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气动涡轮主轴综合性能实验研究
1
作者 王晴 高翔 +5 位作者 金杰 章聪 冯娟 王鹏峰 陈源 李运堂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84-89,共6页
针对目前对主轴性能的检测大都是单一性能检测,开展微型气动涡轮主轴综合实验,以准确分析其性能。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同时测量主轴转速、振动加速度、径向跳动和温度,研究主轴在启动、稳定运行和停止阶段性能参数变化规律及其耦合关系。... 针对目前对主轴性能的检测大都是单一性能检测,开展微型气动涡轮主轴综合实验,以准确分析其性能。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同时测量主轴转速、振动加速度、径向跳动和温度,研究主轴在启动、稳定运行和停止阶段性能参数变化规律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启动阶段,转速增加,径向跳动增大,前端温差先降低后趋于平稳,最大下降0.35℃,后端温差先降低后逐渐上升,最大下降0.15℃;稳定运行阶段,主轴最高转速达到1.105023×105 r/min,主轴转速、振动加速度和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径向跳动减小;停止阶段,主轴转速迅速下降,内部流场失去平衡使主轴出现剧烈振动,径向出现不稳定跳动,前后端温度上升,为微型气动涡轮主轴性能和结构参数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实验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主轴 气动涡轮 性能实验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涡轮钻具涡轮副叶栅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邹雯 张晓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气动涡轮钻具涡轮副的设计包括强度结构设计和气动力计算2个方面,而气动力计算则在于合理设计涡轮副的气流通道。轮周效率只考虑定子、转子流道中的损失、余速损失,较明显地反映了流道中气流角度与涡轮效率的关系。运用鲍威尔法对其参... 气动涡轮钻具涡轮副的设计包括强度结构设计和气动力计算2个方面,而气动力计算则在于合理设计涡轮副的气流通道。轮周效率只考虑定子、转子流道中的损失、余速损失,较明显地反映了流道中气流角度与涡轮效率的关系。运用鲍威尔法对其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为了避免"退化现象",又提出修正算法,克服了退化不利的情形,能有效地收敛于无约束条件。应用实例表明,该优化方法可在涡轮副叶栅的初始设计中合理选择多个变量值,保证和提高了涡轮副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涡轮钻具 涡轮 叶栅 轮周效率 内点罚函数法 鲍威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气动涡轮的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蓝方昕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5-42,共8页
本文论述了喷咀斜放和平放在涡轮侧面时,变形冲动式高速气动涡轮的不同设计方法。
关键词 气动涡轮 变形冲动式 气动涡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气动涡轮气体多孔质径向轴承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
4
作者 葛载涛 张晓峰 +1 位作者 杜洪峰 张大卫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29,共7页
由于涡轮转子和涡轮喷杯的悬臂作用,高速气动涡轮在工作中易发生转轴倾斜现象。为探讨轴径倾斜对多孔质气体径向轴承性能的影响,设计双槽型和单槽型2种多孔质气体径向轴承结构,并分析多孔材料的变厚度分布、偏心率和倾斜角大小等结构误... 由于涡轮转子和涡轮喷杯的悬臂作用,高速气动涡轮在工作中易发生转轴倾斜现象。为探讨轴径倾斜对多孔质气体径向轴承性能的影响,设计双槽型和单槽型2种多孔质气体径向轴承结构,并分析多孔材料的变厚度分布、偏心率和倾斜角大小等结构误差和系统运动误差对轴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偏心率一定的情况下,双沟槽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高于相同条件下的单沟槽结构,并且在高速运转状态下,随着倾角的增加双沟槽结构具有更高的垂直力矩和水平力矩;当偏心率增大时,双沟槽的刚度高于单沟槽,所以双沟槽具有更好的抗倾斜能力;当气膜厚度增加时,2种结构的垂直力矩和水平力矩都下降,说明气膜厚度对轴承抗倾斜能力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质径向气体轴承 高速气动涡轮 稳态分析 沟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床主轴用微涡轮设计及其气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伟 周志雄 +2 位作者 宋铁军 任莹晖 肖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4-38,共5页
设计计算了微机床主轴用微涡轮的结构及其气动性能,采用FLUENT软件对微涡轮内的高速气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供气压力一定,微涡轮因气流压力产生的转矩随转速的变化不大,而因气流黏性产生的转矩随转速的提高大幅度减小,从而造... 设计计算了微机床主轴用微涡轮的结构及其气动性能,采用FLUENT软件对微涡轮内的高速气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供气压力一定,微涡轮因气流压力产生的转矩随转速的变化不大,而因气流黏性产生的转矩随转速的提高大幅度减小,从而造成总转矩减小.微涡轮室内的背压力随供气压力的提高而增大,严重影响了微涡轮转速的提高.微涡轮喷嘴流出的气流未直接流向与其对应的叶片上,而是在涡轮室内来流的作用下绕叶轮流动,气流损失较大.最后对微涡轮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转矩提高了13%,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气动涡轮 结构设计 气流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冷循环涡轮气动方案
6
作者 梁晨 肖东明 +1 位作者 王靖超 刘晗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0,79,共4页
以间冷循环燃气轮机总体对动力涡轮的设计要求为目标,进行了间冷循环动力涡轮气动方案改型设计研究。计算采用成熟的轴流涡轮一维气动设计软件Concept NREC Axial,在一维气动损失模型的选用方面,通过对某型机性能复算进行了验证。方案... 以间冷循环燃气轮机总体对动力涡轮的设计要求为目标,进行了间冷循环动力涡轮气动方案改型设计研究。计算采用成熟的轴流涡轮一维气动设计软件Concept NREC Axial,在一维气动损失模型的选用方面,通过对某型机性能复算进行了验证。方案改型计算在满足间冷循环燃机总体对动力涡轮的参数进行大规模调整的前提下,以尽量保留原型机的高可靠性为目标,并综合考虑了性能与改型难度的平衡,完成了多个方案的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改型设计的涡轮可以基本满足间冷循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间冷循环 涡轮气动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缘倒角对涡轮轮缘密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白涛 杨青真 +3 位作者 施永强 陈玲玲 解云琪 李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14019-14025,共7页
为研究转子叶片前缘倒角结构对涡轮轮缘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在不同封严流量下,对转子前缘带倒角和不带倒角的轮缘密封装置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转子前缘倒角结构通过改变前缘附近压力势场从而对主流燃气入侵和封严出流冷气与主... 为研究转子叶片前缘倒角结构对涡轮轮缘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在不同封严流量下,对转子前缘带倒角和不带倒角的轮缘密封装置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转子前缘倒角结构通过改变前缘附近压力势场从而对主流燃气入侵和封严出流冷气与主流的干涉产生影响。增加倒角结构有利于减弱主流高温燃气入侵的程度,在低封严流量下,最大可使得涡轮盘腔封严效率提高7%;倒角结构削弱了由封严间隙涡和马蹄涡形成的通道涡强度,降低封严冷气与主流干涉造成的气动损失。当封严流量为主流流量的1.3%时,带倒角装置的涡轮级气动效率增大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缘倒角 燃气入侵 封严效率 封严冷气 涡轮气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流CFD方法的涡轮可控涡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蒋筑宇 范召林 +1 位作者 邱名 陈劲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7994-8004,共11页
为进一步实现高性能涡轮精准气动设计、提升涡轮效率,基于Euler方程通流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发展了控制叶排出口环量的涡轮可控涡设计方法。设计方法通过时间推进法求解二维流动方程,采用具有TVD性质的... 为进一步实现高性能涡轮精准气动设计、提升涡轮效率,基于Euler方程通流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发展了控制叶排出口环量的涡轮可控涡设计方法。设计方法通过时间推进法求解二维流动方程,采用具有TVD性质的三阶精度Godunov格式,时间方向按显式-隐式交替求解。损失系数通过模型计算后在径向重新分布,在给定叶排出口环量分布后涡轮气动设计开始进行。利用设计方法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单级涡轮进行了自由涡和可控涡设计,并利用三维CFD方法验证气动性能。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可控涡设计。相比三维模拟结果,通流结果流量误差在0.2%左右,膨胀比误差在-0.02左右,效率误差不超过0.77%;可控涡设计比自由涡设计效率更高,转子叶根反力度更高,叶排根部二次流和流动分离更弱、损失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气动设计 通流CFD技术 时间推进法 损失分布 可控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拔除术致面颈部皮下气肿2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泓钰 刘志国 +2 位作者 黄紫娴 侯劲松 唐海阔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6,共3页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中最常见的操作,其并发症以疼痛、肿胀、局部感染和张口受限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高速气动涡轮机在拔牙术中的广泛应用,由其导致的皮下气肿时有发生。虽然皮下气肿较为少见,但是严重的医源性皮下...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中最常见的操作,其并发症以疼痛、肿胀、局部感染和张口受限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高速气动涡轮机在拔牙术中的广泛应用,由其导致的皮下气肿时有发生。虽然皮下气肿较为少见,但是严重的医源性皮下气肿有潜在致命性危险。气体可通过切开的黏骨膜,也可通过牙根或者牙周进入面颈部皮下组织,通过组织间隙往上可进入颞肌、颅底间隙,往下可进入胸部、纵膈。本文报道2例拔牙中使用高速气动涡轮机致严重面颈部皮下气肿的病例,并对严重面颈部皮下气肿发生的原因、诊断和预防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气动涡轮 拔牙 头颈部皮下气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静压径向气体轴承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春雷 段翔 +2 位作者 田洪雨 张开鑫 尹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9-85,共7页
以气动涡轮支承结构静压径向气体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静压径向气体轴承的微分模型,利用工程数值方法计算轴承承载力、刚度和气体质量流量,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节流器参数对轴承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优化方向下轴承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 以气动涡轮支承结构静压径向气体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静压径向气体轴承的微分模型,利用工程数值方法计算轴承承载力、刚度和气体质量流量,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节流器参数对轴承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优化方向下轴承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的优化方向节流器参数的敏感性不同,以气体质量流量为优化方向明显不符合设计需要,以承载力为优化方向得到的轴承综合性能最好;平均气膜厚度、节流孔直径和数量是影响轴承承载特性的主要因素,节流孔直径越小承载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径向气体轴承 承载力 节流器 气动涡轮 支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eller modeling and analysis based on UG NX/KF and Fluent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凌云 黄红辉 Rae W.West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430-3434,共5页
Parametric modeling of the impeller which drove a small wind device was built by knowledge fusion technology.NACA2410 airfoil blade was created by KF language.Using technology of UG/KF secondary development for the au... Parametric modeling of the impeller which drove a small wind device was built by knowledge fusion technology.NACA2410 airfoil blade was created by KF language.Using technology of UG/KF secondary development for the automatic modeling of wind turbine blade,the program can read in the airfoil data files automatically and the impeller model entity can be generated automatically.In order to modify the model,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eller were analyzed for getting aerodynamic parameters by Fluent.The maximum force torch and best parameters of impeller were calculated.A physical prototype impeller was manufactured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esign was verified,and the error of force torch betwee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about 10%.Parameterization design of the impeller model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modeling and flexibility of the CAD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fusion airfoil wind turbine blade parametric design CAD/C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blade pitch angle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立勋 梁迎彬 +1 位作者 刘小红 郭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417-1427,共11页
Wind energy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VAWT) appears to be particularly promising for the shortage of fossil fuel reserves owing to its distinct... Wind energy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VAWT) appears to be particularly promising for the shortage of fossil fuel reserves owing to its distinct advantages, but suffers from poor self-starting and low power coefficient. Variable-pitch method was recognized as an attractive solution to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thus majority efforts had been devoted into blade pitch angle effect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local flow field of S-VAWT, mathematical model was built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outputs and pitch angl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s of blade were carried out and optimized pitch angle along the rotor were presented.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fixed pitch and variable-pitch S-VAWT were conducted, and a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by the optimized blade pitch angle, in particular, a relative increase of the power coefficient by more than 19.3%. It i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the self-starting is greatly improved with the optimized blade pitch 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pitch angle numerical simulation self-starting power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