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1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对胸部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田丰 韩勇 +3 位作者 赵正源 杨晔 陈连宏 程庆书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10-312,共3页
背景与目的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被认为是除病理诊断之外对胸部恶性肿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18F-FDG PET诊断同病理诊断不... 背景与目的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被认为是除病理诊断之外对胸部恶性肿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18F-FDG PET诊断同病理诊断不符的病例并不罕见。本研究的目的是对18F-FDG PET在胸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作初步评价。方法收集在西安地区行18F-FDG PET检查,并通过手术、经皮穿刺活检、经支气管镜活检、胸水涂片等方法获得病理诊断的胸部肿瘤患者51例。对比其18F-FDG PET诊断及最终病理诊断的结果,并计算PET对胸部恶性肿瘤诊断的功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结果18F-FDG PET诊断与最终病理诊断相符合者共34例,其中真阳性31例,真阴性3例。不符者共有17例,其中假阳性11例,病理诊断分别为:结节病2例,肺结核病6例,肺内炎性假瘤2例,肺隐球菌病1例;假阴性6例。计算得出其各项评价指标分别为:功效率66.67%,敏感性83.78%,特异性21.43%,假阳性率78.57%,假阴性率16.22%,阳性预示值73.81%,阴性预示值33.33%。结论18F-FDG PET仍然是目前诊断胸部恶性肿瘤的较为先进的无创检查技术,但其对某些代谢状态较为活跃的良性疾病如结核等,难以与恶性肿瘤相鉴别。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将PET诊断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18F-FDG PET在胸部恶性肿瘤诊断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胸部恶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代谢肺肿瘤209例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回顾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淑侠 徐卫平 +3 位作者 李东江 侯庆仪 乔穗宪 唐安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05-306,共2页
目的:分析肺肿瘤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 G-PE T)低摄取特征。方法:病理确诊肺肿瘤,回顾性分析PE T代谢表现,以SU V m ax<2.5为低代谢标准,综合分析病例分布特点。结果:21例肺肿瘤低FD G摄取,17例为腺癌。高分化腺癌呈低... 目的:分析肺肿瘤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 G-PE T)低摄取特征。方法:病理确诊肺肿瘤,回顾性分析PE T代谢表现,以SU V m ax<2.5为低代谢标准,综合分析病例分布特点。结果:21例肺肿瘤低FD G摄取,17例为腺癌。高分化腺癌呈低摄取最多,占高分化腺癌病例的40%。结论:低代谢由肿瘤的组织特性决定,多见于腺癌。PE T肺内低代谢病灶解析,要注意排除分化较好的腺癌可能,结合C T病灶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FDG-PET 低代谢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代谢 高分化腺癌 病例分布 病灶特征 脱氧葡萄糖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胡玉敬 边艳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在定位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病灶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另外,病灶的代谢情况能反映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18)F-FDG PET/CT能客观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稳定状态和病灶活动性。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8)F-FDG PET/CT可先于常规影像学检测获得优于细菌学评估的早期治疗疗效。^(18)F-FDG PET/CT实现了从代谢角度探讨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对整合结核病的医学诊疗模式和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结核病诊治中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肺结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其生 路希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21-625,共5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核活动性做出客观评价。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病变的18F-FDG摄取的系列变化可对治疗是否成功做出预测。但由于其价格昂贵等问题,目前该技术尚不具备临床广泛应用的条件;不过基于其技术优势,有望在结核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病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大血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启洁 顾冰洁 +5 位作者 王小琴 陈兴国 苏定雷 袁海 杨磊磊 沈敏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4256-4258,4263,共4页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诊的3例经^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明确诊断的大血管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18F-FDG 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老性痴呆模型细胞移植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8
作者 何婷婷 张锦明 +2 位作者 沈丽 姚树林 田嘉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0-214,247,共6页
目的探讨2-(4-N-11C-甲胺基苯)-6-羟基苯丙噻唑(11C-PIB)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模型验证及监测移植细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Aβ(1-40)海马注射痴呆模型后进行细胞移植,通过行为学、组织学检测及1... 目的探讨2-(4-N-11C-甲胺基苯)-6-羟基苯丙噻唑(11C-PIB)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模型验证及监测移植细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Aβ(1-40)海马注射痴呆模型后进行细胞移植,通过行为学、组织学检测及11C-PIBPET和18F-FDG小动物PET显像,观察显像结果是否与行为学、组织学结果相匹配。结果模型组在Morris水迷宫中的潜伏期显著长于正常组(P<0.01),组织学显示海马CA1及齿状回出现神经元丢失和Aβ沉积,11C-PIB显像中模型组海马区域PIB放射性摄取显著增高(P<0.05),18F-FDG显像中模型组注射侧海马放射性摄取显著低于正常组的同侧(P<0.001)。细胞移植后移植组潜伏期较模型组减少33.7%~51.5%(P<0.01),组织学显示Aβ沉积无明显改变,神经干细胞分化表达神经元核蛋白阳性细胞,并持续6周表达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11C-PIB显像显示移植组与模型组放射性摄取差异无显著性(P>0.05),18F-FDG显像显示移植组与模型组放射性摄取基本一致(P>0.05)。结论 11C-PIBPET成像有助于诊断早老性痴呆并活体监测模型大鼠脑内的淀粉样斑块,而18F-FDG在监测移植细胞短期疗效方面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细胞移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9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相互作用深度效应的校正方法
10
作者 葛红红 柴培 单保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57-2160,共4页
相互作用深度效应是影响PET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效应的各种校正方法进行综述,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校正,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相互作用深度效应 空间分辨力 软件校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肺结核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多 吕平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09-411,共3页
影像学一直是结核病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可以从代谢角度结合形态学层面综合评价结核病的活动性。^(18)F-FDG PET-CT有可能识别出... 影像学一直是结核病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可以从代谢角度结合形态学层面综合评价结核病的活动性。^(18)F-FDG PET-CT有可能识别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中处于亚临床状态的患者。陈旧性结核病灶无^(18)F-FDG摄取的患者复发风险低。^(18)F-FDG PET-CT能早期评估抗结核治疗效果,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降低表明治疗效果好,无^(18)F-FDG摄取可能提示治疗达到了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18)F-FDG PET-CT有望作为抗结核新药疗效评价及确定治疗时间截点的检查方法。本文中,笔者即对^(18)F-FDG PET-CT识别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以及评价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疗效、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与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发射型计算机 结核 诊断 鉴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娇 李剑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成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中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70年代,PET 显像已先后用于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及心脏受体功能等研究[1]。在国外,核素心肌显像,包括PET 或PET/CT 显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2]。82Rb、13N-NH3、15O-H2O 等传统PET 心肌灌注显像剂由于半衰期较短等因素,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18F 由于物理半衰期适中,可以采用配送的方式送达使用科室,所以18F 标记的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造影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示踪剂在肝细胞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何婷婷 田嘉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5-1069,共5页
PET(包括PET/CT)在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PET显像的核心就是参与体内生物代谢活动的各类正电子示踪剂。本文就目前肝癌研究中正电子示踪剂的应用做简要概述。
关键词 肝细胞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放射性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性肿瘤壁结节的影像学检出技术现状研究
14
作者 谢飞扬 邓文祎 薛华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0,共7页
壁结节是预测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的关键影像学特征,CT、MRI、内镜超声成像(EUS)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为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胰腺囊性肿瘤检出的技术手段,但在壁结节检出上各自存在优势及局限性。本文拟对四种医学成像技术在胰... 壁结节是预测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的关键影像学特征,CT、MRI、内镜超声成像(EUS)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为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胰腺囊性肿瘤检出的技术手段,但在壁结节检出上各自存在优势及局限性。本文拟对四种医学成像技术在胰腺囊性肿瘤壁结节检出方面的应用进展及局限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在胰腺囊性肿瘤壁结节这一影像特征上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 壁结节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内镜超声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胡斌 何柳 +3 位作者 李洋 顾程 张晓明 郑立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7-441,447,共6页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BMB)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NHL患者的资料,比较PET/CT和BMB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效能,比较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以及BMB阳性与阴性患者PET/CT参数和血清...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和骨髓活检(BMB)对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NHL患者的资料,比较PET/CT和BMB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效能,比较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以及BMB阳性与阴性患者PET/CT参数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90.5%和66.7%,特异度分别为95.1%和100.0%;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63.6%和81.8%,特异度分别为98.1%和100.0%;T细胞淋巴瘤(TCL)患者中,PET/CT和BMB检出骨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60.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88.0%和100%。DLBCL、TCL患者中,PET/CT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血小板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评估DLBCL骨髓浸润,PET/CT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对于FL和TCL骨髓浸润,PET/CT灵敏度偏低,可作为BMB的补充手段。血小板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可辅助诊断DLBCL、TCL的骨髓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技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18)F-FDG 骨髓活检 骨髓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新技术在间质性肺疾病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江叶海 蒲豆豆 +1 位作者 任占丽 于楠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影像学在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诊断、评估中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CT、MRI、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为ILD诊断与评估提供了客观工具。本文将基于多模态定量影像技术在ILD的应用与探索进行综述。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检查规范
17
作者 解朋 田蓉 +4 位作者 尹雅芙 孙晓蓉 朱小华 霍力 杨吉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共4页
^(18)F-FDG PET/CT是早期精准诊断儿童恶性肿瘤的理想辅助诊断工具。本指南旨在规范儿童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检查流程,为核医学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儿童 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Ki-67、PD-L1表达的关系
18
作者 宋烈晶 徐海青 +2 位作者 詹必成 张垒 胡玉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肿瘤增殖抗原(Ki-67)、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DG PET...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肿瘤增殖抗原(Ki-67)、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和分化程度。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Ki-67、PD-L1表达。将Ki-67≥50%的患者纳入Ki-67高表达组(41例),将Ki-67<50%的患者纳入Ki-67低表达组(31例),对比2组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根据PD-L1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PD-L1阴性组(13例)、PD-L1低表达组(27例)、PD-L1高表达组(32例),对比3组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使用Spearman分析^(18)F-FDG PET/CT参数与Ki-67、PD-L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肺鳞癌患者的SUVmax、MTV、TLG、肿瘤直径均高于肺腺癌患者(P<0.05),TNM分期和分化程度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Ki-67高表达组的SUVmax、MTV、TLG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P<0.05)。经Spearman分析SUVmax、MTV、TLG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t=0.415、0.422、0.409,P均<0.05)。PD-L1高表达组的SUVmax、MTV、TLG高于PD-L1低表达组,PD-L1低表达组的SUVmax、MTV、TLG高于PD-L1阴性组(P<0.05)。经Spearman分析SUVmax、MTV、TLG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t=0.421、0.406、0.432,P均<0.05)。结论:NSCLC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Ki-67、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18)F-FDG PET/CT参数结果判断Ki-67、PD-L1的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腕骨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19
作者 姚文良 张佳卉 +1 位作者 葛岩松 孙虎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748,共1页
患者男,61岁,右手掌疼痛4个月,加重1周;无特殊既往史及家族史。查体:右手掌轻度肿胀,压痛明显,手指活动轻度受限。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外院右手X线片:右手腕骨局部骨质缺损,考虑肿瘤。18 F-FDG PET/CT:右腕头状骨弥漫性骨质破坏,其内见... 患者男,61岁,右手掌疼痛4个月,加重1周;无特殊既往史及家族史。查体:右手掌轻度肿胀,压痛明显,手指活动轻度受限。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外院右手X线片:右手腕骨局部骨质缺损,考虑肿瘤。18 F-FDG PET/CT:右腕头状骨弥漫性骨质破坏,其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图1A);病灶FDG异常浓聚(图1B、1C),最大标准摄取值30.1,周围软组织轻度肿胀。影像学诊断: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伴周围软组织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状骨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Paget病伴淋巴结转移^(18)F-FDG PET/CT显像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刘长青 孔凡华 王晓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67,共2页
Paget病是一种罕见的皮肤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外阴部位,全身其他部位也可发病,可出现远处转移。我们报道了1例老年男性阴囊Paget病伴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18)F-FDG PET/CT表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Paget病是一种罕见的皮肤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外阴部位,全身其他部位也可发病,可出现远处转移。我们报道了1例老年男性阴囊Paget病伴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18)F-FDG PET/CT表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病例男,74岁,阴囊坠胀不适1月,伴阴囊进行性增大、疼痛。查体:阴囊及阴茎发红、肿痛,诊断为阴囊湿疹,给予外用乳膏治疗,症状无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吉特病 乳腺外 淋巴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