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教育路径研究——以云南民族地区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为例 |
于敏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1
|
|
2
|
民间文学类非遗从语象到图像的视觉转译设计研究 |
苏琴
夏倩
毕钰阳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24 |
0 |
|
3
|
高校图书馆民间文学类出版物在“非遗”保护传承和服务创新中的载体价值及其实现对策 |
邹双林
杨明明
|
《兰台内外》
|
2019 |
0 |
|
4
|
论新媒体视域下民间文学类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以抖音为例 |
宋兴
|
《艺术科技》
|
2021 |
0 |
|
5
|
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措施研究 |
兰昱
|
《艺术评鉴》
|
2017 |
1
|
|
6
|
非遗表演类项目保护与传承的“浙江经验” |
杨和平
|
《音乐文化研究》
|
2020 |
0 |
|
7
|
戏曲类非遗项目在展示空间中的呈现研究--以泗泾十锦细锣鼓展陈项目为例 |
金恺婷
胡平
|
《艺术科技》
|
2021 |
1
|
|
8
|
发掘千年瑰宝,传递创新秘钥--解读“国五批”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 |
郝庆军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2 |
2
|
|
9
|
基于非遗融入高职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侯振伟
傅淑萍
贾述涵
肖潇
|
《湖南包装》
|
2023 |
2
|
|
10
|
吉林市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探析 |
白宇
|
《戏剧之家》
|
2015 |
1
|
|
11
|
河北音乐类“非遗”的创新性发展研究--以深州老丝弦为例 |
李泽芬
赵文昊
王珊
|
《艺海》
|
2020 |
0 |
|
12
|
声明 |
《当代音乐》编辑部
|
《当代音乐》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