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香辛料对鱼香酱汁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浩 高天珑 +5 位作者 易宇文 蔡雪梅 邓静 唐英明 顾思远 乔明锋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4-274,共11页
为探究香辛料对鱼香酱汁的影响,通过缺失实验揭示姜、葱、蒜、泡辣椒对风味的影响,采用感官定量描述法(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电子... 为探究香辛料对鱼香酱汁的影响,通过缺失实验揭示姜、葱、蒜、泡辣椒对风味的影响,采用感官定量描述法(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分析化合物变化。感官分析与电子鼻检测结果均发现:缺失葱会打破鱼香风味的呈味均衡,对风味影响最大;缺失泡辣椒会降低辣味刺激和鲜味,对风味有影响,但整体相似度依然较高;缺失姜对均衡风味呈现影响最小;缺失大蒜对咸味有增强作用。GC-IMS共检出91种化合物,包括醛类26种,醇类18种,酮类13种,酯类8种,烷烃8种,含硫、醚类7种,酸类1种,杂环类10种;研究发现缺失小葱样品组烷烃类从参照组11.06%下降到5.41%,表明缺失小葱对风味影响最大;缺失泡辣椒的样品组醛类从19.89%增加到26.12%,醇类从9.41%增加到15.06%。研究认为醛类、醇类所赋予的脂香味是影响鱼香酱汁风味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鱼香酱汁工业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香酱汁 香辛料 感官定量描述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
2
作者 岳丽 张英仙 +4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王佳敏 毛红艳 于明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紫色、黄色和白色3种芜菁冻干片的VOCs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计量法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S-SPME-GC-MS共解析出96种VOCs,包括醛类、醇类、酮类、含硫化合物、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和酯类为芜菁冻干片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种类;HS-GC-IMS共解析出94种VOCs,包括醛类、酯类、酮类及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和HS-GC-IMS检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共有VOCs有15种,二者结果互为补充,结合使用可以较全面系统地表征芜菁冻干片的挥发性成分。PCA和PLS-DA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够有效区分3种芜菁冻干片。通过变量投影重要度分别筛选了59种和23种差异VOCs,该结果可为芜菁冻干片VOCs的差异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冻干片 挥发性有机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 顶空-相色谱-离子迁移 变量投影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碧莹 隋雨萌 +4 位作者 张鑫 李永杰 孔保华 刘昊天 陈倩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6,共10页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是一种灵敏的检测、鉴别和监测不同基质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技术,能够通过气相色谱和离子迁移谱对分析物质进行二次快速分离和高精准定性。由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具有环保、使用便捷、操作简单及适用于工业大量连续...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是一种灵敏的检测、鉴别和监测不同基质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技术,能够通过气相色谱和离子迁移谱对分析物质进行二次快速分离和高精准定性。由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具有环保、使用便捷、操作简单及适用于工业大量连续检测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食品真实性鉴别的热门分析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重点综述其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以期为食品真实性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真实性鉴别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蜂蜜品质鉴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龙道崎 刘振平 +5 位作者 甘芳瑗 张学健 夏晓华 姜容 庞钶靖 聂青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02-410,共9页
蜂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生物活性,但由于蜂蜜植物来源、地理来源、昆虫来源、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蜂蜜在其内源成分和营养价值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与蜂蜜的特征属性密切相关,可... 蜂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生物活性,但由于蜂蜜植物来源、地理来源、昆虫来源、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蜂蜜在其内源成分和营养价值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与蜂蜜的特征属性密切相关,可用于表征蜂蜜间的差异。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是一种将气相色谱技术与离子迁移谱技术相结合用于VOCs测定的新技术。近年来,GC-IMS被逐步应用于蜂蜜蜂种鉴定、产地溯源、植物来源区分、掺假鉴别、成熟度区分等方面,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蜂蜜品质鉴评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收集了目前的文献资料,综述了GC-IMS在蜂蜜品质分析鉴别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可考虑从建立蜂蜜GC-IMS数据库、研发融合定量功能的GCIMS设备、开发基于GC-IMS的质量评价技术标准以及GC-IMS与其他风味检测技术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GC-IMS技术在蜂蜜的品质控制、风味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蜂蜜 品质鉴评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不同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彭丝兰 刘思思 +3 位作者 易有金 刘汝宽 李昌珠 肖志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5,共8页
旨在提升山茶油风味品质,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微波、烘烤、蒸制3种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挥... 旨在提升山茶油风味品质,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微波、烘烤、蒸制3种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8种(40.02%~51.88%)、醇类9种(10.99%~19.85%)、酮类6种(19.37%~27.35%)、酯类3种(4.21%~11.44%)、吡嗪类2种(1.25%~6.50%)、烃类1种(0.19%~0.32%)和酸类1种(0.35%~2.16%),其中微波预处理压榨山茶油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烘烤、蒸制的;OPLS-DA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并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大于1筛选出了10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分别是2-甲基丁醛D、3-甲基丁醛D、2,3-戊二酮、乙酸甲酯、2-甲基吡嗪、丙酮、3-羟基-2-丁酮、顺-2-庚烯醛、正己醇、1-丁醇,其中前5种为关键风味成分(ROAV大于1);聚类分析表明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的10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分类结果与OPLS-DA分类基本一致。综上,不同预处理技术所得压榨山茶油的风味不同,可通过OPLS-DA和聚类分析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相色谱-离子迁移 挥发性成分 预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茶叶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甘芳瑗 刘振平 +3 位作者 傅丙生 龙道崎 庞钶靖 姜容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茶叶是中国传统农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在产地、贮藏时间、加工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茶叶的品质、营养价值和市场定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表征不同茶叶间差异性的重要指标。气相色谱-离子迁... 茶叶是中国传统农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在产地、贮藏时间、加工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茶叶的品质、营养价值和市场定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表征不同茶叶间差异性的重要指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无损检测技术,可在常压条件下实现对样品中VOCs的分析,用于表征样品间的差异。搜集了目前已有的文献资料,综述了GC-IMS技术在茶叶种类区分、等级鉴定、产地溯源、贮藏时间判定、加工过程中品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GC-IMS技术在茶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叶的风味研究、加工工艺优化、品质分析和质量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茶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品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冷冻猪肉贮藏时间快速判别方法 被引量:68
7
作者 王辉 田寒友 +6 位作者 李文采 邹昊 刘飞 白京 李家鹏 陈文华 乔晓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9-274,共6页
通过分析冷冻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劣变的主因、位置、产生的物质及检测方法的繁简程度,选择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作为冷冻猪肉气味劣变的检测手段,采集和... 通过分析冷冻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劣变的主因、位置、产生的物质及检测方法的繁简程度,选择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作为冷冻猪肉气味劣变的检测手段,采集和分析冷冻猪IV号肉表层或浅表层脂肪氧化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贮藏时间冷冻猪肉的VOCs数据进行维度压缩,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建立判别模型,以此作为判别冷冻猪肉贮藏时间的方法。研究表明,HS-GC-IMS可有效分离冷冻猪肉中极性相近的VOCs,对VOCs组分的数据采集及分析可在600 s内完成,并筛选出29种离子峰强度变化明显的VOCs,通过二维数据可视化方式显示各VOCs离子峰的差异。经数据降维处理后所构建的聚类判别模型,可将冷冻猪肉检验样品根据贮藏时间的不同归类到对应的时间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相色谱-离子迁移 冷冻猪肉 贮藏时间 品质劣变 脂肪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隔年东北酸菜风味鉴别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韩艳秋 叶春苗 +3 位作者 王琛 张晓黎 李潇 高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1-257,共7页
为探索一种隔年东北酸菜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比较了隔年酸菜和当年酸菜的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结果表明,2组酸菜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 为探索一种隔年东北酸菜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比较了隔年酸菜和当年酸菜的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结果表明,2组酸菜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酮类、醇类、酸类等。指纹图谱显示2组样品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在当年酸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更为丰富,包括二甲基二硫化物、乙酸乙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丁酸甲酯、2,3-丁二酮、丙酮、丁酸、乙醇等;而在隔年酸菜中上述风味物大量减少或消失,仅乙酸乙酯和乙醇的信号强度有所增加,并生成了大量的乙酸丙酯、正丙醇、丙酸乙酯、丁酮等特征风味化合物。通过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当年与隔年酸菜样品分别占据了2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并得到了准确区分。因此,应用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可实现隔年酸菜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相色谱-离子迁移 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判定生鲜鸡肉货架期 被引量:5
9
作者 姚文生 杨晶 +4 位作者 刘登勇 张明成 苟紫慧 蔡莹暄 吴慧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2-250,共9页
货架期是评估生鲜鸡肉新鲜度的关键指标,目前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评估货架期的分析方法比较缺乏。该研究将屠宰场生产线上宰杀的新鲜鸡肉置于4℃冷藏柜贮藏,分别测定贮... 货架期是评估生鲜鸡肉新鲜度的关键指标,目前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评估货架期的分析方法比较缺乏。该研究将屠宰场生产线上宰杀的新鲜鸡肉置于4℃冷藏柜贮藏,分别测定贮藏0~6 d下生鲜鸡肉的pH值、质构和色差、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值。结果表明,生鲜鸡肉4℃贮藏货架期不超过4 d。在此基础上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进行风味成分分析,建立生鲜鸡肉货架期指纹图谱。运用HS-GC-IMS技术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2-丁酮、2-己醇、反-2-辛烯醛、戊醛是生鲜鸡肉在0 d阶段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在产品超过货架期(4 d)后,二甲基三硫醚、二甲基二硫醚和3-甲基丁酸等成为主要特征挥发性物质,这些化合物主要是生鲜鸡肉腐败变质产生,可以作为判定生鲜鸡肉货架期标记物。基于GC-IMS技术建立的生鲜鸡肉货架期指纹图谱可以为生产公司提供新的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货架期 相色谱-离子迁移 指纹图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鉴定内蒙古地区3个品种羊肉挥发性代谢物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志红 赵存 +10 位作者 谢遇春 苏馨 郭俊涛 代东亮 秦箐 张崇妍 兰茗熙 蔡婷 永泉 王志新 李金泉 《肉类研究》 2021年第11期24-30,共7页
分别选择放牧条件下6只6月龄体质量相近的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和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对3个品种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代谢物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并对图谱差异进行分析,获得3个品种羊肉的... 分别选择放牧条件下6只6月龄体质量相近的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和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对3个品种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代谢物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并对图谱差异进行分析,获得3个品种羊肉的挥发性代谢物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乌珠穆沁羊肉与苏尼特羊肉、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的差异挥发性代谢物。结果表明:在3种羊肉中共检测到52种挥发性风味代谢物,其中筛选并定性出乌珠穆沁羊肉与苏尼特羊肉差异代谢物7种,分别为乙酸乙酯、丙酮、乙醇、2-丁酮、丁醛、壬醛和苯甲醛;乌珠穆沁羊肉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差异代谢物7种,分别为丙酮、乙酸乙酯、2-丁酮、乙醇、苯甲醛、2-戊酮和3-羟基-2-丁酮;苏尼特羊肉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差异代谢物10种,分别为丙酮、乙醇、2-丁酮、壬醛、乙酸乙酯、异戊醛、3-羟基-2-丁酮、2-戊酮、苯甲醛和辛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乌珠穆沁羊 苏尼特羊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 挥发性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蒸煮前后不同颜色稻米的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兴荣 卞景阳 +9 位作者 刘琳帅 邵凯 刘凯 来永才 李杰 冯鹏 车野 金铃 顾鑫 魏连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2-340,共9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3种不同颜色稻米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4个峰,鉴定出44种挥发性物质。白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甲基丙烯醛、3-甲基丁醛、庚醛单体、未定性组分2、9、12、15。红色稻米在蒸煮后释...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3种不同颜色稻米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4个峰,鉴定出44种挥发性物质。白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甲基丙烯醛、3-甲基丁醛、庚醛单体、未定性组分2、9、12、15。红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庚醛(单体、二聚体)、戊醛、2-丁基呋喃、(E)-2-庚烯醛(单体、二聚体)、辛醛(单体、二聚体)、反-2-辛烯醛、壬醛(单体、二聚体)、异戊醇、癸醛、乙酸乙酯、2,3-丁二酮、2-戊基呋喃、未定性组分1、3、6、7、8、10、16、17、18、19。黑色稻米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戊酮、2-己烯醛、丁烯腈、3-甲基-1-戊醇、1-辛烯-3-酮、糠醇、2-甲基丁酸乙酯、苯甲醛、苯甲醇、丙二酸二甲酯、未定性组分4、11。3种不同颜色稻米蒸煮后,香味物质增多。综上所述,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可以很好地表征不同颜色稻米及蒸煮前后的香气特征,为消费者的选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顶空-相色谱-离子迁移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不同包装条件对黄瓜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福成 米思 +2 位作者 李劲松 王雨行 王向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6-304,共9页
为了研究在(13±2)℃下不同包装材料对黄瓜采后风味品质的影响,对厚度为0.03 mm的打孔聚乙烯包装袋、厚度为0.07 mm的打孔聚乙烯包装袋和无包装三种不同处理进行了评价。黄瓜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为了研究在(13±2)℃下不同包装材料对黄瓜采后风味品质的影响,对厚度为0.03 mm的打孔聚乙烯包装袋、厚度为0.07 mm的打孔聚乙烯包装袋和无包装三种不同处理进行了评价。黄瓜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通过使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样品中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物质,大致可分为2种烯类、14种醇类、13种醛类、13种酮类、8种酯类、5种酸类、3种醚类、1种吡嗪类和1种呋喃类。在多变量分析中,实验组之间实现了明显的分离。建议将由P<0.05且VIP得分>1的19种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小组作为区分用不同包装材料处理的黄瓜的潜在标志,这19种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丙酮、3-羟基-2-丁酮、3-戊酮、2,3-丁二酮、甲乙酮、甲基异丁酮、2-戊酮、2-己酮、异丁醛、丁醛、戊醛、3-甲基丁醛、1-丙醇、3-甲基-3-丁烯-1-醇、2-甲基-1-丁醇、异丁醇、1-戊醇、正丁醇和乙酸乙酯。在贮藏过程中,无包装黄瓜主要呈香的醛类减少更加明显,并产生一些酮类、酯类、醚类等挥发性代谢物,表明无包装中黄瓜特有的香气流失严重,而打孔自发气调包装中黄瓜主体呈香的醛类物质下降缓慢,且由于微生物滋生而产生的3-羟基-2-丁酮等物质增加也较少,总的说来,厚度为0.07 mm的打孔聚乙烯,建议作为相对有效的材料来保持黄瓜的味道质量。这些发现有望促进这些包装材料在黄瓜的大规模储存中的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打孔自发调包装 贮藏 挥发性有机物 相色谱-离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用于食品掺假与溯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旭 李占明 周冬仁 《中国果菜》 2021年第10期46-51,共6页
近年来,食品掺假及产地溯源分析备受关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通过测定特定食品的风味指纹图谱来检测食品的质量,其优异的检测性能在食品掺假与产地溯源领域日益凸显。目前,国... 近年来,食品掺假及产地溯源分析备受关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通过测定特定食品的风味指纹图谱来检测食品的质量,其优异的检测性能在食品掺假与产地溯源领域日益凸显。目前,国内外对采用GC-IMS在单一食品风味分析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对GC-IMS在各类食品掺假问题以及产地溯源分析等领域研究的综合性论述较少。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GC-IMS的工作原理,综述了近年来GC-IMS用于不同类别食品的掺假鉴别与产地溯源分析的研究进展,并对GC-IMS在食品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食品掺假 溯源 风味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生咖啡豆快速鉴别方法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杜萍 陈振佳 +5 位作者 杨芳 李晓蕾 杨俊 刘春侠 梁静思 任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28-233,共6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云南不同品种生咖啡豆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无损分析。根据保留指数和迁移时间对其挥发性成分...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云南不同品种生咖啡豆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无损分析。根据保留指数和迁移时间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二维定性,创建生咖啡豆VOCs的差异谱图,并对其VOCs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HS-GC-IMS可有效分离生咖啡豆挥发性成分,对样品VOCs的信息采集及分析可在20 min内完成,并鉴定出42 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酯类、醇类、酮类、吡嗪类、酸类及含硫化合物。采用PCA分析HS-GC-IMS图谱,可准确区分不同品种生咖啡豆。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无损的特点,为生咖啡豆的品种识别、产地追溯、品质控制等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咖啡豆 顶空相色谱-离子迁移 挥发性成分 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花生油风味成分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凌云 董斌 +3 位作者 王瑞杰 江媛媛 杨琳琳 刘文哲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155,共7页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不同工艺、不同原料的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GC-IMS采集分析,获得38个样品的完整Gallery Plot指纹图谱,定性分析得到74...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不同工艺、不同原料的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GC-IMS采集分析,获得38个样品的完整Gallery Plot指纹图谱,定性分析得到74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利用Library Search软件对15种响应强度较高的VOCs进行标记分析,得到其对应化合物信息;同时,采用Gallery Plot指纹图和动态主成分分析(PCA),探究工艺和原料的差异对油脂VOCs的影响,并采用挥发性风味成分相似度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不同工艺、不同原料花生油VOCs科学快速的分离测定,并且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稳定性好,为食用油加工工艺的控制和优化以及产品一致性的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花生油 挥发性有机物 风味成分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和电子舌技术分析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轮廓变化
16
作者 许丹 陈云云 +3 位作者 沈虹力 范霞 张小军 邓尚贵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73-280,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和电子舌技术分析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物质差异和变化,旨在研究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轮廓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鱿鱼须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变化不大,主要影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而影响鱿鱼须的...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和电子舌技术分析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物质差异和变化,旨在研究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轮廓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制时间的延长,鱿鱼须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变化不大,主要影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而影响鱿鱼须的品质和风味;鱿鱼须烤制过程中滋味存在明显差异,酸味基本保持不变,鲜味、咸味和鲜味丰富度呈现增强趋势,无明显苦涩味;在五种不同烘烤时间的样品中,检测到29种风味物质,包括14种醛类、3种酮类、5种醇类、3种酯类、2种酸类和2种烯烃类。其中,醛类物质在鱿鱼触须的整体风味中占主导地位,并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这与酯类物质的趋势一致,但酸类物质含量呈现相反趋势,酮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烯烃类含量较少且对风味贡献较小。烤制过程中鱿鱼须的风味物质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理解鱿鱼须烤制过程中风味轮廓的变化,并为优化鱿鱼须烤制工艺和提升产品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电子舌 鱿鱼须 风味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
17
作者 童光森 杨葵 +6 位作者 李想 昝博文 黄开正 陈韬 高原菊 伟雯婷 易宇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7,154,共11页
为探究辐照(^(60)Co-γ)剂量(6,10,14 kGy)对冷吃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色差仪、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 为探究辐照(^(60)Co-γ)剂量(6,10,14 kGy)对冷吃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色差仪、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不同剂量的^(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感官评价、质构和色差分析表明辐照剂量对样品的影响不大;电子鼻分析表明样品的气味强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强;GC-IMS分析共鉴定出55种VOCs,醛类、烃类、吡嗪类和酸类是主要VOCs;乙酸乙酯、庚醛-D、β-月桂烯-M、己醛-D、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松油烯、(E)-2-庚烯醛-M、β-月桂烯-D、丁酸甲酯、(E)-2-庚烯醛-D、异丁醛、β-蒎烯-M、己醛-M等是样品差异性VOCs。6 kGy^(60)Co-γ及以上的剂量均能有效灭杀微生物;辐照灭菌能使部分VOCs的浓度得到提高,未检测到有明显异味的VOCs。6,10,14 kGy剂量的^(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均在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吃兔 辐照剂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 电子鼻 味活性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电子鼻分析黑鱼蒸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栗紫慧 曲映红 +4 位作者 施文正 顾金晖 刘一漪 张震 姜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2-329,I0014-I0018,共13页
以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结合电子鼻及感官评定分析腌制黑鱼蒸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GC-IMS法从蒸制黑鱼中... 以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结合电子鼻及感官评定分析腌制黑鱼蒸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GC-IMS法从蒸制黑鱼中共鉴定出43种挥发性物质,醛类、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主导地位,其中醛类物质阈值低,是蒸制黑鱼的主要呈味物质,并于蒸制12 min时在所有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占比最高,达到33.92%;其次是酮类和酯类。GC-IMS结合电子鼻以及感官评定的分析结果表明,生鱼与蒸制黑鱼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腌制黑鱼在蒸制12 min时的挥发性风味最佳,丁醛、异丁醛、(E)-2-戊烯醛、丁醇、2-甲基丁醇、2-丁酮、2,5-二甲基吡嗪、四氢呋喃的相对含量在蒸制12 min时最高,为12 min时的特征风味物质。该研究可为黑鱼最佳蒸制工艺的确定及黑鱼加工、开发预制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鱼 蒸制 相色谱-离子迁移 电子鼻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多元统计学解析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中香气物质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子武 何金华 +3 位作者 侯馨宁 徐安琪 张德权 王振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91,共9页
为明确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烤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当烤鸭坯冻融超... 为明确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烤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当烤鸭坯冻融超过2次时,烤鸭香气特征变化显著,烤鸭肉质松散、气味寡淡且表皮色泽分布不均。HS-GC-IMS共鉴定出醛类19种、醇类4种、酮类6种、酯类1种、呋喃类1种和未识别9种,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醛类,其次是醇类、酮类、酯类。随着烤鸭坯冻融次数的增加,烤鸭中醛类和酮类等特征香气物质相对含量减少,醇类相对含量升高。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相对气味活性值共筛选出5种关键气味标志物,即壬醛、辛醛、庚醛、2-甲基丁醛和(E)-2-戊烯醛。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烤鸭关键气味标志物与烤鸭坯冻融次数的关联性。研究结果为烤鸭坯反复冻融下烤鸭特征香气物质的保持和快速鉴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相色谱-离子迁移 多元统计分析 烤鸭坯 反复冻融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发酵对蓝靛果-蓝莓果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20
作者 彭择 陈慧芝 +8 位作者 牛犇 宋丽丽 霍俊伟 沈超怡 陈杭君 房祥军 吴伟杰 刘瑞玲 郜海燕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75-284,共10页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电子鼻与感官评价分析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电子鼻与感官评价分析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s,OAV)筛选关键呈香物质。同时,通过测定理化特性、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等分析果汁发酵后的营养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发酵24 h后,蓝靛果-蓝莓果汁的风味显著提升,丰富了果汁的果香、发酵香和后味。GC-IMS共鉴定出58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醛类、醇类、酮类、呋喃类等。发酵后,酯类(如丙酸甲酯、丁酸乙酯)、醇类(如异戊醇、正己醇)等多种风味物质显著增加,协同形成果香-花香-发酵香复合香型。同时,发酵使醛类和硫化物含量减少,从而使青草味和刺激性气味减弱,整体风味更加和谐。经OPLS-DA和OAV分析确定丙烯酸丁酯、己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吡咯-2-甲醛、3-庚烯-2-酮和异戊醇是发酵后的差异性特征风味物质。果汁发酵后颜色由黑紫色变为更明亮的红紫色,多酚、抗坏血酸等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酵母发酵24 h,蓝靛果-蓝莓果汁保持着良好的营养品质,风味显著提升。研究证实双果协同发酵可突破单一原料局限,为开发兼具营养与风味的功能性发酵饮料提供理论依据,对深加工技术革新与资源高值化利用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蓝莓 发酵 相色谱-离子迁移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