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铁矿在CO_(2)气氛下非等温氧化转化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芳 况怡婷 +3 位作者 张立麒 米铁 辛善志 刘晓烨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针对煤中常见含铁矿物黄铁矿在富氧燃烧典型气氛下转化特性,通过同步热分析结合烟气分析研究了黄铁矿在CO_(2)气氛下的转化行为.结果发现,黄铁矿在CO_(2)气氛下主要经历5个失重阶段且均为吸热过程,首先是黄铁矿颗粒表面硫脱除的起始热解... 针对煤中常见含铁矿物黄铁矿在富氧燃烧典型气氛下转化特性,通过同步热分析结合烟气分析研究了黄铁矿在CO_(2)气氛下的转化行为.结果发现,黄铁矿在CO_(2)气氛下主要经历5个失重阶段且均为吸热过程,首先是黄铁矿颗粒表面硫脱除的起始热解段(相界面反应,n=1/2),活化能低于其在N_(2)气氛下近30 kJ/mol,为220.27 kJ/mol,随后裂解成磁黄铁矿(三维扩散,n=1/2)活化能与其在N_(2)(177.27 kJ/mol)下接近为178.1 kJ/mol;温度高于690℃,随着升温磁黄铁矿缓慢失硫,CO_(2)逐渐参与磁黄铁矿转化且释放SO_(2)和CO;820~1150℃经历双峰失重峰阶段,820~1020℃,氧化气体产物SO_(2)大量生成且在约1000℃达到体积浓度峰值;最后1020~1150℃,坩埚中残留物大量与CO_(2)持续氧化反应失重形成SO_(2)和CO,坩埚中形成复杂物相体系,铁硫化物和铁氧化物共存(或共融).CO_(2)参与黄铁矿产物转化失重阶段活化能分别为180.94 kJ/mol、229.69 kJ/mol和243.46 kJ/mol,动力学机制均为成核与生长(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非等温 CO_(2) 氧化转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甲醇氧化转化制氢过程的敏感因素
2
作者 亓爱笃 王树东 +2 位作者 洪学伦 付桂芝 吴迪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99,共3页
在甲醇氧化转化自供热体系中 ,基于过程的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反应平衡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各工艺条件对制氢能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氧醇摩尔比、水醇摩尔比及由它们决定的转化温度是过程的敏感因素 ;压力在转化反应温度较低时是敏... 在甲醇氧化转化自供热体系中 ,基于过程的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反应平衡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各工艺条件对制氢能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氧醇摩尔比、水醇摩尔比及由它们决定的转化温度是过程的敏感因素 ;压力在转化反应温度较低时是敏感因素 ,但在高温时为非敏感因素 ;蒸发器中产品气与反应物料之间的换热效率是过程的敏感因素。相反产品气出口温度或状态、系统的散热量对制氢能量效率的影响较小 ,为过程的非敏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氧化转化 氢气 自供热系统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二氧化碳转化技术方面取得革命性突破
3
作者 燕春晖(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151,共1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阿里尔·弗斯特(Ariel Furst)团队开发了一项突破性技术,通过电化学方法能够高效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后者是制备各种化合物的重要前体,研究结果发表在了《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阿里尔·弗斯特(Ariel Furst)团队开发了一项突破性技术,通过电化学方法能够高效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后者是制备各种化合物的重要前体,研究结果发表在了《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这一创新过程通过使用DNA链将催化剂绑定在电极表面,从而显著提高了电化学转化的效率。为降低电化学反应成本,团队采用了电化学催化剂,其中的一类催化剂是叭啉分子类催化剂,这种分子含有铁或钴等金属,其结构类似于血液中携带氧气的血红素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转化 电化学反应 团队开发 电化学催化剂 突破性技术 电化学方法 氧化 革命性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表面氧化锆转化膜的电化学性能及成膜机理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进 濮文虹 +1 位作者 杨昌柱 米德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91,共5页
为发展环境友好型表面膜技术,采用浸渍法在45钢表面制备了具有一定耐蚀性能的氧化锆转化膜。用极化曲线研究了转化液主剂Zr4+浓度和pH值对膜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成膜条件;采用电位-时间曲线研究了NO3-浓度对成膜过程的影响;采用... 为发展环境友好型表面膜技术,采用浸渍法在45钢表面制备了具有一定耐蚀性能的氧化锆转化膜。用极化曲线研究了转化液主剂Zr4+浓度和pH值对膜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成膜条件;采用电位-时间曲线研究了NO3-浓度对成膜过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开路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转化膜的形貌、化学成分、成膜过程电位特性以及成膜过程不同阶段的阻抗谱特性;初步探讨了钢铁表面氧化锆转化膜的成膜机理。结果表明:35℃成膜5 min,最优的Zr4+浓度及pH值分别为0.16 g/L和4;NO3-浓度对成膜过程的影响有限;转化膜主要由Zr,Fe,O组成,为纳米颗粒组成的无定形膜;成膜过程类似于碱性阴极成膜,可以分为基体酸蚀活化、膜快速生长、膜减速生长、膜动态稳定以及膜溶解5个阶段;成膜时间在300 s左右,锆系转化膜耐蚀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转化 钢铁 成膜机理 电化学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二氧化碳转化钴催化剂及贵金属助剂的研究Ⅰ.Pt-Co/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传敬 王冬杰 +3 位作者 齐共新 费金华 候昭胤 郑小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研究了焙烧温度、钴及助剂含量、原料气组成、预处理及反应条件对Co/Al2 O3催化剂上CH4 /CO2 转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活性、抗积炭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 2 0 0℃焙烧的Co的质量分数为 9%的Co/Al2 O3催化剂中添加少量贵金属Pt... 研究了焙烧温度、钴及助剂含量、原料气组成、预处理及反应条件对Co/Al2 O3催化剂上CH4 /CO2 转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活性、抗积炭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 2 0 0℃焙烧的Co的质量分数为 9%的Co/Al2 O3催化剂中添加少量贵金属Pt,催化活性显著增加 ,且有优良的抗积炭性能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转化 催化剂 贵金属助剂 双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楼狄明 马滨 +1 位作者 谭丕强 邓晓光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5,共4页
对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后,柴油机烟度、CO,HC和PM排放显著降低,对其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NOx排放影响则很小。分别燃用含硫体积分数不大于500×10-6和350×10-6两... 对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后,柴油机烟度、CO,HC和PM排放显著降低,对其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NOx排放影响则很小。分别燃用含硫体积分数不大于500×10-6和350×10-6两种柴油的结果表明,燃油硫含量对氧化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转化 排放 净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物氧化催化转化器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向宇 葛蕴珊 +3 位作者 马朝臣 赵红 韩秀坤 郝利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68,共6页
在发动机台架上对一台装有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particulateoxidationcatalyst,POC)的重型柴油机进行了常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粒径分布与成分的排放特性试验。利用废气分析仪测量POC前后柴油机的常规气态污染物,利用ELPl分析颗粒物... 在发动机台架上对一台装有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particulateoxidationcatalyst,POC)的重型柴油机进行了常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粒径分布与成分的排放特性试验。利用废气分析仪测量POC前后柴油机的常规气态污染物,利用ELPl分析颗粒物数量粒径分布,采用聚四氟乙烯滤膜采集POC前后颗粒物,并对POC前后的颗粒物质量与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OC对HC、Co和PM排放降低作用显著。在发动机工作范围内,POC对HC的平均转化效率为54%;在大部分工况对CO的转化效率都在85%以上;对NOx基本上没有影响;对N02和N0之间的比例影响非常大,使NO2排放增长了三倍以上;加装POC后颗粒物数量的平均降低率为49.0%,PM质量比排放量降低了45.2%~89.0%,PM中干碳烟部分减少41.7%~93.3%,SOF部分减少7.8%~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颗粒氧化催化转化 NO2 干碳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故障的排气参数敏感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明 阎凯 宁智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了将柴油机排气氧化催化转化器(DOC)的在线故障诊断技术应用于柴油机车载诊断系统(OBD),确定DOC在线故障诊断的特征参数,采用仿真的方法分析了柴油机排气参数对DOC故障的敏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柴油机工况下,DOC前后的排气温... 为了将柴油机排气氧化催化转化器(DOC)的在线故障诊断技术应用于柴油机车载诊断系统(OBD),确定DOC在线故障诊断的特征参数,采用仿真的方法分析了柴油机排气参数对DOC故障的敏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柴油机工况下,DOC前后的排气温度和排气背压对DOC催化剂老化、载体堵塞以及破损等失效故障都有很强的敏感度,可以作为DOC故障诊断的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转化 故障诊断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氧化催化转化器故障诊断方案道路工况仿真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明 阎凯 宁智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9,共6页
柴油机排气氧化催化转化器(DOC)的在线故障诊断是柴油车OBD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DOC在线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需要,对以DOC前后的排气温度和排气背压作为DOC催化剂老化、载体堵塞以及破损等失效故障诊断参数的在线故障诊断方案进... 柴油机排气氧化催化转化器(DOC)的在线故障诊断是柴油车OBD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DOC在线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需要,对以DOC前后的排气温度和排气背压作为DOC催化剂老化、载体堵塞以及破损等失效故障诊断参数的在线故障诊断方案进行了道路工况下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柴油车运行道路工况下,以DOC前后的排气温度和排气背压结合一定的诊断算法对DOC的失效故障进行诊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转化器(DOC) 故障诊断 道路工况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氧化催化转化器故障诊断技术方案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明 阎凯 宁智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柴油机排气氧化催化转化器(DOC)是一种重要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其在线故障诊断是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OBD)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DOC在线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需要,采用仿真分析方法对以DOC前后排气温度和排气背压作为DOC催化剂老化、载... 柴油机排气氧化催化转化器(DOC)是一种重要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其在线故障诊断是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OBD)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DOC在线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需要,采用仿真分析方法对以DOC前后排气温度和排气背压作为DOC催化剂老化、载体堵塞以及破损等失效故障诊断参数的在线诊断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柴油机工况下,以DOC前后排气温度和排气背压结合一定的诊断算法对DOC的失效故障进行诊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转化 故障诊断 GT-Power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立明 谭金龙 《内燃机》 2014年第2期48-54,共7页
DOC(氧化催化转化器)不仅要求转化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而且要求内部流动均匀性好,压力损失小.通过数值模拟,分别对扩张管角度、收缩管角度、载体长度、载体位置以及气体流速对DOC内部流场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OC采用40&... DOC(氧化催化转化器)不仅要求转化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而且要求内部流动均匀性好,压力损失小.通过数值模拟,分别对扩张管角度、收缩管角度、载体长度、载体位置以及气体流速对DOC内部流场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OC采用40°~60°之间的扩张管较为合适;收缩管对内部流动的影响较小,设计时可以适当增大其角度以节省安装空间;在安装载体时,可以让载体前端有一定的空腔,这样有利于气体流动;载体长度也会影响流动特性,设计时需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 仿真分析 结构参数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直接转化法制备汞的硫属化合物纳米材料 被引量:5
12
作者 丁轶 刘仁茂 +2 位作者 张祖德 钱逸泰 李亚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4-346,共3页
以低毒性的 Hg O与 S,Se,Te单质为原料 ,乙二胺为溶剂 ,在室温下合成了汞的硫属化合物纳米材料 Hg S,Hg Se和 Hg Te,并通过 XRD,TEM和 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产物为六方相α-Hg S和立方闪锌矿结构的 Hg Se和 Hg Te,... 以低毒性的 Hg O与 S,Se,Te单质为原料 ,乙二胺为溶剂 ,在室温下合成了汞的硫属化合物纳米材料 Hg S,Hg Se和 Hg Te,并通过 XRD,TEM和 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产物为六方相α-Hg S和立方闪锌矿结构的 Hg Se和 Hg Te,且纯度高 ,粒度分布均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属化合物 半导体材料 氧化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二氧化碳光催化转化选择性的催化位点晶格工程策略
13
作者 张铁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3-864,共2页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逐年上升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其催化转化成为了能源与环境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业界针对二氧化碳转化,提出通过光催化在常温常压下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碳氢化合物或液体燃料等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思路,可...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逐年上升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其催化转化成为了能源与环境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业界针对二氧化碳转化,提出通过光催化在常温常压下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碳氢化合物或液体燃料等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思路,可以在治理二氧化碳问题的同时为新能源的探索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浓度 催化转化 工程 晶格 氧化转化 碳氢化合物 生态问题 环境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二氧化碳多相催化转化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6
14
作者 苑晓 宋红兵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4-138,共5页
CO_(2)既是温室气体、也是可再生碳资源。将CO_(2)转化为更有价值的能源、化工和材料产品是推动碳循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而催化是实现该途径的重要技术之一。综述了CO_(2)多相催化转化为典型C 1和C 2+产品的重要进展,其中,转化为... CO_(2)既是温室气体、也是可再生碳资源。将CO_(2)转化为更有价值的能源、化工和材料产品是推动碳循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而催化是实现该途径的重要技术之一。综述了CO_(2)多相催化转化为典型C 1和C 2+产品的重要进展,其中,转化为C 1的路线以制甲醇、合成气为例,转化为C 2+的路线以制乙醇、低碳烯烃为例;并进一步剖析该领域的研究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转化 多相催化 碳资源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研发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天然气 被引量:1
15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1期106-106,共1页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透露,该机构正在开发一项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的新技术,其关键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到海底煤层中,然后以细菌为媒介将其转化成天然气。这一尝试尚属首次,该机构期望在未来3至5年内能够完成。
关键词 氧化转化 天然气 日本 研究开发机构 研发 碳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genol公司使用海藻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伯章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9-49,共1页
美国纽约州Algenol公司于2008年5月中旬宣布将采用海藻由二氧化碳转化以生产乙醇。该公司与墨西哥的BioFields公司签署了一项8.5亿美元的合同,以繁殖海藻,以便将水、阳光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为车用燃料。
关键词 氧化转化 海藻 乙醇 美国纽约州 车用燃料 温室气体 墨西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甲醇法二氧化氯制备工艺转化率的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萃声 詹磊 黄丙贵 《中华纸业》 CAS 2016年第18期70-73,共4页
在强酸性环境下,甲醇可以与氯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酸钠由此被还原而产生二氧化氯,人们将这种二氧化氯制备方法称之为甲醇法。纸浆漂白甲醇法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国产化已经实现,目前已成功运行多套系统。本文分析了影响纸浆漂白甲醇法... 在强酸性环境下,甲醇可以与氯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酸钠由此被还原而产生二氧化氯,人们将这种二氧化氯制备方法称之为甲醇法。纸浆漂白甲醇法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国产化已经实现,目前已成功运行多套系统。本文分析了影响纸浆漂白甲醇法二氧化氯系统工艺转化率的相关因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法 氧化氯制备 氧化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尝试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天然气
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氧化转化 天然气 日本 研究开发机构 碳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yer公司试图在“梦生产”项目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床垫原料
19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5-885,共1页
Bayer材料科技公司日前宣布了建设由二氧化碳气体生产多元醇小型生产线的计划,使其“梦生产”项目进入下一阶段。位于德国Dormagen基地的生产线建设将投资1500万欧元,将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多元醇,它是一种制造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前体。... Bayer材料科技公司日前宣布了建设由二氧化碳气体生产多元醇小型生产线的计划,使其“梦生产”项目进入下一阶段。位于德国Dormagen基地的生产线建设将投资1500万欧元,将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多元醇,它是一种制造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前体。该生产线将有5kt/a的生产能力,预计在2016年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转化 Bayer公司 生产线 聚氨酯泡沫塑料 原料 床垫 气体生产 材料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尝试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天然气
20
《洁净煤技术》 CAS 2010年第2期79-79,共1页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透露,该机构正在开发一项钭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的新技术,其关键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到海底煤层中,然后以细菌为媒介将其转化成天然气。这一尝试尚属首次,该机构期望在未来5年内能够完成。
关键词 氧化转化 天然气 日本 研究开发机构 新技术 碳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