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聚糖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条件对其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正国 周四维 +4 位作者 刘继红 宋晓东 罗刚 鲁雄兵 孙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葡聚糖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DMN)的制备对其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作DMN,通过丙烯葡聚糖凝胶S300HR色谱和离心法分离DMN,用透射电镜、粒度分析仪和磁化强度分析仪检测DMN,研究制备过程中葡聚... 目的探讨葡聚糖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DMN)的制备对其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作DMN,通过丙烯葡聚糖凝胶S300HR色谱和离心法分离DMN,用透射电镜、粒度分析仪和磁化强度分析仪检测DMN,研究制备过程中葡聚糖用量、铁盐含量、氨水浓度、搅拌速度、离心速度、Fe3+/Fe2+摩尔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DMN的有效粒径、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制备条件影响着DMN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大小。DMN直径最小为3nm,有效粒径介于42.7~189.1nm,比饱和磁化强度介于0.16~0.38emu/g。结论制备反应条件对DMN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符合化学共沉淀反应的一般规律,可以用沉淀反应的理论指导DMN的制备,为DMN作为基因和药物纳米载体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 有效粒径 比饱和磁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东波 胡成平 +2 位作者 梁硕 陈琼 杨红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野生型p53基因(wild type p53,wt-p53)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方法: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转染肺腺癌细胞A549/DDP作为实验组,以纳米颗粒介导空载体pcDNA3转染... 目的:探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野生型p53基因(wild type p53,wt-p53)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方法: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转染肺腺癌细胞A549/DDP作为实验组,以纳米颗粒介导空载体pcDNA3转染作为阴性对照组,脂质体介导wt-p53转染作阳性对照组。MTT法和绘制生长曲线观察基因转染对A549/DDP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A549/DDP细胞诱导凋亡作用,RT-PCR检测其对A549/DDP细胞Bax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增殖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而以脂质体介导wt-p53对增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短暂;纳米颗粒介导wt-p53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强于以脂质体载体;同时介导wt-p53上调Bax mRNA表达水平的作用也明显强于以脂质体载体。结论: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转染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有持续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 野生型P53基因 肺腺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作为MDR1反义寡聚核苷酸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金玉 武兆忠 李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270-2273,共4页
目的:构建磁性纳米MDR1反义探针,评价以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载体转染MDR1反义基因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多聚赖氨酸修饰葡聚糖包裹氧化铁纳米颗粒(dextrancoatedironoxidenanopartieles),并将此复合物与肿瘤多药耐药反义基因结... 目的:构建磁性纳米MDR1反义探针,评价以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载体转染MDR1反义基因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多聚赖氨酸修饰葡聚糖包裹氧化铁纳米颗粒(dextrancoatedironoxidenanopartieles),并将此复合物与肿瘤多药耐药反义基因结合。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结合MDR1反义基因的能力,结合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载体进行荧光标记的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sODN)体外细胞转染实验。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纳米氧化铁在不同的pH值及各种质量比均有良好的DNA结合能力。纳米氧化铁可作为基因载体将MDR1反义基因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细胞,普鲁士蓝铁染色观察到细胞内的蓝色铁颗粒。结论:成功构建了MDR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颗粒。纳米氧化铁可作为基因载体转染人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 多药耐药 反义寡聚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缺氧诱导因子1α shRNA质粒转染逆转A549/CDDP细胞对顺铂耐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涂馨 闵凌峰 +2 位作者 陈琼 谢明萱 何玲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90-1100,共11页
评价了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作为缺氧诱导因子1α shRNA(HIF-1α shRNA)重组质粒载体进行体内体外转染的可行性及其逆转人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CDDP)顺铂耐性的效果,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在成功构建HIF-1α shRNA重组质粒后,分别利用氧... 评价了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作为缺氧诱导因子1α shRNA(HIF-1α shRNA)重组质粒载体进行体内体外转染的可行性及其逆转人肺腺癌耐药细胞株(A549/CDDP)顺铂耐性的效果,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在成功构建HIF-1α shRNA重组质粒后,分别利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及脂质体介导质粒转染A549/CDDP细胞及其移植瘤裸鼠动物模型,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RT-PCR及细胞免疫化学检测转染后A549/CDDP细胞HIF-1α、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1,MRP1)、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mRNA及蛋白质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转染后A549/CDDP移植瘤HIF-1α、MRP1及LRP蛋白表达,MTT法检测转染HIF-1α shRNA前后A549/C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并检测转染HIF-1α shRNA后A549/CDDP细胞移植瘤的肿瘤生长指数,HE染色检测纳米颗粒转染对裸鼠肝、肾及脑的组织学毒理作用.结果显示,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转染相对效率高于脂质体介导(P<0.01),HIF-1α shRNA转染A549/CDDP细胞后HIF-1α、MRP1、LRP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下降,逆转A549/CDDP细胞对顺铂耐性82%,纳米颗粒介导HIF-1α shRNA转染A549/CDDP细胞移植瘤裸鼠动物模型后,移植瘤组织中HIF-1α、MRP1及LRP蛋白表达下降,转染HIF-1α shRNA后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且与顺铂有协同效应,纳米颗粒转染后裸鼠肝、肾及脑组织无坏死.这些结果说明,纳米颗粒介导HIF-1α shRNA的体内体外转染效率高于脂质体,RNA干扰技术封闭HIF-1α基因可较大程度逆转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的耐药性及其抑制瘤的生长,其作用可能与HIF-1α shRNA降低HIF-1α、MRP1及LRP表达有关,HIF-1α基因可作为逆转肺癌耐药治疗的有效靶点,磁性纳米颗粒介导HIF-1α shRNA质粒转染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 肺肿瘤 基因转染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d)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单次和连续给药的小鼠组织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尹龙萍 韩瑜 +3 位作者 龙玲 刘睿 袁正 刘士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7-1418,共2页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原子吸收光谱 组织分布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淋巴结成像及其与病理超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薛华丹 雷晶 +4 位作者 李琢 王德田 周炜洵 戴威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5,I000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性质淋巴结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USPIO)的增强磁共振特征,探讨其与淋巴结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3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炎症组及肿瘤转移组,兔足垫注射完全弗氏佐剂,用于建立腘窝淋巴结的炎性增生模型;兔后小腿肌肉接种... 目的研究不同性质淋巴结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USPIO)的增强磁共振特征,探讨其与淋巴结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3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炎症组及肿瘤转移组,兔足垫注射完全弗氏佐剂,用于建立腘窝淋巴结的炎性增生模型;兔后小腿肌肉接种VX2瘤株,用于建立腘窝肿瘤淋巴结转移模型。两组建模后动物均经静脉注射90μmolFe/kg的USPIO,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4h分别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观察淋巴结信号强度及T2值变化并计算强化率,扫描后取出腘窝淋巴结行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及电镜切片,观察淋巴结超微结构的变化、铁颗粒在淋巴结内的分布特征,分析病理显微结构与淋巴结强化的关系。结果炎症组36枚淋巴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反应性增生,肿瘤转移组共26枚淋巴结为肿瘤转移性。平扫时炎性增生的淋巴结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的T2信号强度差异无显著性,USPIO强化后,炎性增生淋巴结中心T2信号强度明显降低,肿瘤转移淋巴结则表现为均匀而不明显的T2信号下降,二者淋巴结强化率分别为57.39%和29.4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及电镜切片显示淋巴结内的USPIO铁颗粒主要分布于淋巴结髓索结构内,副皮质区及皮质区巨噬细胞相对较少,与MRI图像相对应;电镜检查显示USPIO颗粒均存在于巨噬细胞的胞饮泡内。肿瘤转移淋巴结中,4枚正常淋巴结结构丧失,19枚仍存在部分淋巴结结构但其内含USPIO铁颗粒的巨噬细胞减少且巨噬细胞内铁颗粒数目减少,3枚仅见小片状包膜下转移灶。结论良恶性淋巴结USPIO强化特征与淋巴结的超微结构特别是巨噬细胞在结内的分布及其功能状态有较密切关系,可能影响USPIO对淋巴结性质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检测小鼠肝癌病灶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7
作者 丁军 刘桂峰 +2 位作者 修殿辉 程凯亮 赵金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7-1170,1208,共5页
目的:观察自制的葡聚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作为一种新型的磁共振(MRI)阴性对比剂在检测肝癌模型时对肝癌病灶的检出情况,分析其是否可以作为肝脏的特异性对比剂。方法:用传代的H22瘤株制备肝癌模型,常规H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 目的:观察自制的葡聚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作为一种新型的磁共振(MRI)阴性对比剂在检测肝癌模型时对肝癌病灶的检出情况,分析其是否可以作为肝脏的特异性对比剂。方法:用传代的H22瘤株制备肝癌模型,常规H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肝脏内铁离子的分布;MRI方法检测应用SPIO与临床常用阴性对剂Gd-DTPA对肝癌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肝癌模型复制成功;MRI影像学检测结果显示,SPIO可明显改善肝部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之间的信号强度;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SPIO可被枯否细胞良好吞噬,肿瘤组织内无枯否细胞存在。结论:SPIO粒子可以明显改善肝部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之间的信号强度,可作为一种新型的MRI阴性对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葡聚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钆喷酸葡甲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大鼠C6胶质瘤模型中的磁共振强化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彭诗博 韩俊源 +2 位作者 姚立 李颖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C6胶质瘤模型注射一款新型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纳米颗粒后的磁共振强化效果随不同时间、给药体积、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合适的增强扫描注射方案。资料与方法将25只大鼠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不同浓... 目的研究大鼠C6胶质瘤模型注射一款新型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纳米颗粒后的磁共振强化效果随不同时间、给药体积、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合适的增强扫描注射方案。资料与方法将25只大鼠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和体积的USPIO纳米颗粒,依次为1组(5 mg/ml、5 ml/kg)、2组(10 mg/ml、0.5 ml/kg)、3组(10 mg/ml、5 ml/kg)、4组(10 mg/ml、10 ml/kg)、5组(1 mg/ml、5 ml/kg)。给药前后行MR扫描,计算肿瘤组织强化率、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观察1组1、5、15、30、45、60 min的肿瘤组织强化特征,分别比较不同体积组(2、3、4组)和不同浓度组(1、3、5组)的肿瘤组织强化效果。结果1组大鼠注射USPIO纳米颗粒后,肿瘤组织强化率持续升高,在45 min达到峰值,30~60 min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R持续升高,在30 min达到峰值,注射前与注射后的每个时间点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积组中,5 ml/kg组的强化率优于0.5 ml/kg组和10 ml/kg组(P<0.05),5 ml/kg组的CNR优于0.5 ml/kg组(P<0.05),5 ml/kg组和10 ml/kg组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组中,5 mg/ml组和10 mg/ml组的强化率、CNR均优于1 mg/ml组(P<0.05)。结论大鼠注射体积为5 ml/kg、浓度为5 mg/ml的USPIO纳米颗粒后30 min进行T1WI增强扫描,肿瘤可以达到满意的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对比噪声比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标记胰腺癌细胞的MR分子成像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重捷 邹奇 +1 位作者 陈杰 李春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SPION)靶向标记胰腺癌细胞(BxPC-3)行MR分子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制备黏蛋白1(MUC1)靶向修饰的探针MUC1-SPION(靶向组),并以牛血清蛋白(BSA)制备非靶向探针BSA-SPION(非靶向组)。采过噻唑蓝(MTT)法测试不...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SPION)靶向标记胰腺癌细胞(BxPC-3)行MR分子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制备黏蛋白1(MUC1)靶向修饰的探针MUC1-SPION(靶向组),并以牛血清蛋白(BSA)制备非靶向探针BSA-SPION(非靶向组)。采过噻唑蓝(MTT)法测试不同MUC1-SPION浓度下(铁浓度为0、6.25、12.50、25、50、100、200μg/ml)的细胞毒性。并分别于铁浓度为50、100、200μg/ml条件下,对靶向组及对照组与BxPC-3细胞共同孵育2h后的细胞悬液进行MR成像,测定横向弛豫时间(T2),计算T2强化率。以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靶向探针与细胞结合情况。结果 MTT法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不同MUC1-SPION浓度下BXPC-3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4,P=0.183)。铁浓度50、100、200μg/ml条件下,2组间T2值和T2强化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鲁士蓝染色显示靶向组的蓝染颗粒更多。结论 MUC1-SPION对BxPC-3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以SPION靶向标记BxPC-3细胞进行MRI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 胰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介导的mdr1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肠癌细胞的靶向投递作用
10
作者 王金玉 武兆忠 +2 位作者 陈江林 李娜玲 蓝文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以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PLL-DCIONP)作为载体介导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反义寡核苷酸(asODN)作用于人肠癌细胞,评价mdr1asODN对人肠癌细胞的靶向投递作用。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PLL-DCIONP-asODN-FAM复合物、asODN-FAM体外转染LS174T、... 目的:以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PLL-DCIONP)作为载体介导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反义寡核苷酸(asODN)作用于人肠癌细胞,评价mdr1asODN对人肠癌细胞的靶向投递作用。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PLL-DCIONP-asODN-FAM复合物、asODN-FAM体外转染LS174T、HCT-8/VCR细胞,普鲁士蓝(Perle′s blue)铁染色观察PLL-DCIONP-asODN复合物、PLL-DCIONP体外转染LS174T、HCT-8/VCR细胞,MRI测定体外转染细胞磁化率。结果:LS174T、HCT-8/VCR细胞在PLL-DCIONP-asODN-FAM复合物转染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asODN-FAM转染组,LS174T、HCT-8/VCR细胞在PLL-DCIONP-asODN复合物转染组细胞内的蓝色铁颗粒明显多于PLL-DCIONP转染组,PLL-DCIONP-asODN复合物转染后的细胞T2随着细胞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呈明显的衰减势态。结论:PLL-DCIONP-asODN对HCT-8/VCR细胞有靶向投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 反义寡聚核苷酸 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颗粒在小鼠巨噬细胞体外MRI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江 戈锐 +5 位作者 朱凯 孙杰 宋美娜 赵薇 马宏宁 王志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ultra-micro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USPIO)标记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最适浓度以及比较MRI中不同扫描序列在细胞吞噬功能评价中的敏感度差别。材料与方法用终浓度为0... 目的探讨应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ultra-micro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USPIO)标记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最适浓度以及比较MRI中不同扫描序列在细胞吞噬功能评价中的敏感度差别。材料与方法用终浓度为0、25、50、75、100、125μg/mL的USPIO分别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后,细胞计数试剂法(CCK-8)计算细胞存活率以及USPIO对该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普鲁士蓝染色确认细胞对USPIO的吞噬效应;3.0 T MRI扫描细胞-琼脂糖凝胶模型,记录T1WI和T2WI序列的弛豫时间和弛豫率并计算弛豫时间降低率。结果当USPIO浓度为25μg/mL时,对细胞的存活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USPIO浓度≥50μg/mL时,细胞存活率随USPIO浓度增加显著降低(P均<0.05);USPIO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为(186.5±7.2)μg/mL;当USPIO浓度为50μg/mL时,细胞形态开始皱缩、透光度减低;当USPIO浓度为25μg/mL时,普鲁士蓝染色呈显著阳性;MRI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USPIO浓度为25μg/mL时,细胞即见显著信号改变;随USPIO浓度增加,T1、T2弛豫时间显著缩短(P均<0.01),对应弛豫率R1、R2逐渐升高;相同USPIO浓度下,各组T2弛豫时间降低率显著高于T1弛豫时间降低率(P均<0.001)。结论浓度为25μg/mL的USPIO对细胞没有明显毒性作用,而且标记效率高、MRI即见显著信号改变与较好的成像效果,为标记巨噬细胞的最适浓度;MRI能用于细胞标记后的体外成像,T2WI序列在检测细胞吞噬USPIO后的信号变化优于T1WI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60-IONP-GE11纳米粒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成像及光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符舒琦 涂蓉 +3 位作者 刘梦婵 洪雅敏 李韩建 尤晓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5-722,共8页
目的:构建多功能MRI对比剂C60-IONP-GE11,研究其体外细胞磁共振靶向成像效果及光动力学治疗效果。方法:免疫荧光染色验证EGFR高表达肿瘤细胞株;体外磁共振成像观察靶向组对比剂C60-IONP-GE11和非靶向组对比剂C60-IONP-RP的成像效果,普... 目的:构建多功能MRI对比剂C60-IONP-GE11,研究其体外细胞磁共振靶向成像效果及光动力学治疗效果。方法:免疫荧光染色验证EGFR高表达肿瘤细胞株;体外磁共振成像观察靶向组对比剂C60-IONP-GE11和非靶向组对比剂C60-IONP-RP的成像效果,普鲁氏蓝染色观察对比剂分布情况;CCK8法检测C60-IONP-GE11的细胞毒性;光动力学实验设置单纯激光组、C60-IONP-GE11无激光组、非靶向对比剂+激光组和实验组靶向对比剂C60-IONP-GE11+激光组4个处理组,相应处理后CCK8测其细胞存活率,活性氧检测实验观察不同组ROS产生水平,ImageJ半定量分析ROS荧光水平。结果: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证实MD-MBA-231细胞膜上大量表达EGFR;C60-IONP-GE11体外MRI靶向实验可见T_(2)WI呈负性强化,且T_(2)WI信号随着靶向对比剂浓度增加而降低,线性回归方程为Y=145.898-30.269*X,R2=0.862;普鲁士蓝染色发现C60-IONP-GE11实验组可使MD-MBA-231细胞膜区明显蓝染,而非靶向对照组不能;体外毒性实验发现C60-IONP-GE11无明显细胞毒性;C60-IONP-GE11体外光动力学杀伤乳腺癌细胞,细胞存活率仅为(22.79±4.84)%,并可见细胞内大量活性氧生成,活性氧水平随C60-IONP-GE11浓度增加而增多。结论:C60-IONP-GE11多功能MR对比剂具有体外靶向乳腺癌细胞MR成像功能,几乎无毒,外加激光可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具有MRI成像及PDT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光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磁共振成像示踪
13
作者 杨宛宜 谭诗梓 左朝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2,共12页
外泌体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血液、尿液、腹水、母乳等体液中的微小囊泡。作为细胞通信的关键信使,外泌体广泛参与细胞间物质转运、信号传递、稳态调节、免疫应答及血管新生等生理病理过程,是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疾病治疗的关键药物... 外泌体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血液、尿液、腹水、母乳等体液中的微小囊泡。作为细胞通信的关键信使,外泌体广泛参与细胞间物质转运、信号传递、稳态调节、免疫应答及血管新生等生理病理过程,是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疾病治疗的关键药物递送载体。纵向追踪外泌体分布,详细解析其迁移路径、归巢效应,明确最佳输送途径、治疗剂量,以及评估外泌体在目标组织中的植入状态等,对于深入理解外泌体的作用机制、指导其临床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可重复使用的检测技术,为外泌体示踪提供了理想的手段。通过特定的造影剂或示踪剂标记外泌体,再利用MRI检测这些标志物,可实现活体内的外泌体示踪,从而推动基于外泌体的纳米医学研究深入发展,促进外泌体诊疗的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示踪技术 磁共振成像 造影剂 弛豫时间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靶向成像检测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中TGF-β1表达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宋梦星 夏敏 +1 位作者 杨雅雯 马占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5,132,共7页
目的构建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靶向探针(USPIO-anti-TGF-β1),探究其表征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 目的构建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靶向探针(USPIO-anti-TGF-β1),探究其表征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靶向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中TGF-β1表达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其中30只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皮下注射法建立MF模型,另外10只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超声评估大鼠模型建立情况。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单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构建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通过尾静脉注入实验组大鼠体内,单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注入相同剂量的USPIO和生理盐水,并于注射12 h后行T2序列扫描。扫描完成后取大鼠心肌标本行病理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给药前后的MRI信号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MRI示实验组给药前心肌信号尚均匀,给药12 h后心内膜下心肌可见信号减低区,二者相对信号强度具有明显差异(0.72±0.12 vs.0.62±0.10,P<0.01);单纯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给药前后心肌信号未见明显减低(0.73±0.12 vs.0.71±0.12,P=0.81;0.70±0.13 vs.0.74±0.13,P=0.52)。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实验组MF区域与给药后MRI所示信号减低区相符合,免疫组化可见MF区域TGF-β1的阳性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心肌细胞中有大量铁颗粒的沉积,证实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的存在。结论通过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进行MRI在体检测MF大鼠模型中TGF-β1的表达可行,为临床监测TGF-β1的表达及抗MF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响应性三元复合材料制备及引导骨缺损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校搏 郝绥绥 +6 位作者 吴凤新 孟洁 张宇 刘健 黄宇光 顾宁 许海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0-336,共7页
创伤、感染、肿瘤和先天畸形等均会造成骨组织的缺损,当缺损超过临界尺寸时,骨组织无法完成自我修复,应用生物材料引导骨组织的再生从而修复缺损组织是极为重要的治疗策略,而骨形成速度慢则是当前引导骨再生支架面临的难点之一。氧化铁... 创伤、感染、肿瘤和先天畸形等均会造成骨组织的缺损,当缺损超过临界尺寸时,骨组织无法完成自我修复,应用生物材料引导骨组织的再生从而修复缺损组织是极为重要的治疗策略,而骨形成速度慢则是当前引导骨再生支架面临的难点之一。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γ-Fe2O3-NP)和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与消旋聚乳酸(PDLLA)以不同比例共混,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纳米纤维网络结构的复合材料薄膜。应用振荡样品磁强计研究复合材料的磁学性质与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薄膜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选取12只健康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在横突骨组织离断模型上,采用CT成像技术,研究术后10、30、50 d时复合材料植入组、复合材料植入加磁场组以及离断无治疗对照组的骨组织再生与缺损修复效果;此外,在术后20 d采集每组中2只动物的植入部位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具有超顺磁响应性质,且随材料中氧化铁纳米颗粒比例的提高而增强;该复合材料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加速引导离断缺损部位的骨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修复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 复合材料 纳米纤维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示踪观察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静 高培毅 +2 位作者 李晋 安沂华 黄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MRI示踪观察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移植的标记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和迁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只雄性SD大鼠制做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标记组和未标记组,每组8只,分别于脑梗死对侧侧脑室内立体定向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和未经... 目的探讨MRI示踪观察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移植的标记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和迁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只雄性SD大鼠制做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标记组和未标记组,每组8只,分别于脑梗死对侧侧脑室内立体定向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和未经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MRI连续成像观察,之后进行大鼠脑组织冷冻切片的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标记组移植后即刻的MRI即可观察到大鼠侧脑室内的移植标记细胞,移植后7天脑梗死皮质下即可见到低信号影,各对应时间点组织切片的普鲁士蓝染色与MRI结果相符。结论MRI能够在活体内连续无创的示踪观察大鼠侧脑室移植的标记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及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 干细胞移植 侧脑室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示踪小鼠树突状细胞归巢淋巴结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肖玲 吴昌强 +2 位作者 余国荣 陈建容 徐晔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尝试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监测磁标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归巢引流淋巴结。方法:DC由小鼠骨髓细胞经诱导分化获得。探针为烷基化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2k)包裹的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 目的:尝试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监测磁标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归巢引流淋巴结。方法:DC由小鼠骨髓细胞经诱导分化获得。探针为烷基化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2k)包裹的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纳米颗粒,标记方法为成熟DC与探针共孵育过夜。收集细胞,行标记效果、细胞分子表型分析。将标记的成熟DC注入小鼠足底,行不同时间点MRI,观察DC归巢淋巴结,72 h后,取腘窝淋巴结送病理检查。结果:DC纯度高达90%。普鲁士兰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成像显示探针位于细胞内。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分析表明,标记过程对DC的成熟表型无明显影响。体内MRI和淋巴结病理显示,24 h后标记DC在淋巴结内聚集。结论:采用N-alkylPEI2k/SPIO纳米探针标记DC后,MRI可以清楚地监测其在体内归巢淋巴结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细胞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C/sulfo-NHS的羧基化SPIO表面抗体耦联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琳 张小强 +6 位作者 张宇 浦跃朴 尹立红 刘卉 徐靓 杨文倩 徐春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0-484,共5页
目的:研究羧基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纳米粒子与anti-EMMPRIN单克隆抗体耦联的有效方法,考察不同pH条件下进行耦联反应的效率及anti-EMMPRIN-SPIO的粒径水平。方法:用EDC/sulfo-NHS法将anti-EMMPRIN单克隆抗体耦联到羧基化SPI... 目的:研究羧基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纳米粒子与anti-EMMPRIN单克隆抗体耦联的有效方法,考察不同pH条件下进行耦联反应的效率及anti-EMMPRIN-SPIO的粒径水平。方法:用EDC/sulfo-NHS法将anti-EMMPRIN单克隆抗体耦联到羧基化SPIO纳米粒子表面,用动态光散射法检测所得anti-EMMPRIN-SPIO的粒径,并用Bradford法和SDS-PAGE法分析不同酰胺化pH条件下的耦联效率。结果:通过EDC/sulfo-NHS的作用,anti-EMMPRIN单克隆抗体有效地耦联到羧基化SPIO表面。pH7.8时酰胺化的anti-EMMPRIN-SPIO纳米粒子的粒径最小,为63.15 nm。pH6.8和pH7.3条件下酰胺化所得上清中的抗体含量较低,分别为1.943 2×10-4g/L和3.511 1×10-4g/L,SDS-PAGE凝胶图谱上可明显观察到pH6.8、pH7.3和pH7.8条件下所制备样品的谱带分别位于55 000和25 000。结论:EDC/sulfo-NHS法是anti-EMMPRIN单克隆抗体耦联于羧基化SPIO表面的有效方法。在pH6.8、pH7.3、pH7.8条件下酰胺化耦联效率较高,所制备的anti-EMMPRIN-SPIO粒径较小。pH值对EDC/sulfo-NHS介导的耦联反应的耦联效率及anti-EMMPRIN-SPIO的粒径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C sulfo-NHS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EMMPRIN单克隆抗体 耦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R靶向性MRI探针的制备及其与乳腺癌细胞靶向结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扬 孟洁 +6 位作者 温涛 陈博 刘飞 顾宁 许海燕 于薇 刘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1-488,共8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患的恶性肿瘤之一,实现对乳腺癌原发性及转移性微小病灶的早期检测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尿激酶受体(uPAR)在乳腺癌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细胞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细胞中低表达。通过将次氮基三乙...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患的恶性肿瘤之一,实现对乳腺癌原发性及转移性微小病灶的早期检测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尿激酶受体(uPAR)在乳腺癌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细胞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细胞中低表达。通过将次氮基三乙酸(NTA)连接到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表面,获得一种通用的磁共振成像(MRI)模块(SPIO-NTA)。进而将uPAR天然配体尿激酶(uPA)的氨基末端片段(ATF)通过组氨酸标签(His tags)偶联到SPIO-NTA上,获得一种具有uPAR靶向性的MRI探针(SPIO-ATF)。其γ-Fe_2O_3核心的直径小于10 nm,平均水合直径约为77 nm,Zeta电位约为-13 m V。蛋白凝胶电泳及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证明ATF被成功导入到SPIO上。细胞实验结果表明,SPIO-ATF与乳腺癌细胞4T1的结合量与细胞uPAR的表达量正相关,表明SPIO-ATF对4T1细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而这种结合是通过ATF与uPAR的相互作用介导的。另外,4T1细胞对SPIO-ATF的摄取具有浓度依赖性。在实验条件下,SPIO与SPIO-ATF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通过研究构建一种可用于乳腺癌靶向诊断的新型MRI探针,从而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早期诊断 磁共振成像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尿激酶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指数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再次发表我院肿瘤外科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20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16-1216,共1页
近日,我院孙志军教授团队与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赵兴中教授、刘威教授团队合作,在仿生癌症诊疗领域获得重要创新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研究领域自然指数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并被选... 近日,我院孙志军教授团队与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赵兴中教授、刘威教授团队合作,在仿生癌症诊疗领域获得重要创新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研究领域自然指数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并被选为Frontispiece文章。论文题目为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embrane-Co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Theranostics by Inducing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Synergizing Immunogenic Cell Death(《髓源抑制性细胞膜包裹的磁性纳米颗粒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基于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并协同免疫源性细胞死亡》)。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口腔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第一完成单位。本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2016级博士研究生于光涛为论文第一作者,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博士生饶浪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孙志军教授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威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癌症作为最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及化疗。这些传统的治疗方式对肿瘤微环境靶向能力有限。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肿瘤微环境中一种重要的负性免疫调控细胞,抑制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基于MDSC细胞的特性,课题组首次提出应用同源的MDSC的细胞膜包裹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光敏感性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合成具有主动靶向肿瘤微环境的MNP@MDSC复合纳米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 期刊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磁性纳米颗粒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口腔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