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9年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气象数据集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中琦 房凤如 +3 位作者 周玲 张万红 韩晓阳 朱元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武站)所在区域代表了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典型农田,在研究站内设置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对气象要素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对该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水、土、气、生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 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武站)所在区域代表了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典型农田,在研究站内设置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对气象要素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对该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水、土、气、生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对2005–2019年长武站的原始气象数据进行处理、质量控制和评估,对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大气压、总辐射、反射辐射、紫外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和各土层土壤温度(0 cm、5 cm、10 cm、15 cm、20 cm、40 cm、60 cm和100 cm)18项气象观测指标,以180条月尺度和15条年尺度的格式进行信息公开,以期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农业生态研究、天气灾害预警和气候生产潜力模拟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塬沟壑区 农田生态系统 气候生产潜力 气象观测 长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垦河水文站自动气象监测与人工观测气温对比分析
2
作者 程相勤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年第2期36-39,44,共5页
为了解决水文站传统人工观测存在的环境恶劣、工作效率低、观测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以新疆昌吉开垦河水文站为例,采用TRM-ZS9型自动气象站对气温进行观测,获取的数据与传统方法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两种方法在站8时、14时... 为了解决水文站传统人工观测存在的环境恶劣、工作效率低、观测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以新疆昌吉开垦河水文站为例,采用TRM-ZS9型自动气象站对气温进行观测,获取的数据与传统方法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两种方法在站8时、14时和20时三个时刻的偏差介于-2~2℃,且出现频率最多的气温差值为-1~0℃,表明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值小;相关分析R值均在0.99以上,二者相关关系好。TRM-ZS9型自动气象站可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可推广应用至流域水文监测数据收集,为流域决策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监测 人工观测 对比分析 开垦河水文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文站和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时空变化及其差异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梓琨 孙文义 +3 位作者 穆兴民 宋小燕 赵广举 高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1,共8页
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深入理解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大多研究将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作为基础,以此反映黄河流域的蒸发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忽略了水文站蒸发皿... 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深入理解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大多研究将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作为基础,以此反映黄河流域的蒸发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忽略了水文站蒸发皿蒸发量的重要参考价值。基于黄河流域51个水文站及其邻近55个气象站1975—2018年蒸发皿蒸发量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黄河流域及其8个二级水资源分区水文站和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的差异、变化趋势与空间格局,并通过Spearman秩相关方法分析影响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主控气象因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文站蒸发皿蒸发量普遍低于相邻的气象站,水文站多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为866.2 mm,气象站为1 021.0 mm,水文站蒸发皿蒸发量比气象站平均低15.2%。黄河流域整体年均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水文站、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率分别为-1.2、-1.9 mm/a。水文站和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在空间格局上变化相对一致,“蒸发悖论”主要存在于流域中下游,在流域上游龙羊峡以上区间、龙羊峡至兰州区间主要呈上升趋势,流域中下游主要呈下降趋势。驱动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主控因素不同,气温的上升和相对湿度的下降是流域上游龙羊峡以上区间、龙羊峡至兰州区间蒸发皿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日照时数的减少和风速的下降是流域中下游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气象 水文站 主控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区域气象观测站广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的探究
4
作者 熊毅维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302-304,共3页
分析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近年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双流地区各乡镇近30年主要气象灾害类别及相关影响,针对双流地区极端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问题,秉承“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先行”理念,创新性提出利用区域气象观测站打造“一站一主... 分析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近年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双流地区各乡镇近30年主要气象灾害类别及相关影响,针对双流地区极端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问题,秉承“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先行”理念,创新性提出利用区域气象观测站打造“一站一主题”气象科普宣传场景,并通过打造双流区西航港江安气象观测站+校园气象主题、黄甲双兴气象观测站+社区防灾减灾主题、黄甲青云寺气象观测站+交通气象主题及黄水桂花气象观测站+森林防火主题4个场景,开展精细化、多层次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着力提高气象科普宣传能力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 气象科普宣传 一主题 成都市双流地区 宣传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龙国家气象站迁移对比观测资料差异分析
5
作者 林隆超 王晓飞 +1 位作者 刘志超 马蓓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152-154,共3页
利用黄龙站(53946)新、旧两址2022年1—12月平行观测期间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黄龙站迁站后新旧站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的差异。结果表明:(1)新址的月平均气温冬半年比旧址高,夏半年比旧址低;月最高气温均... 利用黄龙站(53946)新、旧两址2022年1—12月平行观测期间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黄龙站迁站后新旧站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的差异。结果表明:(1)新址的月平均气温冬半年比旧址高,夏半年比旧址低;月最高气温均比旧址低;月最低气温5、6月基本一致,7—9月比旧址低,其余月份均比旧址高;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均比旧址低,而年最低气温比旧址高,但差值较小。(2)5—9月总降水量新址比旧址少,月降水量新、旧址差值在0.3~12.5 mm之间。(3)1—12月新、旧址相对湿度偏差在0%~2.1%之间,除3、4、12月新址比旧址小外,其余月份新址均略大旧址。(4)新址主要风向为N,旧址的主要风向为NNW,新址风速较旧址略偏大,主导风向与旧址相差22.5°。气象要素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探测环境、海拔、地形地貌及下垫面性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观测 气象资料 对比差异 局地小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7”河南特大暴雨气象和水文雨量观测对比 被引量:13
6
作者 宝兴华 夏茹娣 +1 位作者 罗亚丽 徐祥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8-681,共14页
2021年“21·7”河南特大暴雨打破我国大陆小时气象观测纪录,该极端天气事件位列2021年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第2位。已有研究使用气象地面站雨量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雨情分析和极值统计,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单一来源资料存在... 2021年“21·7”河南特大暴雨打破我国大陆小时气象观测纪录,该极端天气事件位列2021年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第2位。已有研究使用气象地面站雨量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雨情分析和极值统计,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单一来源资料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对比气象站和水文站雨量资料,分析两套业务观测系统记录“21·7”河南特大暴雨过程的异同,发现气象站和水文站雨量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者不同等级的累积降雨落区、逐日和逐时降雨演变趋势均一致性强,但累积雨量和雨强极值的空间分布和数值存在差异,两套资料在暴雨中心(过程雨量大于600 mm)的系统性偏差小于1%。气象站和水文站的融合资料呈现比单一资料更细致的降雨分布、更全面的演变特征。此外,基于融合资料发现累积雨量排名前3位的城市(郑州、鹤壁、新乡)均具有累积雨量大、小时雨强极强、强降雨集中、雨强突然增长的特征,鹤壁和新乡最强降雨时段分别比郑州晚26 h和2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7”河南特大暴雨 气象站和水文站观测对比 暴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常规气象站与野外试验站观测的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慧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4-522,共9页
利用1982—2006年NOAA系列卫星观测的中国西北地区各气象站所在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多年平均最大值(IMAX),给出了判定气象站所代表区域下垫面类型的一个标准:0.45≤IMAX<1为绿洲;0.20≤IMAX<0.45为戈壁;0<IMAX<0.20为... 利用1982—2006年NOAA系列卫星观测的中国西北地区各气象站所在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多年平均最大值(IMAX),给出了判定气象站所代表区域下垫面类型的一个标准:0.45≤IMAX<1为绿洲;0.20≤IMAX<0.45为戈壁;0<IMAX<0.20为沙漠。根据这一标准选择张掖、阿拉善右旗和山丹常规气象站分别为绿洲、沙漠和戈壁代表站与HEIFE试验相同的3种下垫面观测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常规气象站与野外站观测的地—气温差的比较显示,两者在绿洲下垫面秋、冬、春三季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夏季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变化位相相反;沙漠下垫面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者比后者略偏大;戈壁下垫面最为接近。夏季绿洲下垫面两者地—气温差不同,受下垫面状况和太阳直接辐射作用的共同影响,每日14时的地温有很大不同;两者气温的日变化形式相同,但前者全年都略高于后者。(2)气象站与野外站地面风速的比较发现,绿洲和沙漠下垫面上两者观测的10 m风速值全年均相近,戈壁下垫面前者的值要比后者小很多,气象站年平均风速只有2.3 m.s-1,而野外站达到4.9 m.s-1。本文主要对影响地面感热定量计算的几个气象要素进行讨论,以期能对气象站和野外站观测资料之间的异同以及气象站观测的气象要素对其所在区域的代表性等问题有一个基本了解,从而为气象站与野外站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一个基本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象观测 黑河试验 地—气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观测气象站的合肥市城市热岛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雅丽 邓斌 李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90-4691,共2页
利用合肥市自动气象观测站2007年1~12月资料,分析合肥市城市热岛。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合肥市的热岛有不同的表现。无论是月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月平均最高气温,合肥的城区中东部在5、6和12月份一直处在城市热岛中心;合肥热岛强度在8、9月... 利用合肥市自动气象观测站2007年1~12月资料,分析合肥市城市热岛。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合肥市的热岛有不同的表现。无论是月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月平均最高气温,合肥的城区中东部在5、6和12月份一直处在城市热岛中心;合肥热岛强度在8、9月份一直很强,不同的是从月平均最高气温上来看热岛中心集中在合肥的中部地区,从月平均最低气温上来看热岛中心则移至中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观测气象 城市热岛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2年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日气象数据集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维暐 李金 +4 位作者 范中玉 杨开业 明升平 许琨 高连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21-31,共11页
气象因子是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CNERN)、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等野外定位研究站观测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通过长期定位观测并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可以提升对生态系统过程、生... 气象因子是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CNERN)、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等野外定位研究站观测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通过长期定位观测并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可以提升对生态系统过程、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的科学认知,为区域及国家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2021年获批入选建设的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站之一,其气象监测数据按照CERN气象观测规范,自建站起已持续观测12年。数据参数详实,数据结构完整,数据采集规范,为开展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的动态变化,生物多样性形成演化和维持机制,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重点野生保护物种多样性监测、评估与保护,以及重要特色生物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本气象数据集包括了2013年至2022年3652个记录39个字段的日气象数据,涵盖大气要素(空气温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降水、辐射要素)和土壤要素(分层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两部分。数据集的发布对相关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完备的基础性气象数据资料,并对局域以及更大尺度联网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 气象监测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观测 玉龙雪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站地面气象观测系统特征和案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小琴 岳高峰 +1 位作者 马旭洁 马春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3期259-261,共3页
从地面气象观测系统构成、新型自动站运行中数据异常处理与维护、故障记录实例分析、主要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地面气象观测系统软硬件进行解析,总结数据维护和异常数据处理方法及实践经验,结合本站故障记录处理详细过程分析,以及应急保障... 从地面气象观测系统构成、新型自动站运行中数据异常处理与维护、故障记录实例分析、主要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地面气象观测系统软硬件进行解析,总结数据维护和异常数据处理方法及实践经验,结合本站故障记录处理详细过程分析,以及应急保障措施凝练,提供更加精炼和针对性强的新型站业务学习资料,为提高自动站测报业务质量和新业务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社会群体提供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自动 地面气象观测 系统特征 案例分析 数据维护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辐射站与基准辐射站观测资料的差异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霍庆 任芝花 +2 位作者 刘娜 孙超 李湘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1期4056-4061,共6页
选取2013年3个站址相同的气象辐射站和基准辐射站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国产辐射观测仪器与世界先进仪器两类仪器的观测差异,同时对影响观测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漠河站和温江站的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基准辐射站的平均... 选取2013年3个站址相同的气象辐射站和基准辐射站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国产辐射观测仪器与世界先进仪器两类仪器的观测差异,同时对影响观测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漠河站和温江站的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基准辐射站的平均相对差值均在±3%的范围之内,观测质量较好,但反射辐射和净辐射的平均相对差值接近或大于±10%;而焉耆气象辐射站与基准辐射站观测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气象辐射站与基准辐射站的观测差异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差值与相对差值表现出相反的日变化特征,分别在日出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而逐渐增大(减小),并在中午时刻达到最大值(最小值),此后,逐渐减小(增大),在夜间达到最小值(最大值);气温、相对湿度和大气能见度对辐射观测质量有明显影响,当出现较高或较低的气温、较高的相对湿度或较低的大气能见度时,气象辐射站和基准辐射站的观测差异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辐射 基准辐射 观测差异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智能气象站降雨观测对比试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振超 陈雪娇 +2 位作者 刘姝 花家嘉 刘文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8-450,共13页
为了增强对微型(一体式)智能气象站(简称微智站)测雨性能的认识,2021年6—11月河北雄安新区气象局开展了不同测雨原理微智站的对比试验。分析表明:过程雨量不低于10 mm时,翻斗式微智站相对于标准站能够满足观测误差的控制要求,雷达式微... 为了增强对微型(一体式)智能气象站(简称微智站)测雨性能的认识,2021年6—11月河北雄安新区气象局开展了不同测雨原理微智站的对比试验。分析表明:过程雨量不低于10 mm时,翻斗式微智站相对于标准站能够满足观测误差的控制要求,雷达式微智站测值偏大,光电式和压电式微智站测值偏小;过程雨量小于10 mm时,翻斗式微智站和压电式微智站相对于标准站能够满足观测误差的控制要求,雷达式微智站测值偏大,光电式微智站测值偏小。在雨强方面,双翻斗式微智站适合降雨极大值观测,光电式微智站和压电式微智站降雨极大值测值偏小;微智站雨强累积占比大于95%的雨强为[0.3 mm·min^(-1),0.6 mm·min^(-1)],雨量累积占比大于50%的雨强为[0.1 mm·min^(-1),0.4 mm·min^(-1)]。雷达式微智站对降雨响应比较快。微智站雨量传感器的分辨力越精细,对细微降雨观测越有效,有效降雨率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一体式)智能气象 降雨特性 外场对比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实时质量控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俐 张晓玲 +2 位作者 玉坤 赵文芳 王麟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6期5153-5155,共3页
当前北京地区300多个自动气象站形成了一个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均极高的自动站观测网,数据质量成为了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在此对北京地区自动站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开发了可用于实时业务的质量控制系统,同步开发前台WEB网页实时显... 当前北京地区300多个自动气象站形成了一个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均极高的自动站观测网,数据质量成为了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在此对北京地区自动站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开发了可用于实时业务的质量控制系统,同步开发前台WEB网页实时显示质控结果和数据,供自动站安装维护人员、数据管理人员以及气象业务和科研人员查询和下载,满足多业务类型的需要。系统质控结果表明,除了国家站5 min数据外,其他种类的资料的正确率均在95%以上,国家站1 h数据质量最高;整体小时数据质量优于5 min观测数据,国家站与区域站之间的质量差异不明显;影响正确率的最主要因子是数据缺失,不管国家站还是区域站,总体的可疑率和错误率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自动气象 质量控制 观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江堰气象站CAWS 600S与DZZ5自动气象仪器及其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玉川 胡德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2期177-178,183,共3页
[目的]为了确保气候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连续性,研究都江堰自动站CAWS 600S型与DZZ 5型的设备及其观测数据的差异。[方法]对2种自动气象站的硬件、软件、对时与采样和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站2015年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差值平均值和... [目的]为了确保气候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连续性,研究都江堰自动站CAWS 600S型与DZZ 5型的设备及其观测数据的差异。[方法]对2种自动气象站的硬件、软件、对时与采样和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站2015年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差值平均值和超差率分析。[结果]DZZ 5型自动站的仪器更先进,2种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DZZ 5型自动站相对CAWS 600S型自动站而言有较大的改进和创新,测量的气象数据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WS 600S型自动 DZZ 5型自动 设备 观测数据 对比分析 都江堰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远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建洁 周明辉 罗飞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0期20-22,26,共4页
根据宁远县新、旧站点搬迁前2009年全年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降水量、深层地温等气象要素资料,用差值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并从观测环境、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等方面分析造成新旧站各气象要素差异的原因,以为宁远气象观测站的观测... 根据宁远县新、旧站点搬迁前2009年全年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降水量、深层地温等气象要素资料,用差值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并从观测环境、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等方面分析造成新旧站各气象要素差异的原因,以为宁远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序列延续和订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气象要素 观测资料 对比 湖南宁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自动站与人工观测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有菊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112-115,共4页
采用对比差值、差值概率、相关系数等方法,对济阳县2011年3月3日至2011年11月13日期间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与同地段平行人工观测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的数据反映的土壤水分变化波动较大,自动观测仪... 采用对比差值、差值概率、相关系数等方法,对济阳县2011年3月3日至2011年11月13日期间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与同地段平行人工观测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的数据反映的土壤水分变化波动较大,自动观测仪的土壤水分变化相对平缓。人工与自动观测资料的一致性在0~10 cm、10~20 cm土层表现最好,70~80 cm土层表现最差。分析结果旨在为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监测能力提供客观依据,更好地发挥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在经济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自动 人工观测 土壤相对湿度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站观测场选址与建设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春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9期43-44,共2页
气象观测场的选址与建设直接影响气象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根据气象探测的特点和要求,简要描述了气象观测场的选址和建设,并对建设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气象观测场的选址与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气象观测 选址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仙山气象站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为德 赖建梁 连明发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2期289-289,291,共2页
依据九仙山气象站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量资料,分析2种观测技术获取的气象数据所存在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对自动站数据质量进行分析,以期为自动站业务化正常运行和气候资料的连续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数据对比 九仙山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清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兴权 王芳 +2 位作者 李艳丽 李永宏 包海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1期22-23,共2页
通过对乐清市气象观测站2011年1月、4月、7月同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站的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比旧站偏低;新站相对湿度比旧站偏大;新站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均比旧站偏大,偏大幅度较大;新站的月降水量比... 通过对乐清市气象观测站2011年1月、4月、7月同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站的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比旧站偏低;新站相对湿度比旧站偏大;新站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均比旧站偏大,偏大幅度较大;新站的月降水量比旧站偏多。分析认为,测站环境的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以及小气候的影响,是造成以上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观测资料 对比分析 浙江乐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蓟州国家气象观测站迁站数据对比分析及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金颖 张虹 +1 位作者 赵然 孙小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2期147-150,共4页
本文采用对比观测资料差值、差值标准差、降水量累计相对差值、风向相符率及显著性检验等资料评估技术方法,对蓟州国家气象观测站2015年1—12月迁站前后新、旧站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址各对比观测要素数据与旧址同期观测... 本文采用对比观测资料差值、差值标准差、降水量累计相对差值、风向相符率及显著性检验等资料评估技术方法,对蓟州国家气象观测站2015年1—12月迁站前后新、旧站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址各对比观测要素数据与旧址同期观测的数据差异不大,一致性较高;新、旧址个别月份相对湿度、风速等要素离散性较大,主要原因为周边探测环境的改变。新址观测资料具有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资料 对比分析 评估 蓟州国家气象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