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盐胁迫下杨树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国旗 张纪林 +2 位作者 安树青 李瑾 王云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7,共9页
对生长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不同土壤盐度下的主栽树种杨树 (欧美杨无性系 6 9杨 )进行了解剖 ,描述了杨树次生木质部结构的特征 ,测量了次生木质部的 16个数量特征 :年轮宽度 (ARW)、导管长度 (VL)、早材和晚材的导管分子面积 (VA)、导管周... 对生长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不同土壤盐度下的主栽树种杨树 (欧美杨无性系 6 9杨 )进行了解剖 ,描述了杨树次生木质部结构的特征 ,测量了次生木质部的 16个数量特征 :年轮宽度 (ARW)、导管长度 (VL)、早材和晚材的导管分子面积 (VA)、导管周长 (VP)、导管直径 (VD)、导管单孔率 (PSV)、导管频率 (VF)、纤维长度(FL)、纤维宽度 (FW)、射线高度 (RH)和射线频率 (RF)。实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土壤盐度胁迫下 :(1)杨树次生木质部形态特征的差别不明显 ,但是组成分子趋向于小型化。 (2 )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的变化比较明显 ,即当土壤含盐量从 0 0 36 %逐渐升高到 0 2 89% ,杨树的年轮宽度变小 ,0 91→ 0 77mm ;纤维长度和宽度的变化分别为 6 93 8→ 5 70 4 μm和 14 9→ 13 5 μm ,射线高度和频率的变化分别为 2 84 3→ 2 4 9 2 μm和 5 8 9→ 75 5mm- 2 ,表明在盐胁迫下杨树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盐度的增加 0 0 36 %→ 0 2 89% ,杨树导管长度减小 ,36 7 6→ 341 5 μm ;在早材和晚材中 ,导管面积变化分别为 15 75 6→ 170 3 6 μm2 和 76 0 1→ 94 7 7μm2 ,导管周长变化分别为 16 7 7→ 195 1μm和 12 0 8→ 14 3 7μm ,导管直径的变化分别为 4 1 8→ 4 3 4 μm和 2 9 1→ 33 1μm ,导管频率的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胁迫 杨树 次生木质部 解剖特征 数量特征 射线高度 频率 导管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杨次生木质部PAL基因的RT-PCR扩增及其鉴定 被引量:14
2
作者 薛永常 李金花 +1 位作者 卢孟柱 张绮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3-197,共5页
A fragment of 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_lyase)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_PCR from poplar (Populus×euramericana cv. “74/76”) developing second xylem mRNA. It was clon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and identified by ... A fragment of 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_lyase)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_PCR from poplar (Populus×euramericana cv. “74/76”) developing second xylem mRNA. It was clon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and identifi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The sequence of the amplified DNA fragment was 565 base pairs. Alignment with the P. kitakamiensis PAL cDNA sequence retrieved from EMBL nucleotide acid database (accession number D30656) showed that the first 400 base pairs in both sequences were almost identical. Therefore the fragment was part of PAL gene. And both of sense and anti-sense expressional vectors were constr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木质部 PAL基因 RT-PCR 鉴定 苯丙氨酸解氨酶 欧美杨10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珙桐与喜树茎次生木质部解剖构造的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凤兰 曹弘瑜 李俊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5-78,共4页
通过对珙桐与喜树茎次生木质部的比较解剖学观察,发现两种植物次生木质部结构中导管的穿孔类型虽然都属于梯状穿孔板,但穿孔的长短和穿孔上的横隔数却存在明显的差别.珙桐的导管梯状穿孔板上的横隔有77条,而喜树只有26条.表明... 通过对珙桐与喜树茎次生木质部的比较解剖学观察,发现两种植物次生木质部结构中导管的穿孔类型虽然都属于梯状穿孔板,但穿孔的长短和穿孔上的横隔数却存在明显的差别.珙桐的导管梯状穿孔板上的横隔有77条,而喜树只有26条.表明两者在系统发育上可能不是处在一个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次生木质部 解剖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花树和海桑次生木质部的生态解剖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鹏 林益明 林建辉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对紫金牛科 (Myrsinaceae)的桐花树 (Aegicerascorniculatum)和海桑科 (Sonneratiaceae)的海桑 (Son neratiacaseolaris)的次生木质部的组织结构和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讨论了桐花树和海桑的木材结构与环境关系 ;它们的导管直径小、... 对紫金牛科 (Myrsinaceae)的桐花树 (Aegicerascorniculatum)和海桑科 (Sonneratiaceae)的海桑 (Son neratiacaseolaris)的次生木质部的组织结构和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讨论了桐花树和海桑的木材结构与环境关系 ;它们的导管直径小、导管数量多、导管分布频率高 ,是对海滨盐渍环境的适应 ,保证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安全性。桐花树和海桑的纤维壁厚度 (W )与纤维腔宽度 (L)的比值 (2W /L)分别为 0 6 7和 0 4 5 ,均小于 1 ,从木纤维 2W /L <1的角度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 海桑 次生木质部 生态解剖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毛白杨次生木质部细胞分化过程中木质素沉积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殷亚方 姜笑梅 瞿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3-669,共7页
本文以高锰酸钾(KMnO4)染色及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两种方法,利用透射电镜技术(TEM)研究人工林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木质部细胞分化过程中木质素在细胞壁上的沉积方式,并讨论了细胞壁结构与木质素沉积之间的关系。观察... 本文以高锰酸钾(KMnO4)染色及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两种方法,利用透射电镜技术(TEM)研究人工林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木质部细胞分化过程中木质素在细胞壁上的沉积方式,并讨论了细胞壁结构与木质素沉积之间的关系。观察结果表明,木质素最早出现在位于初生壁的细胞角隅处,以分散的条形颗粒状沉积。随着S1和S2层纤维素微纤丝(CMfs)的沉积,木质素开始沿初生壁角隅处,向胞间层其它区域和次生壁各层同时扩展,整个木质化过程并不是由胞间层依次向次生壁各层推进。S3层的CMfs沉积后,木质素在整个次生壁开始迅速沉积。次生壁上的木质素主要以不均匀团块状方式沉积,且各层交界处的木质素沉积较少。胞间层沉积的木质素多且较次生壁沉积的更为致密。木质素的沉积方式可能与细胞壁各层纤维素微纤丝骨架的不同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木质 人工林 次生木质部 细胞壁 初生 木质 细胞分化 观察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兴安落叶松次生木质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西平 秦丽丽 +3 位作者 杨利梅 王大帅 郑权 张磊 《吉林林业科技》 2014年第1期40-44,共5页
运用木材解剖图像分析系统和显微照相的方法对人工兴安落叶松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具正常树脂道和受伤树脂道两种类型,前者常见于晚材。落叶松生长轮内的早晚材在干和枝内急变,在根内缓变。早材管胞呈六边形至... 运用木材解剖图像分析系统和显微照相的方法对人工兴安落叶松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具正常树脂道和受伤树脂道两种类型,前者常见于晚材。落叶松生长轮内的早晚材在干和枝内急变,在根内缓变。早材管胞呈六边形至多边形,胞壁常见单列具缘纹孔,偶见对列具缘纹孔;晚材管胞多呈矩形,胞壁鲜见具缘纹孔,通常为单列具缘纹孔。落叶松木射线同时具有单列木射线和纺锤形木射线两种类型,纺锤形木射线中仅含一枚纵行树脂道。纵行管胞与木射线交叉形成的纹孔场为云杉型。从根到干再到枝,管胞逐渐细化,管胞长度逐渐减小,木射线分布由密到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次生木质部 管胞 木射线 具缘纹孔 树脂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次生木质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饶飞 陈虹君 +1 位作者 赵西平 郭平平 《辽宁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1-3,20,共4页
对白桦的树根、树干和树枝3个部位的次生木质部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白桦射线类型为同形射线,但是单管孔和复管孔并存,导管分子壁上具梯状穿孔板,说明白桦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结构进化不同步。白桦树干和树枝内多数为复管孔,星散分... 对白桦的树根、树干和树枝3个部位的次生木质部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白桦射线类型为同形射线,但是单管孔和复管孔并存,导管分子壁上具梯状穿孔板,说明白桦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结构进化不同步。白桦树干和树枝内多数为复管孔,星散分布;树枝内管孔的分布更加分散,管孔直径也比树干内的小得多;树根内的导管在生长轮内局部呈环状分布,多数为单管孔。解剖结构在白桦不同部位存在差异是对生长环境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次生木质部 解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梾次生木质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娜 赵西平 +3 位作者 郭平平 侯鑫淼 赵鹏辉 杨永强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18-21,共4页
该文以毛梾的树根、树干和树枝次生木质部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解剖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梾是散孔材,单管孔和复管孔并存,呈径列星散状分布,射线类型为异型射线;薄壁组织傍管型和离管型均有;树干和树枝导管具梯状穿孔板... 该文以毛梾的树根、树干和树枝次生木质部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解剖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梾是散孔材,单管孔和复管孔并存,呈径列星散状分布,射线类型为异型射线;薄壁组织傍管型和离管型均有;树干和树枝导管具梯状穿孔板,管壁有具缘纹孔,多呈纺锤形;树根导管多呈圆柱形或鼓形,单穿孔,部分导管含有侵填体。毛梾解剖结构在不同部位的差异与各部位的功能作用和生长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梾 次生木质部 解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李、樱桃一年生枝导管细胞的解剖结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广宇 雷巍巍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2S期21-22,24,共3页
以杏、李、樱桃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了其木质部导管细胞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杏、李主要为螺纹导管型,樱桃主要为梯纹导管型;三者的导管细胞均有多层的次生加厚。李导管细胞长度在302.0~340.2μm之间,直径在27.9~32.1μm之间;杏导... 以杏、李、樱桃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了其木质部导管细胞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杏、李主要为螺纹导管型,樱桃主要为梯纹导管型;三者的导管细胞均有多层的次生加厚。李导管细胞长度在302.0~340.2μm之间,直径在27.9~32.1μm之间;杏导管细胞平均长度为347.8μm,平均直径为28.3μm;樱桃导管平均长度为374.6μm,平均直径为34.6μm,杏、李、樱桃导管细胞表现了极显著差异,杏、李导管直径明显小于樱桃。揭示了杏、李树较樱桃树抗旱能力强的生理原因,为研究果树抗性生理和果树分类提供了细胞解剖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导管细胞 次生木质部 细胞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药剂防治梨吉丁虫的药效试验
10
作者 章恒毅 《山西果树》 2010年第3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吉丁虫 药效试验 药剂防治 次生木质部 养分供应 串皮虫 鞘翅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法
11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4-24,共1页
1篇幅一般而言,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所以只要简洁、准确地逐段将文意译出即可,字数难有硬性规定;但普遍的说法是,以150-180个词为宜.2时态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 1篇幅一般而言,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所以只要简洁、准确地逐段将文意译出即可,字数难有硬性规定;但普遍的说法是,以150-180个词为宜.2时态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a.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分别举例如下:Thisstudy(investigation)is(conducted,undertaken)to…Theanatomyofsecondaryxylem(次生木质部)instemofDavidiainvolucrata(珙桐)andCamptothecaacuminata(喜树)iscomp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论文 英文摘要 现在完成时 永恒真理 次生木质部 过去完成时 写法 被动语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萝卜的采收与贮藏
12
作者 吴文忠 李元良 陈守俊 《天津农林科技》 2005年第2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青萝卜 采收 薄壁组织 次生木质部 肉质根 贮藏特性 环境条件 细胞组成 营养成分 适宜条件 食用品质 萌芽 休眠期 生长点 糠心 水分 糖分 抽穗 生理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定量解剖研究新进展
13
作者 郭娟 焦立超 +3 位作者 何拓 马灵玉 姜笑梅 殷亚方 《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04-218,共15页
木材解剖学是研究木材(次生木质部)中各类细胞形态特征、排列、比量、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在木材解剖学框架内,开展木材构造特征定量化研究,实现木材解剖信息的定量提取、挖掘、整合与应用,科学构建木材构造特征与树种生理功能、气... 木材解剖学是研究木材(次生木质部)中各类细胞形态特征、排列、比量、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在木材解剖学框架内,开展木材构造特征定量化研究,实现木材解剖信息的定量提取、挖掘、整合与应用,科学构建木材构造特征与树种生理功能、气候环境、木材性质和加工工艺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推动木材学、林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考古学和物候学等学科的发展。当前,在系统科学的时代背景下,梳理木材定量解剖研究的发展脉络,厘清木材构造特征的结构性和整体性,从系统论视角探讨木材定量解剖研究的涌现性质,有利于促进木材解剖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开创木材解剖学发展新格局。本研究首先介绍木材解剖学的重要发展阶段,针对木材构造特征的共性和多样性,从样品制备、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总结木材定量解剖研究的主要方法,然后分别从木材构造特征与树木系统进化、木材构造特征与气候环境变化、木材构造特征与木材性质及加工利用关系3方面归纳近10年来木材定量解剖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未来发展展望:1)木材定量解剖研究方法的持续性革新迭代,推动木材定量解剖高通量测试与分析平台的研发,为木材解剖学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2)木材信息资源及其共享体系的全球化构建完善,增强木材定量解剖数据的可靠性和共享性,为发展基于数据驱动的木材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重要基础;3)木材定量解剖研究体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底层逻辑和层级架构视角比较木材解剖学与植物解剖学、生态学、木材加工利用等领域的关联与异同,促进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通过进一步开展木材定量解剖研究,加强木材解剖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从木材解剖学角度推动基于数据驱动的木材科学研究新范式的构建与发展,能够为林木培育、森林经营、树木分类、森林碳汇、气候变化、木材生产及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木质部 木材解剖学 定量解剖 构造特征 高通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