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蜂蜜中土霉素残留量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红岩 蔡诚 王园朝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581,共6页
基于土霉素对联吡啶钌(Ru(bpy)2+3)的电化学发光(ECL)信号的增强效应,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CE-ECL)测定土霉素的新方法。利用场放大效应将检测灵敏度提高了3.5倍,最佳检测电位为1.22 V,运行缓冲液为8 mmol·L-1... 基于土霉素对联吡啶钌(Ru(bpy)2+3)的电化学发光(ECL)信号的增强效应,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CE-ECL)测定土霉素的新方法。利用场放大效应将检测灵敏度提高了3.5倍,最佳检测电位为1.22 V,运行缓冲液为8 mmol·L-1硼砂溶液(p H 8.0),进样时间及电压分别为6 s和10 k V。在优化条件下,土霉素可在9 min内检出,其线性范围为20~200μg·L-1,相关系数为0.995 3,仪器检出限(S/N=3)为5μg·L-1;5次测定100μg·L-1土霉素溶液的ECL信号和迁移时间的日内重现性分别为2.4%和2.1%,日间重现性分别为3.6%和2.8%。方法用于市售蜂蜜中土霉素残留的测定,在200,1 000,2 000μg·kg-1加标浓度下的回收率为91.5%~105.2%。方法检出限(LOD,S/N=3)为10μg·kg-1,低于食品中土霉素的最大残留限值(MRL)。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食品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 联吡啶络钌 土霉素 蜂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香草扁桃酸和高香草酸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洋 孙雪梅 李传龙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3,共7页
利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检测了尿样中的香草扁桃酸(VMA)和高香草酸(HVA),得到了最佳的分离检测条件:5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8.2);分离电压16kV;检测电势1.2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在最佳条件下,VMA和HVA的浓度检测限(S... 利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检测了尿样中的香草扁桃酸(VMA)和高香草酸(HVA),得到了最佳的分离检测条件:5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8.2);分离电压16kV;检测电势1.2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在最佳条件下,VMA和HVA的浓度检测限(S/N=3)分别为5.0×10-7 mol/L和6.1×10-7 mol/L,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999 3和0.997 9.并以此方法将尿液中的VMA和HVA在10min内有效地分离检测,不受其他干扰,得到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和99%,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检测 香草扁桃酸 高香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体系中正高压进样条件下正负离子电场放大进样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继锋 杨秀荣 汪尔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798-1800,共3页
The field-amplified sample injection behavior of cationic tripropylamine(TPA) and anionic proline(Pro) at a positive voltage i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tris(2,2′-bipyridyl)ruthenium(Ⅱ) electrochemiluminescenc... The field-amplified sample injection behavior of cationic tripropylamine(TPA) and anionic proline(Pro) at a positive voltage i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tris(2,2′-bipyridyl)ruthenium(Ⅱ)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detection system was studied. In the case of TPA, where the sample solution was prepared in pure water, ECL sensitivity can be improved by 100 tim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electroinjection method when a positive voltage was applied. Under the same positive voltage condition, anionic Pro prepared in electrolyte solution can also be injected and concentrated in the column when a water plug was injected before sample introduction. The sensitivity and efficiency were enhanced by 10 and 46 times, respectively. The behavior of cationic TPA can be explained by conventional field amplified sample injection(FASI)theory. When the ratio of resistivities of sample matrix to that of separation buffer is less than 1(γ1), the conventional FASI theory can also be used to explain the improved sensitivity and theoretical plates of Pro. The sensitivity, plate, velocity(v ep), amplified factor(v ep/v 0 ep) and peak variance(σ 2) of Pro reach maximum at optimized water plug length and buffer concentration of the sample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检测 正高压进样 正离子 负离子 电场放大进样效应 在线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蚀接头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系统用于临床药物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尹学博 汪尔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06-,共1页
  毛细管电泳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离分析技术,以其分辨率高、分离时间短及样品试剂用量小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环境、生物以及临床分析[1].基于三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结合了电化学检测的微型、原位和化学发光的高灵敏,可用...   毛细管电泳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离分析技术,以其分辨率高、分离时间短及样品试剂用量小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环境、生物以及临床分析[1].基于三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结合了电化学检测的微型、原位和化学发光的高灵敏,可用于胺类、醇类、DNA以及免疫分析[2].毛细管电泳和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结合可以成为一种低费用、低成本及简便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测定盐酸利多卡因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昕沛 陈慧娟 +2 位作者 魏赛丽 张广彬 唐玉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6-409,415,共5页
目的基于盐酸利多卡因作为共反应剂对钌联吡啶具有增敏作用,以带有柱端电化学发光(ECL)检测池的毛细管电泳(CE)法分离并测定盐酸利多卡因。方法首次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和电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在优... 目的基于盐酸利多卡因作为共反应剂对钌联吡啶具有增敏作用,以带有柱端电化学发光(ECL)检测池的毛细管电泳(CE)法分离并测定盐酸利多卡因。方法首次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和电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可于150s内快速进行盐酸利多卡因的分离检测,在0.8×10-8~1.2×10-4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3ng/mL。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可用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及尿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利多卡因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快速分离检测水果中的精胺 被引量:3
6
作者 魏若男 陈志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7-271,共5页
目的:建立水果中精胺含量测定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方法:利用CE-ECL技术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测定桑椹、苹果、草莓中精胺含量的的方法。结果:精胺标准溶液在2×10^(-4)~3×10^(-1)mmol/L浓度范围内与ECL强... 目的:建立水果中精胺含量测定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方法:利用CE-ECL技术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测定桑椹、苹果、草莓中精胺含量的的方法。结果:精胺标准溶液在2×10^(-4)~3×10^(-1)mmol/L浓度范围内与ECL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1114.2c+99.41,相关系数r=0.9996(n=5),检出限(S/N=3)为9.9×10^(-5)mmol/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14%~101.15%、98.97%~100.82%和100.57%~106.11%。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研究果蔬采后保鲜贮藏和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钌联吡啶 精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金富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产品中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宗保 王星 +1 位作者 尹月春 陈国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建立了一种利用改性纳米金粒子富集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测定水产品中4种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实验考察了富集条件与CE分离条件,并基于增强Ru(bpy)23+电化学发光的原理... 建立了一种利用改性纳米金粒子富集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测定水产品中4种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实验考察了富集条件与CE分离条件,并基于增强Ru(bpy)23+电化学发光的原理,优化了ECL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经改性金纳米粒子富集后的4种分析物在0. 05~10. 0μmol/L浓度范围内,其峰高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可达0. 2μmol/L,4种目标物的富集倍数达104~127倍。该方法用于鳗鱼样品的分析,回收率为94. 5%~11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6.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金粒子 富集 氟喹诺酮药物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鱼露中的L-羟脯氨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5
8
作者 沈俊炳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4期31-36,共6页
为验证检验机构的毛细管电泳检测能力及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能力比对,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及CNAS-GL06:2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对新开发的毛... 为验证检验机构的毛细管电泳检测能力及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能力比对,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及CNAS-GL06:2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对新开发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鱼露中的L-羟脯氨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标准溶液、移取定容体积、试样重复测定、回收率和最小二乘法拟合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该方法中最小二乘法拟合标准曲线求试样含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_c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其次为试样重复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u_(rep),而L-羟脯氨酸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u_s也不容小觑。上述3个方面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加以注意,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本研究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得出鱼露中的L-羟脯氨酸含量为(50.44±8.80)mg/L,k=2.576。研究结果为L-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新方法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L-羟脯氨酸 不确定度 鱼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鱼露中的L-羟脯氨酸含量 被引量:2
9
作者 沈俊炳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7年第3期52-58,共7页
基于毛细管电泳分离-三联吡啶钌(Ru(bpy)_3^(2+))电化学发光检测联用技术,建立了鱼露中L-羟脯氨酸检测的一种新方法。重点考查检测池中环境条件(检测电位,吡啶钌溶液浓度和p H)、进样条件(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及运行条件(运行电压,运行... 基于毛细管电泳分离-三联吡啶钌(Ru(bpy)_3^(2+))电化学发光检测联用技术,建立了鱼露中L-羟脯氨酸检测的一种新方法。重点考查检测池中环境条件(检测电位,吡啶钌溶液浓度和p H)、进样条件(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及运行条件(运行电压,运行缓冲溶液浓度和pH)等因素对L-羟脯氨酸分离及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测定条件为:光电倍增管电压800 V;检测电位1.20 V;Ru(bpy)_3^(2+)浓度6 mmol/L(溶解于50 mmol/L p H 8.00的PBS);进样参数10 k V×12 s;运行电压14 k V;运行缓冲溶液50 mmol/L PBS(p H8.50)。本体系中电化学发光强度与L-羟脯氨酸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3.496 9c–11.988 0,线性范围10~500 mg/L,相关系数r=0.999 8(n=6),检出限为2.26 mg/L(S/N=3)。用该方法测定鱼露中的L-羟脯氨酸,其日内迁移时间和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17%和0.26%,其日间迁移时间和峰高的RSD分别为0.43%和0.57%,加标回收率96.67%~99.65%。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水产品及其制品中L-羟脯氨酸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吡啶钌 L-羟脯氨酸 鱼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抗抑郁药氢溴酸西酞普兰 被引量:3
10
作者 成美容 王园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2,共4页
本文基于氢溴酸西酞普兰(CP)对联钌吡啶(Ru(bpy)23+)的电化学发光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P的新方法。考察了初始电位、进样时间、进样电压、缓冲溶液组成、浓度及pH值等实验条件对化学发光强... 本文基于氢溴酸西酞普兰(CP)对联钌吡啶(Ru(bpy)23+)的电化学发光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P的新方法。考察了初始电位、进样时间、进样电压、缓冲溶液组成、浓度及pH值等实验条件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优化条件下,CP浓度在5.0×10-8~5.0×10-6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43),检出限(S/N=3)为2×10-9g/mL,对1.5×10-7g/mL的CP对照品平行测量9次,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和2.3%。方法成功应用于药物中西酞普兰含量的测定,结果为20.1 mg/tablet,与药品标示值20.0 mg/tablet基本一致,回收率范围在97.2%~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 联钌吡啶 氢溴酸西酞普兰 抗抑郁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间接电化学发光法对茶叶中百草枯农药残留的检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成美容 王园朝 肖亮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4-1447,1451,共5页
基于农药百草枯对钌联吡啶-三丙胺(TPA)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毛细管电泳-间接电化学发光检测茶叶中残留农药百草枯的新方法。讨论了初始电位、钌联吡啶和TPA浓度、进样电压、进样时间、运行缓冲溶液的浓度与pH... 基于农药百草枯对钌联吡啶-三丙胺(TPA)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毛细管电泳-间接电化学发光检测茶叶中残留农药百草枯的新方法。讨论了初始电位、钌联吡啶和TPA浓度、进样电压、进样时间、运行缓冲溶液的浓度与pH值等条件对百草枯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1.20V初始电压、0.7mmol/L钌联吡啶、0.6mmol/LTPA、9kV进样电压、9s进样时间、35mmol/L磷酸盐(pH8.5)为运行缓冲溶液。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百草枯浓度在5×10^-7-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5),检出限为9.4×10^-8mol/L。对5×10^-5mol/L百草枯标准溶液连续测定5次,相对峰高与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和2.1%。该方法对2.0×10^-6、1.0×10^-5mol/L百草枯标样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74%和8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4.2%(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 钌联吡啶 百草枯 茶叶 离子对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离检测辣椒粉中罗丹明B 被引量:9
12
作者 屈忠凯 邓光辉 +4 位作者 王士伟 王辉 方梦霞 韦福赛 刘清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7-220,共4页
建立一种以三联吡啶钌(Ru(bpy)32+)为发光体系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分离和测定辣椒粉中的罗丹明B含量。考察检测电压、Ru(bpy)32+溶液浓度、磷酸盐缓冲液的p H值和浓度、分离电压、进样电压与进样时间等因素对... 建立一种以三联吡啶钌(Ru(bpy)32+)为发光体系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分离和测定辣椒粉中的罗丹明B含量。考察检测电压、Ru(bpy)32+溶液浓度、磷酸盐缓冲液的p H值和浓度、分离电压、进样电压与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检测电压1.14 V、Ru(bpy)32+溶液浓度5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20 mmol/L(p H 8.0)、进样时间10 s、进样电压10 k V、分离电压15 k V条件下,罗丹明B在6 min中得到分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7~5×10-5 mol/L,检出限为1×10-7 mol/L(RSN=3)。对1.0×10-5 mol/L的罗丹明B标准溶液连续测定5次,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和1.5%。该方法可成功应用于辣椒粉中罗丹明B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辣椒粉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中丁卡因与普鲁卡因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汉文 问海芳 +1 位作者 苏明 李丽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同时测定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新方法。考察了毛细管电泳流动相和检测池中磷酸盐缓冲液pH和浓度、进样时间和电压、分离电压和检测电位等对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分离以及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的影响。基...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同时测定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新方法。考察了毛细管电泳流动相和检测池中磷酸盐缓冲液pH和浓度、进样时间和电压、分离电压和检测电位等对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分离以及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的影响。基于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电化学行为与发光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标准曲线分别在6.6~265.6μmol/L和0.7~219.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检出限(S/N=3)分别为1.9μmol/L和0.2μmol/L。对23μmol/L丁卡因和15μmol/L普鲁卡因的标准溶液连续测定5次,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13%、0.16%,电化学法发光强度的RSD分别为3.7%和4.9%。该方法已成功用于血浆中丁卡因和普鲁卡因的同时检测,平均回收率均为94%,相对标准偏差低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丁卡因 普鲁卡因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_1和B_6 被引量:8
14
作者 崔悦 左明 +1 位作者 樊子勉 丁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7-632,共6页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电化学检测(CE-ECL/EC)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1(VB1)和维生素B6(VB6)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对VB1进行水解,可增强其电化学发光信号,并采用序贯均匀设计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进行优化,测定VB1的电化学发...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电化学检测(CE-ECL/EC)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1(VB1)和维生素B6(VB6)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对VB1进行水解,可增强其电化学发光信号,并采用序贯均匀设计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进行优化,测定VB1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和VB6的电化学信号。VB1和VB6能在5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电化学发光强度与VB1浓度在5.0~5 00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检测限(S/N=3)为2.7μg/mL;电流强度与VB6浓度在10.0~1 00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检测限(S/N=3)为6.8μg/mL。VB1和VB6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6.0%~100.0%,相对标准偏差为1.4%~6.7%。用建立的方法对复合VB片中的VB1和VB6进行测定,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电化学 维生素B1 维生素B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间接测定人血浆中盐酸甲氯芬酯 被引量:6
15
作者 陆桦 徐泉秀 +2 位作者 施爱红 李林秋 邓必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9-642,共4页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间接测定人血浆中盐酸甲氯芬酯(MFX)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三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弱电化学发光信号可以被MFX增敏,且MFX水解后灵敏度比未水解的灵敏度提高了6倍。研究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间接测定人血浆中盐酸甲氯芬酯(MFX)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三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弱电化学发光信号可以被MFX增敏,且MFX水解后灵敏度比未水解的灵敏度提高了6倍。研究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及其pH值、分离电压、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MFX水解产物N,N-二甲氨基乙醇测定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其浓度线性范围为0.020~50μg/mL,检出限(3σ)为6.3ng/mL,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10μg/mL MFX,n=11)。利用该法间接地测定了人血浆中MFX的含量,回收率为95.9%~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盐酸甲氯芬酯 人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研究阿莫西林在人尿中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2
16
作者 施爱红 李林秋 邓必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02-506,共5页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测定人尿中阿莫西林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人尿中阿莫西林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在尿液中平均回收率为95.35%,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5.0μg/mL,检出限(3σ)为0...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测定人尿中阿莫西林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人尿中阿莫西林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在尿液中平均回收率为95.35%,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5.0μg/mL,检出限(3σ)为0.32ng/mL,对1.0μg/mL阿莫西林连续测定6次,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给药后6h内的排泄率为44.54%,人尿中阿莫西林最大药物浓度出现时间为1.0~1.5h。本方法用于人尿中阿莫西林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样品用量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阿莫西林 药代动力学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测定琥乙红霉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谭贵良 李向丽 +1 位作者 江迎鸿 林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85,共4页
基于琥乙红霉素对联吡啶钌(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结合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检测琥乙红霉素的新方法。分别对分离和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下,琥乙红霉素的线性范围... 基于琥乙红霉素对联吡啶钌(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结合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检测琥乙红霉素的新方法。分别对分离和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下,琥乙红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7~10.0μmol/L,检测限为0.23μmol/L,峰高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1%。采用堆积放大进样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本方法用于生物体液中琥乙红霉素的测定,回收率为81.3%~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琥乙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柱端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文拉法辛对映异构体浓度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月芳 李建平 徐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3-857,共5页
以磺化β-环糊精(S-β-CD)为手性选择剂,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文拉法辛(VEN)对映体浓度的方法。考察了S-β-CD浓度、缓冲液pH值及浓度、进样时间与电压、分离电压和检测电位对VEN对映体分离以及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 以磺化β-环糊精(S-β-CD)为手性选择剂,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文拉法辛(VEN)对映体浓度的方法。考察了S-β-CD浓度、缓冲液pH值及浓度、进样时间与电压、分离电压和检测电位对VEN对映体分离以及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的影响,优化了分离条件,考察了VEN的电化学行为与发光机理。在优化条件下,2种VEN对映体在0.1~1 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发光强度呈良好线性,检出限分别为0.01、0.05μg/L。该法用于人血浆中VEN对映体的分离检测,两对映体的回收率为94%~100%,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手性分离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磺化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测定利多卡因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汉文 问海芳 苏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2-656,共5页
基于利多卡因对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电致发光信号有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利多卡因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讨论了磷酸盐缓冲液pH值、浓度、分离电压、检测电位等实验参数对利多卡因分离检测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利... 基于利多卡因对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电致发光信号有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利多卡因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讨论了磷酸盐缓冲液pH值、浓度、分离电压、检测电位等实验参数对利多卡因分离检测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利多卡因在1.5~740μmol/L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为0.1μmol/L.应用此法测定了尿液中利多卡因的含量,回收率为90%~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测定人尿中的氟哌啶醇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艳辉 朱廷春 +1 位作者 何红梅 邓必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5,共4页
建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氟哌啶醇的新方法.考察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及其pH值等对氟哌啶醇测定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氟哌啶醇浓度线性范围为0.01~10 mg·L^-1,检出限(3σ)为3.5μg·L^-1;相对标准... 建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氟哌啶醇的新方法.考察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及其pH值等对氟哌啶醇测定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氟哌啶醇浓度线性范围为0.01~10 mg·L^-1,检出限(3σ)为3.5μg·L^-1;相对标准偏差为1.6%(3.0 mg·L^-1,n=11).利用该法测定了人尿加标后氟哌啶醇的含量,回收率为95.0%~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氟哌啶醇 钌联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