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基因突变和Rad3相关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亚玲 赵东 +2 位作者 朱艳丽 侯云雷 王绍宁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575-1590,共16页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蛋白激酶是DNA修复的关键激酶,对基因组稳定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都至关重要。抑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蛋白激酶可触发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由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蛋白激酶是DNA修复的关键激酶,对基因组稳定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都至关重要。抑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蛋白激酶可触发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由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蛋白激酶介导的修复途径,高效杀死肿瘤细胞。因此开发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蛋白激酶抑制剂是治疗具有DNA修复缺陷癌症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蛋白激酶与DNA突变所致癌症的关联,并重点介绍了小分子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为后续基于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蛋白激酶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了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蛋白激酶 抑制剂 癌症 合成致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81a及其靶基因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向阳 聂玉强 +2 位作者 李小蓉 张天奉 王玉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5期24-27,32,共5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微小RNA-181a(miR-181a)与其靶基因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的表达与异常情况,初步研究其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9例,同时选取其癌旁...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微小RNA-181a(miR-181a)与其靶基因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的表达与异常情况,初步研究其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9例,同时选取其癌旁非癌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分析胃癌组织中miR-181a与ATM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提取其蛋白质及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标本的miR-181a,Western blot检测ATM蛋白。比较胃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miR-181a、ATM蛋白表达量。结果 miR-181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981±1.800),miR-181a在邻近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394±0.093);灰度值检测:癌组织ATM蛋白为(0.2539±0.0046);非癌组织为(0.5525±0.0660),癌及非癌组织中miR-181a、ATM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iR-181a与ATM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39,P〈0.01)。结论 miR-181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ATM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通过基因沉默机制miR-181a降低ATM蛋白表达量,从而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 胃癌 微小RNA miR-18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关ACVRL1基因新突变——c.1246+5G>C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亚丽 王向东 +1 位作者 张媛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7期438-441,共4页
目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一种遗传性系统性血管性疾病。本研究拟对1例HHT家系先证者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例HHT家系先证者,对其行表型和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应用... 目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一种遗传性系统性血管性疾病。本研究拟对1例HHT家系先证者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例HHT家系先证者,对其行表型和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应用PCR扩增测序的方法对该病相关基因全部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并应用NetGene2和minigene方法对发现的变异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具有鼻出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家族史,符合HHT诊断;基因检测发现ACVRL1基因c.1246+5G>C变异,为未报道的新突变。NetGene2软件分析发现其可影响外显子8的剪接。Minigene分析发现突变型在转录时外显子8被略过,导致ACVRL1基因功能异常。结论本研究在1例HHT家系中发现ACVRL1基因外显子8附近一个新突变—c.1246+5G>C,支持ACVRL1基因外显子8区域为中国HHT的突变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遗传性出血性 鼻出血 毛细血管扩张 皮肤黏膜 家族史 ACVRL1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临床及基因检测综合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赵亚丽 张媛 +1 位作者 王向东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9期507-511,共5页
目的对3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病例的临床和基因分析,探索临床及基因检测结合方法对该病的意义。方法收集2例HHT家系,1例疑似病例,并进行临床和基因特征的分析;应用PCR-测序的方法... 目的对3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病例的临床和基因分析,探索临床及基因检测结合方法对该病的意义。方法收集2例HHT家系,1例疑似病例,并进行临床和基因特征的分析;应用PCR-测序的方法对内皮素(endoglin,ENG)、激酶1样激活素受体(activin A receptor typeII-like1,ACVRL1)、SMAD4和骨形成相关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基因全部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结合临床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诊断。结果基因检测发现两HHT家系先证者分别携带ENG基因的c.772delT(p.Tyr258Thrfs*101)突变和ACVRL1基因的c.1232G>A(p.Arg411Pro)突变,明确病因,并对疾病进行分类诊断。对1例疑似病例基因检测未发现基因突变,综合临床和基因检测分析,定义为不能诊断HHT。结论HHT的临床和基因相结合可确定疾病的病因并分类诊断,可发现早期的仅具有鼻出血等单一症状的患者,可发现无症状基因突变携带者,便于疾病的早期预防,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遗传性出血性 诊断 基因测定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PRT基因突变及CBMN研究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 被引量:7
5
作者 罗加林 曹建平 +5 位作者 朱巍 刘芬菊 王明明 周献锋 朱财英 郑斯英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5-369,共5页
研究了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的高辐射敏感性。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为对照,利用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Hypoxanthinephospho?ribosy... 研究了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的高辐射敏感性。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为对照,利用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Hypoxanthin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prt)位点突变分析技术及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ytokinesis?Blockmicronucleusmethod,CBMN),在AT细胞和GM细胞经Coγ射线0、1、2、3、4Gy60照射后,观察比较AT细胞和GM细胞之间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hprtMF)、微核率(MNF)及微核细胞率(MNCF)的差异,并分别进行曲线拟合。在各剂量点,AT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均明显高于GM细胞,其差别具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1);AT和GM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均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可拟合成剂量效应直线方程y=a+bx。结果表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患者AT细胞辐射敏感性显著高于GM细胞,具有高辐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 高辐射敏感性 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 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ATM基因对辐射诱导AT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盛方军 曹建平 +5 位作者 罗加林 朱巍 刘芬菊 冯爽 宋建元 李翀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6-320,共5页
通过观察外源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mutation,ATM)对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 通过观察外源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mutation,ATM)对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ATM对hTERT的调控作用。采用RT-PCR法,对比ATM基因转染前、后AT细胞hTERTmRNA表达的变化及与源自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相比的差异;以及细胞经3Gy60Coγ射线照射后其hTERT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未照射时,GM细胞hTERTmRNA表达呈阴性,AT细胞hTERTmRNA表达呈阳性,转染ATM基因后的ATM+-AT细胞其hTERT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60Coγ射线照射后,GM细胞hTERTmRNA表达呈阳性,AT细胞、空载体AT细胞(PEBS7-AT细胞)和ATM+-AT细胞hTERTmRNA的表达量比未照射时明显增加(p<0.05),ATM+-AT细胞hTERTmRNA相对表达量的增加低于AT细胞和空载体AT细胞(p<0.05)。提示ATM可下调hTERTmRNA的表达;电离辐射可诱导细胞hTERTmRNA表达;端粒酶参与DNA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 端粒酶逆转录酶 电离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慧 黄守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52-55,共4页
目前卵巢癌的治疗主要局限于手术和化疗,由于缺乏早期检测手段和药物敏感性低,复发率、死亡率多年来仍居高不下。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广泛应用,研究发现细胞骨髓细胞癌基因、毛细血管扩张... 目前卵巢癌的治疗主要局限于手术和化疗,由于缺乏早期检测手段和药物敏感性低,复发率、死亡率多年来仍居高不下。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广泛应用,研究发现细胞骨髓细胞癌基因、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转移相关基因1、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异常改变可作为促癌或抑癌基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针对上述易感基因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今后卵巢癌基因编辑和基因表达调节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细胞骨髓细胞癌基因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 转移相关基因1 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ATM基因表达增强胃癌细胞AGS的放射敏感性
8
作者 郑旭 刘丹 +1 位作者 刘大伟 刘帆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9-24,共6页
为探讨RNA干扰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性突变(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基因表达后对胃癌细胞AGS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通过构建ATM基因RNA干扰质粒转染AGS细胞,获得干扰效率高的克隆细胞AGS-Ri-ATM,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 为探讨RNA干扰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性突变(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基因表达后对胃癌细胞AGS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通过构建ATM基因RNA干扰质粒转染AGS细胞,获得干扰效率高的克隆细胞AGS-Ri-ATM,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经放射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检测结果显示其ATM基因表达被干扰下调。经X射线照射至不同吸收剂量,AGS-Ri-ATM平板克隆形成数量/率远低于AGS-Vector的平板克隆形成数量/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当吸收剂量为4 Gy时,AGS-Ri-ATM被阻滞在G1期,同时在12 h后出现明显的凋亡想象。结果表明,ATM基因被干扰后可以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滞,以及凋亡的增加而增强AGS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突变基因 RNA干扰 胃癌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B2IP基因沉默引起的前列腺癌细胞辐射耐受与ATM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晨 章婷婷 +1 位作者 陈莹 孔肇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8-22,共5页
实验以具有不同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2相互作用蛋白(Disabled homolog 2 interaction protein,DAB2IP)表达的前列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讨论DNA损伤修复关键蛋白-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基因突变(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在DAB2I... 实验以具有不同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2相互作用蛋白(Disabled homolog 2 interaction protein,DAB2IP)表达的前列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讨论DNA损伤修复关键蛋白-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基因突变(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在DAB2IP影响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中的作用。研究比较了单纯γ-射线(0、2、4、6、8 Gy)和ATM特异性抑制剂-KU55933(10μmol/L)联合射线作用后,不同DAB2IP表达的前列腺癌细胞集落形成率的差异;采用q 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了2 Gy和KU55933+2 Gy照射后,细胞内ATM在翻译转录、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同一吸收剂量下,DAB2IP基因沉默的前列腺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高于DAB2IP阳性表达的对照组细胞,并伴随着ATM合成与磷酸化水平的升高。KU55933通过抑制ATM的翻译转录与蛋白磷酸化,可显著增强射线对低表达DAB2IP的辐射耐受细胞的损伤作用。提示ATM是DAB2IP基因沉默引起肿瘤细胞辐射耐受的关键分子,可以ATM为靶点筛选药物,提高DAB2IP基因缺陷的肿瘤患者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辐射敏感性 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2相互作用蛋白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细胞特征及纠正细胞基因缺陷的研究
10
作者 白晓彬 章扬培 +3 位作者 金璀珍 吴英 徐惠英 夏寿萱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5-169,共5页
实验证明一株经SV 40病毒转化的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病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AT 5 BIVA,对电离辐射和博莱霉素高度敏感,对γ射线诱发的DNA合成抑制呈抗性。本文尝试用DNA介导基因转移法向AT细胞导入人基因组DNA或其酶切片段,未能获得... 实验证明一株经SV 40病毒转化的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病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AT 5 BIVA,对电离辐射和博莱霉素高度敏感,对γ射线诱发的DNA合成抑制呈抗性。本文尝试用DNA介导基因转移法向AT细胞导入人基因组DNA或其酶切片段,未能获得稳定的对γ射线抗性的转化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AT 5 BIVA细胞的第11号染色体中的一条缺失或异常。本文对外源目的基因未能稳定植入AT细胞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细胞 毛细血管扩张性 共济失调 基因缺陷 修复
全文增补中
血管疾病
11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8年第11期33-34,共2页
9840972 血管再度狭窄的基因治疗[日]/林下龙一∥现代医疗.-1997,29(8).-147~152 冀医情 9840973 末梢循环障碍的抗凝血酶疗法实际[日]/安田庆秀∥药临.-1997,46(10).-3~16 冀医情 9840974 ATM基因/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日]/向田... 9840972 血管再度狭窄的基因治疗[日]/林下龙一∥现代医疗.-1997,29(8).-147~152 冀医情 9840973 末梢循环障碍的抗凝血酶疗法实际[日]/安田庆秀∥药临.-1997,46(10).-3~16 冀医情 9840974 ATM基因/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日]/向田直史∥现代医疗.-1997,29(7).-329~337 冀医情 9840975 对血管炎的新思路[日]/稻田进一∥现代医疗.-1997,29(11).-141~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末梢循环障碍 医疗 现代 酶疗法 共济失调 抗凝血 毛细血管 血管 血管疾病
全文增补中
在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通路中ATM介导的BRCA1及RAD51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爽 曹建平 +5 位作者 朱巍 宋建元 李翀 盛方军 樊赛军 F.Eckardt-Schupp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为阐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介导的乳癌基因1 (Breast cancer gene 1,Breal)磷酸化及其下游DNA修复相关蛋白(DNA damage repair protein 51,RAD51) 在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通路中作用机理... 为阐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介导的乳癌基因1 (Breast cancer gene 1,Breal)磷酸化及其下游DNA修复相关蛋白(DNA damage repair protein 51,RAD51) 在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通路中作用机理,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细胞(Originated from human skin fibroblast GM Cell,GM0639)为对照,用免疫共沉淀与Western blot方法,观察60Coγ射线照射后共济失调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细胞、ATM转染的AT细胞(ATM+-AT)和GM细胞的BRCA1及 RAD51蛋白表达的变化。经0、5、10、20Gy辐照后,AT细胞通过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法分析其中 ATM和BRCA1蛋白以及BRCA1和RAD5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PI3K抑制剂对ATM磷酸化其下游基因的影响。0Gy照射ATM+-AT和GM细胞未出现BRCA1表达条带;照射后,GM细胞、ATM细胞BRCA1 和RAD51蛋白均有表达,而AT细胞无表达;PI3 K抑制剂Wortmannin对经电离辐射照射后的AT、ATM+-AT 和GM细胞中BRCA1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照射后ATM+-AT和GM细胞中BRCA1和RAD51蛋白均有表达。因此,电离辐射照射后,BRCA1由ATM介导磷酸化后可进一步与RAD51相互作用,这是信号通路传导过程中的—个级联反映,从而修复损伤的DNA,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 乳癌基因1 DNA修复相关蛋白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郁 姚颖 +3 位作者 李文静 金一枚 杨沫 郭红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组蛋白H2AX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因子(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ion,ATM)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我科宫颈癌30例(宫颈癌组),同时选取非宫颈癌18例为...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组蛋白H2AX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因子(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ion,ATM)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我科宫颈癌30例(宫颈癌组),同时选取非宫颈癌18例为对照组,对宫颈癌组和对照组宫颈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mRNA水平检测H2AX和ATM的表达情况,以磷酸化抗体检测磷酸化H2AX(γH2AX)与磷酸化ATM(phospho-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ion,p ATM)水平。结果荧光定量PCR分析宫颈癌组ATM mRNA为2.8546±0.8881,明显高于对照组1.0018±0.4980(t=9.256,P=0.000);宫颈癌组H2AX mRNA为2.4312±0.8224,显著高于对照组0.7896±0.4791(t=8.738,P=0.000)。γH2AX和p ATM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γH2AX阳性率80.0%(24/30),显著高于对照组11.1%(2/18)(Z=-3.381,P=0.000);宫颈癌组p ATM阳性率8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16.7%(3/18)(Z=-4.031,P=0.000)。结论γH2AX和p ATM在宫颈癌中高表达,作为DNA损伤修复因子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标记物 宫颈癌 磷酸化H2AX 磷酸化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对AT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建元 曹建平 +7 位作者 李翀 朱巍 盛方军 冯爽 黄晓菲 王小强 樊赛军 F.Eckardt-Schupp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的应对电离辐射导致细胞氧化损伤的能力。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GM细胞)为对照,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 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的应对电离辐射导致细胞氧化损伤的能力。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GM细胞)为对照,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测定试剂盒,AT细胞和GM细胞经60Coγ射线0、1、2、3、4Gy照射后,观察比较它们的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差异,并分别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在1、2、3、4Gy剂量照射下,AT和GM细胞中SOD活性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明显降低(p<0.01),同一剂量点的AT细胞中SOD活性明显低于GM细胞(p<0.05);AT和GM细胞中MDA含量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同一剂量点的AT细胞中MDA含量明显高于GM细胞(p<0.05)。AT细胞和GM细胞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均与照射剂量呈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由于AT细胞中SOD活性降低,导致AT细胞应对辐射的氧化损伤能力不足,引起AT细胞中MDA含量增加,是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 电离辐射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老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艳军 周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目前人参皂苷Rg1主要集中于对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的研究,涉及慢性白血病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ATR)-检查点激酶1(Chk1)通路在人参皂苷Rg1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老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 目的目前人参皂苷Rg1主要集中于对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的研究,涉及慢性白血病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ATR)-检查点激酶1(Chk1)通路在人参皂苷Rg1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老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处理K562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50μL PBS培养液)、5μmol/L人参皂苷组、10μmol/L人参皂苷组、20μmol/L人参皂苷组、40μmol/L人参皂苷组、80μmol/L人参皂苷组。运用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确定人参皂苷Rg1对K562细胞老化的影响;SA-β-Gal染色法和Wright’s染色法观察K562细胞衰老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老化调控因子ATR和Chk1表达的改变。结果20μmol/L人参皂苷组K562细胞集落形成率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1各组分别诱导K562细胞24、48、72 h,K562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升高(P<0.05);当20μmol/L人参皂苷组48 h时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P<0.05)。20μmol/L人参皂苷组作用48 h后,K562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95.833±1.528)%]显著高于对照组[(3.083±0.764)%],阻滞在G0/G1期的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进入S期和G2/M期的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ATR和Chk1 mRNA表达水平[(0.0117±0.0038)%、(0.0120±0.0021)%]较对照组[(0.0027±0.0006)%、(0.0058±0.0019)%]明显增高(P<0.05);ATR和Chk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9.370±0.994)%、(43.520±1.236)%]较对照组[(17.080±1.274)%、(39.100±0.969)%]明显上调(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通过调控ATR-Chk1通路诱导K562细胞老化,可为临床白血病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K562细胞 老化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检查点激酶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分子对接的潜在ATR激酶抑制剂虚拟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迎潮 曾晨 陈亚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3-332,共10页
从分子库中筛选出潜在活性化合物,是药物发现常用的方法。然而,随着化学空间的不断探索,目前已有超过数十亿分子的化合物库,仅仅依靠分子对接已不足以从超大化合物库中对特定靶点抑制剂进行快速筛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筛选潜在活性化合... 从分子库中筛选出潜在活性化合物,是药物发现常用的方法。然而,随着化学空间的不断探索,目前已有超过数十亿分子的化合物库,仅仅依靠分子对接已不足以从超大化合物库中对特定靶点抑制剂进行快速筛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筛选潜在活性化合物的方法,通过计算物理化学性质相似性、构建机器学习预测模型以及分子对接等步骤,对含有55亿分子的候选化合物库进行过滤筛选,最终得到51个具有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and Rad3-related,ATR)激酶潜在抑制活性的化合物。该方法为从超大库中快速筛选新颖潜在活性分子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超大库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和Rad3相关蛋白(A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部疾病
17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1997年第2期171-172,共2页
9725942 从咨询调查观察脑短期住院检查病房的今后[日]/小吹优//新医疗.-1995,(11).-114~116 冀医情9725943 日本脑短期住院检查病房的现状[日]/中川俊男//新医疗.-1995,(11).-104~107
关键词 脑部疾病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生物医学研究 放射敏感性 神经科学研究 基本权利 不动产 基因 脑死亡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