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结构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马胜利 井晓天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4-57,共4页
叙述了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技术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阳极氧化膜的组织结构及其新近发现的一些可贵特性,讨论了它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阳极氧化 应用 氧化结构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锌矿和亚稳岩盐矿结构氧化锌的电学光学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立新 张动天 +2 位作者 李明 蔡红新 曹伟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735-739,共5页
利用密度泛函赝势法对纤锌矿结构和亚稳岩盐矿结构氧化锌电学和光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表明,亚稳岩盐矿结构氧化锌的电离度下降,对于亚稳岩盐矿结构氧化锌得到的GGA带隙略大于纤锌矿结构氧化锌,两种多形体电学结构的差别导致了光... 利用密度泛函赝势法对纤锌矿结构和亚稳岩盐矿结构氧化锌电学和光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表明,亚稳岩盐矿结构氧化锌的电离度下降,对于亚稳岩盐矿结构氧化锌得到的GGA带隙略大于纤锌矿结构氧化锌,两种多形体电学结构的差别导致了光学特性的不同.预测了亚稳岩盐氧化锌具有负的微分电导效应,特别是在施主杂质重掺杂的情况下.强烈的电子-光子的耦合以及宽的光学响应区使它更适合于光学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极短的波段,尽管它具有间接带隙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锌矿结构氧化 亚稳岩盐矿结构氧化 光电特性 密度泛函赝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氧化层结构的硼颗粒点火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义华 胡旭 +2 位作者 邹昊 李雨林 曾卓雄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42-2250,共9页
为了研究相关因素对硼颗粒点火过程的影响规律,基于多层氧化层结构,改进了硼颗粒的点火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颗粒氧化层表面物质成分的变化、表面火焰面形成的物理过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应用该模型研究了环境压... 为了研究相关因素对硼颗粒点火过程的影响规律,基于多层氧化层结构,改进了硼颗粒的点火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颗粒氧化层表面物质成分的变化、表面火焰面形成的物理过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应用该模型研究了环境压强、颗粒直径、气相氧化剂浓度以及环境温度对硼颗粒点火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境压力越大,颗粒点火时间越短;颗粒粒径越大,颗粒表面氧化层越厚,从而延长了颗粒的点火时间;在较大颗粒直径(>5μm)下增加环境内氧气浓度有利于颗粒点火,对小颗粒直径(≤5μm)则无明显影响;水蒸气浓度越大,颗粒点火时间越短;环境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颗粒点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硼颗粒 氧化结构 点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结构氧化铝陶瓷纤维 被引量:22
4
作者 曹凯 沈湘黔 +1 位作者 王涛平 景茂祥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79,共4页
以乳酸和硝酸铝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结构氧化铝陶瓷纤维 ,纤维直径可在 1μm以下 ,组成此纤维的晶粒小于 10 0nm。考察了纤维前驱体可纺性的影响因素和前驱体纤维热分解过程 ,初步得到了制备纳米结构氧化铝纤维的工艺条... 以乳酸和硝酸铝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结构氧化铝陶瓷纤维 ,纤维直径可在 1μm以下 ,组成此纤维的晶粒小于 10 0nm。考察了纤维前驱体可纺性的影响因素和前驱体纤维热分解过程 ,初步得到了制备纳米结构氧化铝纤维的工艺条件。通过SEM、XRD和FTIR研究了纤维前驱体及热处理产物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和结构。实验表明采用溶胶 凝胶法可以制备连续、均匀的致密纳米结构氧化铝陶瓷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结构氧化铝陶瓷纤维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二氧化钛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光 孙进兴 刘培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3-18,共6页
探讨多孔钛镍合金孔隙表面生长TiO_2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利用高温真空烧结法,制备了多孔钛镍合金。对该多孔合金进行了表面改性,利用水热法在多孔钛镍合金的孔隙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二氧化钛纳米线层。将负载有... 探讨多孔钛镍合金孔隙表面生长TiO_2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利用高温真空烧结法,制备了多孔钛镍合金。对该多孔合金进行了表面改性,利用水热法在多孔钛镍合金的孔隙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二氧化钛纳米线层。将负载有二氧化钛纳米线层的多孔钛镍合金组装成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研究其光反射性能可知,用水热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线负载多孔钛镍合金具有较高的光吸收能力;通过对其组装的电池I-V曲线和转化效率的测定,可知由生长有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多孔钛镍合金作为电极组装的电池具有一定的光转化能力。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这种多孔二氧化钛纳米结构在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光电转换效率仍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多孔钛镍合金 氧化钛纳米结构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对氧化锌纳米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余花娃 王晶 王安祥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47-51,共5页
为提高ZnO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以乙酸锌和氢氧化钾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超声化学法合成纳米ZnO。研究PVP对纳米ZnO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检测纳米ZnO海胆状结构对亚甲基蓝(MB)溶液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当... 为提高ZnO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以乙酸锌和氢氧化钾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超声化学法合成纳米ZnO。研究PVP对纳米ZnO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检测纳米ZnO海胆状结构对亚甲基蓝(MB)溶液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当驱体溶液中无PVP时,所合成产物主要呈现为纳米针所组成的花状结构;当驱体溶液加入适量的PVP时,产物则表现为形貌均一的海胆状纳米结构;在可见光的照射下,海胆状纳米结构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高达97%以上。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其降解率仍旧保持在94%以上,表明了产物具有良好的循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结构 PVP 超声化学法 光致发光 降解率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合成直接蓝染料囊包的介结构氧化硅材料 被引量:1
7
作者 任铁真 袁忠勇 苏宝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355-359,共5页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苄泽56在酸性溶液中微波辅助合成方法合成出直接蓝71染料囊包的介结构氧化硅材料,采用XRD、N2吸附分析、电子显微镜、FT-IR、13CNMR、UV—vis,和TG-DSC手段表征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在这些直接蓝71染料囊包的介结构...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苄泽56在酸性溶液中微波辅助合成方法合成出直接蓝71染料囊包的介结构氧化硅材料,采用XRD、N2吸附分析、电子显微镜、FT-IR、13CNMR、UV—vis,和TG-DSC手段表征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在这些直接蓝71染料囊包的介结构氧化硅材料中观察到紫外光谱红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蓝71染料 结构氧化 微波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法制备氢氧化镍-石墨烯纳米复合结构及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耀娟 黄梦丹 +1 位作者 陈昌云 张长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8-474,共7页
采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备了氢氧化镍-石墨烯[Ni(OH)_2-graphene]纳米复合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 采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备了氢氧化镍-石墨烯[Ni(OH)_2-graphene]纳米复合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的Ni(OH)_2相比,Ni(OH)_2-graphene纳米复合结构对葡萄糖氧化反应表现出更高的电催化活性;同时,据此构建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性能,检测线性范围为10μmol/L^7.5 mmol/L,灵敏度为174.7μA·cm^(-2)·mmol·L^(-1),检出限为2.0μmol/L(S/N=3),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可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石墨烯复合结构 微波辅助法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铜铬氧化物的制备及在推进剂中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建民 周伟良 +4 位作者 巩丽 徐复铭 朱立勋 王祖尧 赵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2-466,共5页
为探索纳米催化剂的分散技术,设计并制备了由惰性组分和纳米颗粒铜铬氧化物(CC)组成的一种纳米结构催化剂(ns-CC).研究了铜铬氧化物前驱体铬酸铜铵(CAC)的热解条件对纳米结构催化剂中CC晶粒尺寸的影响.XRD分析结合TEM观察表明升温速率增... 为探索纳米催化剂的分散技术,设计并制备了由惰性组分和纳米颗粒铜铬氧化物(CC)组成的一种纳米结构催化剂(ns-CC).研究了铜铬氧化物前驱体铬酸铜铵(CAC)的热解条件对纳米结构催化剂中CC晶粒尺寸的影响.XRD分析结合TEM观察表明升温速率增大,粒径变小,但保温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对晶粒的影响不明显.ns-CC对AP催化热分解结果显示加入少量的ns-CC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提前95℃,且大幅增加AP的表观放热量.在RDX/AP/Al/HTPB推进剂中,添加0.5%的ns-CC和普通CC时,6MPa下燃速由基础配方的6.31mm/s分别提高到8.82和8.69mm/s,4~10MPa范围内压力指数由基础配方的0.35分别升高到0.38和0.49.初步研究表明,ns-CC是一种具有较大潜力的值得深入研究的推进剂燃烧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燃烧催化剂 纳米结构铜铬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与定向碳纳米管复合纳米结构设计与场发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沭沂 雷威 +1 位作者 张晓兵 李驰 《电子器件》 CAS 2011年第6期611-614,共4页
考虑到目前方法制备出的氧化锌碳纳米管复合结构多为随机取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场发射性能,例如发射电流稳定性、寿命等性能方面,提出了一种氧化锌纳米线与定向碳纳米管复合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方法,并制备出了相应的结构体。模拟计... 考虑到目前方法制备出的氧化锌碳纳米管复合结构多为随机取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场发射性能,例如发射电流稳定性、寿命等性能方面,提出了一种氧化锌纳米线与定向碳纳米管复合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方法,并制备出了相应的结构体。模拟计算和测试结果表明文中制备出的复合纳米结构阵列改善了单一纳米结构的场发射性能。与单纯碳纳米管阵列相比,开启场强下降了70%,阈值电压下降了50%,而且发射电流密度更大,稳定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等离子增强的气象化学沉积法 定向碳纳米管阵列 氧化锌碳纳米管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无定形二氧化硅的结构和表面
11
作者 岳晓鹏 赵海萍 李彦恒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30期50-50,共1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研究了无定形二氧化硅的结构和表面性质。模拟过程首先采用熔融-淬火的方法进行,模拟得到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径向分布函数以及取向分布与文献是一致的。比较了直接破裂该结构得到无定形二氧化硅表面和采用分...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研究了无定形二氧化硅的结构和表面性质。模拟过程首先采用熔融-淬火的方法进行,模拟得到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径向分布函数以及取向分布与文献是一致的。比较了直接破裂该结构得到无定形二氧化硅表面和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表面进行高温柔性化得到的无定形二氧化硅表面间的区别。结果表明,直接切割得到无定形二氧化硅表面,接近实验中水热合成法得到的亲水的无定形二氧化硅表面;采用动力学模拟对表面进行高温柔性化得到的无定形二氧化硅表面,接近于真实实验干氧氧化得到憎水的无定形二氧化硅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无定形二氧化 无定形二氧化结构 无定形二氧化硅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捻转血矛线虫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结构域包含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玲燕 王玉俭 +4 位作者 温玉玲 严若峰 徐立新 宋小凯 李祥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2-730,共9页
选取捻转血矛线虫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结构域包含蛋白(NDUDC)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NDUDC基因进行克隆,构建表达载体得到重组蛋白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质的抗原特性;采血分离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 选取捻转血矛线虫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结构域包含蛋白(NDUDC)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NDUDC基因进行克隆,构建表达载体得到重组蛋白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质的抗原特性;采血分离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重组蛋白质共培养,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验重组蛋白质与细胞的结合情况;以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μg·mL-1)重组蛋白质刺激细胞,测定其对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NO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质能够有效刺激细胞增殖,显著提高细胞迁移能力以及增加NO的分泌。可见NDUDC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可刺激细胞发挥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山羊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结构域包含蛋白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氧化镍缓冲层对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英文)
13
作者 孙永哲 郑礴 +10 位作者 李海蓉 王芳 员朝鑫 曹中涛 常芳芝 钱坤 雷琦 雷栋 薛鑫 韩根亮 宋玉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2-498,共7页
在阳极和空穴传输层分别引入氧化镍纳米结构缓冲层,制备了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对二极管的电学和光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的氧化镍纳米结构对器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结构氧化镍缓冲层能够有效地提高空穴-电... 在阳极和空穴传输层分别引入氧化镍纳米结构缓冲层,制备了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对二极管的电学和光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的氧化镍纳米结构对器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结构氧化镍缓冲层能够有效地提高空穴-电子对的产生和复合效率,它的引入带来了高效的空穴注入及发光层中的载流子平衡,能有效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特性。氧化镍缓冲层沉积时间为30 s的器件具有最高的亮度和电流效率,分别为42 460 cd/m^2和24 cd/A,该器件的CIEx,y色坐标为(0.212 9,0.32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阳极缓冲层 氧化镍纳米结构 电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软的球状和长方体状氧化硅中空结构的制备研究
14
作者 陈学成 王航 +2 位作者 张珅 何溥 贺军辉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采用自组装形成的芘纳米结构作为模板,成功地制备了柔软的球状和长方体状氧化硅中空结构.当不同量的芘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中自组装时,产生的自组装结构展现出明显的从球状到长方体状的形貌变化.这些结构被用作氧化硅前驱... 采用自组装形成的芘纳米结构作为模板,成功地制备了柔软的球状和长方体状氧化硅中空结构.当不同量的芘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中自组装时,产生的自组装结构展现出明显的从球状到长方体状的形貌变化.这些结构被用作氧化硅前驱体溶胶-凝胶反应的模板,获得了球状和长方体状氧化硅/芘复合结构.通过乙醇除去模板后,生成了柔软的球状(直径约为400nm)和长方体状(长为0.5—2.5μm)的氧化硅中空结构.这些结果展现了采用有机纳米结构作为模板来合成无机中空结构的优势:合成简便、结构多样以及结构形貌的灵活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中空球 氧化硅长方体状中空结构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钚氧化层结构的理论研究进展
15
作者 谢刘桦 邱睿智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9-396,共8页
钚的氧化层结构是钚化学腐蚀的中心科学问题,本文回顾了本课题组最近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首先,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化学热力学,说明单氧化钚在常压下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可能分解成Pu_(2)O_(3)和钚,但是压强可以将单氧化钚稳定下... 钚的氧化层结构是钚化学腐蚀的中心科学问题,本文回顾了本课题组最近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首先,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化学热力学,说明单氧化钚在常压下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可能分解成Pu_(2)O_(3)和钚,但是压强可以将单氧化钚稳定下来,电子结构计算说明了其中的稳定机制。其次,基于准随机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说明碳也可以将单氧化钚稳定下来。并且重现了碳氧化钚的晶格常数反常演化并阐释其微观电子结构机制。最后,基于类比镧系的过渡氧化物结构模型,预测在Pu_(2)O_(3)/PuO_(2)层中存在低对称结构的Pu_(n)O_(2 n-2)。基于这些工作,提出了一种阶梯状的氧化层结构模型(Pu/PuO_(x)C_(y)/Pu_(2)O_(3)/Pu_(n)O_(2 n-2)/PuO_(2)),以改进简单的三明治状氧化层模型。这个结构模型为钚的化学腐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结构 氧化 氧化 过渡氧化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蓄热炉的氧化铝结构陶瓷绝缘性能实验分析及应用
16
作者 付江奇 赵頔 +1 位作者 刘吉堂 王启民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3-45,50,共4页
针对氧化铝结构陶瓷,选取目前国内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且氧化铝含量在75%~99%的5组陶瓷样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绝缘性测试。以实验结果为依据,选出符合要求的氧化铝陶瓷材料,并应用于电蓄热炉的电加热丝套管材料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际... 针对氧化铝结构陶瓷,选取目前国内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且氧化铝含量在75%~99%的5组陶瓷样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绝缘性测试。以实验结果为依据,选出符合要求的氧化铝陶瓷材料,并应用于电蓄热炉的电加热丝套管材料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结构陶瓷 高温 绝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M电场诱导氧化加工作用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晓东 郭彤 +1 位作者 傅星 胡小唐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纳米加工技术是纳米器件研究的重要基础条件 ,纳米氧化结构则是纳米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化对AFM电场诱导氧化加工机理的理解 ,本文对Si表面的电场诱导氧化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包括探针与样品之间实际电压的监测、不同掺杂Si材... 纳米加工技术是纳米器件研究的重要基础条件 ,纳米氧化结构则是纳米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化对AFM电场诱导氧化加工机理的理解 ,本文对Si表面的电场诱导氧化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包括探针与样品之间实际电压的监测、不同掺杂Si材料加工门槛电压的分析及探针扫描速率对氧化物高度的影响。实验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AFM 纳米加工技术 纳米器件 电场诱导氧化 门槛电压 氧化结构 氢钝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4表面纳米SiC和PTFE双颗粒复合阳极氧化膜的制备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岁元 王静 +1 位作者 梁京 刘常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2-355,共4页
以250 g/L硫酸+15 g/L草酸为基础电解液,通过添加2 g/L表面改性的纳米SiC颗粒和15 ml/L PTFE乳液,组成双颗粒复合阳极氧化电解液,利用脉冲电源在LC4铝合金表面制备双颗粒复合的阳极氧化膜.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源频率80 Hz、占空比80%、电... 以250 g/L硫酸+15 g/L草酸为基础电解液,通过添加2 g/L表面改性的纳米SiC颗粒和15 ml/L PTFE乳液,组成双颗粒复合阳极氧化电解液,利用脉冲电源在LC4铝合金表面制备双颗粒复合的阳极氧化膜.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源频率80 Hz、占空比80%、电流密度3 A/dm2、温度0℃、氧化时间40 min等条件下,在LC4铝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出厚度为20μm,硬度为4 340 MPa的双颗粒复合的Al2O3-SiC-PTFE阳极氧化膜;复合氧化膜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米级的孔隙缺陷为复合沉积双颗粒提供了复合场所,形成了具有纳米SiC颗粒增强膜的硬度和PTFE颗粒增强膜的自润滑性能的双颗粒复合氧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4铝合金 复合阳极氧化 颗粒增强 氧化结构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核壳结构催化剂PdRu@Pt/CNT的制备 被引量:8
19
作者 党岱 高海丽 +3 位作者 彭良进 苏允兰 廖世军 王晔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79-2384,共6页
采用两步沉积还原法制备了一种以PdRu合金为核、以铂为壳,以碳纳米管(CNT)为载体的核壳结构低铂催化剂PdRu@Pt/CNT.该催化剂对于甲醇催化氧化的单位位质量铂的活性可达自制20%Pt/CNT催化剂的1.7倍,且其正扫和反扫峰的峰电流密度之比(/_f... 采用两步沉积还原法制备了一种以PdRu合金为核、以铂为壳,以碳纳米管(CNT)为载体的核壳结构低铂催化剂PdRu@Pt/CNT.该催化剂对于甲醇催化氧化的单位位质量铂的活性可达自制20%Pt/CNT催化剂的1.7倍,且其正扫和反扫峰的峰电流密度之比(/_f//_b)高达2,是Pt/CNT催化剂/_f//_b值的2倍,表明通过将活性组分铂分散在PdRu核上,有效地提高了金属铂的分散度和铂的利用率,且通过壳层铂原子与核中钌及钯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催化剂对甲醇氧化中间体的去除能力.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结果揭示了催化剂的核壳结构.另外,从TEM还可以看出:活性组分均匀地分布在碳纳米管载体上,活性组分粒径约为4.0 nm.由于这种催化剂能够有效提高铂的利用效率,并且有效消除甲醇氧化中间体,在低温燃料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甲醇氧化:核壳结构: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布贝母内生真菌WBS020多糖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潘峰 张慧慧 +2 位作者 许晓燕 杨玉霞 吴卫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152,共9页
以一株分离自药用植物瓦布贝母的内生真菌Fusarium tricinctum WBS020为材料,对其胞外多糖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多种有机溶剂对WBS020发酵液进行脱脂除杂,用醇沉法获取粗多糖。随后用大孔吸附树脂法除色素,蛋白酶-Sevag联用法除蛋白质,半... 以一株分离自药用植物瓦布贝母的内生真菌Fusarium tricinctum WBS020为材料,对其胞外多糖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多种有机溶剂对WBS020发酵液进行脱脂除杂,用醇沉法获取粗多糖。随后用大孔吸附树脂法除色素,蛋白酶-Sevag联用法除蛋白质,半透膜法除盐等小分子物质,纤维素DEAE-52和Sephadex G-150柱色谱分离法获取纯化多糖。再用HPGPC-ELSD色谱法分析纯化多糖的均一性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用PMP衍生法结合HPLC-DAD色谱法分析单糖组分,用UV、FT-IR分析多糖的部分理化性质。最后利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及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评价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过一系列的提取分离纯化,得到一个胞外多糖主成分WBS020EPS1-2,其为含有少量结合蛋白质的纯度在95%以上的均一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37×104,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以摩尔比0.43∶0.13∶10.00∶1.92∶0.11组成,同时,还含有一个未知成分,且单糖成分主要为α-构型链接的吡喃糖;此外,多糖WBS020EPS1-2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弱,而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则较强,IC50分别为1.93 mg/mL和4.52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WBS020 胞外多糖 分离纯化 理化结构性质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