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后殖民时代基督宗教的全球发展态势 |
赵林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2
|
后殖民时代的话语陷阱 |
姜飞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1
|
|
|
3
|
《安娜与国王》——后殖民时代好莱坞电影的一次表意实践 |
杨伟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1
|
|
|
4
|
技术在经济全球化与后殖民时代中的作用 |
刘仲蓓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0 |
|
|
5
|
后殖民时代的殖民狂欢——评《贫民富翁》 |
邓文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6
|
论前殖民时代太平洋诸岛的渔猎采集和农牧渔业 |
史晓萌
张箭
|
《古今农业》
|
2017 |
1
|
|
|
7
|
前殖民时代新西兰毛利人农业发展的人类学考察 |
吴凡
张箭
|
《农业考古》
|
2016 |
0 |
|
|
8
|
殖民地时代欧洲国家对美国外交传统的影响 |
金海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9
|
后殖民状况与比较教育学 |
项贤明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0
|
|
|
10
|
后殖民作家奈保尔的文化人格分析 |
苏鑫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
11
|
第二届东盟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征文启事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无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殖民策略调整的文化根源审视 |
刘巧凤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13
|
农业人类学发展五十年 |
马威
杜智佳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
14
|
论当代藏族诗人非母语写作的特质 |
姜永琢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6 |
4
|
|
|
15
|
北京的写作:可能与期望 |
张颐武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
16
|
舞:中国艺术中深蕴的美学灵魂 |
王文娟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17
|
西方国际体系扩张中非西方地位与作用的重新审视 |
王文奇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18
|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雕塑发展 |
王文娟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19
|
开发生物能源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王树茂
丁得利
付龙
|
《养殖技术顾问》
|
2010 |
0 |
|
|
20
|
对《特纳“边疆学说”简介》一文的评介 |
王明中
|
《江海学刊》
|
198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