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5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体积计算机辅助判读代谢评估在淋巴瘤疗效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梓延 冯成涛 +3 位作者 张海波 邓赟 郑皓 朱高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评价标准PET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PERCIST)1.0在淋巴瘤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且化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扫描的淋巴瘤患者93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68例、霍奇金淋巴瘤25例,采用Ka...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评价标准PET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PERCIST)1.0在淋巴瘤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且化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扫描的淋巴瘤患者93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68例、霍奇金淋巴瘤25例,采用Kappa检验比较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RECIST)1.1和PERCIST 1.0标准评估淋巴瘤治疗疗效的一致性,比较两者的治疗有效率(RR)。结果PERCIST 1.0与RECIST 1.1标准评估93例淋巴瘤治疗效果的一致性欠佳(Kappa=0.272,P<0.05);对6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25例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估的一致性欠佳(Kappa=0.253、0.316,P<0.05)。93例淋巴瘤患者,RECIST 1.1标准的RR低于PERCIST 1.0标准(RR=46%、64%,P=0.003)。在6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25例霍奇金淋巴瘤中,RECIST 1.1标准的RR均低于PERCIST 1.0标准(非霍奇金淋巴瘤:RR=50%、66%;霍奇金淋巴瘤:RR=32%、56%,P=0.043、0.031)。结论18F-FDG PET/CT评价标准PERCIST 1.0评价淋巴瘤治疗效果的有效率高于传统使用的基于解剖变化评估的RECIST 1.1标准,PERCIST 1.0标准对淋巴瘤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治疗结果 参考标准 实体瘤疗效价标准(RECI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汪娇 李剑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成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中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70年代,PET 显像已先后用于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及心脏受体功能等研究[1]。在国外,核素心肌显像,包括PET 或PET/CT 显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2]。82Rb、13N-NH3、15O-H2O 等传统PET 心肌灌注显像剂由于半衰期较短等因素,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18F 由于物理半衰期适中,可以采用配送的方式送达使用科室,所以18F 标记的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造影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全身扫描及^(18)F-FDGPE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诊治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永军 徐兆强 +2 位作者 柳卫 程旭 包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18F-FDG PE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转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27例DTC术后需行131I初治或复治的患者,检测其131I治疗前1 d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在131I治疗后3~5 d进行131I-WBS。根... 目的探讨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18F-FDG PE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转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27例DTC术后需行131I初治或复治的患者,检测其131I治疗前1 d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在131I治疗后3~5 d进行131I-WBS。根据Tg与131I-WBS阴性或阳性的情况,将患者分成4种类型:Ⅰ型:Tg(+),131I-WBS(-);Ⅱ型:Tg(+),131I-WBS(+);Ⅲ型:Tg(-),131I-WBS(+);Ⅳ型:Tg(-),131I-WBS(-)。在131I-WBS后1周内行18F-FDG PET/CT。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或至少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病灶性质标准。分析131I-WBS及18F-FDG PET/CT对DTC术后患者转移的检出情况。结果检查后发现有22例52处病灶发生了转移。131I-WBS检出其中的8例(36.4%)24处(46.2%)转移灶,与18F-FDG PET/CT检出的15例(68.2%)35处(67.3%)转移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4.74,P<0.05)。Ⅰ型13例(100.0%)、Ⅱ型5例(100.0%)、Ⅲ型3例(100.0%)、Ⅳ型1例(16.7%)发生了转移。Ⅰ型18F-FDG PET/CT的转移检出率(100.0%)与Ⅱ型(20.0%)、Ⅲ型(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Ⅳ型(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13例Ⅰ型和1例Ⅳ型转移患者调整了治疗方案。结论 131I-WBS和18F-FDG PET/CT在DTC术后患者转移灶探测及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特别是18F-FDG PET/CT在Tg(+)、131I-WBS(-)患者转移灶检出上更具有优势,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肿瘤转移 碘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G PET/CT对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葵 董孟杰 +4 位作者 阮凌翔 刘振锋 杨树业 王国林 孙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探讨FDG PET/CT在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行FDG PET/CT显像,PET/CT图像结果判断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最终诊断包括病理学检查... 目的:探讨FDG PET/CT在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行FDG PET/CT显像,PET/CT图像结果判断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最终诊断包括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纳入本研究共2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病理穿刺或病例随访证实,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共21例,其中包括感染10例,肿瘤性疾病(淋巴瘤)4例,非感染性炎症4例,其他类型3例,未能发现病因6例。FDG PET/CT诊断真阳性2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0例,真阴性5例。灵敏度100%,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96.3%。结论:在诊断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FDG PET/CT显像是灵敏可靠的诊断方法,建议常规检查未能发现病灶或不能确诊的病例,可尽早行FDG PET/CT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原因不明/诊断 发热 原因不明/病理学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临床国际预后指数、病理免疫分型及中期PET/CT建立的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海燕 李菲 +2 位作者 赵瑜 王全顺 王瑞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8-301,308,共5页
目的探讨结合影像(PET/CT)、病理(免疫分型)及临床(国际预后指数,IPI)建立的预后评估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270例DLBCL患者的免疫分型[是否生发中心(GCB)来源]、IPI评分等,于化疗前及化疗... 目的探讨结合影像(PET/CT)、病理(免疫分型)及临床(国际预后指数,IPI)建立的预后评估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270例DLBCL患者的免疫分型[是否生发中心(GCB)来源]、IPI评分等,于化疗前及化疗后2个周期行^(18)F-FDGPET/CT成像,运用5分评分法(5PS)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减少率法(△SUVmax)分析成像结果。通过随访分析患者的疗效及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在组合预后模型(影像、病理、临床)与单一模型的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生存曲线显示单一模型中IPI、5PS及△SUVmax法PFS及O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组与Non-GCB组免疫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模型PFS与OS显示不同组合模式高、中、低风险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结合影像、病理及临床多参数建立的评估模型对DLBCL预后评估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免疫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及分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岳建兰 尹亮 +2 位作者 黄世明 陈薇 林志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7-490,495,共5页
目的探讨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18)F-FDG PET/CT表现,以期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及指导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鼻型ENKTCL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经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确诊,总结分析病灶的分布及代... 目的探讨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18)F-FDG PET/CT表现,以期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及指导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鼻型ENKTCL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经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确诊,总结分析病灶的分布及代谢征象,分析PET/CT对鼻型ENKTCL分期的影响。结果 26例患者共检查出阳性病灶102个,所有病灶SUVmax 3.2~28.5,平均12.2±5.4。原发病灶多位于鼻腔(16/26,61.5%),邻近部位侵犯以鼻面部软组织及鼻旁窦最多见。全身其余受累组织器官的分布无明显规律。淋巴结受累以颈部淋巴结最多见。PET/C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平扫/增强CT、平扫/增强MRI、超声等)对淋巴结及结外器官受累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6.7%和65.5%,分期准确率分别为92.3%和73.1%。15例(57.7%)患者因PET/CT检查改变临床分期,其中12例因发现更多病灶提高分期,3例可疑病灶因在PET/CT上无代谢而明确性质降低分期,9例因分期调整影响治疗方案的制订。结论 ^(18)F-FDG PET/CT能准确显示鼻型ENKTCL病灶的分布情况,较常规影像学检查能检测到更多淋巴结及结外器官受累,使分期更准确,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冼伟均 冯彦林 +2 位作者 黄克敏 王颖 鲁胜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怀疑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成高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低分化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怀疑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成高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低分化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比较各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诊断病变良恶性的最佳临界点;分析病灶SUVmax与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分组患者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SUVmax的滞留指数(RIsuv)的差异。结果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的分化程度与其SUVmax呈负相关(r=-0.454,P=0.000);SUVmax诊断病变良恶性的最佳临界点为3.8,对应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57.58%和86.36%。中、低分化腺癌组SUVmax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分化腺癌组与良性病变组患者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双时相显像RIs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3,P=0.288)。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诊断中、低分化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具有重要价值,但对高分化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乳头型脑膜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宁静 杨晖 +2 位作者 郭爱桃 刘猛 徐白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3-814,共2页
1病例简介男,44岁,主诉:左耳耳闷耳鸣伴听力下降3个月。入院前因明显左耳耳鸣、轻微耳痛及听力下降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改善;CT增强扫描示"左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可能性大",MRI提示"... 1病例简介男,44岁,主诉:左耳耳闷耳鸣伴听力下降3个月。入院前因明显左耳耳鸣、轻微耳痛及听力下降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改善;CT增强扫描示"左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可能性大",MRI提示"颞骨占位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不排除转移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颞骨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3例^(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表现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多 薛云龙 吕平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影像资料,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18 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结果肿块位于前纵隔1例,... 目的探讨胸部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影像资料,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18 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结果肿块位于前纵隔1例,右中纵隔1例,左上肺门1例,类圆形1例,分叶状2例,伴有斑点状钙化2例,肿块最大径4.4~5.9cm;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例;1例患者伴有单侧胸腔积液。肿块放射性分布不均匀2例,大致均匀1例;目测分级2级1例,3级1例,4级1例,T/Nmax值4.5~7.2。结论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肿块,葡萄糖代谢不同程度的增高,葡糖糖代谢明显增高的病变需要与恶性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组织学分级
15
作者 石琴 张依凡 +2 位作者 杨易 潘博 倪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178,共7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分类中组织学分级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资料。根据WHO(202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分类中组织学分级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资料。根据WHO(2021)分级进行三级肿瘤分级。比较3种分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和CT表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性能。结果较高的肿瘤分级与男性患者(χ^(2)=11.803,P=0.003)、吸烟史(χ^(2)=7.702,P=0.021)、肿瘤最大径(H=20.548,P=0.002)、淋巴结转移(P<0.001)、脉管癌栓(χ^(2)=33.270,P<0.001)、胸膜侵犯(χ^(2)=15.116,P=0.001)及气道播散有关(χ^(2)=17.867,P<0.001)。随着肿瘤级别提高,SUVmax(H=71.488,P<0.001)、糖酵解总量(H=30.658,P<0.001)和CT纯实性表现比例(χ^(2)=28.872,P<0.001)显著增加。SUVmax增高(OR=1.234,95%CI 1.141~1.334,P<0.001)和CT纯实性表现(OR=2.205,95%CI 1.166~4.171,P=0.015)是3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SUVmax、CT实性表现及两者联合预测3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641、0.804,其中最佳截断SUVmax为6.08。结论SUVmax和CT实性表现是3级浸润性肺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18)F-FDG PET/CT可辅助评估肺腺癌分级,有助于改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国际疾病分类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理学 外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本底半自动化确定肿瘤内靶区:模型实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仰纯 陈向荣 +1 位作者 刘吉安 李凡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 根据本底标准化摄取值(SUV)计算肺肿瘤内靶区(ITV)SUV阈值,并评价其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3个空心插件固定在圆桶底部,空心插件与圆桶分别充满55.06 kBq/ml和5.37 kBq/ml18F-FDG溶液以模拟肿瘤与肺组织。以三维运动滑台驱动该模... 目的 根据本底标准化摄取值(SUV)计算肺肿瘤内靶区(ITV)SUV阈值,并评价其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3个空心插件固定在圆桶底部,空心插件与圆桶分别充满55.06 kBq/ml和5.37 kBq/ml18F-FDG溶液以模拟肿瘤与肺组织。以三维运动滑台驱动该模型模拟呼吸运动,最大位移10.9 mm、21.8 mm、43.7 mm。采集模型二维PET/CT图像。记肺本底SUV为±SD,以+3SD作为确定ITV的阈值,以真实ITV和测量ITV的Dice相似系数(DSC)和容积恢复系数(VRC)为评价指标,并与SUV2.5、35%SUVmax、41%SUVmax、a×mSUV70+b×、0.42×(SUVmax+)及Riegel等根据肿瘤体积、靶本底比及肿瘤运动幅度确定SUV阈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各方法的ITV、DSC和VRC。结果 3个肿瘤模型共9个ITV真实值分别为134.3 ml、166.1 ml、223.5 ml、86.6 ml、108.5 ml、150.7 ml、32.3 ml、43.8 ml、63.6 ml。采用Riegel等的方法测得ITV与真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其他6种SUV阈值法测量ITV与真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2.76,P〈0.05)。+3SD和Riegel等的方法制订的ITV的DSC和VRC分别为0.75~0.92、0.69~0.93和0.82~0.97、0.74~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05),但大于其他5种方法所得值。结论 根据本底确定的SUV阈值(+3SD)具有描绘肺癌ITV的潜力,可以为放射治疗提供ITV的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标准化摄取值 肿瘤内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很可能的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脑葡萄糖代谢统计参数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喆 王瑞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4-887,891,共5页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为很可能的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s CJD)患者的脑FDG PET/CT影像,总结其显像特点,并通过统计参数图(SPM)分析s CJD患者的受影响脑区,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辅助影像学方法。资料与方法 7例患者根据WHO标准及2009年临...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为很可能的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s CJD)患者的脑FDG PET/CT影像,总结其显像特点,并通过统计参数图(SPM)分析s CJD患者的受影响脑区,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辅助影像学方法。资料与方法 7例患者根据WHO标准及2009年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临床很可能的s CJD,均行FDG PET/CT显像,选择年龄匹配的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图像分别进行视觉分析及SPM分析。结果视觉分析见s CJD患者存在广泛的皮层及基底节区葡萄糖代谢减低,部分患者为单侧减低为主;SPM分析s CJD组双侧顶叶、额叶、枕叶及尾状核头放射性摄取较对照组减低(P<0.05),单侧为主患者的SPM分析提示存在小脑交叉失联络(P<0.05)。结论 s CJD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特点为广泛的皮层及基底节区代谢减低,其葡萄糖代谢异常改变在特定的临床背景下可成为s CJD临床诊断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亚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周围型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邹家威 缪莹莹 +2 位作者 刘红兵 吕镗烽 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6-752,共7页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分期是影响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分期方法存在其局限性。文中基于胸部CT及PET/CT显像,分析周围型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期获得更准确的术前淋巴结分期。方法回顾性...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分期是影响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分期方法存在其局限性。文中基于胸部CT及PET/CT显像,分析周围型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期获得更准确的术前淋巴结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南京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248例。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80例行接受PET/CT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吸烟状况、血癌胚抗原(CEA)、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大小、病理亚型及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预测因素。结果 248例肺腺癌患者中,74例(29.8%)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与血CEA、分化程度、肺癌原发灶的SUVmax大小、肿瘤大小、分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吸烟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病理类型、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集束征等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SUVmax、血CEA水平、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空洞或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综合使用影像学指标及血CEA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周围型肺腺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对于淋巴结转移需考虑原发灶SUVmax、血CEA水平、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空洞或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腺癌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F-FDG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类似物PET/CT显像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19
作者 刘逸飞 曲蕾 +1 位作者 徐帅帅 姚树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多见于消化系统。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NEN细胞上普遍过表达,为成像提供了一个独特、特定的分子靶点。奥曲肽是一种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SA),在1983年首次被放射性标记,可以用核医学伽马相...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多见于消化系统。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NEN细胞上普遍过表达,为成像提供了一个独特、特定的分子靶点。奥曲肽是一种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SA),在1983年首次被放射性标记,可以用核医学伽马相机进行SSTR成像。目前,已经将^(111)In-pentetreotide,^(68)Ga-SSA,^(18)F-SSA,^(64)Cu-SSA等放射性标记药物用于NEN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Ns 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18)F-FDG PET/CT表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杰平 林端瑜 唐明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478,483,共5页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TF)的^(18)F-FDG PET/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DTF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记录病灶部位、相对密度、最大径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等,分析肿瘤最大径与SUVmax的相关性,比较浸润病灶与非...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TF)的^(18)F-FDG PET/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DTF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记录病灶部位、相对密度、最大径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等,分析肿瘤最大径与SUVmax的相关性,比较浸润病灶与非浸润病灶最大径及SUVmax的差异。结果17例DTF共纳入18枚病灶,平均最大径(5.91±2.73)cm。CT平扫呈稍高密度1枚,其余17枚呈等或稍低密度。18枚病灶SUVmax平均3.91±1.19。肿瘤最大径与SUVmax无显著相关性(rs=0.363,P=0.138)。浸润病灶与非浸润病灶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0,P=0.156)。浸润病灶SUVmax显著大于非浸润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2,P=0.006)。结论DTF轻中度FDG摄取可反映其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生物学特性,SUVmax有助于判断病灶侵犯邻近器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肿瘤侵润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