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药物诱导用于小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的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董春山 卢强 +3 位作者 张军 陆姚 余骏马 程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丙泊酚和氯胺酮麻醉诱导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急诊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患儿30例,年龄9~58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七氟醚组(S 组),丙泊酚组(P 组)和氯胺酮组(K 组),每... 目的:比较七氟醚、丙泊酚和氯胺酮麻醉诱导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急诊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患儿30例,年龄9~58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七氟醚组(S 组),丙泊酚组(P 组)和氯胺酮组(K 组),每组10例。S 组采用8%七氟醚吸入诱导;P 组采用丙泊酚2.5 mg/kg 缓慢静脉注射诱导;K 组采用氯胺酮5 mg/kg 肌肉注射诱导;三组诱导至意识消失后均以保留自主呼吸为准则,喉镜开口实施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术中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面罩吸氧后置入气管镜。记录一次置入气管镜成功率,置入气管镜前后即刻 HR 和 SpO2,置入气管镜时间、气管镜检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置入气管镜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 组和 P 组成功置入气管镜的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 K 组(P<0.05);S 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 K 组(P<0.05)。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静脉注射和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诱导比较,七氟醚诱导麻醉在婴幼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中具有诱导快、苏醒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氯胺酮 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幼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晓燕 张成 黄振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在幼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围术期患儿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因气道异物拟行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n=40):右...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在幼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围术期患儿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因气道异物拟行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n=40):右美托咪定组(D组)、对照组(C组)。所有患儿诱导均采用七氟烷,而后D组患儿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C组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异物取出并撤出气管镜即停止药物输注。观察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喉镜表面麻醉时(T1)、气管镜置入时(T2)、气管镜置入后5 min(T3)、气管镜撤出时(T4)、气管镜撤出后5min(T5)、患儿出PACU时(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改变;观察2组患儿术中及术后屏气、呛咳、喉痉挛、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发生率;记录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与T0相比,D组患儿术中时间点(T1~T4)HR、MAP及RR下降幅度低于C组,术中T1~T4时间点三者水平C组低于D组(P<0.01);D组及C组患儿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5±4.50)min vs.(22.43±4.70)min],而D组苏醒时间长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6,25]min vs.13[11,15]min,P<0.01);D组呼吸抑制(3/40)及低氧血症(1/40)发生率低于C组(12/40,7/40)(P<0.01),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丙泊酚相比,右美托咪定用于幼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麻醉对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抑制作用较弱,减少术中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但可延长麻醉后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定 麻醉 气道异物 气管镜检 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诊断纵膈淋巴结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胡鸿 周贤 +5 位作者 陈海泉 平波 冯丽青 罗晓阳 杨富 沈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3-527,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是用于诊断纵隔淋巴结等病变的最新微创检查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价EBUS-TBNA用于纵隔淋巴结定性诊断的价值... 背景与目的: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是用于诊断纵隔淋巴结等病变的最新微创检查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价EBUS-TBNA用于纵隔淋巴结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2009年4月1日-2009年7月16日之间,共计20例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接受EBUS-TBNA检查。总结穿刺结果,评价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20例患者共穿刺淋巴结37组,穿剌成功率100%,未发生并发症。EBUS-TBNA:险查总体准确率90.00%(其中上皮性癌诊断准确率100%),灵敏度84.6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7.78%。每组淋巴结平均操作时间为11.9min。20例患者术后住院1~17d,中位住院1d。前3例患者各组平均操作时间为36.25min,后17例患者各组平均操作时间为7.76min,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z=3.247,P=0.001)。结论:EBUS-TBNA检查安全性好,准确率高,是用于纵隔淋巴结定性诊断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 纵隔淋巴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昕 徐铮 +1 位作者 尹华 谭志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0-633,共4页
背景与目的: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诊断中的运用日趋广泛,但涉及麻醉方法的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3种不同麻醉方法在EBUS-TBNA的... 背景与目的: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诊断中的运用日趋广泛,但涉及麻醉方法的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3种不同麻醉方法在EBUS-TBNA的应用比较。方法:从2009年1~11月,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年龄35~65岁,因纵隔淋巴结肿大需行EBUS-TBNA患者,按手术顺序分为:气管及声门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镇静(T组)、静脉麻醉(R组)和全身麻醉(G组),每组20例。T组使用2%利多卡因5mL经环甲膜注入行气管表面麻醉后TCI丙泊酚3μg/(kg·min);R组TCI丙泊酚4μg/(kg·min)及瑞芬太尼5ng/mL;G组TCI丙泊酚4μg/(kg·min)和瑞芬太尼5ng/mL,顺式阿曲库铵0.25mg/kg为诱导剂量,按需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1mg/kg。3组患者均在入睡后置入喉罩,T组保留自主呼吸;R组和G组潮气量设置为8mL/kg行容量控制机械通气。观察记录患者入室、诱导后即刻、喉罩置入时、超声探头置入时、术毕、术后30min时患者桡动脉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BIS值,以及患者呛咳和呼吸抑制次数、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术者暂停手术操作次数、术后24h恶心呕吐次数、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结果:T组患者在置入喉罩和内镜进入声门时血压、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变化不明显。部分患者镇静后有一过性呼吸抑制。R组诱导后血压低于基础值(P<0.05),内镜进入声门时部分患者发生呛咳及术后有恶心呕吐发生。G组诱导后至术毕平均血压低于基础值(P<0.05),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及苏醒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明显高于T组和R组(P<0.05),无呛咳反应发生。结论:气管及声门表面麻醉复合镇静和静脉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能够更安全地应用于EBUS-TB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 麻醉 局部 麻醉 静脉 麻醉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气管镜针吸活检在肺癌诊断及基因检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闽江 邵池 +6 位作者 徐燕 孙雪峰 赵静 陈勇 赵媛媛 钟巍 王孟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0-676,共7页
背景与目的超声气管镜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是临床怀疑肺癌患者的常用活检方式,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该活检方式在诊断之余是否亦能提供充分... 背景与目的超声气管镜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是临床怀疑肺癌患者的常用活检方式,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该活检方式在诊断之余是否亦能提供充分的组织完成基因检测尚待研究。本文评价EBUS-TBNA所取得标本进行肺癌诊断及相关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肿大且临床怀疑肺癌诊断的患者进行EBUS-TBNA活检,所取得的标本进行病理诊断并对其中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标本进行驱动基因检测。分析其诊断阳性率以及完成基因检测的可行性。结果入选377例患者平均单个淋巴结穿刺2.07针,确诊肺癌213例,经EBUS-TBNA诊断率92%。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 kinase, ALK)融合基因、以及同时完成两个基因检测的患者分别为84例(90%)、105例(96%)及79例(90%)。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基因检测成功率与穿刺淋巴结针数、淋巴结大小及淋巴结部位无关,但与肿瘤病理类型相关。腺癌病理类型的EGFR基因突变及ALK融合基因检测的成功率均高于未分类非小细胞肺癌。结论 EBUS-TBNA可提供充足的组织对肺癌进行诊断和基因分型。肿瘤病理类型可能是影响基因检测阳性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气管针吸活 肺肿瘤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鸿 陈海泉 +7 位作者 周贤 平波 冯丽青 周建华 罗晓阳 杨富 叶挺 沈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38-442,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是近年来新的纵隔淋巴结定性诊断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应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4月1日-2010年2... 背景与目的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是近年来新的纵隔淋巴结定性诊断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应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4月1日-2010年2月8日,75例本院胸部增强CT提示肺内占位伴多发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接受EBUS-TBNA检查。以最终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检验EBUS-TBNA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并判断其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75例患者共计穿刺177组病灶区域,平均穿刺2.4组/例。75例患者,组织病理标本送检率为49.33%。以177组穿刺区域计算,组织病理标本送检率为28.81%。75例患者EBUS-TBNA诊断准确率为98.66%,敏感性为98.43%,特异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1.67%。以177组穿刺区域计算EBUS-TBNA诊断准确率为96.05%,敏感性为95.10%,特异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82.93%。上述指标除敏感性(P=0.435)外,均高于CT检查(P<0.05)。73例可行N分期患者中,19例(26.03%)患者EBUS-TBNA检查后出现分期改变。结论EBUS-TBNA准确率较高,创伤小,是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 肺肿瘤 诊断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