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网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创业学习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追 姜海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40-146,共7页
为探讨民族网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机理,构建民族网络、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学习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层次回归法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通过对新疆高校745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民族网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 为探讨民族网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机理,构建民族网络、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学习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层次回归法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通过对新疆高校745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民族网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学习及其各维度在民族网络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网络 少数民族大学生 创业能力 创业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在线健康科普信息实践的体裁类型和交互方式探究——基于Bilibili的网络民族志启示
2
作者 王馨笛 赵宇翔 +1 位作者 宋小康 赵梦圆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42,共12页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群体在线健康科普信息实践中的主要传播体裁类型及交互方式,并分析触达对象的情感倾向,以优化老年健康科普的传播效果。[方法/过程]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方法,运用体裁分析框架识别老年在线健康科普信息...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群体在线健康科普信息实践中的主要传播体裁类型及交互方式,并分析触达对象的情感倾向,以优化老年健康科普的传播效果。[方法/过程]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方法,运用体裁分析框架识别老年在线健康科普信息的体裁类型,并通过参与式观察解析交互方式,同时结合情感分析技术,考察不同体裁类型所引发的情感反应。[结果/结论]不同传播体裁的内容特征鲜明,并呈现出各异的情感倾向;多样的交互方式在提升传播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播体裁与交互方式相互作用,为优化线上健康科普的体裁设计与交互策略,以及促进老年群体的广泛参与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科普 老年人 健康信息实践 体裁类型 交互方式 B站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病理与竞速文化——一项网络民族志研究
3
作者 张黎 周霖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
以豆瓣小组“高校青椒的自留地”为研究田野,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病理及其牵涉的文化现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病理表现为加速化的时间消费、功绩主体的时间异化、时间碎片的弥散游弋,这... 以豆瓣小组“高校青椒的自留地”为研究田野,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病理及其牵涉的文化现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病理表现为加速化的时间消费、功绩主体的时间异化、时间碎片的弥散游弋,这形塑了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漂浮式”图景:高校青年教师的过度繁忙阻滞学术身份的意义建构,其学术生活被时间的道德化规范操控,原子化时间引发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性断裂。进而言之,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加速主要原因在于基于行政逻辑的评价体系以及基于绩效权威的时间嵌入机制。在外部驱动力、离心力、自我内驱力的综合作用下,栖居于“竞速轨道”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建构出一种“竞速文化”,这不仅仅是行政逻辑的影响结果,同时也是青年教师个体的时间能动性的影响结果。理性审视与正确运用这一时间辩证法,是高校青年教师抵及理想的学术生活节奏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学术生活 时间病理 竞速文化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构与重构: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信息茧房”及调适——基于职教学子他我与自我形象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4
作者 宋亚峰 陈思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22,共9页
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提升需要增加社会对职教学子的了解,打破刻板印象形成的“信息茧房”。为明晰职教学子的社会形象,通过收集主流社交平台资料和不同群体的访谈资料,对职教学子的社会形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形成职教学子他我与自我... 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提升需要增加社会对职教学子的了解,打破刻板印象形成的“信息茧房”。为明晰职教学子的社会形象,通过收集主流社交平台资料和不同群体的访谈资料,对职教学子的社会形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形成职教学子他我与自我形象的标签谱系,完成职教学子社会形象建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形象内涵的比较分析得出二者间的形象错构,表现在群体整体形象、家庭血缘形象、技能学习形象上,产生于社会群体与职教学子群体间的多元信息互动偏差。为此,应调适职教学子他我与自我形象偏差,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一是质量筑基,筑牢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内核与基石;二是不断激励职教学子自我突围与“破茧成蝶”,通过其自我成长与蜕变逐渐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固有偏见;三是媒体赋能,创新性运用社交媒体,讲好中国职教故事,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学子 他我形象 自我形象 职业教育吸引力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学术志趣漂移的成因与复位——基于“退学博士”小组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肖 段鑫星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4,共11页
作为博士生的必备品质,学术志趣是引领其坚定科研信念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的深层动力,影响学术训练成效与未来职业期望。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文本分析,研究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漂移现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发现其生成主要受四维因素的聚合作用... 作为博士生的必备品质,学术志趣是引领其坚定科研信念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的深层动力,影响学术训练成效与未来职业期望。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文本分析,研究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漂移现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发现其生成主要受四维因素的聚合作用,即现实处境的诱发、过往体验的加速、未来预判的催化与退出路径的驱动。其中,现实处境包括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成本考虑、重要他人、关键事件与自身条件;过往体验涵盖个体经历与原有观点;未来预判是对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环境、待遇的提前觉察;退出路径则是指具备脱离固有场域的措施与方法。各因素相互交织、彼此作用,共同推动漂移的萌芽、扩散与达成。结合现状表现、深思成因经过,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漂移复位与厚植提升尚需多方协力,复盘生涯规划,澄清职业目标;规范导师指导,矫正导学关系;关注培养过程,构筑资源网络;推进精准供给,完善退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学术志趣 志趣培养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自我议程设置下乡村教师媒介形象的解构与重构——基于网络民族志的质性研究
6
作者 雍蓉 王淑文 陈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随着对乡村教师队伍支持力度的加大,乡村教师备受关注。网络的繁荣让主流媒体不再完全掌握社会议程的设置,并赋权个体以自主设置自我议程的机会。针对主流媒体为其塑造的符号化的应然和实然的媒介形象,乡村教师利用自媒体上传图文与视频... 随着对乡村教师队伍支持力度的加大,乡村教师备受关注。网络的繁荣让主流媒体不再完全掌握社会议程的设置,并赋权个体以自主设置自我议程的机会。针对主流媒体为其塑造的符号化的应然和实然的媒介形象,乡村教师利用自媒体上传图文与视频,重构了一个作为主体的人、丰富的文化生活、诗意栖居和新乡贤的新媒介形象,并形成主体间性互动、粉丝和意见领袖泛化议程、主流媒体议程介入的议程传播机制。在利用自媒体呈现自我属性时,存在利用乡村教师身份炒作等不良行为,为此政府需要加强监管。乡村教师的现实形象与媒体形象是否存在差异、差异何以产生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角色形象是新的研究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议程设置 媒介形象 网络民族 公众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化如何驱动电商用户绿色消费行为——基于蚂蚁森林的网络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杜松华 徐嘉泓 +1 位作者 张德鹏 杨晓光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202,I0036,I0037,共14页
电商平台吸引了海量用户,并通过游戏化示能促进用户绿色消费,产生了可观的环保与商业效益。厘清游戏化技术特征与用户心理动机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利用游戏化有效激励用户绿色消费的核心所在。本文援引需求—示能性—特征框架与目标框架理... 电商平台吸引了海量用户,并通过游戏化示能促进用户绿色消费,产生了可观的环保与商业效益。厘清游戏化技术特征与用户心理动机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利用游戏化有效激励用户绿色消费的核心所在。本文援引需求—示能性—特征框架与目标框架理论,通过网络民族志方法获取蚂蚁森林及其用户5737条帖子和32817条评论,进行扎根理论编码,以此理清了游戏化元素、功能等技术特征与游戏化示能性之间的多维度关系,提出了享乐与获益动机主导的短期游戏化驱动路径,及融合享乐、获益和规范多元动机主导的长期游戏化驱动路径,最终提炼了游戏化驱动电商用户绿色消费的实现路径模型与理论框架。本文拓展了游戏化及绿色消费领域的前沿研究,为繁荣绿色消费市场提供了游戏化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电子商务 游戏化平台 绿色消费行为 游戏化示能性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窍”与“自救”:基于网络民族志的“二本学子”学历突围历程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伟 邬志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9,61,共9页
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对“二本学子”的学历困境和“自救”实践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研究发现,“二本学子”的“开窍”源于关键事件、重要他人以及个体心智成熟的多重影响。“自救”方式包括通过考研提升学历层级或通过“考... 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对“二本学子”的学历困境和“自救”实践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研究发现,“二本学子”的“开窍”源于关键事件、重要他人以及个体心智成熟的多重影响。“自救”方式包括通过考研提升学历层级或通过“考编”“找到好工作”等方式寻求社会认同。“二本学子”的“自救”历程既受外部环境、资源的制约,也受限于对自身能力和未来前景的自我怀疑。为此,部分“自救”者在迷茫和不甘的交织中完成了从外求于人到内省于己的心态转变,如愿实现“自救”。然而,成功逆袭的“幸运儿”们却仍然可能面临挥之不去的学历“烙印”。“二本学子”的“自救”历程表明,大学分层初衷与现实的背离使学历俨然成为一种出身,也让社会深陷学历歧视陷阱。而学历出身与其他不平等因素的交叉影响也在拷问社会公正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本学子” 学历歧视 “开窍” “自救”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文化实践”的网络民族志——研究者的视角与阐释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信茹 王东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类学家的"田野"不再局限于固有"方位"和实体空间,而逐步拓展至网络虚拟空间。在网络空间中,研究者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更是对社区和研究对象做出积...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类学家的"田野"不再局限于固有"方位"和实体空间,而逐步拓展至网络虚拟空间。在网络空间中,研究者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更是对社区和研究对象做出积极贡献的"创造者"。作者以自己的田野经验和个案研究为例,将网络民族志视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共同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这样的研究视角和以往网络民族志相关研究较为不同。同时,研究双方于网络空间中的"共在",使得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参与度及个人情感投注等方面都发生变化。由此,作者提出,在网络民族志研究中,研究者作为观察者和文化创造者的双重身份得到凸显。此外,网络民族志中的田野更具"流动性",民族志文本的写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通过该研究,作者认为,从研究者的视角深入剖解和讨论,不仅在于了解网络对研究过程所带来的影响,还在于把握研究者如何面对网络世界,如何阐述自己。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样的研究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思网络空间赋予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族 研究者 文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论中的“网络民族主义” 被引量:28
10
作者 罗迪 毛玉西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51,共5页
本文对2003年来处于争议中的“网络民族主义”,从术语兴起、概念描述、成分构成、观点争论等方面做了学理上的梳理分析,论述了这种新现象的发展脉络;结论中的几点思考,揭示了“网络民族主义”对现实社会与政治造成的重要影响,以及今后... 本文对2003年来处于争议中的“网络民族主义”,从术语兴起、概念描述、成分构成、观点争论等方面做了学理上的梳理分析,论述了这种新现象的发展脉络;结论中的几点思考,揭示了“网络民族主义”对现实社会与政治造成的重要影响,以及今后探讨与研究的重点所在。总之,作为民族主义思潮发展新阶段的“网络民族主义”,其发展动向值得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愤青 网络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帝吧出征”看民族性的“再生产”——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再审视 被引量:10
11
作者 茅根红 蔡中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4,共5页
网络民族主义方兴未艾,作为互联网与民族主义的结合体,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是人们强烈自信心和自豪感基础上的态度反应,它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除了具有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政治功能之... 网络民族主义方兴未艾,作为互联网与民族主义的结合体,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是人们强烈自信心和自豪感基础上的态度反应,它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除了具有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政治功能之外,还具有"再生产"民族性和民族认同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吧出征 网络民族主义 民族 日常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广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4-57,共4页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内涵、爱国主义本质等问题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进而把握其思想动态,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情感的培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民族主义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民族主义的参与方式与疏导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卜建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0-34,共5页
当代青年学生与网络民族主义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过程。网络民族主义是后冷战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而当代青年的参与方式则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迈向实际爱国行动的核心环节。本文阐释了当代青年学生的... 当代青年学生与网络民族主义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过程。网络民族主义是后冷战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而当代青年的参与方式则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迈向实际爱国行动的核心环节。本文阐释了当代青年学生的五种参与方式及其相关机理,并探讨了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民族主义参与方式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民族主义参与方式的疏导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年学生 网络民族主义 参与方式 疏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音乐民族志与传统音乐民族志的比较反思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胜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71,142,共5页
随着网络技术与疫情的影响,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研究关注到网络音乐民族志视角与方法。与传统的音乐民族志相比,网络音乐民族志在“田野场域的特征、研究者参与田野的方式、田野与案头梳理的界限区分、田野中音乐事象的文化阐释、田... 随着网络技术与疫情的影响,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研究关注到网络音乐民族志视角与方法。与传统的音乐民族志相比,网络音乐民族志在“田野场域的特征、研究者参与田野的方式、田野与案头梳理的界限区分、田野中音乐事象的文化阐释、田野中的伦理道德与困境”的发展变化独具时代烙印。本文将两种民族志并置关照,从五个方面对音乐研究的网络田野进行反思,认为只有将传统音乐民族志与网络音乐民族志两者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克服局限、迎接挑战,才能使音乐人类学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加透彻解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音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音乐民族 传统音乐民族 网络田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民族情绪的宣泄与疏导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红曼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1,共4页
网络民族情绪是民族情绪在网络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产生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同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复杂的社会因素有关。网络民族情绪既能凝聚民心、有利于民族沟通、促进民族间的平等,又容易诱发民族冲突、影响舆论导... 网络民族情绪是民族情绪在网络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产生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同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复杂的社会因素有关。网络民族情绪既能凝聚民心、有利于民族沟通、促进民族间的平等,又容易诱发民族冲突、影响舆论导向,为境外敌对势力分裂中国提供可乘之机。因此,引导和推进网络民族情绪优化民族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网络民族情绪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族主义表达及文化消费景观——美联航事件、《人民的名义》谈话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骏飞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9-112,共4页
文章基于微信公众号《杜课》中刊载的对话内容,以美联航暴力逐客事件和《人民的名义》热播为案例,剖析网络民族主义表达以及网络文化消费。新闻人在面对网络上类似的民族主义舆情事件时,不但要以新闻道德和职业操守加以自律,同时要对非... 文章基于微信公众号《杜课》中刊载的对话内容,以美联航暴力逐客事件和《人民的名义》热播为案例,剖析网络民族主义表达以及网络文化消费。新闻人在面对网络上类似的民族主义舆情事件时,不但要以新闻道德和职业操守加以自律,同时要对非理性的情绪表达和过激行为加以引导和规劝;对于《人民的名义》的热播现象,应该看到其表达主题在主流价值观层面上的舆论引导作用,还要看到网民在讨论互动中产生的网络亚文化内涵,同时,更要警惕其背后娱乐狂欢式的自我麻醉和精神空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联航 网络民族主义 网民 人民的名义 培养理论 文化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浅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亚楠 《河南农业》 2016年第3期49-50,共2页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是中国本土的新概念新现象,是当代中国社会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对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分析和研究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 发展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女性运动身体的在场、互动与意义生成——基于哔哩哔哩健身用户群体的网络民族志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越 翟林 曹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7,41,共8页
选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哔哩哔哩“帕梅拉”虚拟健身社区进行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将“帕梅拉”跟练视频参与者划分为五种理想类型,观察她们的身体样态呈现与交往互动内容,以窥见青年女性运动身体与互联网科技的互动生成,并讨论... 选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哔哩哔哩“帕梅拉”虚拟健身社区进行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将“帕梅拉”跟练视频参与者划分为五种理想类型,观察她们的身体样态呈现与交往互动内容,以窥见青年女性运动身体与互联网科技的互动生成,并讨论青年女性在社会网络空间中如何通过身体体现实现自我身体认同,进而揭示其运动身体在生活世界的感知内容及表达形式。研究认为(1)运动身体由“缺席”到“在场”是身体与技术互动生成的标志且身体与世界的互相感知表现为相互作用力的粘连;(2)弹幕仪式互动将身体体现的即时表达转化为强烈的身份认同并试图与他人产生对话;(3)青年女性“反抗的身体”与“属自己”的运动是破除男性对于“女性化”压制以及“自我女性化”示弱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网络民族 理想类型 身份认同 知觉粘连 性别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群体网络民族主义极端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卜建华 潘云梦 张宗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45,共4页
本研究从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的极端行为出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从众效应、个人成就动机效应、去个性化效应、群体非理性效应等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极端行为的影响与互动,并据此为提高青年网... 本研究从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的极端行为出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从众效应、个人成就动机效应、去个性化效应、群体非理性效应等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极端行为的影响与互动,并据此为提高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实现青年以理性的心态参与网络民族主义,从而强化青年大学生的理性爱国行为,引导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理性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网络民族主义 极端行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
20
作者 范亚楠 《河南农业》 2016年第12期36-37,共2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民族主义在网络时代新的表现形式,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就此诞生。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结合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特征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民族主义在网络时代新的表现形式,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就此诞生。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结合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特征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分析了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 大学生政治参与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