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ATM基因对辐射诱导AT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盛方军 曹建平 +5 位作者 罗加林 朱巍 刘芬菊 冯爽 宋建元 李翀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6-320,共5页
通过观察外源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mutation,ATM)对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 通过观察外源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mutation,ATM)对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ATM对hTERT的调控作用。采用RT-PCR法,对比ATM基因转染前、后AT细胞hTERTmRNA表达的变化及与源自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相比的差异;以及细胞经3Gy60Coγ射线照射后其hTERT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未照射时,GM细胞hTERTmRNA表达呈阴性,AT细胞hTERTmRNA表达呈阳性,转染ATM基因后的ATM+-AT细胞其hTERT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60Coγ射线照射后,GM细胞hTERTmRNA表达呈阳性,AT细胞、空载体AT细胞(PEBS7-AT细胞)和ATM+-AT细胞hTERTmRNA的表达量比未照射时明显增加(p<0.05),ATM+-AT细胞hTERTmRNA相对表达量的增加低于AT细胞和空载体AT细胞(p<0.05)。提示ATM可下调hTERTmRNA的表达;电离辐射可诱导细胞hTERTmRNA表达;端粒酶参与DNA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 端粒酶逆转录酶 电离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PRT基因突变及CBMN研究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 被引量:7
2
作者 罗加林 曹建平 +5 位作者 朱巍 刘芬菊 王明明 周献锋 朱财英 郑斯英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5-369,共5页
研究了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的高辐射敏感性。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为对照,利用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Hypoxanthinephospho?ribosy... 研究了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的高辐射敏感性。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为对照,利用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Hypoxanthin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prt)位点突变分析技术及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ytokinesis?Blockmicronucleusmethod,CBMN),在AT细胞和GM细胞经Coγ射线0、1、2、3、4Gy60照射后,观察比较AT细胞和GM细胞之间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hprtMF)、微核率(MNF)及微核细胞率(MNCF)的差异,并分别进行曲线拟合。在各剂量点,AT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均明显高于GM细胞,其差别具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1);AT和GM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均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可拟合成剂量效应直线方程y=a+bx。结果表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患者AT细胞辐射敏感性显著高于GM细胞,具有高辐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 高辐射敏感性 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 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通路中ATM介导的BRCA1及RAD51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冯爽 曹建平 +5 位作者 朱巍 宋建元 李翀 盛方军 樊赛军 F.Eckardt-Schupp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为阐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介导的乳癌基因1 (Breast cancer gene 1,Breal)磷酸化及其下游DNA修复相关蛋白(DNA damage repair protein 51,RAD51) 在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通路中作用机理... 为阐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介导的乳癌基因1 (Breast cancer gene 1,Breal)磷酸化及其下游DNA修复相关蛋白(DNA damage repair protein 51,RAD51) 在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通路中作用机理,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细胞(Originated from human skin fibroblast GM Cell,GM0639)为对照,用免疫共沉淀与Western blot方法,观察60Coγ射线照射后共济失调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细胞、ATM转染的AT细胞(ATM+-AT)和GM细胞的BRCA1及 RAD51蛋白表达的变化。经0、5、10、20Gy辐照后,AT细胞通过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法分析其中 ATM和BRCA1蛋白以及BRCA1和RAD5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PI3K抑制剂对ATM磷酸化其下游基因的影响。0Gy照射ATM+-AT和GM细胞未出现BRCA1表达条带;照射后,GM细胞、ATM细胞BRCA1 和RAD51蛋白均有表达,而AT细胞无表达;PI3 K抑制剂Wortmannin对经电离辐射照射后的AT、ATM+-AT 和GM细胞中BRCA1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照射后ATM+-AT和GM细胞中BRCA1和RAD51蛋白均有表达。因此,电离辐射照射后,BRCA1由ATM介导磷酸化后可进一步与RAD51相互作用,这是信号通路传导过程中的—个级联反映,从而修复损伤的DNA,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 乳癌基因1 DNA修复相关蛋白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郁 姚颖 +3 位作者 李文静 金一枚 杨沫 郭红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组蛋白H2AX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因子(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ion,ATM)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我科宫颈癌30例(宫颈癌组),同时选取非宫颈癌18例为...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组蛋白H2AX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因子(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ion,ATM)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我科宫颈癌30例(宫颈癌组),同时选取非宫颈癌18例为对照组,对宫颈癌组和对照组宫颈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mRNA水平检测H2AX和ATM的表达情况,以磷酸化抗体检测磷酸化H2AX(γH2AX)与磷酸化ATM(phospho-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ion,p ATM)水平。结果荧光定量PCR分析宫颈癌组ATM mRNA为2.8546±0.8881,明显高于对照组1.0018±0.4980(t=9.256,P=0.000);宫颈癌组H2AX mRNA为2.4312±0.8224,显著高于对照组0.7896±0.4791(t=8.738,P=0.000)。γH2AX和p ATM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γH2AX阳性率80.0%(24/30),显著高于对照组11.1%(2/18)(Z=-3.381,P=0.000);宫颈癌组p ATM阳性率8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16.7%(3/18)(Z=-4.031,P=0.000)。结论γH2AX和p ATM在宫颈癌中高表达,作为DNA损伤修复因子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标记物 宫颈癌 磷酸化H2AX 磷酸化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对AT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建元 曹建平 +7 位作者 李翀 朱巍 盛方军 冯爽 黄晓菲 王小强 樊赛军 F.Eckardt-Schupp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的应对电离辐射导致细胞氧化损伤的能力。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GM细胞)为对照,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 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的应对电离辐射导致细胞氧化损伤的能力。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GM细胞)为对照,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测定试剂盒,AT细胞和GM细胞经60Coγ射线0、1、2、3、4Gy照射后,观察比较它们的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差异,并分别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在1、2、3、4Gy剂量照射下,AT和GM细胞中SOD活性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明显降低(p<0.01),同一剂量点的AT细胞中SOD活性明显低于GM细胞(p<0.05);AT和GM细胞中MDA含量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同一剂量点的AT细胞中MDA含量明显高于GM细胞(p<0.05)。AT细胞和GM细胞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均与照射剂量呈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由于AT细胞中SOD活性降低,导致AT细胞应对辐射的氧化损伤能力不足,引起AT细胞中MDA含量增加,是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 电离辐射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细胞特征及纠正细胞基因缺陷的研究
6
作者 白晓彬 章扬培 +3 位作者 金璀珍 吴英 徐惠英 夏寿萱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5-169,共5页
实验证明一株经SV 40病毒转化的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病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AT 5 BIVA,对电离辐射和博莱霉素高度敏感,对γ射线诱发的DNA合成抑制呈抗性。本文尝试用DNA介导基因转移法向AT细胞导入人基因组DNA或其酶切片段,未能获得... 实验证明一株经SV 40病毒转化的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病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AT 5 BIVA,对电离辐射和博莱霉素高度敏感,对γ射线诱发的DNA合成抑制呈抗性。本文尝试用DNA介导基因转移法向AT细胞导入人基因组DNA或其酶切片段,未能获得稳定的对γ射线抗性的转化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AT 5 BIVA细胞的第11号染色体中的一条缺失或异常。本文对外源目的基因未能稳定植入AT细胞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细胞 毛细血管扩张性 共济失调 基因缺陷 修复
全文增补中
卵巢癌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慧 黄守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52-55,共4页
目前卵巢癌的治疗主要局限于手术和化疗,由于缺乏早期检测手段和药物敏感性低,复发率、死亡率多年来仍居高不下。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广泛应用,研究发现细胞骨髓细胞癌基因、毛细血管扩张... 目前卵巢癌的治疗主要局限于手术和化疗,由于缺乏早期检测手段和药物敏感性低,复发率、死亡率多年来仍居高不下。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广泛应用,研究发现细胞骨髓细胞癌基因、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转移相关基因1、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异常改变可作为促癌或抑癌基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针对上述易感基因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今后卵巢癌基因编辑和基因表达调节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细胞骨髓细胞癌基因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 转移相关基因1 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8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2期168-168,共1页
0006959 单发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呈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样外观1例[日]/镝木丰∥皮科临.-1998,40(3).-1972~1973 冀医情 0006960 单发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呈广基性隆起1例[日]/森本谦一∥皮科临.-1998,40(12).-1913~1916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 幼年性 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 单发性 外观 隆起 基性 高脂血症 家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