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后耳蜗功能的改变和恢复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兴群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耳中毒 耳蜗功能 恢复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相关的线粒体12S rRNA突变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72
2
作者 管敏鑫 赵立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98-105,共8页
线粒体DNA(mtDNA)12SrRNA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导致的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的一个突变热点区域。在这些突变位点中,位于12SrRNA高度保守的解码区的同质性的A1555G和C1494T突变与耳聋相关,这两个突变导致很多患者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毒性耳... 线粒体DNA(mtDNA)12SrRNA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导致的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的一个突变热点区域。在这些突变位点中,位于12SrRNA高度保守的解码区的同质性的A1555G和C1494T突变与耳聋相关,这两个突变导致很多患者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毒性耳聋。A1555G突变和C1494T突变会在12SrRNA的高度保守的A位形成新的1494C-G1555或1494U-A1555碱基对。这些改变使得12SrRNA在二级结构上与细菌的16SrRNA的相应区域的二级结构更加相似,因此,由于C1494T和A1555G突变在12SrRNA形成U-A和G-C配对使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结合更加容易,这就是为何携带这些突变的人在接触了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会出现或加重耳聋的原因。携带C1494T和A1555G突变的细胞的生化特征是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的异常并随之引起细胞的呼吸功能异常。而且,当用含高浓度的巴龙霉素或新霉素的DMEM培养基来培养携带这两个突变的细胞系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细胞与对照细胞系相比会出现生长缺陷和线粒体内蛋白的翻译异常。这些观察为以下结论提供了直接的遗传和生化方面的证据,即A1555G和C1494T突变是导致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诱导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致病性的mtDNA突变。而且,这些研究数据还为我们进行以下预测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方法:(1)哪些患者有耳毒性风险;(2)提高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时的安全性;(3)逐渐减少耳聋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非综合征性聋 线粒体DNA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家族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中毒分析
3
作者 许平 罗思贵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耳中毒 家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医临床正确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要点
4
作者 尹传建 黄纪成 朱学军 《中国动物保健》 2005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庆大霉素 氨基类抗生素 新霉素 小诺霉素 链霉素 要点 兽医临床 卡那霉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5
《北方牧业》 2012年第11期28-28,共1页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甙元以甙键结合的大分子物质,为链霉菌或小单胞菌发酵产物。天然品有200余种,加上半合成品有3000余种。临床一般用其硫酸盐,常用的有:第一代:链霉素、卡那霉素、阿拉伯霉素、新霉素、...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甙元以甙键结合的大分子物质,为链霉菌或小单胞菌发酵产物。天然品有200余种,加上半合成品有3000余种。临床一般用其硫酸盐,常用的有:第一代:链霉素、卡那霉素、阿拉伯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核糖霉素等:第二代:庆大霉素、庆大一小诺霉素、阿米卡星、阿司米星、西索米星、妥布霉素、安普霉素等:第三代:奈替米星等。共性: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抗菌谱,抗菌机制,血清蛋白结合率,胃肠吸收,经肾排泄。及不良反应等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大分子物质 发酵产物 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 核糖霉素 小诺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中毒及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闫晓雨 《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3期72-72,共1页
青霉素G的中毒作用分为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因在动物机体内降低钙浓度,降低了受体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而出现中毒症状;四环素类抗生素中毒,主要因剂量过大或长期持续用药,常因蓄积引起中毒;磺胺类药过量或持续大量用药... 青霉素G的中毒作用分为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因在动物机体内降低钙浓度,降低了受体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而出现中毒症状;四环素类抗生素中毒,主要因剂量过大或长期持续用药,常因蓄积引起中毒;磺胺类药过量或持续大量用药,就会引起中毒。现介绍了抗生素中毒(青霉素G中毒、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毒、四环素类抗生素中毒)和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发生原因、中毒机制和中毒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青霉素G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 磺胺类药物 中毒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v-DAF试剂盒分析线粒体基因1555A-G突变 被引量:34
7
作者 戴朴 杨伟炎 +5 位作者 韩东一 曹菊阳 李为民 王国鹏 孙悍军 袁慧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建立应用标准试剂盒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1555A-G(mtDNA1555A-G)突变的程序,进行母系遗传耳聋家系的基因型分析。方法采用Prev-DAF试剂盒分析14个母系遗传耳聋家系,共检测耳聋患者34个,正常个体11个,并以Alw26酶切和测序方法验证试剂... 目的建立应用标准试剂盒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1555A-G(mtDNA1555A-G)突变的程序,进行母系遗传耳聋家系的基因型分析。方法采用Prev-DAF试剂盒分析14个母系遗传耳聋家系,共检测耳聋患者34个,正常个体11个,并以Alw26酶切和测序方法验证试剂盒检测的准确性。结果Prev-DAF试剂盒检测结果证实13个家系中33个耳聋患者携带有mtDNA1555A-G突变,另1个耳聋家系中的一名耳聋患者不携带此突变,11个正常个体中无此突变,试剂盒检测方法与Alw26I酶切法和测序结果完全吻合。结论在中国,mtDNA1555A-G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家系多,分布广,Prev-DAF试剂盒在分析线粒体基因1555A-G突变方面具有简单、低耗、结果直观的特点,适合在中国用于进行此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或预防性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v-DAF试剂盒 线粒体基因 1555A-G突变 基因型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系遗传药物性聋与非综合征性聋大家系与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赵辉 李荣华 +6 位作者 王秋菊 严庆丰 Jian-Hong Deng 韩东一 Yidong Bai 杨伟炎 管敏鑫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对一个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聋和非综合征聋的母系遗传性中国大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发现全新的线粒体DNAC1494T突变。方法征集该家系中成员进行听力学检查,并收集提取DNA进行线粒体DNAPCR扩增分析,对其主要成员建立传代细胞系进行氨... 目的对一个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聋和非综合征聋的母系遗传性中国大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发现全新的线粒体DNAC1494T突变。方法征集该家系中成员进行听力学检查,并收集提取DNA进行线粒体DNAPCR扩增分析,对其主要成员建立传代细胞系进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试验和细胞氧消耗率检测。结果在没有接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一些母系遗传的成员表现为迟发/进行性听力下降,其程度不等,平均发病年龄自55岁(第2代)逐渐提前到10岁(第5代)。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导致母系成员听力下降,而且接受药物的年龄似乎与听力下降程度有关。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线粒体DNA测序发现高度保守的12SrRNA中1494位点C突变为T(C1494T),可以形成新的U1494-1555A碱基对,与耳聋有关的A1555G突变所造成的C1494-1555G碱基对结构相类似。当培养液中含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携带C1494T突变的4名听力遗传者和2名听力正常成员所建立的传代淋巴细胞系的细胞倍增时间显著延长,并且其细胞氧消耗总量显著降低。结论线粒体12SrRNA的A点是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聋的主要作用位点,而细胞核背景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聋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对C1494T突变的相关的耳聋发病中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突变 听力下降 氨基糖类药物 综合征 氧消耗 药物性聋 发病 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 G7444A突变可能影响A1555G突变的表型表达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爱芬 朱翌 +4 位作者 吕建新 杨丽 赵建越 孙冬梅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线粒体12S rRNA和tRNASer(UCN)基因是导致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的两个突变热点区域。作者收集了1个母系遗传感音神经性聋家系,该家系同时携带线粒体DNA(mtDNA)A1555G和G7444A突变。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该家系包括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所有... 线粒体12S rRNA和tRNASer(UCN)基因是导致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的两个突变热点区域。作者收集了1个母系遗传感音神经性聋家系,该家系同时携带线粒体DNA(mtDNA)A1555G和G7444A突变。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该家系包括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所有耳聋患者/所有母系成员)为58%,而非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非药物性聋患者/所有母系成员)为25%,明显高于其他携带A1555G突变的耳聋家系。先证者的线粒体全序列分析表明,该线粒体基因组共有28个多态位点,属于东亚人群B4c1单体型。在这些多态位点中,除A1555G和G7444A突变外,未发现其他有功能意义的突变。这表明mtDNA G7444A突变可能加重由A1555G突变造成的线粒体功能缺失,从而增加耳聋的外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非综合征耳聋 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tRNA^(Thr) G15927A突变可能影响耳聋相关的12S rRNA A1555G突变的表型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霄雯 李智渊 +4 位作者 吕建新 朱翌 李荣华 王金丹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87-1294,共8页
对1个中国汉族耳聋家系进行了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家系中听力下降的母系成员表现为程度不等、听力图形态不同的听力损害,但同为双侧对称的感觉神经性耳聋。该家系耳聋外显率很高,包括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为75%,而非药物致聋的... 对1个中国汉族耳聋家系进行了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家系中听力下降的母系成员表现为程度不等、听力图形态不同的听力损害,但同为双侧对称的感觉神经性耳聋。该家系耳聋外显率很高,包括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为75%,而非药物致聋的外显率为41.7%。对母系成员进行线粒体DNA(mtDNA)全序列扩增分析,发现了耳聋相关12SrRNAA1555G同质性突变位点和多态性位点,属于东亚人群B5b单体型。在这些变异位点中,mtDNA15927位点的G-A碱基变化破坏tRNAThr反密码子结构上十分保守的C-G碱基对,这可能加重由A1555G突变造成的线粒体功能缺陷。这表明tRNAThrG15927A突变可能增强携带12SrRNAA1555G的中国汉族耳聋家系的外显率和表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线粒体DNA(mtDNA) 突变 单体型 tRNA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个携带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光华 郑斌娇 +10 位作者 方芳 伍越 梁玲芝 郑静 南奔宇 余啸 唐霄雯 朱翌 吕建新 陈波蓓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72,共11页
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是引起氨基糖甙类药物诱导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收集的25个携带A1555G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了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结果表明,这25个家系的母系成员在耳聋外显率、听力损... 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是引起氨基糖甙类药物诱导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收集的25个携带A1555G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了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结果表明,这25个家系的母系成员在耳聋外显率、听力损失严重程度和发病年龄上存在较大差异。当包括和不包括氨基糖甙类药物使用史时,耳聋的平均外显率分别为28.1%和21.5%,排除氨基糖甙类药物时,耳聋的平均发病年龄从1~15岁不等。线粒体全序列分析发现了16个新变异,不同的线粒体DNA多态性位点显示这25个家系分别属于东亚人群A、B、D、F、G、M、N和R单倍型,其中线粒体单倍型B的家系耳聋外显率和表现度较其他单倍型高。此外,7个继发突变位点和21个高保守性位点突变可能增加了这些家系的耳聋外显率。GJB2基因上未检测到与耳聋相关的突变,表明在本研究的耳聋家系中,GJB2基因可能没有参与A1555G突变的表型表达。以上各方面提示,线粒体单倍型和其他因素可能参与了这25个家系耳聋患者的表型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 非综合征型耳聋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组织中新霉素残留的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商艳红 陈义强 +2 位作者 吴小平 阚鹿枫 肖希龙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ELISA检测方法 最高残留限量 新霉素 鸡组织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酶联免疫测定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革兰氏阴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有关的非综合征型耳聋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立东 王秋菊 +3 位作者 郭维维 管敏鑫 韩东一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中,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对这类抗生素的特殊敏感性,这类患者常常是由于其线粒体DNA的12srRNA基因有A1555G的突变。后来又有研究发现,携带A1555G突变的人,可以在没有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情况下出现先天性... 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中,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对这类抗生素的特殊敏感性,这类患者常常是由于其线粒体DNA的12srRNA基因有A1555G的突变。后来又有研究发现,携带A1555G突变的人,可以在没有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情况下出现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的非综合征型的耳聋,而且这种耳聋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这种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核基因和线粒体的单体型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些因素对与mtDNAA1555G突变有关的耳聋的表现型的影响以及药物性耳聋发生的简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A1555G 基因突变 非综合征型耳聋 药物性耳聋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百成 郭玉芬 +5 位作者 关静 翟喜平 兰兰 程世红 陈之慧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西北地区非综合征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群体中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的流行情况,评估开展这一突变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中国西北地区共61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外周静脉血,从白细胞中提取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 目的调查中国西北地区非综合征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群体中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的流行情况,评估开展这一突变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中国西北地区共61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外周静脉血,从白细胞中提取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线粒体DNA目的片断,Alw26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A1555G点突变,而后对阳性病例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在61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共发现56例A1555G突变患者:其中217例为药物性耳聋患者,有47例为A1555G点突变阳性;在其余395例非药物性耳聋患者中,检出9例A1555G突变。结论中国西北地区的药物性耳聋较为常见,A1555G突变在本地区感音神经性耳聋人群中有较高的检出率(9.15%),在该地区开展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检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学 线粒体DNA 突变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线粒体12S rRNA C1494T突变及药物性耳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海峰 陈智斌 邢光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0-726,共7页
目的:探讨2个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耳聋及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样,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首先,利用基因芯片对中国人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热点进行分子筛查,9个位点分别为:GJB2基因的35 delG... 目的:探讨2个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耳聋及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样,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首先,利用基因芯片对中国人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热点进行分子筛查,9个位点分别为:GJB2基因的35 delG、176 del16、235 delC和299 delAT;GJB3基因的538 C>T;PDS基因的IVS7-2 A>G和2168 A>G以及mtDNA 12S rRNA基因的1494 C>T和1555 A>G。然后,对两家系的先证者分别进行线粒体DNA全序列及核基因TRMU和MTO1编码区的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芯片检测发现两家系的7名母系成员均存在同质性mtDNA 12S rRNA C1494T突变。与修正的剑桥参考序列相比,2名先证者的mtDNA全序列分析共检测到53个碱基变异,但除已知的12S rRNA C1494T突变外,其余52个碱基变异均为已报道的多态性位点;两家系先证者线粒体单体型分别是D4和D5a;TRMU和MTO1基因序列分析无异常发现。结论:线粒体DNA 12SrRNA C1494T突变是两个家系耳聋发生的主要分子基础,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应用增强了该突变的表型表达;未能证实线粒体单体型以及核基因TRMU和MTO1对家系成员C1494T突变的表型具有修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耳聋 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T1095C突变的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t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立东 杨伟炎 +3 位作者 李荣华 王秋菊 钱亚萍 管敏鑫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53-259,共7页
目的分析3例携带线粒体12SrRNA基因T1095C突变的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其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特征以及T1095C突变与对非综合征型—耳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从门诊收集的188例耳聋患者的血样进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筛查,发现三例携... 目的分析3例携带线粒体12SrRNA基因T1095C突变的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其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特征以及T1095C突变与对非综合征型—耳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从门诊收集的188例耳聋患者的血样进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筛查,发现三例携带T1095C突变,推测T1095C突变所引起的12SrRNA二级结构变化及其可能的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对这三例患者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从门诊收集的188例患者的血样中,发现3例患者携带线粒体12SrRNAT1095C突变,临床表现型的评估表明,这些患者的听力损失(包括发病年龄,听力图)的类型不一。序列分析表明这三个患者的线粒体基因组除都有T1095C的突变之外,其线粒体DNA的多态位点还显示独特的多态性。在364个国人的正常对照组中,没有发现该突变。结论T1095C在这些遗传背景不同的有听力损失的家庭中出现强烈的提示这个突变是导致听力损失的致病因素,T1095C突变可能与非综合征型耳聋有关。在这些线粒体DNA中,还有一些碱基突变,如16SrRNA中的A2238G和T2885C以及在CO2(氧化磷酸化复合体2)基因中的第175位氨基酸由Ile变成Val,在ATP合成酶6基因中的第16位氨基酸由Phe变成Leu,以及在ND6基因中的第112位氨基酸由Val变成Met都位于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区域,这些突变可能对这3位患者耳聋的临床表型起了一部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线粒体DNA 突变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耳中毒后雏鸡DPOAE的变化特点
17
作者 王晓侠 姚小宝 +3 位作者 李胜利 嵇宪生 朱宏亮 廖衡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庆大霉素 耳中毒 雏鸡 DPOAE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听力损失 听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损伤Corti器中毛细胞样细胞的演变
18
作者 李厚勇 吴玥雯 +2 位作者 李华伟 沈云珍 王正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3-254,I002,共3页
目的 研究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哺乳类动物Corti器损伤及损伤后的修复情况。方法 用新霉素皮下注射致新生SD大鼠Corti器损伤 ,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停药后不同时期的Corti器毛细胞的损伤及修复表现。结果 在外毛细胞损伤区有细胞表面... 目的 研究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哺乳类动物Corti器损伤及损伤后的修复情况。方法 用新霉素皮下注射致新生SD大鼠Corti器损伤 ,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停药后不同时期的Corti器毛细胞的损伤及修复表现。结果 在外毛细胞损伤区有细胞表面长有微绒毛簇的毛细胞样细胞出现 ,且其在损伤Croti器中有发生 -发展 -退化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毛细胞样细胞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耳毒性 新霉素 感音神经性聋 CORTI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米卡星致聋大鼠鼓阶壁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
19
作者 李登科 赵立东 +2 位作者 孙建和 刘慧占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阿米卡星注射致聋后,耳蜗鼓阶壁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探索干细胞移植进入鼓阶后,干细胞在内耳发生迁移的结构基础。方法出生7天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与对照组(10只)。实验组连续7天经腹... 目的观察大鼠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阿米卡星注射致聋后,耳蜗鼓阶壁上皮超微结构的改变;探索干细胞移植进入鼓阶后,干细胞在内耳发生迁移的结构基础。方法出生7天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与对照组(10只)。实验组连续7天经腹腔按照200mg/kg/day的剂量腹腔注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在停药后0天、7天、14天、21天、28天取耳蜗组织,随机选择其中一侧行扫描电镜观察耳蜗底回鼓阶的上皮的变化,另一侧耳蜗做冰冻切片、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腹腔硫酸阿米卡星在引起大鼠耳聋的同时,鼓阶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也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上皮细胞经历了炎性渗出、细胞间隙扩大和上皮细胞恢复的形态变化过程。结论氨基糖带类抗生素硫酸阿米卡星除引起内耳柯蒂氏器的细胞死亡之外,还可以引起附着在内耳鼓阶骨壁的上皮细胞形态发生超微结构的改变。这种变化规律,有可能成为通过鼓阶进行干细胞移植的结构基础,并且为经耳蜗鼓阶移植干细胞治疗内耳疾病的时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耳蜗 超微结构 药物性耳聋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钾通道
20
作者 苏振伦 顾瑞 姜泗长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研究外毛细胞钾离子通道的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特性。方法用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膜片钳技术,研究豚鼠耳蜗单离外毛细胞底侧膜的钾离子单通道电流。结果记录到两种钾离子单通道电流(1)大电导型钙激活钾通道,在等渗140mmol/LKC1溶... 目的研究外毛细胞钾离子通道的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特性。方法用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膜片钳技术,研究豚鼠耳蜗单离外毛细胞底侧膜的钾离子单通道电流。结果记录到两种钾离子单通道电流(1)大电导型钙激活钾通道,在等渗140mmol/LKC1溶液时电导为161±26pS(内面向外式)或155±27pS(细胞贴附式),反转电位为0mV;浴液为Hanks液而电极内液为140mmo/LKC1液时,电导为133±9pS(细胞贴附式)。当膜内面浴于无钙液时通道活动消失。通道呈簇状发放或快速簇状发放方式,其开启和关闭时程直方图均可用三阶指数方程拟合。双氢链霉素能够可逆性地抑制外毛细胞的大电导型钙激活钾通道,表现为电流幅度减少,在链霉素浓度增大以及细胞膜电位偏正时更明显,新霉素的抑制作用更强。(2)~44pS钾通道。结论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底侧膜具有两种钾离子通道,研究了其大电导型钙激活钾通道的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耳蜗 外毛细胞 钾通道 生物物理学 药理学特性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膜片钳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