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NA抑制弓形虫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余莉 李霞 +3 位作者 郜玉峰 罗庆礼 乔增培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调节作用。方法以弓形虫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编码基因为靶标,合成3对siRNA,以电穿孔的方式将不同的浓度的siRNA转染弓...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调节作用。方法以弓形虫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编码基因为靶标,合成3对siRNA,以电穿孔的方式将不同的浓度的siRNA转染弓形虫。采用荧光定量PCR及[3H]-次黄嘌呤摄入量分别检测弓形虫HXGPRT mRNA及酶合成量。结果在针对HXGPRT编码基因设计的3对21nt的siRNA中,有1对(siRNA415)能明显降低HXGPRT mRNA水平及酶合成量。在转染后24h,4μmol/LsiRNA415电转弓形虫的HXGPRT mRNA水平及[3H]-次黄嘌呤摄入量分别降为模拟电转弓形虫的0.36±0.04及0.51±0.03倍(P<0.05)。结论21nt的siRNA在弓形虫体内能有效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应用将为阐明未知基因的功能和抗弓形虫药物的筛选提供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类/代谢 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RNA 小分子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株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2
作者 余俊龙 汪世平 +10 位作者 何卓 戴橄 李文凯 姜孝新 曾少华 肖小芹 徐绍锐 吕志跃 彭先楚 周松华 刘雪琴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5-672,共8页
根据基因库中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EST(BU803192)以及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载体λgt11多克隆位点邻近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为模板,采用锚式PCR对SjHGPRT基因不完整的3′端和5′端进... 根据基因库中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EST(BU803192)以及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载体λgt11多克隆位点邻近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为模板,采用锚式PCR对SjHGPRT基因不完整的3′端和5′端进行扩增、测序,用电子软件拼接,获得SjHGPRT全长cDNA(1270bp),经序列分析,推断该片段含有编码SjHGPRT基因的完整阅读框,其编码基因与曼氏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SmHGPRT)全长编码基因碱基一致性为82%,其理论推导的氨基酸组成与曼氏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一致性约为83%.将其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上,在大肠杆菌M15中获得准确、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28ku.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对表达产物进行蛋白质印迹检测,在预测位置上出现明显的识别条带.重组蛋白动物免疫保护性结果显示:在虫荷、每克肝卵、每克粪卵和雌子宫内卵数方面,疫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SjHGPRT)全长cDNA成功克隆并在大肠菌中得到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动物免疫保护效果,是一种潜在的具有部分免疫保护性的抗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慧 岳丽杰 杨春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8-954,共7页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PRT)是一种细胞质酶,在体内广泛存在,它不仅参与嘌呤碱基的补救合成途径,而且关系到嘌呤类药物的代谢,是调控该类药物药理效应和毒性反应的关键酶。其...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PRT)是一种细胞质酶,在体内广泛存在,它不仅参与嘌呤碱基的补救合成途径,而且关系到嘌呤类药物的代谢,是调控该类药物药理效应和毒性反应的关键酶。其基因突变可影响酶的活性,不仅可能导致不同临床表现的代谢疾病的发生,而且影响体内嘌呤类药物的代谢。同时,HPRT作为管家基因,是诊断许多疾病的靶点基因。文章概括了HPRT研究的新进展,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HPRT的研究既推动了嘌呤类药物个体化用药的发展及新药物的研发,又促进了HPRT突变相关遗传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 突变 6-巯基嘌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生物信息学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忠 胡薇 +4 位作者 苏谨 马骊 李亦学 冯正 魏东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法获得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结构特征。结果获得了2条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同源蛋白序列;分析了这2条序列的EST丰度、理化性质及蛋白三维结构等信息。结论日本血吸虫至少存在2个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和结直肠癌化疗毒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董秋美 黄赛花 +1 位作者 黎莹 刘建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79-1181,1200,共4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的表达及其同化疗毒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OPRT的表达,同时观察患者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的毒性,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的表达及其同化疗毒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OPRT的表达,同时观察患者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的毒性,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OPRT的表达高于相应正常肠粘膜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直肠癌组织OPRT的表达状况和化疗反应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组织OPRT水平和腹泻的发生呈正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结直肠癌组织OPRT的表达和结直肠患者的化疗毒性无相关;而癌旁正常组织OPRT的表达可以预测5-FU相关毒性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 5-FU FOLFOX6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及其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小方 吴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哺乳动物细胞合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限速酶;Nampt也是一种细胞因子,如作为一种新的具有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模拟胰岛素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调控B细胞分化、延缓中性粒细胞凋亡、参与炎症和免疫应...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哺乳动物细胞合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限速酶;Nampt也是一种细胞因子,如作为一种新的具有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模拟胰岛素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调控B细胞分化、延缓中性粒细胞凋亡、参与炎症和免疫应答。本文就Nampt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 肿瘤 磷酸 核糖 烟酰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在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相关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冯乔 王曼伊 +4 位作者 王平 胡婷婷 乔伟 梁瑜祯 冯乐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9-742,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机体主要能量代谢器官(肝脏、胰腺、肌肉和肾脏)中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表达,探讨Nampt表达和分布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机体主要能量代谢器官(肝脏、胰腺、肌肉和肾脏)中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表达,探讨Nampt表达和分布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分泌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法检测大鼠肝脏、胰腺、骨骼肌和肾脏组织中Nampt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糖尿病组大鼠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大鼠肝脏组织Nampt表达明显增高,Nampt蛋白充满全部细胞质;骨骼肌Nampt蛋白表达使整个细胞呈浓染;肾脏细胞Nampt表达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表达蛋白主要分布于胞浆;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组织Nampt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糖尿病组大鼠胰腺组织几乎未见Nampt表达,Nampt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Nampt在糖尿病状态下大鼠主要能量代谢器官中的表达发生明显改变,且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提示Nampt可能成为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一种特异的指示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 2型糖尿病 链脲佐菌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期间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变化及其与糖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丁洪艳 刘玲 +1 位作者 刘新伟 张光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期间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择期心瓣膜置换术患者36例,于麻醉后5min(T1)、阻断主动脉后5min(T2)、复温后5min(T3)、开放主动脉后5min(T4)、术毕后5min(T...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期间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择期心瓣膜置换术患者36例,于麻醉后5min(T1)、阻断主动脉后5min(T2)、复温后5min(T3)、开放主动脉后5min(T4)、术毕后5min(T5)从中心静脉抽取血标本,检测血清NAMPT、胰岛素水平和全血血糖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NAMP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代谢的关系。结果与T1时比较,T2~T5时患者血清NAMPT、血清胰岛素、血糖和HOMA-IR均明显升高(P〈0.05),且均在L时达到峰值。血清胰岛素水平与NAMPT具有显著正相关(r=0.873,P〈0.01)。结论心瓣膜置换术CPB期间NAMPT和胰岛素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NAMPT可能参与了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 胰岛素抵抗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及其促进酿酒酵母核酸合成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赟 夏天晴 +2 位作者 徐丽丽 李在禄 鲍晓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3,共11页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的降解产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属于药食同源,近年来已在新型食品增味剂、保健品、抗病毒制剂及农用增产剂等方面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目前主要通过发酵法培养微生物获得,然后被酶促...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的降解产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属于药食同源,近年来已在新型食品增味剂、保健品、抗病毒制剂及农用增产剂等方面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目前主要通过发酵法培养微生物获得,然后被酶促转化成多种降解物及衍生物,以满足市场需求。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公认的食品安全性微生物,且核酸含量较高,是理想的RNA生产微生物。微生物系统工程团队(本团队)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强化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有利于提高酿酒酵母核糖体RNA(Ribosome RNA,rRNA)的合成。而从医药角度,IMPDH一直被作为研发抗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药物的靶点。本文综述了IMPDH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酿酒酵母IMPDH的生物学功能、结构、同工酶及表达调控机制,并结合IMPDH与rRNA合成的关联,展望了其在提高酿酒酵母核酸产生中的作用,以期为突破核酸产业的技术瓶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 鸟嘌呤核苷三磷酸 表达调控 核酸 核糖 酿酒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烨 张偌瑜 缪朝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94-798,共5页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命体内200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的辅酶,在很多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哺乳动物NAD合成途径的限速酶,调节着细胞内的NAD水平,是生物体内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和能量代谢的重...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命体内200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的辅酶,在很多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哺乳动物NAD合成途径的限速酶,调节着细胞内的NAD水平,是生物体内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和能量代谢的重要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癌症中,肿瘤细胞为了快速增殖,对细胞内NAD水平的依赖比正常细胞更强。研究表明Nampt有促血管生成活性,支持着一些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Nampt酶活性可起到很好的抗肿瘤作用。这使得Nampt成为近年来药物研究中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靶标,Nampt抑制剂被用于肿瘤化疗干预研究。目前有研究报道的Nampt抑制剂共4个:FK866、CHS828、CB30865、IS001。本文就近年来Nampt抑制剂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ampt调控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 抑制剂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在小鼠心肌梗死后修复中的表达变化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嘉俊 黄成珍 +2 位作者 聂宇 林爱玲 王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6-463,共8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表达变化及其对小鼠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治疗心肌梗死探索新的理论依据与干预靶点。方法:分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给予NAMPT重组蛋白100 ng/ml,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的磷酸化组...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表达变化及其对小鼠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治疗心肌梗死探索新的理论依据与干预靶点。方法:分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给予NAMPT重组蛋白100 ng/ml,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的磷酸化组蛋白H3(pH3)、增殖抗原Ki67表达。将成年C57BL/6j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2组:NAMPT治疗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每组20只,同时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通过结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NAMPT治疗组于结扎线以下通过显微心肌内注射NAMPT重组蛋白0.5μg,PBS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PBS溶液,假手术组仅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通过M型超声检测小鼠术后心功能,取出心脏后Masson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左前降支结扎构建心肌梗死模型的小鼠在术后第2、3天NAMPT的信使RNA(mRNA)均显著下调(P均<0.05)。NAMPT处理原代心肌细胞后,与PBS对照组相比,pH3、Ki67阳性心肌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内注射NAMPT的乳鼠心脏中pH3阳性的心肌细胞较PBS对照组也无明显增多(P>0.05)。心肌梗死小鼠NAMPT给药后,与PBS对照组相比,NAMPT治疗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AMPT治疗组的心重、体重、心重/体重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损伤会导致心肌组织中NAMPT表达水平下调;但外源性补给NAMPT不能改善小鼠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不能减小梗死面积,NAMPT在心肌梗死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增殖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 心肌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与炎症、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梦婕 李新叶 蓝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5-990,共6页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NAMPT)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补救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具有类炎症细胞因子作用,在多种炎症刺激时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还参与...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NAMPT)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补救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具有类炎症细胞因子作用,在多种炎症刺激时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还参与多种疾病的调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期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但NAMPT的类炎症细胞因子作用是否与其调控的NAD+生物合成酶活性有关仍有待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回顾NAMPT的功能、其与炎症、肿瘤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及NAMPT的抑制剂APO866/FK866在肿瘤中的应用,为临床防治上述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 内脏脂肪素 炎症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通过外泌体释放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晨祥 高艺 +6 位作者 王毅 魏韬峰 曾敏 詹天玮 吴明 张纬萍 卢韵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2-682,共1页
目的探索炎症条件下小胶质细胞释放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以缺糖缺氧再灌注(OGD/R)、TNFα和ATP诱导细胞炎症,以经典的蛋白释放途径抑制剂和P2X7受体阻断剂、钙离子... 目的探索炎症条件下小胶质细胞释放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以缺糖缺氧再灌注(OGD/R)、TNFα和ATP诱导细胞炎症,以经典的蛋白释放途径抑制剂和P2X7受体阻断剂、钙离子载体、钙离子螯合剂和磷脂酶D(PLD)途径抑制剂进行干预,并采用普通透射电镜、免疫电镜、超速离心法分离和Western蛋白质印迹检测等方法确定NAMPT的定位和表达。结果 OGD/R和TNF-α诱导的细胞炎症中,(1)小胶质细胞可主动释放NAMPT;(2)NAMPT不经过经典的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释放;(3)胞外ATP可增强炎症条件下的NAMPT释放,且NAMPT释放由P2X7受体和细胞内Ca2+介导;(4)PLD抑制剂正丁醇、PLDsiRNA和PI3K抑制剂wortmannin显著降低OGD/R和ATP诱导的小胶质细胞NAMPT释放;(5)在排除释放性自噬、内体和释放性溶酶体的机制后,以普通扫描电镜和免疫电镜鉴定具有外泌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的细胞外囊泡含有大量NAMPT;(6)以超速离心收集经OGD/R处理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外泌体,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进一步证实NAMPT和外泌体标记蛋白有共同表达;(7)NAMPT相对于外泌体蛋白标记的量保持不变,表明小胶质细胞外泌体中的NAMPT负荷量是一定的。结论神经炎症过程中,NAMPT由小胶质细胞通过外泌体主动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 外泌体 小胶质细胞 缺血再灌注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源性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对波形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晓雅 冯乔 +3 位作者 韦日明 陈叶 胡婷婷 冯乐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7-873,I0001,I0002,共9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过度表达的内源性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对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调控作用,阐明糖尿病并发肾脏炎症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方法:取患严重自发性糖尿病的C57/BL6小鼠肾脏,以野生型C57/L8...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过度表达的内源性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对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调控作用,阐明糖尿病并发肾脏炎症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方法:取患严重自发性糖尿病的C57/BL6小鼠肾脏,以野生型C57/L86小鼠作为对照组,行病理切片和组织荧光染色,应用免疫共聚焦方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内源性Nampt和Vimentin表达及定位;肾小球膜HBZY-1细胞随机分为4组,即0.56mmol·L^(-1)低浓度葡萄糖(LG)对照组、200mmol·L^(-1)高浓度葡萄糖(HG)处理组、HG+FK866组和HG+NMN组;高浓度葡萄糖干预5d后,分别施加FK866(10μmol·L^(-1))和NMN(1 mmol·L^(-1))作用24h后,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源性Nampt、Vimentin、核因子κB p65(NF-κBp65)和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1)表达水平;应用RT-PCR和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细胞Nampt和Vimentin表达水平。结果:与野生型C57/BL6小鼠组比较,严重糖尿病组小鼠肾小球明显萎缩,肾小球细胞内Vimentin表达水平随内源性Nampt表达水平升高而增加(P<0.01);与0.56mmol·L^(-1)低浓度葡萄糖对照组比较,高浓度葡萄糖冲击细胞Nampt、NF-κBp65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irt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HG+FK866和HG+NMN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ampt、Vimentin和NF-κBp65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冲击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过度表达的内源性Nampt能够通过NF-κBp65和Sirt1信号通路促进Vimentin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葡萄糖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 核因子ΚBP65 去乙酰化1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通过外泌体释放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15
作者 陈晨祥 高艺 +6 位作者 王毅 魏韬峰 曾敏 詹天玮 吴明 张纬萍 卢韵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8-428,共1页
目的探索炎症条件下小胶质细胞释放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以缺糖缺氧再灌注(OGD/R)、TNF-α和ATP诱导细胞炎症,以经典的蛋白释放途径抑制剂和P2X7受体阻断剂、钙离子... 目的探索炎症条件下小胶质细胞释放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以缺糖缺氧再灌注(OGD/R)、TNF-α和ATP诱导细胞炎症,以经典的蛋白释放途径抑制剂和P2X7受体阻断剂、钙离子载体、钙离子螯合剂、磷脂酶D(PLD)途径抑制剂为干预,并采用普通透射电镜、免疫电镜、超速离心法分离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等确定NAMPT的定位和表达。结果 OGD/R和TNF-α诱导细胞的炎症中,(1)小胶质细胞可主动释放NAMPT;(2) NAMPT不经过经典的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释放;(3)胞外ATP可增强炎症条件下的NAMPT释放,且NAMPT释放由P2X7受体和细胞内Ca2+介导;(4) PLD抑制剂正丁醇,PLD si RNA和PI3K抑制剂wortmannin显著降低OGD/R和ATP诱导的小胶质细胞NAMPT释放;(5)在排除释放性自噬、内体和释放性溶酶体的机制后,以普通扫描电镜和免疫电镜鉴定具有外泌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的细胞外囊泡含有大量NAMPT;(6)以超速离心收集经OGD/R处理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外泌体,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进一步证实NAMPT和外泌体标记蛋白有共同表达;(7) NAMPT相对于外泌体蛋白标记的量保持不变,表明小胶质细胞外泌体中的NAMPT负荷量是一定的。结论神经炎症过程中,NAMPT由小胶质细胞通过外泌体主动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 外泌体 小胶质细胞 缺血再灌注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余志会 方肆云 +5 位作者 孙铭飞 戚南山 刘文俊 李娟 胡俊菁 廖申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163-172,共10页
寄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原虫,包括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锥虫(Trypanosoma spp.)、疟原虫(Plasmodium spp.)、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和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等,可引起严重危... 寄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原虫,包括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锥虫(Trypanosoma spp.)、疟原虫(Plasmodium spp.)、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和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等,可引起严重危害人类与动物健康以及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原虫病。寄生虫入侵宿主后的发育和繁殖需要大量的嘌呤核苷酸,相应的嘌呤碱基在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对应的嘌呤核苷酸。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是一类参与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重要代谢酶,广泛存在于寄生原虫中。寄生原虫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主要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和次黄嘌呤-鸟嘌呤-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两者在寄生原虫中分别催化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和黄嘌呤核苷酸合成,从而参与寄生原虫的多个生化代谢过程,不仅为寄生原虫核酸生物合成等提供前体物质,还为虫体提供通用能量载体。由于寄生原虫的嘌呤补救途径明显区别于宿主的从头合成途径,且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是寄生原虫嘌呤补救途径的关键酶,因而近年来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成为抗原虫药物候选靶标的研究热点,以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为潜在靶标,特异性筛选、设计抑制剂,并开发抗寄生原虫药物取得重要进展。以利什曼原虫、锥虫、疟原虫和弓形虫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为重点,综述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功能、抑制剂筛选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寄生原虫药物靶标研究与新型抑制剂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原虫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 次黄嘌呤-鸟嘌呤-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 嘌呤核苷酸 药物靶标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7
作者 刘琳 盛佳丽 +1 位作者 卢彦达 郑少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70-157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PARPi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网络检索2015年1月~2023年6月PubMed、Web of Science、Embace、Clinicial.gov中有关PARPi治疗mCRPC... 目的:系统评价PARPi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网络检索2015年1月~2023年6月PubMed、Web of Science、Embace、Clinicial.gov中有关PARPi治疗mCRPC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使用RevMan5.4及Stata17.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18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非PARPi组比较,PARPi组(PARPi联合或不联合抗激素治疗)可提高mCRPC的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HR=0.52,95%CI=0.34~0.78)和总生存期(HR=0.72,95%CI=0.60~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PARPi组1~2级骨痛、背痛、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AR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上述不良反应中与非PARPi组比较,PARPi组中只有恶心和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痛、背痛、中性粒细胞减少、呕吐、腹泻、乏力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PARPi比较,PARPi联合或不联合抗激素治疗可提高mCRPC的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剂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对PC12细胞嘌呤核苷酸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海英 刘英鹰 +1 位作者 刘剑凯 洪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研究吗啡对神经细胞模型PC12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酶与分解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暴露于吗啡不同时间的PC12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腺苷激酶(AK)和腺苷脱氨酶(... 目的:研究吗啡对神经细胞模型PC12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酶与分解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暴露于吗啡不同时间的PC12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腺苷激酶(AK)和腺苷脱氨酶(AD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相应时段对照组相比,PC12细胞暴露于吗啡12及24 h时,HGPRT mRNA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作用48 h时HGPRT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72 h后HGPRT mRNA水平再次升高(P<0.05);吗啡处理的PC12细胞于12和24 h时,AK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作用48 h时AK mRNA水平升高(P<0.05),72 h后AK mRNA水平恢复正常;ADA mRNA水平均表现为轻度降低,12 h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吗啡影响神经细胞嘌呤核苷酸代谢,使细胞内腺苷酸及腺苷水平增高,这可能是吗啡依赖和耐受形成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PC12细胞 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腺苷激 腺苷脱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2',4'-四羟基查尔酮对小鼠尿酸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恺 林华 +3 位作者 高丽辉 刘旭 李玲 牛艳芬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用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对化合物3,5,2',4'-四羟基查尔酮(P40)的降尿酸作用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进行研究。用磷钨酸法测定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用RT-PCR测定脑组织中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肝脏中的磷... 用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对化合物3,5,2',4'-四羟基查尔酮(P40)的降尿酸作用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进行研究。用磷钨酸法测定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用RT-PCR测定脑组织中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肝脏中的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S)和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PRPPAT)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灌胃给予高尿酸血症小鼠P40 2、4、8 mg/kg和阳性对照药别嘌醇1 mg/kg,共给药5次,每天2次,均显著降低血清尿酸水平(P<0.05,0.01),具有显著的降尿酸作用;但对HGPRT、PRPS、PRPPAT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 2' 4'-四羟基查尔酮 高尿酸血症 尿酸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 磷酸核糖磷酸合成 磷酸核糖磷酸酰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吗啡处理对大鼠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剑凯 洪敏 +1 位作者 张家颖 张莲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7-359,共3页
关键词 大鼠 吗啡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 腺苷激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