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9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9种藻致异味物质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波涛 陈秀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7-842,共6页
通过单因素设计实验考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氯化钠加入量对9种藻致异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2,4,6-三氯苯甲醚、2,3,6-三氯苯甲醚、2,3,4-三氯苯甲醚、β-紫罗兰酮、β-环柠檬... 通过单因素设计实验考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氯化钠加入量对9种藻致异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2,4,6-三氯苯甲醚、2,3,6-三氯苯甲醚、2,3,4-三氯苯甲醚、β-紫罗兰酮、β-环柠檬醛)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设计进一步优化得到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建立了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测定水中9种典型藻致异味物质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每5.0 mL水样萃取时间10.0 min、萃取温度40℃、氯化钠加入量1.78 g。利用优化方法分析苏州河实际水样,检出4种藻致异味物质,加标回收率为63.8%~140.0%,精密度为0.67%~15.50%,该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地表水中藻致异味物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型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响应面设计 藻致异味物质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青稞中除草剂2,4-D丁酯残留 被引量:1
2
作者 扎西次旦 潘虎 +1 位作者 代艳娜 白军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139-140,142,共3页
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测定青稞植株、籽粒和土壤中2,4-D丁酯残留分析方法。青稞植株样品用乙腈提取,籽粒和土壤样品用丙酮∶正己烷(3∶2)提取后经Florisil柱净化,采用DB-5MS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MR... 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测定青稞植株、籽粒和土壤中2,4-D丁酯残留分析方法。青稞植株样品用乙腈提取,籽粒和土壤样品用丙酮∶正己烷(3∶2)提取后经Florisil柱净化,采用DB-5MS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试验条件下,该法检出限为0.03 mg/L,定量限为0.10 mg/L,线性范围为0.01-0.10 mg/L,线性相关系数0.996,加标回收率为92.8%-10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8.2%。该试验方法结果可靠,简单快捷,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D丁酯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青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露地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 被引量:7
3
作者 褚能明 杨俊英 +4 位作者 李典晏 向嘉 张雪梅 唐偲雨 柴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2-1828,共7页
【目的】研究丁硫克百威在露地种植芹菜中的代谢残留情况,同时建立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检测方法,为丁硫克百威在芹菜上的用药登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有效成分180 g/ha的剂量(... 【目的】研究丁硫克百威在露地种植芹菜中的代谢残留情况,同时建立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的检测方法,为丁硫克百威在芹菜上的用药登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有效成分180 g/ha的剂量(低剂量组)和有效成分1.5倍(高剂量组)分别喷雾大田芹菜,设施药1次、2次和3次3个处理,并于末次施药后1、3、5、7和14 d按五点法随机在各小区内采集芹菜样品1~2 kg。芹菜样品匀浆后用乙腈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至注射器中,注射器装上针头式滤膜,加入分散固相吸附剂,使净化和过滤等步骤在注射器同步一次完成。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上以定时选择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芹菜中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的添加回收率为83.8%~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10.2%,定量限(LOQ)为5.5μg/kg;克百威添加回收率为90.5%~119.0%,RSD为3.7%~9.6%,LOQ为4.8μg/kg;3-羟基克百威添加回收率为92.0%~103.5%,RSD为1.8%~5.3%,LOQ为8.0μg/kg。大田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组中,末次施药后第14 d,施药1次、2次和3次处理的克百威残留量分别为未检出、0.009和0.017 mg/kg;高剂量组中,在末次施药后第14 d,施药1次、2次和3次处理的克百威残留量分别为0.026、0.056和0.089 mg/kg。【结论】建立了芹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的快速检测技术,整个检测分析过程可在30 min内完成,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以丁硫克百威有效成分180 g/ha的剂量喷雾1次,建议安全间隔期在5 d以上,喷雾2次以上则安全间隔期在14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硫克百威 克百威 3-羟基克百威 分散固相萃取 相色谱-串联质谱 露地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水胺硫磷农药残留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7
4
作者 陆振华 于丽芳 +1 位作者 蔡丹萍 李成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60,68,共7页
目的:探索影响茶叶中水胺硫磷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原因。方法:根据GB 23200.113—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要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茶叶中水胺硫磷残... 目的:探索影响茶叶中水胺硫磷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原因。方法:根据GB 23200.113—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要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茶叶中水胺硫磷残留量进行测定,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茶叶中水胺硫磷残留量测定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样品称量、体积引入、标准溶液校准、测量重复性、回收率等进行分析评定。结果:当茶叶中水胺硫磷残留量为0.050 mg/k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7 mg/kg,测定结果表示为ω=(0.050±0.007)mg/kg,k=2。结论:该方法主要不确定度来源为标准溶液校准及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胺硫磷 茶叶 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菌中24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5
5
作者 沈霞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3,225,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新鲜食用菌中的24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样品匀浆后,加入水、乙腈、盐,水平振摇提取,高速离心后去上清液氮气浓缩,乙酸乙酯定容,GC-MS/MS测定。使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I)进行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新鲜食用菌中的24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样品匀浆后,加入水、乙腈、盐,水平振摇提取,高速离心后去上清液氮气浓缩,乙酸乙酯定容,GC-MS/MS测定。使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I)进行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目标物碎片进行采集,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24种农药的内标曲线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 2均在0.9986以上,方法检出限(LOD)为2.0~3.0μg/kg,方法定量限(LOQ)为5.0~10.0μg/kg。在1,2,5倍定量限加标水平下,24种农药加标回收率为76.4%~10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9%~8.98%。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回收率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新鲜食用菌中24种农药残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食用菌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9种咔唑和卤代咔唑
6
作者 唐雷鸣 蒋玲波 +6 位作者 陈翔 高卓瑶 邓招超 王萍亚 倪鲁波 陆羚子 戴意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0-816,共7页
建立高效的海洋沉积物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高灵敏度的气相色谱(GC)—串联质谱(MS/MS)条件精准测定海洋沉积物中9种咔唑(CZ)及卤代咔唑(PHCZs)。冷冻干燥后的海洋沉积物样品经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净化并氮吹至近干,用丙... 建立高效的海洋沉积物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高灵敏度的气相色谱(GC)—串联质谱(MS/MS)条件精准测定海洋沉积物中9种咔唑(CZ)及卤代咔唑(PHCZs)。冷冻干燥后的海洋沉积物样品经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净化并氮吹至近干,用丙酮复溶后采用GC—MS/MS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9种目标物在0.10~10.00μg/kg或0.20~10.00μg/kg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6,该方法定量限为0.10~0.20μg/kg。在1倍、3倍、10倍定量限的加标水平下,9种CZ及PHCZs的回收率为83.5%~115.0%,相对标准偏差为3.43%~9.77%。该方法具有操作步骤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的优点,满足海洋沉积物中9种CZ及PHCZs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及卤代咔唑 海洋沉积物 萃取 净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种植土壤中6种广谱杀菌类农药的残留量 被引量:5
7
作者 路瑞娟 孙志洪 +1 位作者 张丽 郭伟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99-1302,共4页
以题示方法测定种植土壤中6种广谱杀菌类农药(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硅唑、氟菌唑、肟菌酯和百菌清)的残留量。随机采集种植土壤样品,经除杂、风干、研磨和过筛后,分取10 g,加入硅藻土5 g,研磨均匀,转移至加速溶剂萃取池中,在萃取温度7... 以题示方法测定种植土壤中6种广谱杀菌类农药(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硅唑、氟菌唑、肟菌酯和百菌清)的残留量。随机采集种植土壤样品,经除杂、风干、研磨和过筛后,分取10 g,加入硅藻土5 g,研磨均匀,转移至加速溶剂萃取池中,在萃取温度70℃时按照设定好的参数进行萃取。萃取液过活化好的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所得洗脱液于70℃氮吹至近干,用正己烷稀释至1 mL后注入气相色谱仪。6种农药在Rtx-5MS色谱柱上进行程序升温分离,用配电子轰击离子源的串联质谱仪检测,基质匹配法定量。结果显示:6种农药可在20 min内完成分离,其质量浓度均在0.05~2.0 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5~0.012 mg·kg^(-1);加标回收率为89.3%~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溶剂萃取 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广谱杀菌类农药 残留量 种植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及其同分异构体含量 被引量:3
8
作者 蔡洁云 王惠平 +4 位作者 刘巍 陈新瑞 许彦春 马晓伟 李超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48,140,共6页
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GC-MS/MS)建立一种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及其同分异构体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j]荧蒽(B[j]F)、苯并[j]醋蒽烯(B[j]A)、苯并[e]醋蒽烯(B[e]A)、苯并[e]芘(B[e]P)、苝(PER)含... 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GC-MS/MS)建立一种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及其同分异构体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j]荧蒽(B[j]F)、苯并[j]醋蒽烯(B[j]A)、苯并[e]醋蒽烯(B[e]A)、苯并[e]芘(B[e]P)、苝(PER)含量的方法,并以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目标物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0566~0.1817,0.1886~0.6055ng/支,线性相关系数达0.998以上;日内重复性和日间重现性分别为1.91%~3.97%,2.54%~4.46%;3种不同添加浓度下,加标回收率为92.60%~107.60%。表明试验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干扰较小,可作为一种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及其同分异构体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同分异构体 多环芳烃 相色谱—串联质谱 卷烟主流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滤过型净化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筛查代用茶中125种农药残留
9
作者 张权 吴玉田 +6 位作者 彭蕾 毕珊 周贻兵 林野 刘利亚 陈庆园 周雪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5-814,共10页
利用快速滤过型净化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建立了代用茶基质中125种不同极性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方法。目标物经DB-1701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分离,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 利用快速滤过型净化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建立了代用茶基质中125种不同极性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方法。目标物经DB-1701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分离,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内标法定量。通过GC-MS/MS检测方法对代用茶中的125种代表性农药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M-PFC TD-1型茶叶快速滤过型净化柱对铁皮石斛花提取液净化效果良好,而且能保证较高的农药回收率。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125种组分在0.01~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0),方法的检出限(LOD,S/N=3)为0.003~0.02 mg/kg,方法的定量限(LOQ,S/N=10)为0.01~0.05 mg/kg,在低、中、高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125种目标物的回收率范围为62.6%~107.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3.8%(n=6)。与其他经典的前处理方法相比,本方法无需活化、平衡、洗脱步骤,消耗溶剂较少,且M-PFC TD-1柱在净化效果方面表现得更好,可直接吸附代用茶基质中的色素、生物碱等大分子干扰物,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适用于大批量代用茶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筛查。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贵州省食药物质试点生产企业提供的50份代用茶样品进行检测,其中在2份代用茶样品中各检出至少1种农药残留,检出率为4%。本研究为掌握代用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种类及水平,提高相关的地方标准指标设置或技术要求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串联质谱 快速滤过性净化 农药残留 快速筛查 代用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青贮玉米中20种农药残留
10
作者 岳泰新 成宇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5-131,共7页
本实验以青贮玉米为试验样品,旨在建立测定青贮玉米中常规抽检20种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通过考察提取方式、提取溶剂、净化剂、基质效应对其结果的影响,最终建立青贮玉米中农药残留最优分析方法。结果表明... 本实验以青贮玉米为试验样品,旨在建立测定青贮玉米中常规抽检20种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通过考察提取方式、提取溶剂、净化剂、基质效应对其结果的影响,最终建立青贮玉米中农药残留最优分析方法。结果表明:20种农药在浓度为0.05~5.0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6;检出限为0.058~2.658μg/kg;定量限为0.193~6.860μg/kg;向S1样品中添加0.01、0.10、1.0 mg/kg的三水平浓度,每个水平做6次重复实验,其20种农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65%~98.5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54%~8.954%。因此,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结果准确的特点,适用于青贮玉米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 残留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海南田间辣椒虫螨腈动态残留特征
11
作者 王儒 张乐 +3 位作者 张欣琪 王婷 赵晓野 潘永波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45-51,共7页
采用QuEChERS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辣椒中虫螨腈的残留量,并分析在海南田间种植的辣椒中虫螨腈动态残留特征。辣椒样品前处理采用乙腈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通过定期采摘田间辣椒分... 采用QuEChERS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辣椒中虫螨腈的残留量,并分析在海南田间种植的辣椒中虫螨腈动态残留特征。辣椒样品前处理采用乙腈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通过定期采摘田间辣椒分析辣椒中虫螨腈的动态残留特征。0.01~0.15 mg/kg添加水平下,方法添加回收率为97.5%~108.1%,相对标准偏差为1.9%~3.1%,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kg。虫螨腈在辣椒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2)=0.9627,半衰期为T_(1/2)=3.5 d,18 d后降解率达100%。该检测方法经济节约,简便快捷,满足辣椒中虫螨腈残留分析要求;由虫螨腈消解规律可知,虫螨腈在辣椒上消解速度快,属于易降解农药。目前我国暂未规定辣椒中虫螨腈的最大残留限量,研究结果将为虫螨腈的规范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补充数据,为确保辣椒产品的出口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虫螨腈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动态残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油脂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瑶 高彤 +2 位作者 张浩 孙尚德 陈小威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旨在为减控3-氯丙醇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s)的污染程度和监测其含量变化奠定基础,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且能同时对食用油脂中3-MCPDE和GEs定性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采用甲醇钠-甲醇溶液对样品进行碱水解反应12 min,用正己烷脱脂后... 旨在为减控3-氯丙醇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s)的污染程度和监测其含量变化奠定基础,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且能同时对食用油脂中3-MCPDE和GEs定性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采用甲醇钠-甲醇溶液对样品进行碱水解反应12 min,用正己烷脱脂后,再用苯基硼酸(PBA)溶液衍生化20 min,采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提取液氮吹至干,用少量乙酸乙酯复溶后,作为待测样液,设置质谱电离能量60 eV,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70%~92.4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0%~6.17%,3-MCPDE和GEs分别在40~15 000μg/kg和200~15 000μg/kg较宽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6 0);该方法准确可靠,与进出口标准(SN/T 5220-2019)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采用该方法对24份常见市售食用油脂的3-MCPDE和GEs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3-MCPDE的检出率高达95.83%,平均含量为1 077.7μg/kg, GEs的检出率为79.17%,平均含量为1 074.8μg/kg,且棕榈油和米糠油的3-MCPDE含量和GEs含量远高于其他植物油。该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等优点,可用于食用油脂中3-MCPDE和GEs的同时测定,另外,急需改善棕榈油和米糠油中3-MCPDE和GEs的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脂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环境水中苯系物及氯苯类污染物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新茹 仝凯旋 +5 位作者 常巧英 张虹艳 陈辉 李相阳 张佳琳 李玲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4,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HS-SPME/GC-MS/MS),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水样中8种苯系物和12种氯苯类污染物的方法。采用DB-Heavy-Wax(2.1 mm×50 mm,1.7μm)色谱柱分离,通过对升温程序和质谱条件的优化,对待测物进行色...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HS-SPME/GC-MS/MS),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水样中8种苯系物和12种氯苯类污染物的方法。采用DB-Heavy-Wax(2.1 mm×50 mm,1.7μm)色谱柱分离,通过对升温程序和质谱条件的优化,对待测物进行色谱分离和特征识别。确定最佳前处理条件:向20 mL顶空瓶中加入10 mL水样及2 g NaCl,在55℃下以500 r/min振荡1 min,萃取时间为10 min,解吸时间为1 min。在最优实验条件下,20种分析物的线性范围为0.000 2~50μg/L,相关系数(r^(2))为0.996 0~0.999 7。方法检出限(LOD)为0.000 1~0.2μg/L,定量下限(LOQ)为0.000 2~0.5μg/L;在不同加标水平(1、2、10倍LOQ)下的回收率分别为75.4%~119%、72.7%~109%和97.8%~118%,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19%。采用该法对20批环境水样进行检测,其中1批样品检出甲苯。该方法具有效率高、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环境友好的优点,可为环境保护和污染物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水 顶空固相微萃取 相色谱-串联质谱 苯系物 氯苯类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氟乐灵的方法研究
14
作者 林茜 宣栋樑 +3 位作者 彭谦 朱震海 王学润 吴琳媖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82-2088,共7页
建立了水中氟乐灵的磁分散固相萃取GC-MS/MS分析方法。50 mL水样经20 mg磁性FSU吸附剂富集、10 mL二氯甲烷洗脱、氮吹浓缩至1 mL后进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全扫(SCAN)模式下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采用内标... 建立了水中氟乐灵的磁分散固相萃取GC-MS/MS分析方法。50 mL水样经20 mg磁性FSU吸附剂富集、10 mL二氯甲烷洗脱、氮吹浓缩至1 mL后进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全扫(SCAN)模式下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采用内标法定量。氟乐灵在1.0~5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2,方法检出限为1.48 n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0~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3.7%(n=6)。1个水样检出氟乐灵,检出浓度为2.21 ng/L。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水中氟乐灵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分散固相萃取 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氟乐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清 曾玉雪 +4 位作者 李上 兰姝姝 周娇 冉崇钧 房翠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8-1335,共8页
基于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GC-MS/MS)建立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方法。待测水样加入氘代同位素内标,经正己烷萃取,氮吹浓缩,TG-5SIL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GC-MS/MS测定... 基于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GC-MS/MS)建立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方法。待测水样加入氘代同位素内标,经正己烷萃取,氮吹浓缩,TG-5SIL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GC-MS/MS测定,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丰度比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在1.0~200μg·L^(-1)浓度范围内,17种PAEs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检出限(LODs)为0.03~0.1μg·L^(-1),定量限(LOQs)为0.1~0.3μg·L^(-1)。3个不同加标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3%~11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8.9%(n=6)。应用本方法测定30组生活饮用水,检出5种PAEs,含量较低。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大批量生活饮用水中PAEs的高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同位素稀释 生活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粮食中12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16
作者 刘敏 王晓伟 +3 位作者 崔岩 朱梅洁 乔乐凤 张李博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148,156,共8页
建立改进QuEChERS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粮食中12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选用小麦、玉米、稻谷作为样品,粉碎后加水浸润10 min,经乙腈-冰乙酸溶液(体积比99∶1)提取,再经无水MgSO_(4)、N-丙基乙二胺(PSA)、... 建立改进QuEChERS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粮食中12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选用小麦、玉米、稻谷作为样品,粉碎后加水浸润10 min,经乙腈-冰乙酸溶液(体积比99∶1)提取,再经无水MgSO_(4)、N-丙基乙二胺(PSA)、十八烷基硅烷(C_(18))及石墨化碳黑(GCB)净化,运用GC-MS/MS进行检测,基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2种目标农药在0.005~0.5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范围为0.0025~0.0120 mg/kg,定量限范围为0.0036~0.0160 mg/kg,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6.7%~117.3%,相对标准偏差为0.2%~10.2%,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大批量粮食样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有机磷农药残留 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锥栗中20种农药的残留量
17
作者 张延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3,共7页
取5.00 g锥栗样品置于50 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15 mL水,振荡摇匀,静置30 min。在离心管中加入1颗陶瓷均质子,加入15 mL体积比1∶99的乙酸-乙腈混合液,置于冰水浴中,再加入6.0 g无水硫酸镁和2.0 g无水乙酸钠,快速振荡摇匀,冰水浴中静置10 ... 取5.00 g锥栗样品置于50 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15 mL水,振荡摇匀,静置30 min。在离心管中加入1颗陶瓷均质子,加入15 mL体积比1∶99的乙酸-乙腈混合液,置于冰水浴中,再加入6.0 g无水硫酸镁和2.0 g无水乙酸钠,快速振荡摇匀,冰水浴中静置10 min。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8 mL置于装有1000 mg无水硫酸镁+300 mg C_(18)+300 mg N-丙基乙二胺(PSA)的15 mL离心管中,涡旋振荡5 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2 mL,于35℃水浴中氮气吹至近干,加入乙酸乙酯至1 mL,涡旋振荡混匀,过0.22μm有机滤膜,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滤液中20种农药的含量。20种农药在HP-5MS UI色谱柱上程序升温分离,以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混合标准溶液绘制工作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20种农药的质量浓度在5~500μg·L^(−1)内与对应的定量离子对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51~1.4μ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9.2%~97.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锥栗 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7种嘧啶类杀菌剂的残留量
18
作者 丁可 葛伟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7-592,共6页
土壤样品经除杂、碾碎、风干和过筛后,分取10 g,加入10 mL水(浸润样品),再加入5 g氯化钠和20 m L乙腈,混匀后离心3 min,取10 m L有机层以流量10 m L·min^(-1)过活化好的HLB固相萃取柱,以体积比1∶1的甲醇-二氯甲烷混合溶液5 m L洗... 土壤样品经除杂、碾碎、风干和过筛后,分取10 g,加入10 mL水(浸润样品),再加入5 g氯化钠和20 m L乙腈,混匀后离心3 min,取10 m L有机层以流量10 m L·min^(-1)过活化好的HLB固相萃取柱,以体积比1∶1的甲醇-二氯甲烷混合溶液5 m L洗脱。收集洗脱液,于50℃氮吹至近干,残留物用1 m L乙酸乙酯溶解,过0.22μm有机滤膜,滤液按照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在色谱分析中,以HP-5MS色谱柱为固定相,在柱升温程序下分离;在质谱分析中,以电子轰击离子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7种嘧啶类杀菌剂(嘧菌环胺、嘧菌腙、嘧霉胺、嘧菌酯、甲基嘧啶磷、氯苯嘧啶醇、嘧菌胺)的质量浓度在0.005~0.5 mg·L^(-1)内和对应的定量离子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4 1~0.008 4 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6.3%~11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0%。方法用于5份实际样品的分析,在2份样品中各检出了嘧菌环胺和嘧霉胺,检出量分别为0.032,0.051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土壤 嘧啶类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豆油加工过程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变化
19
作者 陈国峰 黄文功 +4 位作者 刘峰 董见南 程爱华 史冬梅 廖辉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在大豆加工过程中的残留变化特征,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检测方法,系统分析大豆原料及其加工产物(豆皮、大豆仁、豆饼、压榨毛油、豆粕、浸出毛油和成...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在大豆加工过程中的残留变化特征,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检测方法,系统分析大豆原料及其加工产物(豆皮、大豆仁、豆饼、压榨毛油、豆粕、浸出毛油和成品油)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特征。在黑龙江和安徽两地大豆田开展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的规范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结合加工因子(PF)校正的膳食风险评估模型,揭示其在不同加工环节的迁移规律及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大豆经压榨和浸出两种方式加工后压榨毛油和浸出毛油中吡唑醚菌酯均存在浓缩效应,加工因子在3.21~6.70之间,且浸出毛油的加工因子较压榨毛油高。大豆压榨毛油和浸出毛油精炼后成品油的加工因子在0.52~0.69之间,均低于1,与精炼过程中白土的吸附有关。国家估计普通人群吡唑醚菌酯在大豆加工前后的每日摄入量(NEDI)分别为0.7393和0.7555 mg,风险系数分别为39.1%和40.0%。在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s,GAP)条件下施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及大豆加工后对消费者的健康风险较低,加工因子校正评估模型更切合实际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残留 加工 吡唑醚菌酯 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油中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及角鲨烯热稳定性评价
20
作者 肖庚鹏 廖丹丹 +2 位作者 李桂生 罗香 袁璐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5-822,共8页
基于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食用油中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己烷提取食用油样品,使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PSA)与硅胶(CNW BOND Si)的混合吸附剂进行净化处理。通过TG-5ms色谱柱(30 m×0.25 mm... 基于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食用油中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己烷提取食用油样品,使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PSA)与硅胶(CNW BOND Si)的混合吸附剂进行净化处理。通过TG-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并以角鲨烷作为内标物,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下应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实验对色谱柱和吸附剂的选择分别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经方法学验证表明,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分别在0.03~0.4 mg/L和0.29~3.8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2。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的检出限(LOD,S/N=3)分别为0.4 mg/kg和4.0 mg/kg,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1.2 mg/kg和12 mg/kg。在3种不同类型的食用油中分别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的回收率分别为81.9%~102.5%和89.4%~116.1%,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3.5%~6.8%和3.2%~7.4%。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可靠、LOD低等优势,适用于食用油中角鲨烯和氧化角鲨烯的检测。利用该方法评价了花生油中角鲨烯的热稳定性,结果发现,当温度低于120℃时,角鲨烯未发生转化为氧化角鲨烯的现象;然而,当温度超过120℃后,角鲨烯的峰面积出现断崖式下降,且可明显检测到氧化角鲨烯的生成。利用该方法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和玉米油4类食用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检出角鲨烯,而氧化角鲨烯未在任何样品中检出。该方法旨在为食用油的储存管理以及品质快速鉴别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相色谱-串联质谱 角鲨烯 氧化角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