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远程控制系统设计
1
作者 张晓东 石章宏 +1 位作者 宋继志 高绍姝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187,共6页
为实现偏远地区致密气积液气井的无人值守与智能控制,该文以树莓派4B为核心,搭建了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硬件系统,并设计了电源管理模块、AD采样模块和电磁阀驱动模块;根据气井积液特征,提出了基于阈值和差分序列控制的无人监督控制策略... 为实现偏远地区致密气积液气井的无人值守与智能控制,该文以树莓派4B为核心,搭建了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硬件系统,并设计了电源管理模块、AD采样模块和电磁阀驱动模块;根据气井积液特征,提出了基于阈值和差分序列控制的无人监督控制策略。将柱塞气举远程监控系统部署在实际生产气井上,结果显示监控系统运行良好,延长了气井平稳运行时间,实现气井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柱塞气举 排水采气 智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举排水井缓蚀阻垢剂优选与应用
2
作者 罗诉舟 刘友权 +2 位作者 周厚安 付铖 张雪莹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1,共7页
目的针对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气举排水井井筒结垢严重、酸化解堵有效时间短、高温环境下缓蚀阻垢剂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开展高温缓蚀阻垢剂的优选与现场试验,以延长气井堵塞周期,确保气井稳定排水。方法针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及堵... 目的针对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气举排水井井筒结垢严重、酸化解堵有效时间短、高温环境下缓蚀阻垢剂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开展高温缓蚀阻垢剂的优选与现场试验,以延长气井堵塞周期,确保气井稳定排水。方法针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及堵塞现状,采用结垢预测软件模拟井筒结垢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水质配伍性、碳酸钙垢阻垢性能评价、工况条件下阻垢与缓腐性能评价等室内试验,优选出有机膦羧酸C与pH调节剂进行复配,并在A井开展化学阻垢现场试验。结果室内性能评价实验表明,有机膦羧酸C、pH调节剂复配药剂的缓蚀阻垢性能良好,在高温(140℃)、高矿化度(110 g/L)条件下阻垢率为49%,腐蚀速率为7.55 g/(m^(2)·h)。A井进行现场缓蚀阻垢试验后解堵周期延长50天,阶段排水量增加26651 m^(3),且日排水量呈缓慢上升趋势,排水效果良好,全年可节约运行成本36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结论使用有机膦羧酸C、pH调节剂复配的缓蚀阻垢剂化学阻垢工艺有效延缓了井筒结垢堵塞,确保了气井排水效果,为气藏延缓水侵趋势、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适用于同类型打孔气举排水井或其他高温高产水井阻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 结垢 化学阻垢 缓蚀阻垢剂 高温 气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3
作者 韩国庆 邢志晟 +3 位作者 岳震铎 杨伯客 左昊龙 梁星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3,共12页
气井积液是大部分天然气井在开发中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排水采气工艺是排出井底积液并恢复和提高气井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柱塞气举是一种可以高效排出井底积液的间歇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低产井和高气液比... 气井积液是大部分天然气井在开发中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排水采气工艺是排出井底积液并恢复和提高气井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柱塞气举是一种可以高效排出井底积液的间歇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低产井和高气液比井,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排水采气技术之一。为此,系统地从柱塞类型及应用场景、柱塞气举速度模型、工作制度优化及故障诊断、新型柱塞气举工艺4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分析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并总结了8种新型柱塞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进而针对目前气井生产效率低和井底积液难排出的情况,展望了柱塞气举工艺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国外,中国柱塞气举工艺应用广泛,发展较为成熟,新型柱塞气举工艺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2)速度模型可精确模拟柱塞在井筒中的运动状态;工作制度优化逐步向智能化发展。(3)目前仍存在柱塞气举工艺智能化程度低和无法适应复杂油气井生产的问题。结论认为,柱塞气举工艺下一步发展应聚焦4个方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适应复杂井条件下的技术开发、结合其他采气工艺的复合应用、基于气藏—井筒—地面一体化的井群制度优化。该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动国内柱塞气举相关研究与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并可以为柱塞气举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气举 气井积液 排水采气 速度模型 工作制度优化 故障诊断 智能柱塞 新型柱塞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管尺寸与注气方式对间歇气举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易先中 秦赛博 +2 位作者 丁恒 乐容昌 许志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97,137,共8页
间歇气举能够有效提高低渗透率、低压、低产量油井的开采效率。为增强间歇气举举升效果,以VOF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Fluent软件开展数值模拟,在考虑重力条件下研究油管尺寸及间歇注气时的注气频率、注气振幅和注气方式对气举效果的影响规... 间歇气举能够有效提高低渗透率、低压、低产量油井的开采效率。为增强间歇气举举升效果,以VOF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Fluent软件开展数值模拟,在考虑重力条件下研究油管尺寸及间歇注气时的注气频率、注气振幅和注气方式对气举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管尺寸的增大,油管出口处举升的液体质量增大,气举效果增强;间歇注气频率增大,油管出口处举升液体质量减小,气举效果减弱;间歇注气振幅增大,油管出口处举升液体质量增大,气举效果增强;减小间歇注气频率、增大注气振幅有利于提高气举效果;大振幅和高频率下的间歇注气方式更有利于增强气举举升效果。间歇气举的主要影响程度和因素可以表示为:间歇注气振幅>间歇注气方式>间歇注气频率。研究结果可为间歇气举方式的参数优化和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气举 油管尺寸 数值模拟 气举效果 注气振幅 VO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举阀流量预测新模型
5
作者 侯耀东 廖锐全 +3 位作者 王伟 罗威 周东慧 陈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746-10754,共9页
为解决Thornhill-Craver方法预测气举阀流量不准确的问题,以空气为介质,在气举阀实验平台上开展气举阀流量研究。对2.8、3.2、4.8、6.4 mm阀孔尺寸的气举阀进行实验,得到不同阀孔尺寸下阀杆行程与流量系数、临界压力比的函数关系;通过... 为解决Thornhill-Craver方法预测气举阀流量不准确的问题,以空气为介质,在气举阀实验平台上开展气举阀流量研究。对2.8、3.2、4.8、6.4 mm阀孔尺寸的气举阀进行实验,得到不同阀孔尺寸下阀杆行程与流量系数、临界压力比的函数关系;通过考虑阀球表面压力随工况条件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入阀的打开程度,优化了阀杆行程求解方法;对气举阀过流面积进行建模,利用已知参数分析推导了过流面积计算新方法;在实验及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气举阀流量预测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对不同阀孔尺寸及工况条件下气举阀流量预测准确,平均相对误差为3.34%,较Thornhill-Craver方法有了较大提高,对判断气举阀在井下的工作状态及提高气举设计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阀流量 Thornhill-Craver 气举 阀杆行程 流量系数 过流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抽油机井高气液比防气举升技术
6
作者 梁宁 马春爱 +2 位作者 宋广蕊 王力 王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2,共8页
针对CO_(2)驱替过程中,采出井气液比升高、产液量下降快,抽油泵气影响严重,无法正常生产的问题,形成了CO_(2)驱抽油机井高气液比防气举升技术。首先,通过在柱塞上增设导压孔,平衡泵筒内部压力,形成导压式防气抽油泵,防止气锁现象发生,... 针对CO_(2)驱替过程中,采出井气液比升高、产液量下降快,抽油泵气影响严重,无法正常生产的问题,形成了CO_(2)驱抽油机井高气液比防气举升技术。首先,通过在柱塞上增设导压孔,平衡泵筒内部压力,形成导压式防气抽油泵,防止气锁现象发生,维持油井生产;其次,应用基于重力沉降的串联型气液分离装置,减少进入抽油泵泵筒内的气体体积,降低气的影响,提升举升效率;最后,利用室内实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证明了高气液比防气举升技术的可行性,措施后平均单井日增油0.2 t,经济效益显著。CO_(2)驱抽油机井高气液比防气举升技术在气驱油井的应用过程中,单井产液量提升明显,能有效举升CO_(2)驱替出的原油,是碳利用的重要组成场景,可进行工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比 气举 CO_(2)驱 室内实验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气举工艺下基于重力观测的MEMS全姿态位姿测量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邱晓宁 武泰安 +3 位作者 冯金双 许春晖 吴杰 鲍作帆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2,共7页
为解决柱塞小体积自主高精度位姿测量的难题,针对柱塞气举工艺,设计了一种基于重力观测的微机电系统(MEMS)全姿态位姿测量系统。首先,利用柱塞工作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不存在非重力运动加速度的特性,设计了基于重力观测的自主导航算法提高... 为解决柱塞小体积自主高精度位姿测量的难题,针对柱塞气举工艺,设计了一种基于重力观测的微机电系统(MEMS)全姿态位姿测量系统。首先,利用柱塞工作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不存在非重力运动加速度的特性,设计了基于重力观测的自主导航算法提高位姿测量精度;其次,考虑到柱塞垂直运动过程中俯仰翻转时无解的问题,设计了全姿态解算算法。最后,对所设计的位姿测量系统进行了实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位姿测量系统进行作业时,水平姿态精度不大于0.05°、航向漂移小于0.5°/h、短时位置精度不大于0.8 m,验证了该系统可解决柱塞目前存在的小体积自主高精度位姿测量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气举 微机电系统 位姿测量 重力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气举用自振空气射流研究
8
作者 唐川林 夏美丽 +4 位作者 杨凤玲 胡东 程宏贵 唐志英 石密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5,共7页
为了探究自激振荡空气射流发生机理以及最佳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基于流体自激振荡原理,以Helmholtz共振腔作为物理模型,着重分析了自激振荡脉冲空气射流的关键影响因素;利用FLUENT软件对自激振荡脉冲空气射流内外瞬时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为了探究自激振荡空气射流发生机理以及最佳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基于流体自激振荡原理,以Helmholtz共振腔作为物理模型,着重分析了自激振荡脉冲空气射流的关键影响因素;利用FLUENT软件对自激振荡脉冲空气射流内外瞬时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取其流动特性;通过试验得到了在不同长径比L/d1和不同工作压力下,自激振荡空气射流的压力脉动特性。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良好;长径比与工作压力共同影响射流脉冲效果,减小工作压力将导致能量交换能力变差,削弱射流振荡效果;当工作压力为0.4 MPa时,射流流速大,剪切层卷吸率高,脉冲效果最好;长径比存在一最佳值,使得射流振荡效果最好,当L/d1=7.5左右时,射流的脉动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自振空气射流应用于脉冲气举效率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 脉冲气举 自激振荡 脉冲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差法的海底气举扬矿装置建模与工作特性分析
9
作者 汪志能 邹俊伟 +1 位作者 林伟明 王晓川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8-276,共9页
气举扬矿装置通过气-液-固三相间动量交换,实现海底矿浆的举升,能长期在泥、水、砂等多相共存的恶劣环境中工作,克服了传统机械泵耐磨性差、密封要求高的缺点,具有极强的市场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海底气举扬矿装置气-液-固三相力... 气举扬矿装置通过气-液-固三相间动量交换,实现海底矿浆的举升,能长期在泥、水、砂等多相共存的恶劣环境中工作,克服了传统机械泵耐磨性差、密封要求高的缺点,具有极强的市场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海底气举扬矿装置气-液-固三相力学作用过程极为复杂,传统三相力学平衡方法难以精确建立海底气举扬矿模型,严重影响扬矿装置的设计与过程控制。为了提升扬矿性能,在不考虑气-液-固内部力学作用机理情况下,从气-液-固混合流体整体压降衰减角度建立扬矿装置理论模型。提取扬矿管气-液-固流动单元,分析流动单元与管壁的摩擦损耗特性,建立混合流体的压差模型,并以扬矿管进出口压力为约束条件,形成了扬矿理论模型,突破了常规三相力学建模繁琐难题。在此基础之上,搭建海底气举扬矿实验测试平台,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理论模型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误差在17.6%范围内;2)增大气体表观速度提高了混合流体压差,却降低了含固率,这可能是因为高进气工况下液流摩擦损耗较大,可采取液流减阻策略提高扬矿性能;3)固体颗粒表观速度随气体表观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存在最优气体表观速度使得装置扬矿量最大。研究结论为海底气举扬矿装置多相流动特征分析及装置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采矿 气举 气-液-固 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自激振气举泵提升性能试验研究
10
作者 黄希循 邓晓刚 +1 位作者 姜奇志 汪朝晖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3,共8页
为提高气举泵的提升效率,设计了一种带有振荡腔结构的新型气举泵,通过振荡腔对混合流的激励作用,增强气液混合物在提升管内的输运能力。计算了提升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随气相速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振荡腔结构与无振荡腔结构... 为提高气举泵的提升效率,设计了一种带有振荡腔结构的新型气举泵,通过振荡腔对混合流的激励作用,增强气液混合物在提升管内的输运能力。计算了提升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随气相速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振荡腔结构与无振荡腔结构在不同浸没率下,排水量、峰值点位置、提升效率随着进气量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提升管内流型变化的影响,排水量随着进气量增大存在先升后降的趋势;进气量<75 m^(3)/h时,有振荡腔结构提升效率高于无振荡腔结构,进气量>75 m^(3)/h时,提升效率低于无振荡腔结构,最佳进气量范围在50~75 m^(3)/h之间;新型结构气举泵提升性能受进气量、浸没率影响,存在最佳工况,且在最佳工况范围内,相较于传统结构效率提高10%~20%。研究结果可为气举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 自激振荡 气液两相流 环形喷嘴 提升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柱塞气举智能控制评价算法
11
作者 周云浩 王天宏 +2 位作者 游敦杰 徐艺萍 毛俊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49-356,共8页
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效可靠的气井控制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提高低压气井产气效率的关键技术中,柱塞气举的智能评价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评价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柱塞气举智能评价算法。所... 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效可靠的气井控制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提高低压气井产气效率的关键技术中,柱塞气举的智能评价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评价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柱塞气举智能评价算法。所提算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核心,通过分析油压、套压、开关井状态和生产制度等关键特征,实现对柱塞气举控制算法性能的综合评估。在实际采集的气井数据上进行广泛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提高评价的准确率和稳定性。具体来说,所提算法在正常率预测精度方面,相较于贝叶斯神经网络(BNN)和带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网络(Attention-LSTM)算法分别提高了14%和5%,在稳定运行率预测精度方面,相较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提高了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气举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智能评价 气井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潜泵-气举组合接力举升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志 李孟杰 +2 位作者 赵海洋 赵春立 蒋青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70,19-20,共6页
针对单项人工举升工艺不能满足的深抽问题,从举升工艺原理与工艺管柱结构角度,提出了多种可能的组合举升方案以及组合原则。鉴于气举的独特优点,深井泵与气举的组合,尤其是电潜泵(ESP)与气举(GL)的组合具有突出优点,适合大排量深抽。对E... 针对单项人工举升工艺不能满足的深抽问题,从举升工艺原理与工艺管柱结构角度,提出了多种可能的组合举升方案以及组合原则。鉴于气举的独特优点,深井泵与气举的组合,尤其是电潜泵(ESP)与气举(GL)的组合具有突出优点,适合大排量深抽。对ESP-GL的举升管柱结构型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小直径油管与气举阀直接连接代替常规环空气举的实施方案,避免了环空直接气举对动液面深度和下部深井泵的影响,为其他举升工艺与气举的组合创造了条件。利用提出的ESP-GL组合设计方法所开展的设计计算表明,在电潜泵排量和举升压头不变的条件下,气举组合接力举升后可使电泵的下泵深度达到6 000 m以上,为深层油气藏的大排量举升提供了技术手段;而在ESP下泵深度不变的条件下,气举组合后有助于提高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泵 气举 组合举升 工艺 深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疏浚及清淤用机电一体化成套气举装置 被引量:11
13
作者 廖振方 陈德淑 +4 位作者 邓晓刚 李军 杨昌林 王红霞 赵建新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作者提出采用气举装置和自激振荡脉冲射流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成套疏浚和清淤装置来完成三峡库区疏浚和清淤。提出了实施的具体方案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 ;建立了气举装置的物理和数学模型 ,探讨了自激振荡脉冲射流破碎器的机理。工业现... 作者提出采用气举装置和自激振荡脉冲射流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成套疏浚和清淤装置来完成三峡库区疏浚和清淤。提出了实施的具体方案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 ;建立了气举装置的物理和数学模型 ,探讨了自激振荡脉冲射流破碎器的机理。工业现场实践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 自激振荡 脉冲射流 清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同站高压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流程改造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心敏 贾浩民 +2 位作者 宁梅 任发俊 高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2,共6页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不断开发,低压弱喷产水气井逐渐增多,部分产水气井需要采取助排措施。针对气田产水现状及其站场多井高压集气、多井集中注醇的工艺特点,借鉴天然气连续循环气举技术成功应用的经验,开展了同站高压井气举排水...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不断开发,低压弱喷产水气井逐渐增多,部分产水气井需要采取助排措施。针对气田产水现状及其站场多井高压集气、多井集中注醇的工艺特点,借鉴天然气连续循环气举技术成功应用的经验,开展了同站高压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试验:从同一集气站高低压气井并存、高低压井井口相距较远的现状出发,对站内流程进行改造,并加设一段高压管线,将高压井的高压气引入低压弱喷产水气井的油套环空,且连续注入,实现连续气举排水采气。多口气井的现场试验表明:工艺流程改造简单、现场实际操作应用方便,相比井口压缩机气举更加经济,当气举气量大于0.5×104 m3/d时,就能够基本满足同站高压井气举排水采气工艺要求,气举气量大于1×104 m3/d时,气举效果良好,有效地提高了低压弱喷气井的利用率和开井时率,维持了弱喷气井的平稳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 同井场 高压井 气举 排水采气 流程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积液气井气举排水井筒流动参数优化 被引量:18
15
作者 白晓弘 田伟 +1 位作者 田树宝 李康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苏里格气田气井具有低压、低产、产水、携液能力差等特点,由于井筒积液严重,部分气井出现压力和产量下降过快的现象,制约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因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排水采气措施来清除井筒积液。然而,排水采气井筒多相流体流动的机理较复杂... 苏里格气田气井具有低压、低产、产水、携液能力差等特点,由于井筒积液严重,部分气井出现压力和产量下降过快的现象,制约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因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排水采气措施来清除井筒积液。然而,排水采气井筒多相流体流动的机理较复杂,目前,排水采气措施的参数(如气举的注气量)设计多是依靠经验或利用较简单的临界携液流量等参数确定的,针对整个排水采气井筒气液流动规律的变化及能量损失的研究较少。文中通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低产积液气井气举前后整个井筒气液流动规律进行分析,并根据注气量对井筒压降和气举效率的影响,确定适用于苏里格气田气井气举复产的最优注气参数,为选择合适的排水采气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气井 积液 气举 井筒流动规律 流型 井筒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气举单元多目标优化配气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想平 张柏年 +2 位作者 汪崎生 廖锐全 管定一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9-62,共4页
本文建立了以从连续气举单元获得日产油量和日工作现金收入最大为多目标的优化配气数学模型。用"线性加权和"法求解该模型可得到最优配气方案。据此编制了优化配气计算程序。给出了对一个含有7口连续气举井的单元的配气计算实例。结... 本文建立了以从连续气举单元获得日产油量和日工作现金收入最大为多目标的优化配气数学模型。用"线性加权和"法求解该模型可得到最优配气方案。据此编制了优化配气计算程序。给出了对一个含有7口连续气举井的单元的配气计算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单目标优化配气方法更适合我国石油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气 连续气举 模型 优化设计 气举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气举在川西地区定向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董耀文 谭明文 周兴付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5,126,共3页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一般应用于直井,国内外尚没有在定向井中应用的先例。为了探索该工艺在定向井中的应用,在川西气田川孝601-4井(最大井斜角为38.49°)开展了柱塞气举试验。通过优化入井工具串长度以及施工程序,成功安装了井下设...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一般应用于直井,国内外尚没有在定向井中应用的先例。为了探索该工艺在定向井中的应用,在川西气田川孝601-4井(最大井斜角为38.49°)开展了柱塞气举试验。通过优化入井工具串长度以及施工程序,成功安装了井下设备,并对各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井安装柱塞气举后,柱塞运行正常,油套压差明显减小,增产天然气0.8×104m3/d,排水采气效果非常明显,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在定向井中的首次成功应用,表明该工艺可以适用于井斜角小于40°的定向井,拓宽了该项工艺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川西气田气井的排水采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柱塞气举 排水采气 参数 设计 优化 四川盆地 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井间互联气举排水采气新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于淑珍 胡康 +2 位作者 冯朋鑫 方子奇 张晓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8-140,158,共3页
针对靖边气田高压气井、低压弱喷产水气井的站场工艺特点,借鉴天然气连续循环理论,本着流程改造简单、实用的原则,设计了适合于靖边气田的井间互联气举工艺流程和试验参数。按照气举气量为0.3×104、0.5×104、1.0×104、1.... 针对靖边气田高压气井、低压弱喷产水气井的站场工艺特点,借鉴天然气连续循环理论,本着流程改造简单、实用的原则,设计了适合于靖边气田的井间互联气举工艺流程和试验参数。按照气举气量为0.3×104、0.5×104、1.0×104、1.2×104m3/d 4个制度进行试验,摸索合理气举参数,验证工艺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工艺设计可行,气举气量为1.0×104m3/d时效果最好,摩阻损失小,气井生产较稳定,气举效果好。通过在10口气井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排水采气效果,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气举排水采气 井间互联 靖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举工作特性的实验与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唐川林 胡东 杨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7-352,共6页
研究了进气方式对气举提升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气流喷嘴个数、喷射角度以及接气管布置方式来测试提升管出口端排液量、排沙量、沙颗粒浓度和提升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进气方式的变化对气举提升性能有显著影响.当气量较低时,采用非对称布... 研究了进气方式对气举提升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气流喷嘴个数、喷射角度以及接气管布置方式来测试提升管出口端排液量、排沙量、沙颗粒浓度和提升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进气方式的变化对气举提升性能有显著影响.当气量较低时,采用非对称布置喷嘴时其提升性能最好;当气流较高时,则需要采用对流体扰动较弱的进气方式以减小阻力损失,避免提升效率过低.实验还发现,气举的排液量、排沙量和举升效率都随着进气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即存在一个最佳气量值与之对应,但反应气举最佳工作特性的参数值几乎不能重合,因此要完全满足气举最优工况是很难实现的.另外,基于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建立了气举提升效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 工作特性 喷嘴 进气角度 排沙量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小蓉 呼玉川 +2 位作者 谢飞 何明 方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0-112,共3页
随着气田开发进入后期,出水气井日益增多,排水采气工艺成了川渝气田实现稳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的攻关,形成了泡排、气举、机抽、电潜泵等几大工艺为主线的排水采气工艺系列,至2004底,排水采气累计增产约天然气110×108m3,实现了... 随着气田开发进入后期,出水气井日益增多,排水采气工艺成了川渝气田实现稳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的攻关,形成了泡排、气举、机抽、电潜泵等几大工艺为主线的排水采气工艺系列,至2004底,排水采气累计增产约天然气110×108m3,实现了老气田的有效挖潜。但是,随着老气田地层能量的不断消耗,地层压力大大降低,这些工艺暴露出了许多难以适应的问题,而川渝气田低压出水气井又日趋增多,为了有效提高气井排水采气效率,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排水采气工艺———球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通过橡胶球在气液相之间形成机械界面,达到防止液体滑脱、提高举升效率的目的。目前该项工艺已在蜀南气矿试验成功,其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液体回落,减小液体滑脱损失,减少注气量,显著提高气液上升流动的举升效率和稳定性,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接替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 排水采气 滑脱 效率 优化设计 川渝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