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对不同产地水蜜桃的气味指纹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于怀智 姜滨 +5 位作者 孙传虎 陈东杰 王忠强 张玉华 郭风军 张长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31-235,共5页
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分析北京平谷、山西运城、江苏阳山、浙江杭州、四川都江堰5个产地水蜜桃气味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分析北京平谷、山西运城、江苏阳山、浙江杭州、四川都江堰5个产地水蜜桃气味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匹配矩阵,分析其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气味指纹图谱差异。结果表明,5个不同产地水蜜桃中都含有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和乙酸异戊酯等大量酯类物质,多数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运城水蜜桃比其他4种水蜜桃的特异性挥发有机物多,己醛、1-己醇和1-丙醇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种。乙酸丙酯、乙酸异戊酯、3-甲基-1-丁醇乙酸酯等为阳山水蜜桃特异性挥发性有机物;乙酸戊酯在杭州水蜜桃中含量高于其他4种。阳山与都江堰水蜜桃虽都为白凤,但两者风味差异明显。通过PCA和匹配矩阵图分析,可很好地区分5个不同产地水蜜桃气味差异。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可快速区分不同产地水蜜桃挥发性有机物差异,为水蜜桃挥发性气味评价、产地鉴别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 主成分分析 味指纹 挥发性有机物质 水蜜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离子迁移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区分不同年份酿造白酒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敏敏 路岩翔 +4 位作者 赵志国 崔莉 闫慧娇 王晓 赵恒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26-232,共7页
目的:建立了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快速区分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的方法。方法:采用GC-IMS技术对多批次不同年份的酱香型酿造白酒样本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 目的:建立了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快速区分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的方法。方法:采用GC-IMS技术对多批次不同年份的酱香型酿造白酒样本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快速生成指纹图谱,并通过PCA-CA分析实现样本的快速区分。结果:将白酒中检测到的化合物峰利用NIST 2014气相保留指数数据库与IMS迁移时间数据库进行准确的二维定性后共鉴别出包含单体和二聚体在内的共53个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对比结果显示不同年份样本中所含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采用PCA分析可以实现不同年份原酒和老熟酒的正确区分,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 PCA-CA)处理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区分结果的准确性。结论:该方法直观、快速、准确,为酿造白酒的年份区分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 化学计量学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PCA-CA) 酿造白酒 年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分析不同贮藏时间白茶挥发性风味物质
3
作者 金阳 刘亚峰 +1 位作者 刁春华 苏小琴 《中国茶叶加工》 2025年第2期73-79,共7页
为比较贮藏时间对白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对贮藏1年、2年、4年、6年和8年的福鼎白牡丹进行检测分析。样品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21种,醇类8种,酯类6种,酮类6种,酸类2种,杂环类2种。白茶... 为比较贮藏时间对白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对贮藏1年、2年、4年、6年和8年的福鼎白牡丹进行检测分析。样品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21种,醇类8种,酯类6种,酮类6种,酸类2种,杂环类2种。白茶香气风味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清鲜的毫香、清香逐渐减弱,陈香逐渐显现。各组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有明显差异,且部分物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芳樟醇、氧化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醛、6-甲基-5-庚烯-2-酮等物质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在贮藏1年的白茶中(E,E)-2,4-庚二烯醛高于其他茶样,在贮藏8年的白茶中乙酸、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己醛和异丁醛等物质大量存在且含量远高于其他茶样,是贮藏过程中产生或增加的成分。采用GC-IMS技术可快速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白茶的挥发性物质差异,为年份白茶的快速鉴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白茶 贮藏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比较不同炮制工艺黄芪中挥发性有机物
4
作者 刘晓霞 高伟城 +1 位作者 王小平 林聪颖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5-312,共8页
为比较3种不同炮制工艺黄芪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检测生黄芪及其炮制品蜜炙黄芪和盐炙黄芪的挥发性有机物,构建GC-IMS指纹图谱,运用VOCal 0.4.10软件对特征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分析,结合主成分... 为比较3种不同炮制工艺黄芪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检测生黄芪及其炮制品蜜炙黄芪和盐炙黄芪的挥发性有机物,构建GC-IMS指纹图谱,运用VOCal 0.4.10软件对特征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炮制工艺黄芪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有机物49种。生黄芪、蜜炙黄芪、盐炙黄芪样品中分别共检出挥发性有机物42种、45种、49种,生黄芪中反式-2-辛烯醛、壬醛、1-辛醛和乙酸甲酯含量较高;蜜炙黄芪中2-丙酮、3-羟基-2-丁酮、1-羟基-2-丙酮、2-乙基-3,5-二甲基吡嗪和2-甲基吡嗪含量较高;盐炙黄芪中丙醛、丁醛、异戊醛、正戊醛、己醛及庚醛含量较高,通过PCA和OPLS-DA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炮制工艺黄芪样品。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筛选标准,共筛选出差异挥发性有机物27种,其中乙酸甲酯、2-丙酮、乙酸甲酯、2-乙基-3,5-二甲基吡嗪、1-羟基-2-丙酮、3-羟基-2-丁酮等是区分不同炮制工艺黄芪的风味差异的重要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炮制工艺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高盐稀态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5
作者 邹谋勇 黎焕波 +2 位作者 陈强 郭丽琼 林俊芳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9-78,共10页
采用常规检测方法、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以及感官评价对湖南传统高盐稀态酱油(编号为LOP1)和广东高盐稀态酱油(编号为HAY、LKJ)的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感官特性进行分析... 采用常规检测方法、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以及感官评价对湖南传统高盐稀态酱油(编号为LOP1)和广东高盐稀态酱油(编号为HAY、LKJ)的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感官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样品LOP1的全氮、还原糖和无盐固形物(8.87 g/100 mL、22.87 g/100 mL、21.8%)显著高于样品HAY、LKJ(4.07 g/100 mL、17.03 g/100 mL、17.40%;5.47 g/100 mL、17.90 g/100 mL、17.50%)(P<0.05),样品LOP1和LKJ氨基酸态氮(0.87 g/100 mL、0.85 g/100 mL)略低于样品HAY(0.93 g/100 mL)。GC-IMS检测结果显示,样品HAY、LKJ中醇类含量较高,而样品LOP1中酯类和含硫化合物含量较高。样品LOP1、HAY、LKJ中分别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280种、245种、256种,样品LOP1中酸类和呋喃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样品HAY、LKJ。HCA和PCA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高盐稀态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显著。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样品LOP1在酸香、麦芽香、焦香、酱香以及咸味、甜味、酸味、苦味、厚味等方面强度均优于样品HAY、LKJ,而样品HAY、LKJ表现出较强的醇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稀态酱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 全二维-飞行时间质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和GC-IMS技术分析采前套袋与未套袋油㮈果实品质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炎娟 周丹蓉 +2 位作者 方智振 陈文光 叶新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7-256,共10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采前套袋...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采前套袋对油㮈果实代谢产物、代谢途径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套袋后油㮈果皮和果肉着黄色。基于UPLC-MS/MS技术鉴定到604个油㮈果实代谢物,采前套袋改变果实代谢特征和代谢途径,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58个,上调物质22个,下调物质36个;其中,与滋味相关的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而与滋味相关的氨基酸部分差异显著。基于GC-IMS技术鉴定到油㮈果实含有醛类14种、酯类5种、醇类4种、酮类3种和其他1种共27个挥发性物质,多数酯类物质在未套袋果实中含量较高,多数醇类物质在套袋果实中含量较高。采前套袋与未套袋油㮈果实挥发性成分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基于中药数据库和已鉴定代谢物查询到199个活性成分,根据筛选标准得到37个关键活性成分,其中,采前套袋果实的槲皮素含量下调。由此说明,采前套袋可提高油㮈果实外观品质,对果实滋味、香气和功效成分等部分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㮈 套袋 超高效液-串联质技术 -离子迁移技术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挥发性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高凤泽 王治同 《中国果菜》 2022年第5期45-53,共9页
香气、滋味和外观是食品感官的三个重要指标。食品中的香气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可分为感官评价和仪器分析。主观感官评价和客观仪器分析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解释食品风味化学成分与感官体验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某种香气的呈香机理。本... 香气、滋味和外观是食品感官的三个重要指标。食品中的香气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可分为感官评价和仪器分析。主观感官评价和客观仪器分析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解释食品风味化学成分与感官体验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某种香气的呈香机理。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使用较为广泛和新兴的食品风味物质分离提取技术及分析鉴定方法,概述了每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领域,并对现代高新技术应用于食品风味物质分析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食品加工过程中分析鉴定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及其机理提供参考,为开发新型食品、研究香精香料及控制食品中挥发性有害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物质 仪器分析 分离提取 分析鉴定 微萃取技术 -质联用技术 -离子迁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枸杞品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曼祎 沈天辰 +4 位作者 刘春凤 郑飞云 钮成拓 李崎 王金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6-63,共8页
该文以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4个产地枸杞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活性物质含量及风味化合物进行测定,以期为枸杞品质评价及产地鉴别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枸杞理化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宁夏及青海产区枸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处... 该文以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4个产地枸杞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活性物质含量及风味化合物进行测定,以期为枸杞品质评价及产地鉴别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枸杞理化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宁夏及青海产区枸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气相离子色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四产地枸杞大多数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相同,但有16种物质在地区之间有较大的含量差异。正丙醇为内蒙古地区枸杞的特有物质,可用于鉴别内蒙古枸杞。糠醛、1-辛烯-3-醇、叶醇、2-甲基丁醛及异戊醛作为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分析筛选出的标记性物质可以对枸杞产地进行初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活性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 挥发性物质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硅对‘红地球’葡萄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江龙 张光弟 +4 位作者 张浩宇 张昆明 侯晓健 许昌 贾毅男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4,共6页
为探究外源硅素叶面喷施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剂量硅处理的果实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检测了果实挥发性组分。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果实的总糖、总酸、Vc、可溶性固形物均受到硅素的... 为探究外源硅素叶面喷施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剂量硅处理的果实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检测了果实挥发性组分。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果实的总糖、总酸、Vc、可溶性固形物均受到硅素的影响;各处理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32种,但风味物质丰富度不同;在喷施600倍硅素时葡萄的挥发性组分显著提高,其中酯类挥发性物质受影响最大,其次是醇类、醛类和杂环类。根据峰体积与对照相比:乙酸乙酯增加2873%、丙酸乙酯增加454%、乙酸异戊酯增加352%、3-甲基-3-丁烯-1-醇增加了327%,表明600倍硅素叶喷处理更有利于‘红地球’葡萄风味的改善。研究结果可为‘红地球’葡萄的品质定向调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喷硅素 红地球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GC-MS和GC-IMS分析不同处理方式下玉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嘉卿 冯涛 +1 位作者 张灿 张康逸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以玉米为研究材料,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炒、蒸、煮、速冻、预冷、冻干、漂染、清洗玉米等9种不同处理... 以玉米为研究材料,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炒、蒸、煮、速冻、预冷、冻干、漂染、清洗玉米等9种不同处理方式下玉米气味指纹图谱,考察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玉米都含有正己醛、1-辛烯-3醇、辛醇、2-戊基噻唑等化合物,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玉米主要风味物质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 风味 -质 活力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GC-MS和GC-IMS分析不同处理方式下青麦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康逸 孙嘉卿 +1 位作者 张灿 冯涛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1期20-30,共11页
以青麦仁为研究材料,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炒、蒸、煮、速冻、预冷、冻干、漂染、清洗青麦仁等9种不同... 以青麦仁为研究材料,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炒、蒸、煮、速冻、预冷、冻干、漂染、清洗青麦仁等9种不同处理方式下青麦仁气味指纹图谱,考察不同处理方式对青麦仁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下的青麦仁都含有正己醛、壬醛、苯甲醛、2-戊基噻唑等化合物,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处理方式下的青麦仁主要风味物质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麦仁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 风味 -质 活力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GC-MS和GC-IMS分析不同处理方式下青豆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冯涛 孙嘉卿 +1 位作者 张灿 张康逸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1期10-19,共10页
以青豆为研究材料,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炒、蒸、煮、速冻、预冷、冻干、漂染、清洗青豆等9种不同处理... 以青豆为研究材料,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炒、蒸、煮、速冻、预冷、冻干、漂染、清洗青豆等9种不同处理方式下青豆气味指纹图谱,考察不同处理方式对青豆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下的青豆都含有正己醛、1-辛烯-3-醇、辛醇、2-戊基噻唑等化合物,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处理方式下的青豆主要风味物质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豆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 风味 -质 活力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硅素对玫瑰香果实风味物质的影响
13
作者 许昌 张光弟 +4 位作者 张浩宇 贾毅男 张昆明 王江龙 侯晓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9-367,共9页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硅素对玫瑰香果实风味物质及常规品质指标的定向调控效果,为玫瑰香葡萄生产中合理叶面喷布硅肥、品质定向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检测分析玫瑰香果实风味物质等指标。...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硅素对玫瑰香果实风味物质及常规品质指标的定向调控效果,为玫瑰香葡萄生产中合理叶面喷布硅肥、品质定向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检测分析玫瑰香果实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在叶面喷施硅素处理的玫瑰香果实中检测出挥发性有机物47种,其中定性了32种,主要包括酯类、醛类、醇类和酮类。与CK相比,硅素浓度为200X时,乙酸丁酯的峰体积增大56.28%;硅素浓度400X时,苯甲酸甲酯的峰体积增大176.45%;600X时,乙酸丁酯的峰体积增大42.52%。对比发现,2-戊基呋喃、正己醇(二聚体)、正己醇、3-甲基-3-丁烯-1-醇、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二聚体)、3-甲基丁醛等物质随叶喷硅素浓度升高,体积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结论】600X与CK相似,200X与400X相似。400X时,玫瑰香葡萄糖含量最高,为17.04%;总酸含量最少,为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香葡萄 叶喷硅素 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的不同产地烟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郝捷 江彩艳 +2 位作者 柴颖 王煦松 姜鹏飞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3,117,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C-IMS)技术对贵州遵义、福建三明、湖南永州3个产地烟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探究3个产地烟草之间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并根据该差异对3个产地烟草进行区分。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到12...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C-IMS)技术对贵州遵义、福建三明、湖南永州3个产地烟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探究3个产地烟草之间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并根据该差异对3个产地烟草进行区分。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到12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已定性79种,醛类、酮类、醇类、酯类是3个产地烟草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3个产地烟草样品中醛类物质是整体风味的主要贡献者,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产地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布分别占据了相对独立的空间。与电子鼻技术相比,GC-IMS技术能够建立3个产地烟草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可视化呈现3个产地烟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轮廓,达到对烟草进行鉴别及产地溯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离子迁移技术 挥发性风味物质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