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ARDS患者13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ARDS患者13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不同四分位区间患者Mmray急性肺损伤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Murray急性肺损伤评分、APACHEⅡ评分、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2、0.526、0.713、0.48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q2(OR=2.14,95%CI(1.52,3.01)q3[OR=3.23,95%CI(2.18,4.79)]、q4[OR=5.94,95%CI(3.26,10.82)]是ARDS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RDS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较高,其可作为判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肺损伤 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孔祥萦 孟雅玲 顾群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在简单型和复杂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体外循环(CPB)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在简单型和复杂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体外循环(CPB)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龙江院区(小儿胸心)手术的0~12岁的CHD患儿11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简单型46例、复杂型71例。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简单型和复杂型CHD患儿围手术期血清NT-proBNP和s ST2水平变化,分析其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和对早期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CHD患儿术后NT-proBNP(3315.54±3052.24)pg/m L和s ST2(260.76±130.06)pg/m L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且复杂型CHD患儿围手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简单型CHD患儿(P<0.01)。其水平与年龄(NT-proBNP术前r=-0.821、术后r=-0.791,sST2术前r=-0.300、术后r=-0.406,P<0.01)、体质量(NT-proBNP术前r=-0.846、术后r=-0.784,sST2术前r=-0.263、术后r=-0.413,P<0.01)呈负相关,与CPB时间(NT-proBNP术前r=0.439、术后r=0.459,sST2术前r=0.189、术后r=0.432,P<0.01)、手术时间(NT-proBNP术前r=0.318、术后r=0.372,sST2术后r=0.455,P<0.01)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NTpro BNP(OR=1.093)和术前s ST2(OR=1.268)是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NT-proBNP(OR=1.041)和s ST2(OR=1.171)是住监护室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s ST2(OR=1.041)是患儿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患儿围手术期NT-proBNP和s ST2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类型、体质量及CPB时间等,联合应用对患儿术后早期结果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氨基末端利钠 儿童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与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独立相关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龙珠 张民杰 +5 位作者 黄世芳 叶禄伟 郑兴龙 黄海燕 崔丽燕 张百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成年患者181例临床资料,根据入ICU治疗28 d后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127...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成年患者181例临床资料,根据入ICU治疗28 d后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127例和死亡组54例.Spearman分析与NT-proBNP、cTn-Ⅰ相关的因素;受试工作者(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NT-proBNP、cTn-Ⅰ预测死亡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NT-proBNP和cTn-Ⅰ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cTn-Ⅰ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受损脏器个数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NT-proBNP、cTn-Ⅰ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752、0.6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脓毒性休克、NT-proBNP>3.674μg/L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T-proBNP对死亡风险评估有较好临床价值,APACHⅡ评分预测价值最好,cTn-Ⅰ诊断价值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 肌钙蛋白-Ⅰ 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和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及肾小球滤过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汪晓莹 黄永杰 +1 位作者 贾凯英 张鸿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分为对照组(15例)、单支组(38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分为对照组(15例)、单支组(38例)、双支组(25例)、三支组(25例)。测定各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并计算出eGFR。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对照组、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越高,eGFR越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NT-proBNP和eGFR水平可指导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氨基末端b 肾小球滤过率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联合血红蛋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向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0-502,共3页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血红蛋白(Hb)测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测定107例CHF住院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Hb水平等指标,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观察其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血红蛋白(Hb)测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测定107例CHF住院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Hb水平等指标,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观察其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贫血患者的NT-proBNP、Hb水平与无贫血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不同,患者的NT-proBNP、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血且NT-proBNP≥中位数的患者,中重度心力衰竭发生率(100.0%)及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52.9%)显著高于单独贫血患者(70.6%和23.7%)及NT-proBNP≥中位数患者(70.9%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及Hb可以更全面地评估CHF患者的病情和预测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利钠 血红蛋白 心力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钠尿肽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殷梦 李子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0-1025,共6页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外周血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变化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 COPD)合并...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外周血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变化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 COPD)合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210例,根据是否合并HF分为COPD合并HF组61例与COPD组149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BNP、NT-proBNP水平,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外周血BNP、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OPD合并HF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外周血BNP、NT-proBNP对老年COPD患者合并HF的诊断价值。结果 COPD合并HF组BNP、NT-proBNP、LVESD、LVEDD显著高于COPD组,LVEF显著低于COPD组(P<0.01)。BNP、NT-proBNP、LVEF、LVEDD是COPD患者合并H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外周血BNP预测COPD患者合并HF的敏感性为82.0%,特异性为94.6%,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802(95%CI:0.712~0.892);外周血NT-proBNP预测COPD患者合并HF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92.6%,AUC为0.823(95%CI:0.767~0.879)。COPD合并HF患者外周血BNP、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13,P=0.013;r=-0.521,P=0.000),与LVESD(r=0.356,P=0.010;r=0.565,P=0.000)、LVEDD(r=0.335,P=0.014;r=0.501,P=0.000)及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87,P=0.000;r=0.752,P=0.000)。结论 外周血BNP、NT-proBNP高水平与老年COPD患者合并HF相关,与心功能分级存在关系,对于COPD患者的HF程度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心力衰竭 利钠 诊断 N末端b钠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心力衰竭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检测及诊断截断点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桂宁 林春旺 +1 位作者 江少虎 欧阳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40-542,546,共4页
目的:对婴幼儿心力衰竭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检测(NT-proBNP)的价值及诊断截断点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心力衰竭患者及体检的健康人员各76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对婴幼儿心力衰竭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检测(NT-proBNP)的价值及诊断截断点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心力衰竭患者及体检的健康人员各7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NTproBNP及心脏射血指数(LVEF)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Ross标准进行评价,并按照分级对NT-proBNP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ROC曲线对观察组研究对象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截断点予以分析,并就婴幼儿及成人进行组间比较及数据分析。结果:观察者组研究对象中成年人、婴幼儿及平均NT-proBNP含量分别为(1 325.5±148.8)、(3 106.4±593.9)、(2 548.7±368.2)ng/L,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研究对象的NT-proBNP及LVEF进行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轻、中、重3个级别的NT-proBNP含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按年龄组比较,婴幼儿NT-proBNP含量高于成年,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得出婴幼儿心衰阳性的NT-proBNP参考指标为500ng/L。结论: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且婴幼儿与成人患者的诊断截断点存在差异,可以500ng/L作为婴幼儿心衰诊断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心力衰竭 血浆氨基末端b利钠检测 诊断截断点 改良Ro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秀芳 周华斐 姚泽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124-2126,共3页
目的: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浓度水平,探讨将其作为评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康复状况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 目的: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浓度水平,探讨将其作为评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康复状况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测定患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室缩短分数(leftventricularfractionalshortening,LVFS)等指标。结果:病毒性心肌炎组NT-proBNP水平[(3050±281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45±79)p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康复组[(139±68)p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性心肌炎康复组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45),而且无一例康复组患儿的血浆NT-proBNP浓度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的上限。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FS、LVEDD呈显著相关。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功能的评估,可以作为该类患儿预后评价较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氨基末端利钠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涛 严永兴 沈咏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70-573,58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抽取86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血清pro-BNP水平、血压变异...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抽取86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血清pro-BNP水平、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结果:病例组血清pro-BNP水平为(984.63±148.6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44±30.75)ng/L(P<0.01)。两组研究对象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roBNP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呈正相关。死亡组血清pro-BNP水平为(1 326.36±156.85)ng/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910.28±118.4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ro-BNP水平及血压变异性与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与其他临床诊断指标和标记物对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预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急性梗死 血清b利钠 血压变异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心室构型与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鹏 朱启伟 +1 位作者 杜瑞雪 骆雷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心脏构型之间的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差异。方法检查老年高血压患者326例,正常人265名NT-proBNP水平,通过超声测量,按Ganau分类法,将高血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的患者分为向心性肥厚型、离心...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心脏构型之间的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差异。方法检查老年高血压患者326例,正常人265名NT-proBNP水平,通过超声测量,按Ganau分类法,将高血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的患者分为向心性肥厚型、离心性肥厚型两种构型。结果高血压病组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按心脏重构分组后,向心性肥厚组NT-proBNP水平升高最多,离心性肥厚组次之,而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未出现心功能失代偿时NT-proBNP已出现明显升高,且不同构型之间NT-proBNP水平不同,提示NT-proBNP可能参与左心室的重构甚至是心功能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 左心室质量指数 末端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与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研究进展
11
作者 商娜 张源波 +1 位作者 周荣斌 杨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30-1032,共3页
脓毒症休克是极为常见的危重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30%~70%。近年来,随着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在重症领域的应用,其病死率有了很大改善。目前,临床医师多数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异常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但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获得操... 脓毒症休克是极为常见的危重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30%~70%。近年来,随着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在重症领域的应用,其病死率有了很大改善。目前,临床医师多数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异常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但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获得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索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生物标记物——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希望为脓毒症休克的早期积极干预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脓毒症休克时NT-proBNP升高有多种机制参与,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可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和判断预后。NT-proBNP检测简便迅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脓毒症休克时NT-proBNP变化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利钠 休克 脓毒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脑钠肽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常规心功能指标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谭今 于涛 +2 位作者 黄克力 刘科 杨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179-2184,共6页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心功能指标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四川省人民...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心功能指标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心瓣膜病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均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检测指标;于患者出院1个月后开始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根据随访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结果随访的138例患者中,删失14例,其余124例中预后良好73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51例(预后不良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为41.1%(51/1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RR=1.578,P=0.039)、血浆BNP(RR=1.935,P=0.013)和NT-proBNP(RR=2.346,P<0.001)是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LVEDD、血浆BNP和NT-proBNP预测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74、0.814、0.800,血浆BNP联合NT-proBNP预测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特异度为78.9%,灵敏度为83.6%。结论血浆BNP和NT-proBNP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临床评估患者术后预后风险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植入 利钠 氨基末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杰群 潘文志 +1 位作者 周京敏 葛均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77-578,共2页
目的:综合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NT-proBNP)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61例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检测,分析NT-proBNP与心脏结构、功能、房颤、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QRS波时限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综合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NT-proBNP)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61例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检测,分析NT-proBNP与心脏结构、功能、房颤、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QRS波时限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年龄、BMI、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等因素有关,而与性别、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QRS波时限、有无房颤无相关性。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年龄、BMI、LVDs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钠 血浆氨基末端钠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利钠肽与心肾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娜新 陈海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心肾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6例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将其分为单纯心衰组(113例)和心肾综合征组(103例)。测...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心肾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6例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将其分为单纯心衰组(113例)和心肾综合征组(103例)。测量2组患者血液中BNP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soma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浓度。并通过随访,比较2组患者30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同单纯心衰组相比,心肾综合征组患者BNP与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升高,分别为334.00(180.50~628.00)pg/mL vs 794.00(509.00~1 620.00)pg/mL(P〈0.01),22.51(13.09~35.26)ng/mL vs 32.62(21.10~61.24)ng/mL(P〈0.01)。同单纯心衰组相比,心肾综合征组30 d病死率明显升高,为7.1%vs 24.3%(P〈0.01)。结论 BNP的失代偿是导致心肾综合征发病的因素之一。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更差,短期内病死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利钠 氨基末端b利钠 心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进展(17)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续12)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学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325,共3页
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心衰)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而正确的认识是合理应用的前提。BNP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主要用于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并需根据不同年龄设定切点值。还可用于非急性心衰样症状的判... 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心衰)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而正确的认识是合理应用的前提。BNP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主要用于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并需根据不同年龄设定切点值。还可用于非急性心衰样症状的判断以及对心衰患者的预后评价。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其它使BNP升高的因素。BNP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利钠 氨基末端b利钠 心力衰竭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血清总胆固醇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16
作者 代天顾 何清 +5 位作者 高雪菲 张高钰 樊佳溶 王子涵 肖响 李琳 《中国全科医学》 2025年第32期4061-4066,共6页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约20%患者合并冠心病,心血管事件风险倍增。传统预测模型多依赖单一指标,存在局限性。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清总胆固醇(TC)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约20%患者合并冠心病,心血管事件风险倍增。传统预测模型多依赖单一指标,存在局限性。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清总胆固醇(TC)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0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116)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n=194)。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测定患者入院baPWV、血清TC及NT-proBNP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baPWV、TC、NT-proBNP水平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PWV(OR=1.016,95%CI=1.001~1.031)、TC(OR=2.723,95%CI=1.648~4.498)、NT-proBNP(OR=1.006,95%CI=1.001~1.010)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baPWV、TC、NT-proBNP水平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0.760、0.693(P<0.05),三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25(P<0.05)。结论baPWV(血管弹性)、TC(脂代谢)及NT-proBNP(心肌损伤)构成的多维度联合预测模型,较单一指标显著提升高血压患者冠心病风险识别能力(AUC>0.8)。该无创联合检测策略可作为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的补充性风险分层工具,为冠心病早期干预窗口期评估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总胆固醇 N末端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利钠肽在心衰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余怡嫔 谭朵廷 +5 位作者 杨柳 钟俐芹 盛丹 黄汝佳 胡志希 梁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6-496,共11页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的发现已有30年历史,其中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临床应用对心血管疾病诊治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是...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的发现已有30年历史,其中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临床应用对心血管疾病诊治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是对心衰的综合价值最高。BNP具备强大的心血管保护效应,但心衰后BNP水平大幅升高,却没展现出相应的活性,被称为“利钠肽悖论”。近几年,随着质谱、核磁共振技术的运用,逐渐从代谢途径和检测技术上解开了“利钠肽悖论”这一谜题:外周循环中存在多种不同生物活性的BNP亚型且心衰后的BNP代谢与生理状态下不同。所以,纵然检测到心衰后BNP大幅升高,但本质上是由于传统检测技术的瓶颈,使各类BNP亚型与检测试剂交叉反应,活性成分被高估而造成假阳性。因此,要加强对BNP在病理生理等不同情况下的认识,还要借助生物化学手段建立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来识别BNP_(1-32)、BNP_(1-30)、BNP_(3-32)及B型利钠肽原(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等特殊形式。从而有助于探索心衰更深层次的病理生理机制,还可协助临床对心衰的诊断及预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利钠 氨基末端 b利钠 心力衰竭 利钠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对脓毒症心肌病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8
作者 王慧 熊鑫 +5 位作者 杨梦其 王巍 郭玉双 段绍风 王琳 李雪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8-211,I0057,共5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对脓毒症心肌病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Ⅰ)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中共纳入85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3年10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对脓毒症心肌病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Ⅰ)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中共纳入85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3年10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42例,左西孟旦治疗)和B组(43例,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14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cTnⅠ水平的变化进行对比,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水平及miR-133a、miR-499a-5p、miR-21-3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cTnⅠ指标水平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B组患者上述指标比A组下降;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B组患者上述评分比A组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组患者心率(HR)均相较于A组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HR呈下降趋势,而平均动脉压(MAP)呈上升趋势;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B组患者治疗72 h LVEF指标水平相较于A组上升,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B组患者治疗72 h LVEDD指标水平相较于A组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iR-133a、miR-499a-5p、miR-21-3指标水平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B组患者上述指标比A组下降(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应用于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肌受损程度,降低miRNAs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左西孟旦 脓毒症心肌病 N-末端b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在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智睿 陈沅 +3 位作者 向平 张蕾 赵璐 田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80-1882,共3页
目的研究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NP,NT-proBNP)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清,按照小儿心衰改良Ross标准分为无心衰的非青紫型组48例,青紫型无心衰组23例,青紫型轻度... 目的研究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NP,NT-proBNP)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清,按照小儿心衰改良Ross标准分为无心衰的非青紫型组48例,青紫型无心衰组23例,青紫型轻度心衰组10例;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的正常儿童25例;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NT-proBNP;测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34.35±4.98)fmol/ml及非青紫型组(38.54±4.50)fmol/ml比较,青紫型无心衰组患儿血清NT-proBNP(55.87±7.96)fmol/ml分别增高62.6%,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青紫型无心衰组(55.87±7.96)fmol/ml比较,青紫型轻度心衰组血清NT-proBNP(91.83±17.01)fmol/ml增高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类型非青紫型先心患儿、青紫型先心患儿间NT-proBNP、SaO2、RBC计数、HCT、Hb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青紫型无心衰组患儿血清NT-proBNP与SaO2呈明显负相关(r=-0.63,P<0.01);而与RBC、HCT及Hb浓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青紫型先心病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可能与心脏缺氧严重程度相关;其可以用于是否合并心衰的早期诊断及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利钠 青紫 先天性心脏病 缺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和Tn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和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浩 严激 +5 位作者 徐健 范西真 孙贤林 安春生 陈康玉 朱红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48-1451,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T(TnT)浓度,了解其变化水平对CRT术后疗效评价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行CRT效果,117例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手术治疗前,治疗后6、12...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T(TnT)浓度,了解其变化水平对CRT术后疗效评价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行CRT效果,117例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手术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及TnT的水平和动态;同时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 CRT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患者在有反应组中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后6、12个月,有反应组血清NT-proBNP及TnT的ELISA检测浓度显著低于无反应组(P<0.05);而LVEF均显著高于无反应组(P<0.05);LVEDD和LVESV均显著下降(P<0.05),而两组术前的左室整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T有反应组中,血清NTproBNP和TnT的水平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密切相关。结论通过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中NT-proBNP和TnT水平变化可以对CRT临床疗效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氨基末端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