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辅助涡轮增压柴油机进气氧气质量分数的主动抗扰控制
1
作者 陈韬 李少华 +1 位作者 宋康 谢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92-501,共10页
为提高电辅助涡轮增压柴油机对进气氧气质量分数控制的响应速度,设计了一种主动抗扰控制算法。建立了面向控制的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观测算法,作为虚拟氧传感器使用。利用GT-Power柴油机模型,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测试。进行了台架实验平... 为提高电辅助涡轮增压柴油机对进气氧气质量分数控制的响应速度,设计了一种主动抗扰控制算法。建立了面向控制的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观测算法,作为虚拟氧传感器使用。利用GT-Power柴油机模型,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测试。进行了台架实验平台的测试。结果表明:在目标进气氧气质量分数仿真变化中,相较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该主动抗扰控制算法的平均响应时间降低了0.86 s;在发动机瞬态实验中,进气氧气质量分数控制响应迅速,与目标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33%。因而,该主动抗扰控制算法,可获得柴油机进气氧气质量分数的快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电辅助涡轮增压器 进气氧气质量分数观测 主动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控制的柴油机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天普 张付军 +2 位作者 刘波澜 柴智刚 刘盼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4-360,共7页
在构建高压回路EGR涡轮增压柴油机气路系统动态模型基础上,设计了柴油机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的龙贝格观测器,实现对柴油机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的估计;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对设计的观测器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设计的进排气... 在构建高压回路EGR涡轮增压柴油机气路系统动态模型基础上,设计了柴油机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的龙贝格观测器,实现对柴油机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的估计;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对设计的观测器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设计的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观测器满足稳定性要求,可以用于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的估计;由于进气歧管不宜安装宽裕氧传感器(UEGO),进气氧气质量分数难以测到,本文推导出一种进气氧气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对推导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能够对进气氧气质量分数进行比较精确的计算估计;最后,对设计的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观测器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观测器可以对柴油机的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进行准确估计,为基于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的柴油机气路控制器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柴油机 高压回路EGR 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 龙贝格观测器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EGR系统反馈控制参数研究
3
作者 安晓辉 刘波澜 +1 位作者 张付军 李继鹏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2,共5页
基于GT-Power软件建立了YC4E170-31型涡轮增压柴油机的仿真模型,并通过对比试验数据校核了仿真模型。在分析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对柴油机进气状态影响基础上,利用构建的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进气成分下热效应、稀... 基于GT-Power软件建立了YC4E170-31型涡轮增压柴油机的仿真模型,并通过对比试验数据校核了仿真模型。在分析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对柴油机进气状态影响基础上,利用构建的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进气成分下热效应、稀释效应、化学效应对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分别选择进气氧气质量分数和EGR率作为控制目标时,NOx排放随进气流量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当进气流量一定时,氧气质量分数是影响NOx生成的主要参数,稀释效应对NOx排放的影响程度远高于热力及化学作用;瞬态工况下,选取EGR率作为EGR的控制参数是有局限性的,进气氧气质量分数与NOx排放的相关程度更高,更适合作为反映NOx排放生成的控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废气再循环 NOX排放 反馈参数 进气氧气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场结构对PEM电解槽性能影响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华 马晓锋 +3 位作者 何勇 徐超群 朱燕群 王智化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4,共7页
为了提高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的性能,降低电压损耗,提升运行稳定性,在一定假设条件下,使用Comsol软件建立了全尺寸多通道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三维模型,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同尺寸PEM电解槽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与文... 为了提高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的性能,降低电压损耗,提升运行稳定性,在一定假设条件下,使用Comsol软件建立了全尺寸多通道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三维模型,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同尺寸PEM电解槽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与文献试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基于此电解槽模型研究了流道高度、堵块、脊宽度等对PEM电解槽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流场结构。仿真结果显示,在研究设定的PEM电解槽尺寸下,最佳流道高度为2 mm;在流道顶部设置堵块可使扩散层内氧气质量分数下降约2.6%,膜电极平均温度下降2.2 K左右,电解槽的电解电势减少0.0235 V左右;流场脊宽度由2 mm减小至1 mm时,平均氧气质量分数下降约8.7%,膜电极平均温度下降6.21 K,电解槽电解电势下降0.04 V左右。优化后的流场结构有利于循环水带走扩散层内氧气,降低氧气气泡堵塞扩散层孔隙的可能性,减小传质阻力,增强传热过程,及时排出电解槽中多余热量,降低电解槽电解电势,提高电解槽性能和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流场结构 电解电势 氧气质量分数 膜电极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流场设计对PEM电解槽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穆瑞 马晓锋 +2 位作者 翁武斌 何勇 王智化 《新能源进展》 CSCD 2023年第4期295-302,共8页
为提高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的性能,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通过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设计并模拟一种基于避免转角设计考虑的PEM电解槽阳极螺旋流场,对比不同形式的流场(平行流场、蛇形流场)对达到稳定运行时的电解槽电解电压、膜电极... 为提高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的性能,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通过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设计并模拟一种基于避免转角设计考虑的PEM电解槽阳极螺旋流场,对比不同形式的流场(平行流场、蛇形流场)对达到稳定运行时的电解槽电解电压、膜电极组件的平均温度和多孔传输层(PTL)的平均氧气质量分数的影响,并对新型流场设计的尺寸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新型螺旋流场设计性能最佳。和平行流场相比,电解槽的电解电压降低约0.05 V,膜电极平均温度降低约5.6 K,PTL内的平均氧气质量分数降低约13.9%,下降幅度达到60%。同时探究该螺旋流场的流道宽度和高度对PEM电解槽性能的影响。新型螺旋流场设计降低了电解电压和氧气气泡堵塞扩散层空隙的可能性,提高了电解槽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PEM电解槽 电解电压 膜电极温度 氧气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射流非预混火焰闪烁特性及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潘文轩 杨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1-579,共9页
以同轴射流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对6 mm、11.4 mm和17.4 mm 3种燃烧器直径下的甲烷空气同轴射流扩散火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氧气质量分数在23%~48%内扩散火焰的闪烁特性。结果表明:使火焰稳定的伴流速度比值Ur随着燃烧器直径的增大而增加,... 以同轴射流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对6 mm、11.4 mm和17.4 mm 3种燃烧器直径下的甲烷空气同轴射流扩散火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氧气质量分数在23%~48%内扩散火焰的闪烁特性。结果表明:使火焰稳定的伴流速度比值Ur随着燃烧器直径的增大而增加,3种燃烧器直径下抑制火焰振荡所对应的Ur值分别为0.647、2.2和11.4;作用在火焰面外部的涡旋随着Ur的增大逐渐向火焰下游推移,同时峰值闪烁频率增加,而火焰的振荡幅度逐渐减小,流动与换热特性由周期性振荡转变为混沌状态;火焰的振荡幅度随着氧气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当氧气质量分数为48%时,火焰的闪烁峰值频率为10 Hz,且火焰闪烁的峰值频率不随氧气质量分数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射流 非预混火焰 氧气质量分数 火焰闪烁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