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算法推荐技术赋能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4
1
作者 田钒平 曹媛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算法推荐技术是引领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开展的新兴力量。算法推荐技术与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条件、过程、结果上的关联耦合,为充分发挥算法推荐技术的积极功能,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提供了适切性与可... 算法推荐技术是引领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开展的新兴力量。算法推荐技术与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条件、过程、结果上的关联耦合,为充分发挥算法推荐技术的积极功能,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提供了适切性与可行性。通过精准传递、精准生产、精准过滤等优势赋能,算法推荐技术可以助力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现对象大众化、内容智慧化和方式生活化。深化算法推荐理念认识、加强算法推荐素养教育、健全算法推荐技术规范,可以促进算法推荐技术势能充分释放,使之成为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现代化的强大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技术 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教育数字化 算法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秀玲 魏功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能。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理念革新、主体协...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能。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理念革新、主体协同、方法拓展、评价改革等方面呈现出全新发展态势,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但相关制度和数据标准欠缺、技术至上、智能素养缺乏、数据主义弊端、伦理抉择模糊等问题给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带来了一定隐忧,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为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制度保障、价值引领、素养培育、数据治理、伦理嵌入等方面加以改革,进而不断延展和深化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视野和实践视域,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人工智能赋能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逻辑与推进策略
3
作者 聂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5,共9页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属于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范畴。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阵地,遵循着从个体规范到群体团结再到态度内化的实践逻辑,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属于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范畴。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阵地,遵循着从个体规范到群体团结再到态度内化的实践逻辑,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新要求下,民族高校应从课程体系、教师角色、集体活动、奖惩体系、审美教育和历史教育等方面重构学校教育系统,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培育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建设 被引量:41
4
作者 万明钢 王婕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4,共9页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事业,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学校课程,是学校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新的课程形态。学校民族团...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事业,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学校课程,是学校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新的课程形态。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对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途径和载体。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建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探索和现实需要。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体系,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课程建设 方法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使命 被引量:57
5
作者 万明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2,共8页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问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根本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也提出...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问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根本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加快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建构等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诠释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选择——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 被引量:17
6
作者 韦惠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高校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文章着眼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从育人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等层面深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高校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文章着眼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从育人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等层面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三重意蕴,分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亟须破解的难题,着力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传播媒介、实物载体、师资队伍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探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丽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3-167,共5页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内容之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适应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内容之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适应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目标,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的价值认同;以"如何培养人"为重点,创新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向;以"为谁培养人"为最终效度,夯实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时代 融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推荐视域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技术可能、现实挑战和对策思考 被引量:13
8
作者 陶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7,共6页
算法推荐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编码程序,分析用户特征、兴趣及需求,有针对性地抓取、推荐信息的技术。这一技术表现出研发动机的逐利性、操作过程的隐蔽性和信息引导的片面性。算法推荐技术的发展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大众化、生活化和... 算法推荐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编码程序,分析用户特征、兴趣及需求,有针对性地抓取、推荐信息的技术。这一技术表现出研发动机的逐利性、操作过程的隐蔽性和信息引导的片面性。算法推荐技术的发展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大众化、生活化和精准化提供了技术可能。但该技术在现实中也有可能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网络阵地,纵容不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隐性”内容,不利于营造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现实情境。为此,应当加强党的领导,开展技术纠偏,协调多元主体,完善法治监管,引导算法推荐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合理应用,使之成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强大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算法推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心态培塑视角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春宝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20-25,共6页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从"心"走起,深及内心,触及心底。从国民心态的视角思考深化...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从"心"走起,深及内心,触及心底。从国民心态的视角思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种有益尝试,培塑积极健康的国民心态应注意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突出优秀文化的导向作用、增强教育宣传的渗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心态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5
10
作者 褚远辉 辉进宇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1期78-88,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我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和“纲”。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要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背景、含义、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我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和“纲”。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要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背景、含义、意义、价值旨归与实施路径等问题的研究,以此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根本遵循、认识基础和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民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褚远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5期62-76,共15页
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强化资源意识并构建科学性、思想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资源体系。从有关资源的内涵、特征、价值、类型和构建等范畴入手,提供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强化资源意识并构建科学性、思想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资源体系。从有关资源的内涵、特征、价值、类型和构建等范畴入手,提供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的认识框架,以此弥补相关问题在学理研究上的不足并为提高该项教育的实践有效性奠定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学校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的内涵深化与功能拓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海路 娄馨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8,共1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提出,为构建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民族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也因此得到深化与拓展,呈现从关注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到立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来考虑民族教育问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提出,为构建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民族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也因此得到深化与拓展,呈现从关注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到立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来考虑民族教育问题的逻辑走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的概念可定义为: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的,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将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有机结合,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民族教育的内涵从关注少数民族个体身份的特殊性到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囿于民族身份优惠的笼统性转向聚焦区域差别化支持的精准性、从偏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单一性发展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核的丰富性。民族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政治上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培养共同理想信念;经济上树立“四个与共”意识,夯实共同富裕思想根基;文化上实施“两创”战略,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语言上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征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三维方式研究
13
作者 詹全友 张文灿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3,共6页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双方(红军将士与党政工作者、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和少数民族群众)相互了解极少甚至有误解的实际情况,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以言传与身教为主、“漫灌”和“滴灌”为重、纵向和横向为要等三维方法和形式构成...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双方(红军将士与党政工作者、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和少数民族群众)相互了解极少甚至有误解的实际情况,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以言传与身教为主、“漫灌”和“滴灌”为重、纵向和横向为要等三维方法和形式构成立体态势,对内对外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落地生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红军,或主动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支持,为党和红军赢得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以后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实践和新时代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时期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论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杨胜才 余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3,共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高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实践指向。在教育实践中,高校应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着眼思想、活动、文化、理论、机制等维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高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实践指向。在教育实践中,高校应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着眼思想、活动、文化、理论、机制等维度,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思想基础、情感基础、文化基础、理论基础、群众基础,在“基础、基层、基本”等环节铸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不移用好统编教材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学智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64,共3页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灵魂,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统编教材体现国家事权,是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载...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灵魂,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统编教材体现国家事权,是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载体。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统编教材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彰显统编教材维护社会稳定、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的使命与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教材 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 政治认同 维护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基础性作用 培育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历史教材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教学指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52,共8页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同”、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政策的初心,构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框架。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史事为依托,教材还原了各民族汇聚形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过程,强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使学生形成共同的国家历史记忆。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育人效果,建议教师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厘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三条主线相互交汇、互相促进的关系,把握连续性、递进性、互动性、凝聚性的特点,引导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注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螺旋式上升,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深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历史教材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