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适宜指数在早稻产量动态预报上的应用 被引量:59
1
作者 易雪 王建林 宋迎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89,共5页
结合早稻生理特性和前人研究成果,分别构建了早稻温度、降水及日照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为反映多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协同效应,建立了早稻气候适宜度模型。根据不同时段的早稻气候适宜度,利用加权法,构建了早稻气候适宜指数。基于气候适... 结合早稻生理特性和前人研究成果,分别构建了早稻温度、降水及日照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为反映多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协同效应,建立了早稻气候适宜度模型。根据不同时段的早稻气候适宜度,利用加权法,构建了早稻气候适宜指数。基于气候适宜指数与早稻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早稻气候适宜指标。并利用历年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和早稻产量建立了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回代检验和预报检验的丰歉趋势正确率、实际预报准确率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宜 气候适宜指数 早稻产量 气候适宜指标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江西晚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易灵伟 杨爱萍 +1 位作者 余焰文 蔡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5-891,共7页
本文利用1981—2014年江西91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的分县晚稻产量资料,结合江西地区气候特点及晚稻生理特性,构建适用于江西地区晚稻降水、温度、日照及综合适宜度模型,并根据适宜度与产量的相关关系,确定气候适宜指数... 本文利用1981—2014年江西91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的分县晚稻产量资料,结合江西地区气候特点及晚稻生理特性,构建适用于江西地区晚稻降水、温度、日照及综合适宜度模型,并根据适宜度与产量的相关关系,确定气候适宜指数,建立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江西晚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回代检验及预报检验,从而实现对江西地区晚稻气候适宜度诊断及晚稻产量动态预报的目的。结果表明:模型的回代检验、产量丰歉趋势、产量动态预报检验的准确率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产量 气候适宜 气候适宜指数 产量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气候适宜指数作早稻产量动态预报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万春 黄志梅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利用温度、降水和日照资料,根据早稻生理特性和有关研究成果,分别构建早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早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来反映多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协同效应。根据不同时段的早稻气候适宜度,构建早稻气候适宜指数。... 利用温度、降水和日照资料,根据早稻生理特性和有关研究成果,分别构建早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早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来反映多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协同效应。根据不同时段的早稻气候适宜度,构建早稻气候适宜指数。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和早稻产量建立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回代检验和预报检验的丰欠趋势正确率、实际预报准确率均有较好效果,能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气候适宜 气候适宜指数 早稻产量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天然橡胶产量和气候适宜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佟金鹤 张卫红 +1 位作者 刘少军 甘业星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使用气候适宜度指数方法对海南岛橡胶树气候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选择去趋势互相关分析(DCCA)方法对橡胶树单产和气候适宜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橡胶单产在东部和西部较低,最低值出现在文昌,为657.30kg·hm^(-2);最高值为... 使用气候适宜度指数方法对海南岛橡胶树气候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选择去趋势互相关分析(DCCA)方法对橡胶树单产和气候适宜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橡胶单产在东部和西部较低,最低值出现在文昌,为657.30kg·hm^(-2);最高值为三亚的1376.54kg·hm^(-2)。海南岛中部单产的变化幅度较小,其余地区单产均呈明显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普遍超过10 kg·hm^(-2)·a^(-1)。海南岛中部和东部综合适宜度水平较高,适宜度指数超过0.70,西部适宜度水平较低,为0.39;温度和光照适宜度指数空间差异小,整体在0.80和0.70以上;降水适宜度指数在中部和东部较高,西部南部偏低,数值在0.42—0.77之间;风速适宜度在中部和南部超过0.75,在西部和北部适宜度指数偏低,最低达到0.18。DCCA分析结果显示,气候适宜度与橡胶单产存在明显的长程相关关系,降水和产量的相关性最高,风速相关性最低;空间上,东部相关性较低,西部、北部和和南部相关性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A 天然橡胶产量 气候适宜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贵州辣椒产量动态预报模型构建 被引量:5
5
作者 谭文 杨世琼 +2 位作者 左晋 刘宇鹏 于飞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探明辣椒单产与气候要素变化的相关性,为促进辣椒产业优质高效生产及为贵州省辣椒产量预报提供气象科学依据。【方法】在贵州省北部加工型辣椒产业带和南部鲜食辣椒产业带分别选择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县市区(北部产业带选择湄潭... 【目的】探明辣椒单产与气候要素变化的相关性,为促进辣椒产业优质高效生产及为贵州省辣椒产量预报提供气象科学依据。【方法】在贵州省北部加工型辣椒产业带和南部鲜食辣椒产业带分别选择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县市区(北部产业带选择湄潭县、绥阳县和凤冈县,南部产业带选择盘州市、瓮安县和西秀区),对其在2010—2017年辣椒生育期内的气象条件和平均单产进行分析,构建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并基于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建立分区域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辣椒生育期内(5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累积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与辣椒单产丰歉值均呈正相关,其相关性均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基于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建立的北部和南部辣椒产业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回代检验表明,全省预报的平均准确率达88.35%,北部辣椒产业带产量预报模型准确率高于南部产业带;全省预报模型回代检验及检验的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8.35%和84.34%。【结论】建立的辣椒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能够客观反映贵州省北部、南部两大辣椒产业带的气候适宜度与单产丰歉值的变化情况;建立的贵州省辣椒不同时段的预报模型可客观反映辣椒生长期内的气象要素变化对单产增减的影响,动态预报模型预测结果可信,预报准确率相对较高,可满足省级辣椒产量动态预报的业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相对气候适宜指数 产量预报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一季稻生长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的建立与试用 被引量:46
6
作者 张建军 马晓群 许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3,共6页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一季稻的生理特征,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建立了安徽省分区域一季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反映多因子对一季稻影响的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段内单要素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集成,...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一季稻的生理特征,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建立了安徽省分区域一季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反映多因子对一季稻影响的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段内单要素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集成,构建了分区域一季稻单要素适区指数和气候适宜指数模型,并对两种集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基于气候适宜指数与一季稻产量的关系,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归一化法气候适宜指数模型优于绝对值法,气候适宜指数与产量丰歉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对一季稻的产量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指标回代检验准确率较高,业务试用效果良好,可以用之评价气候条件对一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适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稻 气候适宜 气候适宜指数 模型 指标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武强 倪超 +4 位作者 范莉 唐余学 罗孳孳 方丽 蔡国强 《农学学报》 2022年第12期69-75,共7页
为做好重庆重要特色经济作物茎瘤芥的产量预报,本研究耦合光、温、水与茎瘤芥产量形成的供需关系,以预报日前不同生育期气象资料作为参考数据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建立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茎瘤芥幼苗—... 为做好重庆重要特色经济作物茎瘤芥的产量预报,本研究耦合光、温、水与茎瘤芥产量形成的供需关系,以预报日前不同生育期气象资料作为参考数据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建立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茎瘤芥幼苗—瘤茎膨大期气候适宜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相关性优于仅考虑瘤茎膨大期的分析结果。采取幼苗—瘤茎膨大期以及仅瘤茎膨大期两类参考数据集建立茎瘤芥瘤茎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模型,幼苗—瘤茎膨大期作为参考数据集的计算模型表现更佳,不同起报时间瘤茎产量预报准确率平均值92.0%;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值0.196;丰歉趋势准确率平均值68.2%。说明幼苗期气象条件对茎瘤芥瘤茎产量形成有一定贡献,考虑幼苗期气象要素的气候适宜指数能够更好地解释气象条件对茎瘤芥产量形成的影响。利用2017—2019年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对产量丰歉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各年度产量预报准确率基本在90%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能够以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对茎瘤芥产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预报 气象产量指数 气候适宜指数 茎瘤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气候适宜诊断指标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27
8
作者 宋迎波 王建林 +2 位作者 李昊宇 郑昌玲 姜朝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8-773,共6页
在考虑土壤水分和降水对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的基础上,构建了冬小麦水分适宜度计算方法,结合冬小麦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计算模型,建立了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关系,采用加... 在考虑土壤水分和降水对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的基础上,构建了冬小麦水分适宜度计算方法,结合冬小麦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计算模型,建立了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关系,采用加权平均构建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利用历史气候适宜指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和冬小麦观测试验资料,建立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程度诊断阈值;并利用该阈值,建立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基本适宜和不太适宜诊断指标,对提升农业气象定量评价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候适宜 气候适宜指数 诊断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气候适宜评价指标的确定与验证 被引量:12
9
作者 谭方颖 宋迎波 +1 位作者 毛留喜 王建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4-239,共6页
为科学、定量地评价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在考虑了玉米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指标,构建了东北区温度、水分、日照适宜度模型,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了玉米气候适宜... 为科学、定量地评价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在考虑了玉米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指标,构建了东北区温度、水分、日照适宜度模型,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了玉米气候适宜度。考虑到不同发育期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形成影响程度的客观差异,运用相关系数法设定玉米生育期内各旬对产量的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构建了玉米播种至任意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利用各时段历史气候适宜指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确定了不同等级的气候适宜评价指标。基于该指标将1993—2011年玉米全生育期气候适宜指数划分为气候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并将该指标进行验证。检验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气候适宜等级与生育期内气象条件的优劣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播种~拔节、播种~乳熟、播种~成熟3个阶段的气候适宜等级与产量增减幅度的相关性十分显著(P≤0.05),且越接近成熟期,相关性越明显;气候适宜等级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玉米生育期内气象条件的优劣变化及逐年、典型灾害年产量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气候适宜 气候适宜指数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水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玲 任曙霞 +4 位作者 张佩 董京铭 朱云凤 何玲 张亚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7,共7页
利用1981─2016年江苏省13个市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的水稻产量资料,结合江苏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水稻生理特性,构建了适用于江苏地区水稻的温度、日照、降水适宜度模型;根据气候适宜度与水稻气象产量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气候... 利用1981─2016年江苏省13个市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的水稻产量资料,结合江苏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水稻生理特性,构建了适用于江苏地区水稻的温度、日照、降水适宜度模型;根据气候适宜度与水稻气象产量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气候适宜指数,进而建立了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江苏各市及全省的水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历史拟合检验和预报检验,拟合准确率平均为95.05%,预报准确率平均为96.15%,达到了业务工作中准确率95%以上的预报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气候适宜 气候适宜指数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佩霞 王军邦 +2 位作者 孙晓芳 王猛 李英年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45-3156,共12页
高寒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适宜性是生态学基础问题。基于2000—2018年三江源区气象数据和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数据,拟合了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气候适宜性参数,以探讨气候适宜性指数的时空格局及气候影响。结果表明:气候适宜性参数中,... 高寒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适宜性是生态学基础问题。基于2000—2018年三江源区气象数据和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数据,拟合了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气候适宜性参数,以探讨气候适宜性指数的时空格局及气候影响。结果表明:气候适宜性参数中,高寒草地植被生长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分别为-16.69℃和12.55℃,水汽压亏缺值限制生长的最高和最低值分别为0.50 kPa和0.13 kPa,四个参数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植被温度适宜性指数尽管以每10年1.4%的速率增加,但水分适宜性指数和辐射适宜性指数呈下降趋势,导致综合气候适宜性指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气候变化总体朝不利于高寒草地植被生长方向发展。本研究不仅为研究植被生长模拟提供本地化模型参数,也为认识气候变化影响,基于气候适宜性开展生态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温度 适宜水汽压亏缺 气候适宜指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麓湖山杏花观赏适宜度指数研究
12
作者 黄彬 刘雯丽 贺汉清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211-213,共3页
利用2015—2022年8年杏花观赏期内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利用多元线性统计分析法、百分位数法,开展麓湖山杏花观赏适宜度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麓湖山气候度假指数很适宜,麓湖山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属于冷,适宜杏花生长。通过麓湖山观赏气... 利用2015—2022年8年杏花观赏期内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利用多元线性统计分析法、百分位数法,开展麓湖山杏花观赏适宜度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麓湖山气候度假指数很适宜,麓湖山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属于冷,适宜杏花生长。通过麓湖山观赏气候适宜度指数(XHZS)等级及预报方程研究得到,最适宜观赏杏花的平均温度在10℃左右,平均风速在1.5m/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麓湖山 杏花 气候度假指数 温湿指数 风效指数 气候适宜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城县旅游气候特征及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洁 李湘湘 张金垒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2期224-226,共3页
利用庆城县1991—2020年近30年的气候资料,通过建立气候适宜性综合指数模型定量评价庆城县旅游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庆城县适宜旅游的季节为5—9月,其中最适宜月份为6月和8月。庆城县5—9月气候风和日丽、温湿适宜、阳光充沛,加上自身... 利用庆城县1991—2020年近30年的气候资料,通过建立气候适宜性综合指数模型定量评价庆城县旅游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庆城县适宜旅游的季节为5—9月,其中最适宜月份为6月和8月。庆城县5—9月气候风和日丽、温湿适宜、阳光充沛,加上自身独特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庆城县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气候特征 气候适宜性综合指数 模型 庆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产量动态集成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易雪 王建林 +1 位作者 宋迎波 帅细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应用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作物气候适宜指数、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分别建立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利用这3种方法分别对1996―2005年湖南早稻产量进行动态模拟预报,在分析预报误差的基础上,确定每种方法的预报权重,建立动态集成... 应用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作物气候适宜指数、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分别建立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利用这3种方法分别对1996―2005年湖南早稻产量进行动态模拟预报,在分析预报误差的基础上,确定每种方法的预报权重,建立动态集成预报方法。拟合检验结果表明,集成预报方法的丰歉趋势预报正确率、产量预报准确率都较任意单一预报方法稳定,且有一定程度提高。利用上述方法分别对2006―2008年湖南早稻产量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除2006年的丰歉趋势预报因早稻收获阶段遭遇台风出现错误外,集成预报法的丰歉趋势预报正确率、产量预报准确率都较高,且好于任意单一预报方法,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影响指数 气候适宜指数 ORYZA2000模型 早稻 产量 动态预报 丰歉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集成预报方法 被引量:39
15
作者 邱美娟 宋迎波 +3 位作者 王建林 邬定荣 刘玲 刘建栋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在新型统计检验聚类分析(CAST)方法对山东省冬小麦种植区进行合理分区的基础上,利用基于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关键气象因子影响指数、气候适宜度指数、WOFOST(world food study)作物生长模型分别建立各区域冬小麦产量动态预... 在新型统计检验聚类分析(CAST)方法对山东省冬小麦种植区进行合理分区的基础上,利用基于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关键气象因子影响指数、气候适宜度指数、WOFOST(world food study)作物生长模型分别建立各区域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方法,利用这4种方法分别对2004—2011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进行动态预报,在分析历史预报结果平均准确率的基础上,剔除预报准确率低于90.0%的预报方法,确定每种方法的权重系数,采用加权方法建立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集成预报方法。结果表明:4种单一产量预报方法在各区域各时段的预报准确率很不稳定,波动范围较大。而集成预报方法对山东省各区域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准确率相对于4种单一预报方法均有所提高,预报准确率普遍在95.0%以上,且其预报结果稳定性较好,变化比较平稳,集成预报方法更适合在业务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历史丰歉 关键气象因子 气候适宜指数 集成预报技术 WOF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强 唐余学 +4 位作者 闫梦玲 张悦 孙恩虹 范莉 方丽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6-494,共9页
旨在以涪陵茎瘤芥为例,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2种方法建立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模型,比较2种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显示,2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单产预报准确率,在茎瘤芥产量的动态预报中,基于气候适宜... 旨在以涪陵茎瘤芥为例,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2种方法建立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模型,比较2种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显示,2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单产预报准确率,在茎瘤芥产量的动态预报中,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最低单产预报准确率为88.7%,最高单产预报准确率为99.9%;基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最低单产预报准确率为88.9%,最高单产预报准确率为99.7%,准确率极值差异较小。对比不同年份各起报日期的平均单产预报准确率可知,基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得出的单产预报准确率优于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对比同一年份不同起报日期的平均单产预报准确率可知,起报时间在1月1日及之前的预报准确率最高。在有限验证年份内,对比单产预报结果与历年实际单产发现,基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在产量趋势预报及大多数年份的单产预报准确率方面,均表现为优于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产量预报 气候适宜指数 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