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驯化对高山倭蛙体内氧化应激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邹宇涵 张杨慧琳 +3 位作者 齐鑫 刘美琪 岳士忠 牛永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8-595,共8页
以青藏高原特有两栖动物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内热驯化处理(26℃,以16℃为对照;2周),探究长期热驯化对其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热驯化导致高山倭蛙骨骼肌中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 以青藏高原特有两栖动物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内热驯化处理(26℃,以16℃为对照;2周),探究长期热驯化对其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热驯化导致高山倭蛙骨骼肌中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升高(t=1.4,df=10,p<0.001),肝脏和骨骼肌中氧化型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比值显著上升,表明其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发生了特异性增加;肝脏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骨骼肌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热驯化并未导致氧化损伤指标增加,这得益于体内完善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两栖动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倭蛙 氧化应激 氧化防御系统 热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双酚A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及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薛银刚 王晓蓉 +1 位作者 顾雪元 孙成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3-100,共8页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检测TBBPA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0m...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检测TBBPA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0mg·L-(148h)和16.7mg·kg-(114d),TBBPA对蚯蚓具有低等毒性.当TBBPA的浓度在0.05和0.1mg·kg-1时对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生显著诱导;在0.05mg·kg-1时,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也产生显著诱导;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随TBBPA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2=0.97,p<0.01).SOD、CAT、GST和MDA可以作为土壤生态早期预警中潜在的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2,4-DCP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景飞 王晓蓉 沈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1-534,共4页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以2,4-二氯苯酚(2,4-DCP)和小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0.1mg/L 2,4-DCP在不同暴露期内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对2,4-...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以2,4-二氯苯酚(2,4-DCP)和小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0.1mg/L 2,4-DCP在不同暴露期内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对2,4-DCP非常敏感,在暴露第2天就受到极显著的诱导或抑制(P<0.01);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总体上被抑制;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整体上呈现轻微诱导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Px)活性先受抑制后被诱导;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先被诱导,后降低到对照组水平.上述肝脏抗氧化酶指标可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2,4-DCP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酚 暴露 鲫鱼 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暴露对褐菖鮋脾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进寿 阮俊峰 +1 位作者 耿宏 王重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7-272,共6页
多效唑是农业上使用广泛的三唑类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很少有研究涉及到多效唑对鱼类的毒理学效应.以环境相关质量浓度(10,100,1000ng/L)的多效唑对褐菖鮋(Sebastiscus marmoratus)进行50d的水体暴露,检测多效唑对褐菖鮋脾脏抗氧... 多效唑是农业上使用广泛的三唑类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很少有研究涉及到多效唑对鱼类的毒理学效应.以环境相关质量浓度(10,100,1000ng/L)的多效唑对褐菖鮋(Sebastiscus marmoratus)进行50d的水体暴露,检测多效唑对褐菖鮋脾脏抗氧化防御系统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褐菖鮋脾脏的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Na+-K+-ATPase等相关指标在多效唑毒性作用下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且这些变化与多效唑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多效唑的暴露对褐菖鮋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功能造成了损伤.实验的结果说明,多效唑等唑类农药的长期使用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和水体环境造成了生态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鮋 多效唑 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草酸对辣椒保鲜效果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朱丽琴 张伟 +1 位作者 汪伟 陈宇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1-524,共4页
以"杭椒1号"辣椒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5 mmol/L和10 mmol/L)草酸浸果处理对常温贮藏条件(20±0.5)℃下辣椒果实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Vc)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 以"杭椒1号"辣椒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5 mmol/L和10 mmol/L)草酸浸果处理对常温贮藏条件(20±0.5)℃下辣椒果实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Vc)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处理显著抑制辣椒果实叶绿素和Vc的降解,10 mmol/L处理果实Vc含量显著高于5 mmol/L处理果实(P<0.05)。草酸处理增强了辣椒果实S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辣椒果实O2-.和H2O2含量,保持了细胞膜透性,延缓了辣椒果实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草酸 活性氧 氧化防御系统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污染对鲢抗氧化防御系统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吕景才 宋晓阳 +5 位作者 王凡 赵元凤 孙静 潘德建 侯美艳 刘恒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1-493,505,共4页
采用毒性实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 (Cd2 + )对鲢几种组织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 ,Cd2 + 对鲢几种组织内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诱导 ,其剂量———效应曲线均为抛物线 ... 采用毒性实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 (Cd2 + )对鲢几种组织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 ,Cd2 + 对鲢几种组织内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诱导 ,其剂量———效应曲线均为抛物线 ,即低浓度Cd2 + 对SOD起诱导作用 ,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不同组织内SOD对Cd2 + 的敏感性不同 ,按敏感性大小顺序排列为 :血清 >肝脏 =鳃 >肌肉 ;按Cd2 + 对不同组织SOD活性最大诱导倍数高低次序排列为 :血清 >肝脏 >鳃 >肌肉 ;表明 ,灵敏指示Cd2 + 对鲢胁迫程度的优选组织是血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氧化防御系统 影响 氧化物歧化酶 淡水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林宝 孙伟 +5 位作者 黄南建 张喆 陈海刚 马胜伟 蔡文贵 贾晓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72,共8页
该研究选用中国目前应用最多的燃料油刮”柴油为研究对象,阐明不同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diesel oil water—soluble fraction,DWSF)作用下菲律宾蛤仔(Rtwlitapes philippinarum)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特征。... 该研究选用中国目前应用最多的燃料油刮”柴油为研究对象,阐明不同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diesel oil water—soluble fraction,DWSF)作用下菲律宾蛤仔(Rtwlitapes philippinarum)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0^#柴油水溶性成分作用下,菲律宾蛤仔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暴露的某些时段被显著诱导或抑制,总体而言鳃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比肝胰腺敏感。4种抗氧化酶中,CAT、SOD和POD对0^#柴油的响应较为敏感,尤其是鳃组织中POD的活性最高可被显著诱导至对照组的3倍。整合生物标志物(1BR)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防御系统对高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的响应较为敏感。因此,0^#柴油水溶性成分胁迫会对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抗氧化系统造成损伤,其活性的变化可作为指示海洋石油污染的潜在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0^#柴油 水溶性成分 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乌里胡枝子抗氧化防御系统对干旱及增强UV-B辐射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洁 杜润峰 +2 位作者 王龙飞 王钰莹 郝文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8-315,共8页
以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中度干旱以及干旱与增强UV-B辐射复合处理,对其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和抗氧化剂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其抗氧化能力及膜脂过氧化的动态响应。结... 以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中度干旱以及干旱与增强UV-B辐射复合处理,对其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和抗氧化剂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其抗氧化能力及膜脂过氧化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与单因子干旱胁迫相比,复合胁迫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其中低强度UV-B辐射与干旱复合胁迫使SOD活性极显著低于单因子干旱胁迫下的(P<0.01),POD活性随UV-B辐射强度增加而降低,APX和CAT活性随UV-B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与单因子干旱胁迫相比,复合胁迫使抗坏血酸(AsA)含量增加,且随UV-B辐射强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使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降低,随UV-B辐射强度增加而降低。低强度UV-B辐射与干旱复合胁迫前6d花青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复合胁迫前期,MDA和O2-含量均比单因子干旱胁迫的低,后期则不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中度干旱以及复合胁迫均能提高达乌里胡枝子的抗氧化能力,且与干旱胁迫相比,低强度UV-B辐射与干旱复合胁迫下其抗氧化能力较高,而高强度UV-B辐射与干旱复合胁迫下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增强UV-B辐射 复合胁迫 达乌里胡枝子 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下急性缺氧胁迫对红耳龟糖类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叶双 黄来旺 +3 位作者 崔琳 王梦霞 黄晶晶 冯照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5-1011,共7页
淡水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s elegans是研究耐缺氧的模式动物之一,其对缺氧胁迫具有较完善的应激机制。该文研究了20℃下急性缺氧胁迫对红耳龟的糖类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以探讨红耳龟对急性缺氧胁迫的适应。采用生物化学方法... 淡水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s elegans是研究耐缺氧的模式动物之一,其对缺氧胁迫具有较完善的应激机制。该文研究了20℃下急性缺氧胁迫对红耳龟的糖类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以探讨红耳龟对急性缺氧胁迫的适应。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不同组织中的乳酸、糖原、血糖、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肝脏和骨骼肌糖原逐渐被消耗,肝脏、心肌和骨骼肌乳酸含量逐渐升高,血乳酸和血糖含量急速上升,ATP酶活性有所下降;S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回落,MDA含量也相应地变化。结果提示,龟在20℃急性缺氧环境中,糖类以无氧呼吸方式快速分解,抗氧化防御系统及时启动清除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氧胁迫 无氧呼吸 红耳龟 糖类代谢 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霉素对日本锦鲫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孟文娜 刘舒婷 +1 位作者 王晓蓉 高士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3-838,共6页
土霉素(Oxytetrac ycline,简称OTC)是养殖业中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由于大量使用,已在水环境中不断被检出,其对水生生物及人类可能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采用室内染毒实验方法,研究了土霉素对典型淡水鱼类日本锦鲫肝脏抗氧化... 土霉素(Oxytetrac ycline,简称OTC)是养殖业中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由于大量使用,已在水环境中不断被检出,其对水生生物及人类可能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采用室内染毒实验方法,研究了土霉素对典型淡水鱼类日本锦鲫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分析暴露于不同浓度(0、0.01、0.05、0.1、0.5、1.0、5.0、10mg·L-1)的OTC溶液15d后鱼体肝脏中ROS、MDA、SOD、CAT和谷胱甘肽等指标,探讨其潜在的致毒机制。结果表明,ROS信号强度在高浓度组(5mg·L-1和10mg·L-1)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44.2%和32.5%,呈显著性差异;MDA含量在0.1mg·L-1和5mg·L-1下显著减少,分别减少41.7%和52.3%;SOD活性在0.01mg·L-1下显著性增加32.4%,CAT和GST活性呈低浓度被诱导、高浓度被抑制的趋势;GSH和GSSG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P<0.05)。上述结果表明低浓度OTC对日本锦鲫产生氧化应激,诱导了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但高浓度下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大于其氧化应激毒性,从而使得鱼体氧化应激程度减轻。抗氧化防御系统酶活性的变化只能间接反映污染物对生物造成应激效应的程度,要弄清楚OTC的致毒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日本锦鲫 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条件下紫心甘薯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侯夫云 董顺旭 +4 位作者 张海燕 李爱贤 解备涛 张立明 王庆美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48-50,共3页
研究了遮荫条件下两个紫心甘薯品种叶片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多种重要保护酶的变化。结果显示,遮荫20天,两种甘薯的叶片SOD、CAT活性均下降,POD活性、MDA含量均增加;长期弱光胁迫下,济薯18叶片SOD和CAT活性上升,POD活性下降,而品种Ayamurask... 研究了遮荫条件下两个紫心甘薯品种叶片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多种重要保护酶的变化。结果显示,遮荫20天,两种甘薯的叶片SOD、CAT活性均下降,POD活性、MDA含量均增加;长期弱光胁迫下,济薯18叶片SOD和CAT活性上升,POD活性下降,而品种Ayamuraski叶片的SOD、CAT、POD活性均上升。在遮荫胁迫下,紫心甘薯的SOD、CAT在抗氧化防御系统中显示出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荫 紫心甘薯 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芒麦种子染色体端粒及抗氧化防御系统对自然老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守江 马馼 +2 位作者 祁娟 师尚礼 刘文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49-2557,共9页
为探讨老芒麦种子响应自然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和细胞染色体端粒酶活性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Qingmu No.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常温贮藏1,2,4,5和6年后,老芒麦种子活力、生理生化代谢产物、抗氧... 为探讨老芒麦种子响应自然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和细胞染色体端粒酶活性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Qingmu No.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常温贮藏1,2,4,5和6年后,老芒麦种子活力、生理生化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活力指数均逐渐降低,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含量和浸出液电导率明显上升;贮藏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缓慢降低,贮藏2年以后,上述指标活性急剧下降,从而加快了老芒麦种子的老化进程。老芒麦种子在自然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造成活性氧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膜通透性增加,继而影响了种子的萌芽以及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年限 端粒酶活性 氧化防御系统 种子活力 老芒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对大型溞摄食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高嘉蔚 赵莎莎 +4 位作者 李富云 杨小满 张静 熊安琪 李锋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5-1212,共8页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其环境效应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揭示不同粒径微塑料对淡水生物摄食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规律,以100 nm、5μm、50μm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塑料为研究对象,以大型溞(Daphnia ma...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其环境效应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揭示不同粒径微塑料对淡水生物摄食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规律,以100 nm、5μm、50μm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塑料为研究对象,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研究微塑料在大型溞体内的积累量、停留量,以及对大型溞滤水率、摄食率以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粒径的微塑料均可被大型溞摄入,100 nm和5μm的微塑料在大型溞体内的积累量和停留量均高于50μm的微塑料,50μm的微塑料主要黏附在胸肢处,而100 nm和5μm的微塑料能在大型溞肠道中积累.暴露于3种粒径的微塑料后,大型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0.7%±9.5%和39.2%±10.7%.3种粒径的微塑料均能促进大型溞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升高,并诱导丙二醛含量升高,导致大型溞氧化损伤.研究显示,微塑料损伤大型溞的食物过滤器,堵塞消化道,降低其滤水率、摄食率,造成大型溞氧化损伤,微塑料暴露对大型溞的摄食和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大型溞 积累量 停留量 滤水率 摄食率 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对大弹涂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冯涛 洪万树 《海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苯并吡 大弹涂鱼 肝脏 氧化防御系统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酶促防御系统对白皮松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殷有 苏宝玲 +2 位作者 周永斌 张辉 许绍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8-280,共3页
3年的白皮松苗圃生理生态试验结果表明 :沈阳地区冬季白皮松幼苗受到伤害不仅与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 ,更重要的是与苗木本身的生长发育节律有关。白皮松幼苗抗寒性提高后体内抗氧化酶促防御系统(SOD、CAT、POD)活性明显提高 ,而且3种酶... 3年的白皮松苗圃生理生态试验结果表明 :沈阳地区冬季白皮松幼苗受到伤害不仅与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 ,更重要的是与苗木本身的生长发育节律有关。白皮松幼苗抗寒性提高后体内抗氧化酶促防御系统(SOD、CAT、POD)活性明显提高 ,而且3种酶活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匹配是提高白皮松幼苗抗寒性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POD同工酶谱带的观察 ,看出POD酶活性的提高是原有酶合成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松 幼苗 抗寒性 氧化酶促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棉花叶片氧化应激防御系统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亚东 梁友 +1 位作者 韩小强 杨德松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共6页
为了棉田除草剂的科学合理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盆栽法对不同浓度乙氧氟草醚、五氟磺草胺、二甲戊灵、仲丁灵对棉苗抗坏血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施药30 d后,120、... 为了棉田除草剂的科学合理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盆栽法对不同浓度乙氧氟草醚、五氟磺草胺、二甲戊灵、仲丁灵对棉苗抗坏血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施药30 d后,120、180、240 g/hm^2乙氧氟草醚,619、742 g/hm^2二甲戊灵,1008、1152 g/hm^2仲丁灵对棉花幼苗活性氧的积累、细胞膜过氧化、根系活力无显著影响;360 g/hm^2的乙氧氟草醚、1113 g/hm^2的二甲戊灵、1584 g/hm^2的仲丁灵则显著减少活性氧的积累、明显抑制棉花幼苗根系活力和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五氟磺草胺各处理均显著影响棉花的氧化应激防御系统,造成活性氧的累积,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和根系活力的降低。结论:对棉花较为安全的乙氧氟草醚临界浓度为240 g/hm^2,二甲戊灵临界浓度为742 g/hm^2,仲丁灵临界浓度为1152 g/hm^2,超出临界浓度会不同程度抑制棉花幼苗的生长;五氟磺草胺各处理浓度对棉花生长影响较为严重,棉田杂草防除中不建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处理除草剂 棉花 氧化应激防御系统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参与调控油菜素内酯增强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抗寒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亚洁 安黎哲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31,共14页
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Rs)诱导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是否受一氧化氮(NO)信号分子调控,以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a)悬浮细胞为材料,分别用24-表油菜素内酯(EBR)、NO供体SNP、NO清除剂PTI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L-NAME、EBR+PTIO以... 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Rs)诱导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是否受一氧化氮(NO)信号分子调控,以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a)悬浮细胞为材料,分别用24-表油菜素内酯(EBR)、NO供体SNP、NO清除剂PTI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L-NAME、EBR+PTIO以及EBR+L-NAME进行处理,分析在低温胁迫下以上处理对细胞抗寒性、活性氧(ROS)水平以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EBR处理可以缓解低温胁迫对悬浮细胞活力的抑制以及离子渗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加剧,从而增强细胞对低温的抗逆能力。SNP处理对上述生理指标的影响与EBR类似。(2)在低温胁迫下,与EBR处理细胞相比,EBR+PTIO以及EBR+L-NAME处理会导致悬浮细胞活力下降,离子渗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显著升高,表明阻断NO信号会降低EBR诱导提高的抗寒性。(3)与仅受低温胁迫的细胞相比,外源EBR处理导致细胞NO含量和NOS活性进一步升高,而EBR诱导的NO积累可以被PTIO或L-NAME所抑制。(4)EBR、SNP处理均可以明显抑制低温胁迫下离子芥悬浮细胞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和羟自由基(OH-)含量的升高,并显著增强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从而缓解低温造成的氧化损伤,而PTIO、L-NAME会不同程度抑制低温胁迫下EBR的这些保护功能。综上所述,EBR通过激活离子芥悬浮细胞的NOS活性来促进细胞内源NO积累,从而提高其抗寒性。EBR处理可以抑制低温胁迫下ROS过量积累并增强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这两个过程都受NO信号分子调控,从而缓解低温造成的氧化损伤,防止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提高细胞对低温胁迫的抗逆性。因此,低温胁迫下,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NOS来源的NO是EBR信号转导的下游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氧化 高山离子芥 抗寒性 活性氧 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酸化对黄鳍金枪鱼幼鱼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王小燕 周胜杰 +3 位作者 汪迎港 孙永跃 李铭浩 马振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CO_(2))被海水吸收后形成碳酸,增加了海水的酸度。探究海水酸化对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以为海洋生态环境和金枪鱼野生种群保护提供参考。以平均体长(18.21±1.09)cm、... 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CO_(2))被海水吸收后形成碳酸,增加了海水的酸度。探究海水酸化对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以为海洋生态环境和金枪鱼野生种群保护提供参考。以平均体长(18.21±1.09)cm、平均体质量(354.98±149.77)g的黄鳍金枪鱼幼鱼为研究对象,设定pH梯度为8.1、7.6、7.1和6.6,采用静水停食法,测定肝、鳃、红肌和皮肤中的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显示:48 h后,pH 6.6处理组的幼鱼出现死亡。除对照组外,鳃中SOD、CAT、POD和LZM的活性均高于其他组织(P<0.05),SOD、CAT、POD的活性在pH 7.1时达到峰值,LZM的活性在pH 6.6时达到峰值;皮肤的GSH-Px活性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pH 7.1时达到峰值;肝的MDA含量累积最多,ACP活性最高(P<0.05),前者在pH 6.6时达到峰值,后者在pH 8.1时达到峰值;红肌的AKP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且在pH 7.1时达到最低。综上所述,黄鳍金枪鱼幼鱼在海水pH大于7.1时,免疫功能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存在一定的抵抗力,pH小于7.1之后,部分免疫功能出现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PH 海水酸化 免疫功能 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条件影响油橄榄树生理特性及抗氧化防御机制
19
作者 周洲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第6期82-82,共1页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3年4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希腊橄榄及亚热带植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灌水条件对油橄榄树水分、生理特性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 氧化防御系统 生理特性 灌水条件 橄榄树 防御机制 条件影响 亚热带植物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物对水生生物产生氧化压力的分子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34
20
作者 王丽平 郑丙辉 孟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0-388,共9页
为了能够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环境污染监测预警体系,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有关环境污染物对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生物体内的氧自由基和其它活性氧分子(ROS)对组织和细胞成分造成的伤害,称之为氧化压力,环... 为了能够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环境污染监测预警体系,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有关环境污染物对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生物体内的氧自由基和其它活性氧分子(ROS)对组织和细胞成分造成的伤害,称之为氧化压力,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能够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压力。生物体内的强氧化剂或体外因素(如环境污染物)引起的强氧化物与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的平衡能够用于评估环境压力对生物体产生影响的程度,尤其适合于评估不同种化学物质引起氧化损伤的程度。这些抗氧化防御系统及其对氧化压力的敏感性在环境毒物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过渡金属、多环芳烃、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多氯联苯、二氧芑和其它异型物质都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氧化压力。这些有毒物质能够引起各种有害影响,如对膜脂、DNA和蛋白产生损伤;改变抗氧化酶的活性等。总结了这种氧化压力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讨论了这些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水生生物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氧化防御系统 水生生物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