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旭霞 张君 +2 位作者 张文娟 李娜 史洪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硬组织角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T0),正颌手术后3个月(T1)、术后1年(T2)和术后3年(T3)拍摄...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硬组织角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T0),正颌手术后3个月(T1)、术后1年(T2)和术后3年(T3)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反映颌面部硬组织变化的16项角度指标,比较矫治前和正颌手术后不同时期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T1与T0的比较:除N-S-Ar、N-S-Ba、N-S-Go、NBa-PtGn以及Y轴角的变化很小,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11项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与T1的比较:SNPo、U1-SN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3与T1的比较:仅U1-SN变化明显(P<0.05)。4)T3与T2的比较:所有测量项目的变化均很轻微,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硬组织测量角度在术后3个月到术后1年期间即术后正畸治疗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并未对手术效果产生根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骨性Ⅲ类 正畸-正颌治疗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牙-牙槽骨骨性黏连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附2例病例报告
2
作者 王园园 王涛 +2 位作者 裴仲秋 宋锦璘 秦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在治疗复杂牙-牙槽骨骨性黏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对2例复杂牙-牙槽骨骨性黏连患者,合理施以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改良技术进行治疗。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面畸形得到了矫正,咀嚼...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在治疗复杂牙-牙槽骨骨性黏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对2例复杂牙-牙槽骨骨性黏连患者,合理施以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改良技术进行治疗。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面畸形得到了矫正,咀嚼功能得到改善,远期效果稳定,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于较复杂的牙-牙槽骨骨性黏连患者,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各种手术方式,为患者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中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改良的正颌手术方法如非常规的根尖下截骨术、"三明治法"植骨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无严重并发症,临床效果好,远期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骨性黏连 -联合治疗 个性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上颌前突畸形术后疗效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唐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矫治对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的稳定性。方法:20例骨性上颌前突的恒牙列患者中联合治疗组11例,其采用上颌前份阶段性骨切开截骨术后退上颌骨并进行术前术后结合正畸进行治疗。对照组9例,行上颌前份节段性骨...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矫治对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的稳定性。方法:20例骨性上颌前突的恒牙列患者中联合治疗组11例,其采用上颌前份阶段性骨切开截骨术后退上颌骨并进行术前术后结合正畸进行治疗。对照组9例,行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上颌前突均得到矫治,面部比例较为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的疗效的相关指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颌前突具有患者侧貌协调、治疗效果稳定的特点,但术前正畸去代偿对疗效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治疗 前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突畸形手术前后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娟 宿玉成 林润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总结下颌前突畸形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为术后软组织侧貌的预测提供临床数据。方法:介绍术前术后正畸内容,及X线测量分析。结果:正颌手术后侧貌改观明显,正畸使之有稳定的关系。结论:正颌手术前后正畸具有重... 目的:总结下颌前突畸形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为术后软组织侧貌的预测提供临床数据。方法:介绍术前术后正畸内容,及X线测量分析。结果:正颌手术后侧貌改观明显,正畸使之有稳定的关系。结论:正颌手术前后正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软组织侧貌的预测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治疗 X线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优先模式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被引量:13
5
作者 倪铭 刘红彦 +1 位作者 李惠山 杨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骨性Ⅲ类错畸形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待患者发育完成后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combination of orthognathic surgery and orthodontics)即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治疗。而"手术优先治疗模式"(surgery-first-orthodontic-a... 骨性Ⅲ类错畸形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待患者发育完成后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combination of orthognathic surgery and orthodontics)即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治疗。而"手术优先治疗模式"(surgery-first-orthodontic-approach,SFOA/SFA)作为这一经典治疗模式的补充,是在治疗初期先进行正颌手术,再进行正畸治疗。该文将对其发展、适应证选择、牙齿快速移动原理、临床应用、治疗结果与稳定性、优势与局限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手术优先治疗模式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术辅助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1例
6
作者 曾宇 王晓璇 +4 位作者 张茂奇 张爱娟 高雅 熊晖 曹正国 《口腔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727-732,共6页
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改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技术辅助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病例。本病例在正颌手术前正畸去代偿阶段,实施改良PAOO术式,包括保留龈乳头切口设计、... 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改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技术辅助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病例。本病例在正颌手术前正畸去代偿阶段,实施改良PAOO术式,包括保留龈乳头切口设计、全厚瓣翻瓣术、超声骨刀牙根间骨皮质切开术、无胶原屏障膜覆盖的骨增量技术(仅使用骨移植材料)以及创新缝合方法。术后24个月的随访显示,术区唇侧骨板厚度显著增加,角化龈宽度明显改善,且长期疗效稳定,未出现显著牙龈退缩或重度牙周组织炎症反应。该改良术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手术创伤及相关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加速成骨 骨皮质切开术 硬组织增量 -联合治疗 骨性Ⅱ类错(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后退术后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变化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宏伟 齐素青 +2 位作者 王建国 蔡智芳 李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的影响,分析下颌后退与舌骨、舌体位置改变和咽腔间隙缩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于正颌手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的影响,分析下颌后退与舌骨、舌体位置改变和咽腔间隙缩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于正颌手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三维重建颅颌面、气道及舌骨的立体模型,建立以蝶鞍中心(S)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测量治疗前后咽腔各段最窄处的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各段容积和咽腔总容积,同时测量颏前点、舌骨点、舌根点的三维位置,分析颏前点的变化与咽腔间隙及舌骨、舌体位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咽腔间隙呈现整体缩窄趋势。舌骨发生了后下移位,其中向后、向下平均移动距离分别为5.72、2.76 mm(P<0.05);舌根点向后平均移动了4.04 mm(P<0.01)。19项相关性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14项,其中下颌后退量与咽腔总容积改变的相关性最强(r=0.834,P<0.01)。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可造成咽腔缩窄,舌骨后下移位,舌体向后移位;下颌后退量与咽腔间隙缩窄、舌骨和舌体位置的改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 咽腔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后退术对咽腔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宏伟 齐素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409-411,共3页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能获得良好的外貌、咬合和咀嚼功能,但同时下颌后退术改变了舌骨、舌体的位置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咽腔间隙,影响了呼吸功能。本文就其术后的长期变化和影像学检查进行总结和介绍。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联合治疗 咽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外科手术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周颖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3-1075,共3页
上气道的形态和通畅度与呼吸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而下颌骨发育不足有可能促使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出现上气道狭窄现象,情况严重者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目前,临床治疗重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主要采取正... 上气道的形态和通畅度与呼吸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而下颌骨发育不足有可能促使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出现上气道狭窄现象,情况严重者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目前,临床治疗重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主要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式主要包含下颌骨矢状劈开术、双颌前徙术、颏成形术及牵张成骨术等。为了更好地理解上气道形态与OSAHS之间的关系,探求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更有效的临床治疗途径,本文将回顾不同手术方法对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及OSAHS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上气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优先模式颌骨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赟琪 林阳阳 侯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前主流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3部分,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术前正畸期间患者咀嚼功能及侧貌恶化等问题。近年来,有学者在传统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部分合适病例缩短或省略术前正畸,形成了... 目前主流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3部分,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术前正畸期间患者咀嚼功能及侧貌恶化等问题。近年来,有学者在传统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部分合适病例缩短或省略术前正畸,形成了先行正颌手术,再行术后正畸的治疗模式,称为手术优先模式。国内外也报道了许多该模式治疗的病例,相较于传统主流模式,手术优先模式缩短了整体治疗时间,术后即刻改善面容,更符合成年正颌患者的治疗需求。但是,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术后患者的颌骨稳定性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确立适应证,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都是临床应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手术优先模式下的颌骨稳定性及其与过渡性咬合、手术设计、正畸治疗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优先 骨稳定性 过渡性咬合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