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氯芬酸对渔业资源的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亚丹 孟祥民 《中国水产》 2025年第5期38-40,共3页
双氯芬酸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医疗废水、农业径流等途径持续输入水环境,已成为威胁渔业资源的新兴污染物。本文阐述了双氯芬酸对贝类、鱼类等水产经济生物的毒理学效应,剖析了其污染来源、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机制,并针... 双氯芬酸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医疗废水、农业径流等途径持续输入水环境,已成为威胁渔业资源的新兴污染物。本文阐述了双氯芬酸对贝类、鱼类等水产经济生物的毒理学效应,剖析了其污染来源、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机制,并针对当前研究困境提出环境监测、高效降解技术研发、养殖用水管理优化及政策法规协同治理等防控策略。本研究不仅为构建双氯芬酸污染防控体系提供了支撑,对保障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同时也为后续相关研究与治理实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经济生物 渔业资源 非甾体抗炎药 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海刚 李兆利 +2 位作者 徐韵 曲甍甍 孔志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5-889,共5页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蚓体腔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对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分别从生物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均不大。胚胎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斑马鱼胚胎的72hEC50为221.20mg·L-1,具有明显致畸效应。蚯蚓生化毒性试验表明,喹乙醇能促进蚯蚓体内SOD酶活性,并呈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但对纤维素酶影响不明显,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具有一定遗传毒性,能引起鲤鱼肾脏细胞和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添加剂 喹乙醇 斑马鱼 鲤鱼 赤子爱胜蚓 生态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及其生态毒理学效应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波 倪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普遍存在土壤中。针对近年来动物试验及人群研究的新进展,综述了邻苯二甲酸酯的急性毒性、生殖发育毒性、"三致"效应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毒理学效应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S的毒理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真 翁鹭娜 +3 位作者 洪颖 盖雅婷 林丽花 李玲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351,共8页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S(bisphenol S,BPS)作为双酚A最普遍的替代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容器等塑料制品的生产制造中。研究发现,BPS对机体同样可产生负面影响,其应用安全性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BPS的人群暴露风险及在食品中的...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S(bisphenol S,BPS)作为双酚A最普遍的替代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容器等塑料制品的生产制造中。研究发现,BPS对机体同样可产生负面影响,其应用安全性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BPS的人群暴露风险及在食品中的污染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一般毒性作用和对遗传物质、生殖发育、神经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循环和免疫系统等的影响以及与受体、酶等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概述,为评价BPS的健康危害和环境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S 毒理学效应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素双酚A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国先芬 王贻鑫 +1 位作者 耿存珍 杨永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92,99,共8页
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剂量小、潜伏期长、接触频繁等特点,是危害极大的一类环境污染物。文章综述了BPA对生物生殖系统、组织器官、免疫系统、生长发育的毒理学效应,重点阐述了复合污染体系BPA与其他物质的联合毒... 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剂量小、潜伏期长、接触频繁等特点,是危害极大的一类环境污染物。文章综述了BPA对生物生殖系统、组织器官、免疫系统、生长发育的毒理学效应,重点阐述了复合污染体系BPA与其他物质的联合毒效应等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影响内分泌系统、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通路、拮抗雄激素受体(AR)介导的通路以及影响组织内的酶等作用机制进行了扼要的阐述。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寻找和探索有效的生物降解物种,找到高效、经济合理的消除路径去除环境介质中残留的BPA及其代谢产物,建立有效预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毒理学效应 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多样性及生态毒理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艋 廉洁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0,共6页
微塑料(MPs)目前已经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沉积物中,成为国际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有关海洋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研究仍较少。系统地研究了微塑料在海洋沉积物中的来源及分布,包括初级及次级微塑料的来源。详细分析了MPs的物理性质... 微塑料(MPs)目前已经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沉积物中,成为国际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有关海洋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研究仍较少。系统地研究了微塑料在海洋沉积物中的来源及分布,包括初级及次级微塑料的来源。详细分析了MPs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聚合物成分,对不同聚合物及添加剂对MPs的特性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重点分析了MPs在海洋沉积物中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包括摄食、生物吸附及毒性机制。通过对微塑料在海洋沉积物中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全面地分析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海洋沉积物 来源与分布 物理及化学性质 生态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永猛 陶玉龙 +5 位作者 窦华山 许加明 杨彦 卜元卿 单正军 周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共12页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物大量进入环境,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形成复合污染。很多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物在环境中都具有持久性和较高的毒性,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农药与重金属在水体和土壤中的复合污染现状...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物大量进入环境,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形成复合污染。很多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物在环境中都具有持久性和较高的毒性,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农药与重金属在水体和土壤中的复合污染现状,以呼吸作用、酶活性、死亡率和生长发育等指标作为毒性效应终点,阐述了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暴露对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同时对农药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暴露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暴露生态毒理学研究成果的梳理,为复合污染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重金属 复合污染 复合暴露 风险评价 生态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毒理学》简介
8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2-62,共1页
《生态毒理学》由孟紫强教授主编,不同高校多位专家教授参加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将于近期(2009年)出版.全书450千字.
关键词 生态毒理学 环境生物学 毒理学效应 环境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类聚合物对克雷伯氏菌和芽孢杆菌共培养的毒理效应
9
作者 朱超 王慧琴 +2 位作者 孙斯蔚 张文婷 丁泽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3-70,共8页
乙烯基类聚合物是皮革化学品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材料,但其工业排放对水体环境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影响还缺乏研究.以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法考察了100mg/L、500mg/L和1 000mg/... 乙烯基类聚合物是皮革化学品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材料,但其工业排放对水体环境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影响还缺乏研究.以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法考察了100mg/L、500mg/L和1 000mg/L三个暴露浓度下聚丙烯酸酯涂饰剂(LJL-2)、聚丙烯酸酯/纳米ZnO复合涂饰剂(LJL-3)、PDM-AA-AMHEA鞣剂(LY-5)和溶胶凝胶PDM-AA-AM-HEA/ZnO鞣剂(LY-8)四种乙烯基类聚合物对纯培养和混合培养菌株的急性毒性,评价指标包括培养物中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和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表明,乙烯基类及其纳米复合涂饰剂较之鞣剂聚合物对细菌纯培养和混合培养体系中微生物的生长抑制现象更为明显;两个系列乙烯基聚合物暴露下的纯培养体系和混合培养体系中LDH释放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各个暴露浓度下细胞内ROS水平较之对照均明显提高,且与暴露浓度正相关;整体而言混合培养体系较纯培养体系对两个系列聚合物的生物耐受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聚合物 克雷伯氏菌属 芽孢杆菌属 毒理学效应 乳酸脱氢酶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毒素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0
作者 邹广迅 张红霞 花日茂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1-128,共8页
T-2毒素是由多种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性较强的一种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和谷类食品中。经食物连续摄入T-2毒素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目前,T-2毒素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毒理学领... T-2毒素是由多种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性较强的一种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和谷类食品中。经食物连续摄入T-2毒素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目前,T-2毒素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毒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在综述了T-2毒素的生物转化、代谢途径及其毒理学效应与机制基础上,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在T-2毒素的精确分析检测和毒理学研究系统化等方面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 生物转化 凋亡 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素毒性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1
作者 安虹 邹广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007-15009,15012,共4页
在综述黄曲霉素的毒理学效应机制的基础之上,对今后黄曲霉素的研究工作方向展开了讨论,提出今后研究工作应从寻找分子标记物和控毒措施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 黄曲霉素 毒理学效应 分子标记 去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固体废弃物理化特征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邵龙义 张亚星 +5 位作者 耿苏倩 杨书申 王佟 宋晓焱 刘君霞 郑继东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67,共15页
煤矿固体废弃物是煤炭开采、洗选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我国煤矿固体废弃物虽然利用率逐年上升,但现阶段的堆存量仍然很大,它不仅侵占土地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通过系统检索知网、Web of Science和Google... 煤矿固体废弃物是煤炭开采、洗选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我国煤矿固体废弃物虽然利用率逐年上升,但现阶段的堆存量仍然很大,它不仅侵占土地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通过系统检索知网、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数据库,收集了2014—2024年间关于煤矿固体废弃物理化特征及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文献,综合分析发现,煤矿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煤矿固体废弃物在堆存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SO_(2)等气体和细颗粒物,会对大气产生污染;②煤矿固体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在淋滤过程中会污染周围地下水;③煤矿固体废弃物中的Cd、Cr、Hg等重金属元素会通过风化、浸出等过程向周围土壤迁移释放,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基于安全、环保、监测等相关规定,结合目前综合利用和处理现状,提出了今后煤矿固体废弃物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固体废弃物 多环芳烃 重金属 环境效应 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二硝基苯对藻型塘微宇宙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镜波 梁林 王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在室内微宇宙 (V =4 0L)中 ,实验研究了 1 ,4 -二硝基苯 ( 1 ,4 -DNB)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在 1 ,4 -DNB质量浓度为 0 1 ,0 2 ,0 4 ,0 8mg/L下 ,6d左右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细菌总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破坏 ... 在室内微宇宙 (V =4 0L)中 ,实验研究了 1 ,4 -二硝基苯 ( 1 ,4 -DNB)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在 1 ,4 -DNB质量浓度为 0 1 ,0 2 ,0 4 ,0 8mg/L下 ,6d左右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细菌总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破坏 ,浮游动植物数量明显降低 ,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 ,细菌总数有降低趋势 .同时 ,群落产氧量减少 ,呼吸量增加 ,Pg/R比值明显下降 ,1 ,4 -DNB浓度越高 ,群落代谢变化幅度越大 .但 2 6d以后 ,明显好转 .实验结果表明 ,生态系统微宇宙模型是评价环境整体生态效应的一种有效途径 ,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型塘微宇宙 1 4-二硝基苯 1 4-DNB 池塘微宇宙 生态毒理学效应 池塘生态系统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在甲壳类水生生物中的蓄积现状及赋存形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迪 王梦圆 +5 位作者 史永富 李思曼 蔡友琼 叶洪丽 黄冬梅 杨光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镉(Cd)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12种具有全球性意义的危害化学物质中居于首位,此类物质的污染危害主要表现在水环境中。与有机污染物不同的是,水环境中的镉不能通过水生生物降解,但会在其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进而对水产品质... 镉(Cd)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12种具有全球性意义的危害化学物质中居于首位,此类物质的污染危害主要表现在水环境中。与有机污染物不同的是,水环境中的镉不能通过水生生物降解,但会在其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进而对水产品质量和安全造成隐患,以及引起水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等问题,因此镉对水环境及水生生物的污染和危害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文整理归纳了目前镉在甲壳类水生生物中的蓄积现状及富集规律研究进展,并围绕梭子蟹和虾蛄这2种典型镉蓄积的甲壳类水生生物,论述其不同部位组织间镉蓄积的差异性问题,同时对目前关于镉形态的提取方法、定性分析和毒理学效应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和展望,可为甲壳类水产品中镉的形态甄别、定量分析以及不同形态镉的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类水生生物 累积特征 赋存形态 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综合利用背景下的环境影响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许金辉 邵龙义 +5 位作者 侯海海 李金娟 刘君霞 黄曼 王秀英 鲁静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磷石膏是湿法制磷酸产生的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虽然磷石膏利用率逐年上升,但是消耗量有限,现阶段依然以堆存的方式来处理,不仅会侵占土地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国内磷石膏的排放和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磷石膏堆存过... 磷石膏是湿法制磷酸产生的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虽然磷石膏利用率逐年上升,但是消耗量有限,现阶段依然以堆存的方式来处理,不仅会侵占土地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国内磷石膏的排放和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磷石膏堆存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氟化氢气体、放射性核素、纳米颗粒吸附重金属元素以及温室效应等引起的大气环境影响;(2)水体酸碱度变化、水体重金属含量异常、浮游植物的生存环境和海洋磷循环失衡;(3)土壤酸碱度变化和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异常造成的土壤环境影响。基于资源节约与环保的原则,考虑现阶段磷石膏综合利用和处理现状,磷石膏处置方式的技术革新、磷石膏堆场污染物排放的监测与评价、磷石膏堆场环境毒理学效应的研究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综合利用 大气环境影响 水环境影响 土壤环境影响 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纳米材料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子豪 张司雨 +1 位作者 董仕鹏 毛亮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51,共13页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其排放量急剧增大,将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对纳米材料进行风险评估十分必要。纳米材料风险评估中涉及的动物实验成本高,周期长,难以满足风险评估的数据需求。为填补数据空缺,研究人员引入了计...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其排放量急剧增大,将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对纳米材料进行风险评估十分必要。纳米材料风险评估中涉及的动物实验成本高,周期长,难以满足风险评估的数据需求。为填补数据空缺,研究人员引入了计算机建模的方法对纳米材料的理化性质、毒理学效应进行预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机器学习作为目前计算机建模的先进方法,在纳米材料风险评估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与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在纳米材料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方法及建模流程,其次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机器学习在纳米材料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实例,介绍了机器学习在纳米材料性质、毒理学效应预测中的主要进展,最后根据机器学习在纳米材料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机器学习 风险评估 理化性质 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在人体分布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佳玥 戴家银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0-657,共8页
全氟和多氟烷酸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其在民用和工业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环境样品、野生动物以及人类体内都检测到了这类物质。PFASs对哺乳动物和水生生... 全氟和多氟烷酸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其在民用和工业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环境样品、野生动物以及人类体内都检测到了这类物质。PFASs对哺乳动物和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毒性,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公众关注。目前,PFASs对人类健康的研究还多停留在流行病学研究和体外细胞毒性研究方面,由于人类有复杂的免疫和代谢系统,因此PPASs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具体机制和安全剂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PFASs在人体的分布、流行病学研究、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机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目前PFASs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酸类化合物 人类健康 流行病学研究 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段晨晖 房彦军 +1 位作者 梁俊 高志贤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31,共9页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 PAEs)是环境介质中的一类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PAEs具有明显的内分泌干扰毒性,并会对动物和人体的生殖发育与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体外细胞评价模型因具有高通量、测试周期短、成本低和毒性效...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 PAEs)是环境介质中的一类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PAEs具有明显的内分泌干扰毒性,并会对动物和人体的生殖发育与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体外细胞评价模型因具有高通量、测试周期短、成本低和毒性效应易于探明等技术优点,被广泛应用到PAEs毒理学效应的研究中。本文从内分泌干扰毒性、胚胎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以及致癌作用等方面,对PAEs的一些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模型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对其相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旨在为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模型的有效利用提供借鉴,并对PAEs毒性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 毒理学效应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医学
19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1998年第2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环境医学 儿童血铅 血铅浓度 铅中毒 毒理学效应 血铅水平 危险因素 平均浓度 职业接触 公众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