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融入民族精神培育
- 1
-
-
作者
刘宇鑫
-
机构
辽宁何氏医学院
-
出处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
文摘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意识的重任。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认同,融入国防教育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本文探讨了当前高校在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融合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解决路径,旨在为高校培养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提供实践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关键词
新时代
国防教育
民族精神培育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张春梅
陈佳
-
机构
渤海大学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56,共3页
-
基金
2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
发展轨迹和培养策略研究--兼论时代精神
+1 种基金
民族精神及理想信念"(项目编号14JD710033)
2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构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4JD710047)的相关研究成果
-
文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的教育、传承都存在着不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策略,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培育缺失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与方法
被引量:4
- 3
-
-
作者
王利华
-
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科学系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63,共2页
-
-
关键词
民族精神培育
大学生
途径与方法
全球化进程
实践途径
高校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体系探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孙作顶
-
机构
聊城大学
-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4,共2页
-
文摘
本文针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际需要,从时代性角度,阐述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应如何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把握时代精神内涵,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探索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体系。
-
关键词
构律
大学生
民族精神培育
体系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民族精神培育
- 5
-
-
作者
刘锦
陈佳
-
机构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6-77,共2页
-
基金
2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
发展轨迹和培养策略研究--兼论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及理想信念"(14JD71003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下给人以重要启示,其中包括民族精神是历史的选择,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容忽视的重要精神力量,人民群众是伟大民族精神重要的传承与传播者,民族精神有其丰富的内涵。基于民族精神在唯物史观视野下的重要启示,民族精神的培育有其固定的途径。
-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唯物史观
民族精神培育
-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试论高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
- 6
-
-
作者
关盼军
-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06-107,共2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项目号:2004FZX008
-
文摘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国家发展战略和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的高度,就高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论述。
-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精神培育
途径
-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path
-
分类号
G417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论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 7
-
-
作者
高云峰
-
机构
赤峰学院社会科学部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3-95,共3页
-
文摘
本文从剖析当代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的状况和影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因素入手,阐释了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紧迫性。认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不能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淡化或放弃弘扬民族精神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不能因忽视或弱化自身修养而放弃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更不能丢失民族的价值上的操守和民族存续血脉的精神上的底线。
-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培育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方法探讨
- 8
-
-
作者
杨丽霞
-
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民研所
-
出处
《北方音乐》
2018年第3期144-144,146,共2页
-
文摘
当前的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着重技轻道的不良倾向,如果不加以扭转,音乐教育必将异化为追逐某种功利的工具,从而丧失其应有的育人功能。民族音乐教学中充满着培育人文精神的契机,错失这些契机,会使民族音乐教育空心化,既不利于民族音乐的发展,也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既阻碍了人文思辨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
关键词
民族音乐
教学
人文精神
培育方法
-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
-
题名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途径
- 9
-
-
作者
杨超
-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6-107,共2页
-
文摘
目前,世界经济交流越发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国家之间因日益密切的交往而使意识形态与制度差异隐性化.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成为不同意识形态、文化制度相互交锋的火线,大学生国民意识与民族情感遭受严重冲击.因此,强化大学生国民意识,培育大学生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弘扬民族精神
意识形态
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背景
民族精神培育
民族情感
民族精神教育
国民意识
文化制度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如何推动历史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安立
-
机构
正定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出处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第7期101-102,共2页
-
文摘
笔者从事历史教学30多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其中最重要的是推动历史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对推进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现实社会,意义更大。1推动历史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意义1.1历史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变化,贴近社会,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服务。历史教学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特殊功能和地位,作为一名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拿起历史学和历史教学作武器,根据青少年学生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
-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
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贴近社会
特殊功能
与时俱进
历史学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策略探究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常红磊
-
机构
甘肃省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
-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19期72-74,共3页
-
基金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新时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IIB1069。
-
文摘
古代诗歌散文、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承载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历久弥新。古诗文教学对于积累、理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古诗文教学
爱国主义情怀
中学语文
策略探究
中华民族精神
古代诗歌散文
培育民族精神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