.870~5.640 g/kg,全氮为0.585~1.252 g/kg;间隙水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分别为0.283~2.082 mg/L和0.007~0.060 mg/L。【结论】AOA在草海氨氧化过程发挥主要作用。AOA amoA基因丰度受有机质和总氮影响,AOB amoA基因丰度受溶解氧和总磷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沉积物 氧化细菌 氧化 实时荧光定量 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原水和厌氧氨氧化菌对沼液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N_(2)O减排的影响
6
作者 王东旭 张静妮 +1 位作者 邓良伟 王文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5-973,共9页
猪场沼液碳氮比(C/N)低,利用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直接处理时,导致反硝化过程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为解决该问题,以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和缺氧/好氧(A/O)反应器为基础构建了添加猪场原废水和厌氧氨氧化菌2种策略,并评估2... 猪场沼液碳氮比(C/N)低,利用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直接处理时,导致反硝化过程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为解决该问题,以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和缺氧/好氧(A/O)反应器为基础构建了添加猪场原废水和厌氧氨氧化菌2种策略,并评估2种策略对N_(2)O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添加猪场原废水策略下,相较C/N为2/1,添加原水至C/N为4.5/1时,SBR和A/O分别能减少55%和60%的N_(2)O排放量。厌氧氨氧化生物强化策略下,SBR和A/O分别能减少89%和7%的N_(2)O排放量。添加猪场原废水策略下,A/O的反硝化活性和电子传递系统活性高于SBR,其具有更高反硝化能力,因此适合采用添加原水来减排N_(2)O;厌氧氨氧化生物强化策略下,SBR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和电子系统活性高于A/O,厌氧氨氧化菌在SBR反应器中能够快速适应,因此适合改造为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来减排N_(2)O。研究结果对缓解沼液生物脱氮过程温室气体N_(2)O减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原废水 厌氧氧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 氧化亚氮(N_(2)O) 脱氮 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氨氧化细菌筛选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勇 江兴龙 +1 位作者 黄秋溶 杨若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6-1244,共9页
为了实现水产养殖水质或尾水中氨氮的高效快速降解,开展了氨氧化细菌的筛选优化及其在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从池塘活性淤泥中,主要通过应用格里斯试剂显色反应筛选得到一株具有异养硝化作用的氨氧化细菌NH-1,开展了16S rDNA分子... 为了实现水产养殖水质或尾水中氨氮的高效快速降解,开展了氨氧化细菌的筛选优化及其在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从池塘活性淤泥中,主要通过应用格里斯试剂显色反应筛选得到一株具有异养硝化作用的氨氧化细菌NH-1,开展了16S rDNA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药敏和溶血性的安全性试验;氨氮降解条件优化及工厂化养殖尾水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NH-1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仅对亚胺培南表现出耐药性其他抗生素敏感,且为γ型溶血菌株不产生溶血素;以葡萄糖为碳源、水温24.9°C、pH 8.1、C/N 9.1和接种量0.7%的实验室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24 h对养殖尾水的氨氮降解率为96.3%;工厂化鳗鲡养殖尾水处理应用实验中,水力停留时间24 h对氨氮降解率为95.9%。表明菌株NH-1能安全高效降解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氨氮,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 氧化细菌 硝化作用 养殖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低温自养氨氧化细菌富集培养物的生物学特征
8
作者 李月娜 孙富康 +2 位作者 蔡雨衡 梅洪 程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
从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中分离得到了一种亚硝化单胞菌富集物,文章研究了温度、氨氮浓度、盐度等对其氨氧化活性与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黑臭河水、造纸废水、垃圾渗滤液中的低温脱氨效果。结果表明,该富集培养物中唯一的亚硝化单胞菌被... 从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中分离得到了一种亚硝化单胞菌富集物,文章研究了温度、氨氮浓度、盐度等对其氨氧化活性与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黑臭河水、造纸废水、垃圾渗滤液中的低温脱氨效果。结果表明,该富集培养物中唯一的亚硝化单胞菌被命名为Nitrosomonas mobilis NZ13,该菌的丰度占比为99.85%,其16S rRNA和amoA基因序列与Nitrosomonas mobilis Nc2的相似度分别达到97.40%和99.79%。该富集培养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代时低至6.9 h),最适氨氮为200~400 mg/L,半数抑制浓度为840 mg/L,最适盐度为0.25%。该富集培养物在低至7℃下时,最大比生长速度可达0.8 d^(-1),且能够在13℃下显著提高黑臭河水、造纸废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去除率。该富集培养物既能在中温快速制备,也能在低温下稳定生长,并能促进低温污水中的氨氮去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氧化 亚硝化单胞 比生长速度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宇 叶贺 +7 位作者 武振丹 岳梅 黄利东 图纳热 尚星玲 李硕 黄开春 红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757-5765,共9页
为研究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土壤氨氧化细菌(AOB)群落的影响.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梯度,副区为0(N0/CK),30(N30),50(N50)和100(N100)kg/(hm^(2)∙a)4个氮素梯度... 为研究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土壤氨氧化细菌(AOB)群落的影响.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梯度,副区为0(N0/CK),30(N30),50(N50)和100(N100)kg/(hm^(2)∙a)4个氮素梯度共12个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土壤AOB主要来源于norank_d__Bacteria、unclassified_k__norank_d__Bacteria及亚硝基螺旋菌属.自然降雨下,随施氮量增加,土壤AOB-氨单加氧酶(amoA)基因拷贝数升高,减雨处理下AOB-amoA基因拷贝数在N50处理显著增高,而AOB-amoA基因拷贝数在N100处理显著下降,表明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区N50处理为土壤AOB数量的阈值.增雨促进了Alpha多样性增加,并且通过主坐标分析表明氮素添加后,土壤AOB群落结构在不同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RDA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硝态氮、铵态氮及全氮是驱动土壤AOB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降水变化 荒漠草原 氧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肥对华北平原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杨亚东 张明才 +3 位作者 胡君蔚 张凯 胡跃高 曾昭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36-3646,共11页
利用荧光定量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和基因克隆文库技术,比较了4种施氮水平(不施氮肥,0 kg N/hm^2,CK;施低水平氮肥,75 kg N/hm^2,N1;施中水平氮肥,150 kg N/hm^2,N2;施高水平氮肥,225 kg N/hm^2,N3)下华北平原地区小... 利用荧光定量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和基因克隆文库技术,比较了4种施氮水平(不施氮肥,0 kg N/hm^2,CK;施低水平氮肥,75 kg N/hm^2,N1;施中水平氮肥,150 kg N/hm^2,N2;施高水平氮肥,225 kg N/hm^2,N3)下华北平原地区小麦季表层(0—20 cm)土壤总细菌、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丰度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土壤总细菌、AOB和AOA数量分别在每克干土5.74×10~9—7.50×10~9、8.89×10~6—2.66×10~7和3.83×10~8—7.78×10~8之间。不同施氮量土壤AOA数量均高于AOB数量,AOA/AOB值在81.72—14.38之间。增施氮肥显著显著提高AOB数量(P<0.05),对总细菌和AOA数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CK相比,处理N1、N2和N3中AOB数量分别提高了0.64、1.50和1.99倍。增施氮肥显著改变了AOB和AOA的群落结构,且不同施氮量处理中AOB群落结构差异更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施氮肥小麦土壤AOB主要为Nitrosospira属类群,分布在Cluster 3的两个分支中;AOA分布在Cluster S的4个分支中。相关性分析显示,AOB数量与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和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AOA数量与硝态氮含量和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显著改变华北平原地区碱性土壤AOB数量与群落结构,该地区小麦土壤中AOB比AOA对氮肥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氧化细菌 氧化 丰度 群落结构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露星 蒋先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是全球氮循环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主要功能是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近十年来基于现代分子生态技术的发展,NOB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包括:NOB的碳氮代谢途径及多样性远远超过...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是全球氮循环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主要功能是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近十年来基于现代分子生态技术的发展,NOB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包括:NOB的碳氮代谢途径及多样性远远超过以往的认知,如NOB不仅可以氧化亚硝酸盐,也可以氧化尿素、氨以及氰酸盐获取能量;丰富了NOB与环境因素的响应及生态位分化特征的研究,其中Nitrospira更偏好于低氧的贫营养环境,中温的富营养环境更有利于Nitrobacter的生存;对NOB Nitrospira与全程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comammox Nitrospira)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进行了初步探索,二者虽然同属于Nitrospira谱系并且都具备亚硝酸盐氧化能力,但comammox Nitrospira对亚硝酸盐的亲和力较低而对氨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主要分布在低氨的寡营养生境,而NOB Nitrospira对亚硝酸盐有较高亲和力,主要分布在低亚硝酸盐环境。本文基于上述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土壤环境或许可以成为NOB研究的新切入点;迫切需要探究缩短NOB分离和培养的方法并结合分子生态技术揭示NOB代谢多样性的实际依据以及NOB在碳氮循环中的真正贡献;探究NOB在代谢和生物化学方面的新机制,为揭示和预测NOB在环境中的响应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 亚硝酸盐氧化 代谢多样性 全程氧化细菌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氨氧化细菌对旱地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2
作者 赵宏飞 王晓凌 +3 位作者 曹佳伟 于浩 周里桔 田诗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3-371,共9页
[目的]为探究接种异养氨氧化细菌(HAOB)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干旱易发地区进行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以HAOB菌株S2_8_1为试验菌株,玉米为植物材料,设置接种HAOB菌株不灌溉(DI)、不灌溉对照(DCK)、接种HAOB菌株灌溉... [目的]为探究接种异养氨氧化细菌(HAOB)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干旱易发地区进行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以HAOB菌株S2_8_1为试验菌株,玉米为植物材料,设置接种HAOB菌株不灌溉(DI)、不灌溉对照(DCK)、接种HAOB菌株灌溉(WI)、灌溉对照(WCK)4个处理。[结果]旱地玉米接种HAOB菌株后根际土壤硝化速率和光合速率增强,显著促进玉米生长及产量提高(p<0.05)。DI和WI 2个处理各时期的地上生物量和收获期的产量均显著高于DCK和WCK,特别是在DI处理中。在降雨不足的2022年和降雨充裕的2023年,DI的玉米产量均超过DCK和WCK 2个处理,与DCK的玉米产量相比提高24.98%以上,在2023年,DI的产量甚至与WI相当,超出WCK的产量11.29%以上。HAOB菌株提高水分利用效率,DI的水分利用效率相比DCK提高4.84%以上,WI相比WCK提高3.06%以上。DI和WI相比,根际土壤硝化速率接近,产量上也很接近,但DI不需要灌溉且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将HAOB菌株应用到旱地农业中提高玉米产量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为旱地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路径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氧化细菌 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根际土壤硝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菌渣好氧堆肥过程中氨氧化古菌及氨氧化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邱珊莲 张少平 +3 位作者 翁伯琦 罗涛 林霜霜 何炎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3-583,共11页
以amoA基因为标记,通过Real-Time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法对鸡粪菌渣好氧堆肥过程中的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以amoA基因为标记,通过Real-Time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法对鸡粪菌渣好氧堆肥过程中的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进行了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堆制初期、好氧发酵高温期及后熟期,AOB的amoA基因丰度均占主导优势,是AOA的38-992倍。进入好氧发酵高温期,AOA amoA基因丰度下降至发酵前的0.9%,AOB下降至17.6%,后熟期AOA与AOB的amoA基因丰度与好氧发酵高温期相当。在上述3个阶段AOA与AOB各自存在一个绝对优势菌群,分别为Cluster 3和Nitrosomonas europaea,其中Cluster 3克隆子数目分别占整个克隆文库的70.73%、54.28%、72.45%,Nitrosomonas europaea克隆子数目分别占整个克隆文库的78.44%、93.20%、94.27%。堆肥3个阶段AOA的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Shannon-Wiener值维持在1.53-1.60,但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演替,随着堆肥温度升高,堆肥前期的一些菌群(Cluster 4、Cluster 5、Cluster 6)逐渐消失,新的菌群Cluster 1出现并成为堆肥中后期的第二大优势菌群。AOB无论是多样性指数还是群落组成,都发生剧烈的变化。AOB在堆肥前期Shannon-Wiener指数值最大(1.47),种群数最多(6个基因簇,分别为Nitrosomonas europaea Cluster,Nitrosomonas halophila Cluster,Nitrosomonas communis Cluster,Nitrosomonas nitrosa Cluster,Nitrosospira briensis Cluster,Nitrosospira multiformis Cluster);进入高温发酵期,Shannon-Wiener下降至0.45,群落结构单一,只有Nitrosomonas europaea Cluster和Nitrosomonas halophila Cluster;进入后熟期,AOB多样性及种群数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RFLP 氧化 氧化细菌 丰度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种类对钙质紫色土氨氧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4
作者 鹿洁 王子芳 +6 位作者 邓正昕 谢军 代文才 赵欢 张雅蓉 郭宇曦 高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082,共12页
微生物驱动的硝化作用是氮循环的关键过程。土壤氨氧化作用是硝化作用的第一步,也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施氮是影响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重要因素。因此,明确不同氮肥种类(尿素、硫酸铵和硝酸钾)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与硝化势的影响,可... 微生物驱动的硝化作用是氮循环的关键过程。土壤氨氧化作用是硝化作用的第一步,也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施氮是影响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重要因素。因此,明确不同氮肥种类(尿素、硫酸铵和硝酸钾)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与硝化势的影响,可以为缓解农田氮素流失和改善氮素循环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钙质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施尿素(UR)、施硫酸铵(AS)和施硝酸钾(PN) 4个处理。通过测定不同类型氮肥处理下土壤化学性质、硝化势、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群落结构及α多样性,明确不同类型氮肥对土壤氨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AS和UR处理下土壤pH分别显著降低2.52和0.32个单位(P<0.05),AS和UR处理下土壤全氮和铵态氮(NH_(4)^(+)-N)含量分别显著提升53.6%~83.0%和1 359.5%~1 740.4%(P<0.05);3种施氮处理下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NO_(3)^(-)-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64.9%~233.1%和434.6%~1 485.3%(P<0.05);AS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33.7%(P<0.05);AS和UR处理下土壤碳氮比(C/N)分别显著降低40.0%和20.0%(P<0.05);各处理间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无显著差异;AS处理土壤硝化势显著降低42.0%(P<0.05),UR和PN处理土壤硝化势分别显著提升292.0%和62.6%(P<0.05)。与CK处理相比,AS和UR处理下AOA amo A基因丰度分别显著提高84.1%和44.4%(P<0.05),AS处理AOB amo A基因丰度显著降低44.0%(P<0.05),UR处理显著提高1 821.3%(P<0.05)。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和NH_(4)^(+)-N含量为AOA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C/N、土壤有机碳(SOC)和碱解氮为AOB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H_(4)^(+)-N和碱解氮为AOA amo A基因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P<0.001),速效磷和碱解氮为AOB amo A基因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P<0.001)。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显示:AOB amo A基因丰度、SOC、速效磷、碱解氮和pH对土壤硝化势具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施用硫酸铵会显著降低土壤硝化势,而施用尿素会增加土壤硝化势,且AOB群落为钙质紫色土中氨氧化作用的主要驱动者,施用硫酸铵主要通过增加碱解氮含量,降低速效磷含量和AOB amo A基因丰度,降低硝化势;而施用尿素主要通过增加碱解氮含量和AOB amo A基因丰度,最终增加硝化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类型 氧化细菌 氧化 硝化势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全程及半程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秀丽 马瑞 蒋先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9,共10页
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全程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Comammox)、半程氨氧化微生物中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影响。在重庆紫色土区域采集林地、旱地... 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全程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Comammox)、半程氨氧化微生物中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影响。在重庆紫色土区域采集林地、旱地及水田土壤,测定土壤硝化势和亚硝酸盐氧化势,分析土壤硝化活性;采用定量PCR技术分析Comammox、AOA及AOB的丰度,通过克隆测序技术分析Comammox两个分支clade A和clade B的群落组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Comammox与半程氨氧化微生物AOA、AOB类似,广泛分布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紫色土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紫色土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存在差异,AOA amoA基因的丰度在林地中达到最大值,为8.26×10^(7)拷贝数/g,比旱地高出1个数量级;而AOB则更适应水田土壤环境,其丰度达到1.38×10^(7)拷贝数/g,分别是林地和旱地的38.4倍和3.4倍。全程氨氧化细菌的两个分支分别在林地和水田中达到最大丰度值,其中clade A在林地中的丰度达到1.85×10^(8)拷贝数/g,clade B在水田中的丰度达到1.48×10^(7)拷贝数/g。在紫色土中,全程氨氧化细菌归属于Nitrospira inopinata。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OB与土壤硝化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lade A与硝化势呈显著负相关(p<0.05),clade B与亚硝酸盐氧化势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AOB和全程氨氧化细菌可能是紫色土硝化作用的主要推动者。综合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紫色土全程氨氧化细菌及半程氨氧化微生物生态位分化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紫色土 硝化作用 全程氧化细菌 生态位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有机层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丰度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奥 吴福忠 +4 位作者 何振华 徐振锋 刘洋 谭波 杨万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371-4378,共8页
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对川西亚高山/高山地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qPCR技术,以氨单加氧酶基因的α亚基(amoA)为标记,在生长阶段、冻结阶段、融化阶段中的9个关键时期调查了该地区不同森林群落: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 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对川西亚高山/高山地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qPCR技术,以氨单加氧酶基因的α亚基(amoA)为标记,在生长阶段、冻结阶段、融化阶段中的9个关键时期调查了该地区不同森林群落: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PF)、岷江冷杉(A.faxoniana)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混交林(MF)、岷江冷杉次生林(SF)土壤有机层的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的特征。结果表明,3个森林群落土壤有机层中都具有相当数量的氨氧化细菌和古菌,均表现出从生长阶段至冻结阶段显著降低,在冻结阶段最低,但冻结阶段后显著增加,在融化阶段为全年最高的趋势。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类群结构(AOA/AOB)受负积温影响明显。冻结后期3个森林群落土壤负积温最大时,AOA数量明显高于AOB,但其他关键时期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类群结构与群落类型密切相关。高海拔的岷江冷杉林群落土壤有机层表现为AOA>AOB(冻结初期除外),低海拔的岷江冷杉次生林群落中表现为AOB>AOA(冻结后期除外),而岷江冷杉和红桦混交林群落则仅在融冻期和生长季节末期表现为AOB>AOA。这些结果为认识亚高山/高山森林及其相似区域的生态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高山森林 土壤有机层 氧化细菌 氧化 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和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伍文 黄益宗 +4 位作者 李明顺 于方明 钟敏 隋立华 郝晓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1-497,共7页
硝化作用在氮循环过程中至关重要,包括氨氧化作用和亚硝酸盐氧化作用,通过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将N素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NO3-形态。利用开顶式臭氧气室(OTCs,open-top chambers)试验平台,通过大田模拟熏气试验,结合Real-timePC... 硝化作用在氮循环过程中至关重要,包括氨氧化作用和亚硝酸盐氧化作用,通过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将N素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NO3-形态。利用开顶式臭氧气室(OTCs,open-top chambers)试验平台,通过大田模拟熏气试验,结合Real-timePCR探讨大气O3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及硝化细菌(NOB)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OB、AOA和NOB对O3胁迫的反应不一样,AOB基因拷贝数基本上随着O3浓度的升高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AOA和NOB基因拷贝数随O3浓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冬小麦拔节期,当O3浓度为40、80、120nmol·mol-1时,20~40cm土层的AOB基因拷贝数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39.8%、51.2%和59.4%。AOB和NOB基因拷贝数灌浆期多于收获期,0~10cm土层多于10~20cm。AOA基因拷贝数随季节的变化不大。O3胁迫可通过影响AOB、AOA和NOB的数量和活性来影响土壤的硝化反应,从而影响土壤的氮素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浓度升高 氧化细菌 氧化 硝化细菌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蔬菜田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志成 罗葵 +3 位作者 唐前君 荣湘民 刘强 何飞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3-39,共7页
通过构建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克隆文库,研究在红壤蔬菜田上只施用磷钾化肥(PK)、只施氮磷钾化肥(NPK)、施用腐熟有机肥(DNPK)和施用新鲜有机肥(FNPK)等4种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多样性及与土壤脲酶... 通过构建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克隆文库,研究在红壤蔬菜田上只施用磷钾化肥(PK)、只施氮磷钾化肥(NPK)、施用腐熟有机肥(DNPK)和施用新鲜有机肥(FNPK)等4种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多样性及与土壤脲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加有机肥处理(DNPK和FNPK)的蔬菜田土壤的AOB文库和AOA文库OTU数量和Shannon指数高于只施用无机肥(NPK和PK)处理的蔬菜田土壤;DNPK和FNPK处理的土壤优势AOB菌群为多形亚硝化叶菌(Nitrosolobus multiformis),比例分别为88.5%和68.5%,NPK和PK处理的土壤优势AOB菌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spirasp.),比例分别为54.8%和65.5%;DNPK、FNPK、NPK和PK处理土壤优势AOA菌群均为阿伯丁土壤亚硝化细杆菌侯选种(CandidatusNitrosotalea devanaterra),比例分别为90.9%、84.4%、77.8%和45.2%;施加有机肥处理(DNPK和FNPK)的土壤脲酶活性和氨氧化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都高于只施用无机肥处理(NPK和PK);AOA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AOB群落多样性与土壤脲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总体来看,有机肥比无机肥处理提高了AOA和AOB群落多样性,且AOA在红壤蔬菜田土壤氨氧化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细菌 氧化 红壤 基因克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水稻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组成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亚娜 林智敏 林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1-1215,共5页
本研究通过提取土壤总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研究了不同品种水稻对稻田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田土壤具有丰富的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且氨氧化古菌种类更多;不... 本研究通过提取土壤总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研究了不同品种水稻对稻田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田土壤具有丰富的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且氨氧化古菌种类更多;不同品种水稻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较大,其中以"天A/Km71"、"闽优1027"和"Km62/1027"3个品种相似性较高,且明显不同于其余3个品种;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组成在不同土层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以"天A/Km71"和"Km62/1027"的表土与根际土氨氧化古菌群落组成差异最大。研究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及土壤层次对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具有一定影响,证明氨氧化微生物尤其是氨氧化古菌在稻田土壤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氧化细菌 氧化 根际土 群落结构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任洁昕 陈帅民 +3 位作者 刘剑锋 王立春 吕艳杰 王永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65-675,共11页
氨氧化作为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在土壤氮素转化、作物氮素利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明确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可为秸秆高效还田、减少化肥投入的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设置了秸秆不还田... 氨氧化作为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在土壤氮素转化、作物氮素利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明确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可为秸秆高效还田、减少化肥投入的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设置了秸秆不还田且不施N(S0)、秸秆半量(7.5 t/hm^(2))还田且不施N(S1/2)、秸秆全量(15.0 t/hm^(2))还田且不施N(S1)、无秸秆还田配施N 200 kg/hm^(2)(S0N)、秸秆半量(7.5 t/hm^(2))还田配施N 200 kg/hm^(2)(S1/2N)、秸秆全量(15.0 t/hm^(2))还田配施N 200 kg/hm^(2)(S1N)等6个处理,探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和N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土壤氮素含量以及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玉米籽粒产量较无秸秆还田有所降低,产量降低主要与穗粒数减少有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土壤氮素含量。同时可看出,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AOA-amoA基因拷贝数和群落Shannon指数,但会降低AOB群落Shannon指数;施氮则提高了AOB-amoA基因丰度,且增加了以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为代表的氨氧化细菌相对丰度;其中AOB-amoA基因拷贝数与玉米产量相关程度最高(r=0.55,P<0.05)。综上认为,AOA和AOB丰度和群落结构对秸秆和氮肥响应方式不同,二者配合显著增加土壤氨氧化微生物,有利于玉米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玉米 氮肥 产量 土壤氧化微生物 氧化细菌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