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电线路沿线暂态特性多步长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葛松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34-37,42,共5页
本文研究了参数随频率变化的输电线路暂态电压、电流沿线分布的多步长计算方法。该方法将线路沿线电压电流分布的计算安排在主网络每时步求解之后进行,并采用不同的时间步长,减少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精度。本文还通过实例对所开发... 本文研究了参数随频率变化的输电线路暂态电压、电流沿线分布的多步长计算方法。该方法将线路沿线电压电流分布的计算安排在主网络每时步求解之后进行,并采用不同的时间步长,减少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精度。本文还通过实例对所开发的沿线分布计算程序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该程序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快的计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长计算 输电线路 电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腰部移动模型的行走步长计算方案 被引量:4
2
作者 任凯天 刘昱 汪少初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2年第8期711-715,共5页
针对行走时腰部运动轨迹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ical-mechanical systems,MEMS)计算行进位移的方案。这种方法将MEMS置于腰部,利用MEMS采集测试者行进过程中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6名测试者参加了实际环境... 针对行走时腰部运动轨迹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ical-mechanical systems,MEMS)计算行进位移的方案。这种方法将MEMS置于腰部,利用MEMS采集测试者行进过程中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6名测试者参加了实际环境中的测试,每位测试者进行了8次实验,每次实验的行进速度为测试者自己选择的最习惯的行进速度,全部实验在一个长度为47 m上的直线走廊上进行。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位移的计算长度并与实际长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单步步长和步行位移结果精度良好,计算结果误差小于6.4%,且MEMS置于人体腰部携带方便,所提出的方案可在室内定位等领域获得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长计算 MEMS 单步步长 总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OS平台的步长计算方案与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邸文华 刘昱 黄镇彩 《电子测量技术》 2012年第9期32-35,59,共5页
GPS一般不适用于室内环境定位,惯性导航是一种常用的室内定位技术。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OS平台的行走步长计算方法,通过iOS设备内置加速度计采集数据,计算腰部的竖直位移。行走时,人体的腰部轨迹相对于前进方向近似1个倒置单摆模型,依... GPS一般不适用于室内环境定位,惯性导航是一种常用的室内定位技术。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OS平台的行走步长计算方法,通过iOS设备内置加速度计采集数据,计算腰部的竖直位移。行走时,人体的腰部轨迹相对于前进方向近似1个倒置单摆模型,依据此运动模型可以计算行走的步长。此外还给出了在iPhone上实现步长计算的软件实现方案,并设计了应用软件。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步长计算方案和软件可以实时显示行进的步长和总位移,测量结果较准确,误差约为5%,该方法可为开发室内定位系统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HONE IOS 惯性导航 加速度传感器 倒置单摆模型 步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坐标加工步长计算
4
作者 侯宾 何兆太 刘鹄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1-72,共2页
五坐标曲面加工的理论刀具轨迹是由刀具与零件曲面的啮合关系所确定的非线性连续曲线 ,由此而得的机床各运动轴的理想联动规律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但由于目前的CNC在多轴联动控制时 ,一般只具有线性插补功能 ,理论的非线性连续曲线只... 五坐标曲面加工的理论刀具轨迹是由刀具与零件曲面的啮合关系所确定的非线性连续曲线 ,由此而得的机床各运动轴的理想联动规律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但由于目前的CNC在多轴联动控制时 ,一般只具有线性插补功能 ,理论的非线性连续曲线只能以一系列小线性段进行离散逼近后 ,再由CNC机床控制各运动轴作五维线性插补来实现被加工曲面的近似包络成型 ,由此而导致原理性的加工误差。在数控加工中 ,刀具在机床坐标系下的运动根据与被加工曲面的相对关系有二个方向 ,一是走刀轨迹的方向 ,称为走刀方向 ,其在此方向上在一个插补周期内所移动的距离称为走刀步长。另一个是在走刀轨迹增量的方向 ,称为切削带步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坐标曲面加工 数控机床 加工步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零速修正算法的行步步长计算方法
5
作者 郭欣 李根 伦朝昕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20-1226,共7页
行走疲劳容易导致老年人摔倒,如果能够检测疲劳程度,就有可能降低老年人的摔倒风险。为此,以低成本、高精度实时检测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步态采集系统。该系统可同步采集人体单脚的踝关节三维加速度数据、三维角速... 行走疲劳容易导致老年人摔倒,如果能够检测疲劳程度,就有可能降低老年人的摔倒风险。为此,以低成本、高精度实时检测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步态采集系统。该系统可同步采集人体单脚的踝关节三维加速度数据、三维角速度数据、三维磁场数据以及脚底8个位置的压力数据,通过无线蓝牙方式发送到上位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参数计算。针对传统零速修正算法的步长计算存在计算繁琐、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脚底8个位置的压力数据划分步态时相,结合步态运动学分析,确定行人每一步的零速时刻来对陀螺仪测量值进行补偿以改进零速修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步长计算算法较传统的步长计算算法降低了累积误差,可以高精度检测行人步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零速修正算法 步长计算 步态时相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动力学方法中计算步长DT的取值原则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丁以中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对系统动力学方法中计算步长DT的传统取值原则提出疑问,指出可能产生的问题和误差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计算步长 DT 取值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非线性隔冲减振系统计算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志坚 吴惠军 +1 位作者 叶明 罗忠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8,共5页
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计算复杂非线性隔冲减振系统的双模型两步计算法。该方法将冲击振动分成2个阶段:冲击作用阶段和自由振动阶段。冲击作用阶段,采用两自由度模型进行响应计算,该两自由度模型可有效地解决基础冲击... 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计算复杂非线性隔冲减振系统的双模型两步计算法。该方法将冲击振动分成2个阶段:冲击作用阶段和自由振动阶段。冲击作用阶段,采用两自由度模型进行响应计算,该两自由度模型可有效地解决基础冲击输入问题;自由振动阶段,采用单自由度模型进行响应计算,设备在该阶段以冲击终了时刻的速度和位移为初始条件进行振动。文中还对一个典型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冲击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该方法亦可用于线性隔冲减振系统的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冲减振 非线性 双模型 步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制动性能计算方法研究
8
作者 金宇智 李翔 +3 位作者 金哲 蔡田 谷友泉 潘兴河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3,共8页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等级逐渐提高和各类新型制动方式的发展,传统基于速度分段的制动计算的精度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分步进行制动计算的方法及时间步长的选取依据,以CRH6A型动车组为对象进行计算,并与平均计算法及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等级逐渐提高和各类新型制动方式的发展,传统基于速度分段的制动计算的精度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分步进行制动计算的方法及时间步长的选取依据,以CRH6A型动车组为对象进行计算,并与平均计算法及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在合适的步长下均可获得理想的计算精度,其中分步计算法对步长更为敏感,而制动指令响应时间内对运行阻力的处理方式是两种计算方法差异的主要来源,若响应时间超过最大制动力时长的20%,则应使用分步计算法以提高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计算 平均计算 分步计算 响应时间 计算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计算中非线性元件分段线性法的改进
9
作者 王大忠 顾水福 周泽存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A04期83-88,共6页
本文对仿真计算中非线性元件分段线性法作了改进,结果表明,所提改进措施对克服分段线性法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冲”现象有显著的效果,从而大大减小了时间步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非线性器件 线性化 过电压 时间步长/计算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收敛的可行方向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燮黎 陆晓敏 赵引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1-65,共5页
用算例研究了尝试法计算中初始步长选取和收敛速度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步长确定法———约束近似法,避免了人为给定初始步长的缺陷.对比计算表明,本文方法还可大幅度地提高可行方向法的收敛速度.
关键词 优化 可行方向法 步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下降法的双能CT双物质分解算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滕月阳 郑孙易 +1 位作者 卢子鹏 康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6-940,共5页
基物质分解是双能CT重建的重要步骤,其中双物质分解是常用的分解模型之一,该模型的核心关键是计算分解系数投影.为了更快计算它,提出了基于误差反馈梯度下降的双能CT双物质分解算法和基于Armijo-Goldstein梯度下降的双能CT双物质分解算... 基物质分解是双能CT重建的重要步骤,其中双物质分解是常用的分解模型之一,该模型的核心关键是计算分解系数投影.为了更快计算它,提出了基于误差反馈梯度下降的双能CT双物质分解算法和基于Armijo-Goldstein梯度下降的双能CT双物质分解算法.由于计算了梯度下降步长,这两种方法能快速迭代求解基物质分解系数投影.同时他们有效地解决了双能CT重建的非线性问题.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查表匹配法相比,这两种算法稳定收敛,计算速度快,重建精度高,对临床应用有重要的意义.在重建结果精度近似的情况下,基于Armijo-Goldstein梯度下降的算法采用不精确线性搜索步长,因此它的运行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双物质分解 梯度下降 图像重建 计算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测量数据的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涛 许志锋 +3 位作者 徐研 王鹏宇 刘毅刚 刘刚 《广东电力》 2019年第4期98-105,共8页
为了给高压电缆动态增容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测量数据的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算法。在传热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计算热路模型,并基于历史实测数据实现对热路模型中环境等效热参数的计算。为验证预... 为了给高压电缆动态增容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测量数据的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算法。在传热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计算热路模型,并基于历史实测数据实现对热路模型中环境等效热参数的计算。为验证预测算法的精确度,设计高压电缆的暂态温升实验。预测算法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在电缆的温升过程中,预测算法的计算误差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计算误差最大值不超过4.2℃,且在导体温度接近稳态时,预测算法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相差小于1.1℃,两者吻合很好。研究表明:相比于基于IEC推荐的电缆暂态热路模型的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算法,基于历史测量数据的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算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导体温度 预测算法 历史测量数据 环境等效热参数 计算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矩阵在电站主蒸汽温度调节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丽东 王锦桥 +1 位作者 肖洪 周宇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3,共3页
电站主蒸汽温度调节系统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特点,其数学模型可以用状态方程来表示,并在仿真中运用动态因子法与动态矩阵可求解系统状态方程。在计算步长比较小的情况下,求解可以达到与四阶龙格库塔法几乎相同的精度;在计算步长比较大... 电站主蒸汽温度调节系统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特点,其数学模型可以用状态方程来表示,并在仿真中运用动态因子法与动态矩阵可求解系统状态方程。在计算步长比较小的情况下,求解可以达到与四阶龙格库塔法几乎相同的精度;在计算步长比较大的情况下,既可以满足精度的要求,又可以缩短计算时间,弥补了欧拉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方程 仿真 动态因子 计算步长 动态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柴油机热力过程实时预测模型
14
作者 王照秋 刘腾 +1 位作者 李铁 黄帅 《内燃机工程》 2025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针对船用发动机数字孪生模型的缸内狄塞尔循环过程高实时性计算需求,提出了一种变步长显式计算的单区实时快速预测模型。模型离散化计算点,根据精度及稳定度需求分配各阶段步长,显式化模型物理方程降低计算误差,以提升计算速度。模型简... 针对船用发动机数字孪生模型的缸内狄塞尔循环过程高实时性计算需求,提出了一种变步长显式计算的单区实时快速预测模型。模型离散化计算点,根据精度及稳定度需求分配各阶段步长,显式化模型物理方程降低计算误差,以提升计算速度。模型简化包括:压缩膨胀模型基于多变过程,改进比热比计算方式;减少燃烧分区,简化燃烧为单步化学反应,优化燃烧计算点。模型验证基于某型320 mm缸径船用中速发动机开展。结果表明,标定的峰值压力误差小于2%,预测的峰值压力误差小于3%,CA10(放热量达到总放热量10%对应的曲轴转角)与CA50(放热量达到总放热量50%对应的曲轴转角)误差均小于1.5°。模型计算耗时均在0.25 ms内,模型能够在实现准确预测的同时,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发动机 数字孪生模型 实时预测 步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