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寒桑经霜前后次生代谢物与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
1
作者 吴艳 朴美兰 +3 位作者 刘孝良 张禹 黄静雅 宋策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6,共7页
[目的]为探索霜对北方抗寒桑叶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龙桑1号、吉湖4号、辽育16号、辽鲁11号和辽育8号5个桑树品种的霜前、霜后桑叶为试验材料进行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霜后1-脱氧野尻霉素、槲皮素、异槲皮苷、芦丁、FRAP和DPP... [目的]为探索霜对北方抗寒桑叶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龙桑1号、吉湖4号、辽育16号、辽鲁11号和辽育8号5个桑树品种的霜前、霜后桑叶为试验材料进行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霜后1-脱氧野尻霉素、槲皮素、异槲皮苷、芦丁、FRAP和DPPH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和槲皮素达到显著(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而异槲皮苷、芦丁、FRAP和DPPH下降幅度不显著;绿原酸、总黄酮、ABTS、α-糖苷酶抑制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总黄酮和α-糖苷酶抑制率达到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而绿原酸和ABTS上升幅度不显著。霜前各成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经霜后打破这种平衡,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与其他成分之间成负相关关系,而其他各成分之间均成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经霜后桑叶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槲皮素,经霜后,桑叶中的槲皮素含量平均为0.02 mg·g^(-1),并有2个桑树品种中的槲皮素含量为0.00 mg·g^(-1);受霜影响较小的是DPPH和绿原酸,霜前后分别升高5.19%和下降6.53%。[结论]霜前后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变化为食药用专用品种选育及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霜后α-糖苷酶抑制率在部分品种中有较高的含量,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胁迫 抗寒桑树 次生代谢 抗氧化活性成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果实黑斑病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和次生代谢物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卫士美 李政哲 +3 位作者 李晓庆 李桂荣 马乙芳 纪薇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7-1066,共10页
[目的]通过研究核桃(Juglans regia L.)果实感染黑斑病(walnut bacterial blight)后渗透调节物质、氧化物质、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及次生代谢物的动态变化,揭示核桃抗黑斑病的代谢机制。[方法]以清香核桃(Juglans regia L.Qingxia... [目的]通过研究核桃(Juglans regia L.)果实感染黑斑病(walnut bacterial blight)后渗透调节物质、氧化物质、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及次生代谢物的动态变化,揭示核桃抗黑斑病的代谢机制。[方法]以清香核桃(Juglans regia L.Qingxiang)为试验对象,研究黑斑病对核桃果实发育不同时期渗透调节物质、氧化物质含量、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和代谢途径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核桃果实在感病后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均随黑斑病胁迫时间的延长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随黑斑病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随黑斑病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4CL)活性和木质素、总酚(total phenol,T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活性和类黄酮含量在病程中提升显著(p<0.05)。[结论]黑斑病胁迫下清香核桃果实通过调整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应对病害,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变化促使多种次生代谢物产生,它们共同参与果实对黑斑病的响应与适应过程,该途径在核桃抵抗黑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果实 黑斑病 渗透调节物质 氧化物质 苯丙烷代谢 次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高度对杜香生长及其光合生理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志濠 赵亭亭 +1 位作者 苑晓彤 杨逢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0,共6页
以3年生杜香(Rhododendron tomentosum)为研究对象,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林场内,选取林相整齐、坡面相对均匀的林分,随机设置3个20 m×20 m的平行样地,在各样地内根据五点取样法各设置5个1.0 m×1.0 m小样地;2022年6月3... 以3年生杜香(Rhododendron tomentosum)为研究对象,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林场内,选取林相整齐、坡面相对均匀的林分,随机设置3个20 m×20 m的平行样地,在各样地内根据五点取样法各设置5个1.0 m×1.0 m小样地;2022年6月30日,在样地内随机挑选4个小样地,各选取长势一致的10株杜香设置4个处理组(平茬高度分别为10、15、20 cm的3个处理组,未平茬的1个对照组);按照试验设计,测定杜香植株萌芽及叶片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片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叶片次生代谢产物质量分数,分析平茬高度对杜香生长、光合生理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茬使杜香侧枝、叶片生长得到促进,萌发枝条能力比对照组显著增强。其中,平茬高度为20 cm的处理组,侧枝长度、萌发数量最高;平茬高度为15 cm的处理组,成枝数量、叶宽、叶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组。(2)平茬处理后,杜香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平茬高度为15 cm的处理组的这4个指标显著高于其他组。与对照组相比,平茬处理后叶光合色素的质量分数显著提高。(3)平茬处理后,杜香叶片中的总酚、类黄酮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平茬处理后,杜香叶片中的精油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各平茬处理组差异不显著。(4)综合研究结果,说明平茬处理能够促进杜香萌芽和生长,通过提升杜香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和气体交换能力,进而增强其光合效率,同时调节次生代谢产物的质量分数,以适应平茬处理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香 生长 光合生理 次生代谢产物 平茬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次生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嘉婧 赵淑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8-1953,共6页
在自然界中,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极为丰富,涵盖了多种化合物类型,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酚类等次生代谢产物都是其中的代表,因其蕴含丰富的药理活性,在医药领域为人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源。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我国... 在自然界中,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极为丰富,涵盖了多种化合物类型,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酚类等次生代谢产物都是其中的代表,因其蕴含丰富的药理活性,在医药领域为人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源。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丹参的次生代谢产物同时也是其活性成分,分为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合物和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近年来,由于丹参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野生资源供不应求,多种策略如丹参酮类与丹酚酸类化合物合成通路关键酶解析、转录因子家族转录调控研究和激素诱导次生代谢物合成等已被开展,试图提高丹参材料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确保丹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对丹参次生代谢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次生代谢 转录调控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苔素内酯诱导对枸杞叶片次生代谢物质量分数及抗蚜性的影响
5
作者 王晓丽 李琳娜 +3 位作者 张丽艳 段立清 张玲玲 王淑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8,共6页
为探讨芸苔素内酯(BR)对枸杞的抗虫性诱导,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通过对室内盆栽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苗木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溶液,并测定不同诱导质量浓度和诱导时间的枸杞叶片次生代谢物产量,包括单宁质量分数、... 为探讨芸苔素内酯(BR)对枸杞的抗虫性诱导,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通过对室内盆栽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苗木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溶液,并测定不同诱导质量浓度和诱导时间的枸杞叶片次生代谢物产量,包括单宁质量分数、甜菜碱质量浓度、总酚质量浓度和总黄酮质量浓度,同时观察枸杞蚜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芸苔素内酯诱导显著影响枸杞叶片的次生代谢物产量,1.00 mg/L芸苔素内酯诱导21 d的单宁质量分数、甜菜碱和总酚质量浓度分别是CK的4.78、1.24、1.55倍,0.10 mg/L芸苔素内酯诱导21 d时的总黄酮质量浓度是CK的1.59倍。芸苔素内酯诱导的枸杞叶片使枸杞蚜存活率下降,总若虫期延长,总产仔量降低。综上可知,芸苔素内酯诱导使枸杞叶片次生代谢物产量以上调为主,对枸杞蚜生长发育及繁殖表现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苔素内酯 枸杞 次生代谢 抗虫性诱导 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KY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次生代谢物研究进展
6
作者 罗贵 朱历勇 +5 位作者 谷雷 王洪程 杜旭烨 朱斌 曾拓 王彩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8,共14页
植物次生代谢物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次生代谢途径合成的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其并不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成分,但在植物生存、环境适应、抗逆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WRKY转录因子家族因具有特征性的保守核心序列WRKYGQK... 植物次生代谢物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次生代谢途径合成的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其并不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成分,但在植物生存、环境适应、抗逆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WRKY转录因子家族因具有特征性的保守核心序列WRKYGQK结构域而得名,是高等植物中规模最大且功能最为多样化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界广泛分布。WRKY转录因子通过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应答和化学防御等多种生理过程。文章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与分类,并重点讨论了其在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如萜类、酚类和生物碱)合成中的研究进展。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网络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增强植物抗逆性和改良次生代谢产物品质方面的潜在应用,以期为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植物功能性改良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KY转录因子 植物次生代谢 萜类 酚类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疮痂病菌次生代谢基因簇特异性转录因子挖掘及EaPSTF1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张凌萱 朴静子 +3 位作者 刘丹 郝婧文 李自博 周如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6-362,共7页
痂囊腔菌素(Elsinchrome,ESC)是花生疮痂病菌产生的一种具有光敏活性的苝醌类真菌毒素,为病菌的毒力因子。为了进一步揭示ESC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基础上,开展了病菌次生代谢基因簇特异性转录因子的挖掘、EaPSTF1基因... 痂囊腔菌素(Elsinchrome,ESC)是花生疮痂病菌产生的一种具有光敏活性的苝醌类真菌毒素,为病菌的毒力因子。为了进一步揭示ESC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基础上,开展了病菌次生代谢基因簇特异性转录因子的挖掘、EaPSTF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病菌次生代谢基因簇上共有3个特异性转录因子,其中EaPSTF1全长1305 bp,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长度为43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110.58 kD,理论等电点4.94,亚细胞定位细胞核中,是一个以α-螺旋为主的亲水性蛋白,含有GAL4和AFLR两个Zn(II)2Cys6型结构域。RT-qPCR定量分析表明,EaPSTF1表达模式与毒素累积趋势基本一致,EaPSTF1可能参与ESC毒素的生物合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疮痂病菌 特异性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次生代谢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青钱柳愈伤组织诱导及次生代谢物积累
8
作者 李卓穗 高一琳 +1 位作者 刘寒 尚旭岚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3-545,共13页
为探索激素组合对二倍体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以及继代增殖过程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规律,该研究以二倍体青钱柳叶片为外植体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增殖过... 为探索激素组合对二倍体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以及继代增殖过程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规律,该研究以二倍体青钱柳叶片为外植体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增殖过程中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以总三萜、总多酚、总黄酮、粗多糖产量为指标,采用熵权法筛选优良继代配方。处理2(0.5 mg·L^(-1)6-BA+1 mg·L^(-1)2,4-D+0.2 mg·L^(-1)NAA)下二倍体青钱柳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100%,其次是处理9(2.5 mg·L^(-1)6-BA+1.5 mg·L^(-1)2,4-D+0.2 mg·L^(-1)NAA)和处理5(1.5 mg·L^(-1)6-BA+1 mg·L^(-1)2,4-D+0.4 mg·L^(-1)NAA),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96.67%、93.64%。影响诱导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2,4-D>NAA>6-BA,2,4-D最佳质量浓度为1.0 mg·L^(-1),NAA最佳质量浓度为0.2 mg·L^(-1),6-BA无显著影响;诱导出的愈伤组织颜色有嫩绿色、黄绿色,愈伤组织形态均呈现疏松质地。采用不同激素组合配方进行继代增殖,各处理的愈伤组织生长及代谢产物积累存在差异,同一处理下不同继代增殖过程中愈伤组织生长性状变化也较大;按综合得分排序第1的配方为处理4(0.2 mg·L^(-1)KT+0.5 mg·L^(-1)6-BA+0.75 mg·L^(-1)NAA+0.4 mg·L^(-1)2,4-D),得分为0.44,其次是处理2(0.75 mg·L^(-1)6-BA+0.75 mg·L^(-1)NAA+0.2 mg·L^(-1)2,4-D)和处理6(0.2 mg·L^(-1)KT+1.0 mg·L^(-1)6-BA+0.5 mg·L^(-1)NAA+0.2 mg·L^(-1)2,4-D),综合得分分别为0.31、0.26。处理4下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至第8代时,主要次生代谢物产量普遍达到较高水平,总三萜产量为28.91 mg·瓶-1,总多酚产量为6.89 mg·瓶-1,总黄酮产量为1.77 mg·瓶-1,粗多糖产量为57.45 mg·瓶-1。综上,最佳的二倍体青钱柳愈伤组织诱导配方为MS+0.5 mg·L^(-1)6-BA+1.0 mg·L^(-1)2,4-D+0.2 mg·L^(-1)NAA,继代增殖配方为MS+0.2 mg·L^(-1)KT+0.5 mg·L^(-1)6-BA+0.75 mg·L^(-1)NAA+0.4 mg·L^(-1)2,4-D。该研究可为利用青钱柳愈伤组织培养及进一步的细胞悬浮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愈伤组织诱导 植物激素 继代增殖 次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胁迫对广西道地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9
作者 彭凤 刘颖颖 +3 位作者 余海霞 黄媛 闫志刚 白隆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60-169,共10页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部,为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道地中药材。但广西中药材的道地性研究鲜有报道,限制了药材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以及药用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文章总结近年来生...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部,为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道地中药材。但广西中药材的道地性研究鲜有报道,限制了药材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以及药用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文章总结近年来生态因子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相关研究成果,讨论水分、光照、温度、营养状况、土壤等胁迫条件下中药材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的变化,挖掘有助于药材道地性诠释的科学数据,探寻生态因子对广西中药材道地性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道地药材 药用植物 环境胁迫 次生代谢产物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反苞蒲公英生长以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
10
作者 戴明鋆 史敏晶 +1 位作者 陈玥章 张华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5-1196,共12页
反苞蒲公英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研究光照强度对反苞蒲公英的生长和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可为揭示其次生代谢物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为后续对反苞蒲公英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关键参考依据,而且对建立优质、高产的蒲公英人工栽培体系具... 反苞蒲公英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研究光照强度对反苞蒲公英的生长和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可为揭示其次生代谢物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为后续对反苞蒲公英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关键参考依据,而且对建立优质、高产的蒲公英人工栽培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采用温室分区栽培反苞蒲公英,分别设置4个遮光梯度处理(透光率分别为100%、80%、50%、30%),采收时测定生长相关的各项指标,并分析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糖分、类黄酮、总酚以及木质素等成分。研究结果表明:(1)100%透光率有利于反苞蒲公英的生长和光合效率,该条件下其叶长、根长以及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最高(P<0.05),叶片的SPAD值最大。(2)100%透光率下,叶和根中的总糖和多糖含量均最高。且地下部分中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总糖的含量(P<0.05),地下部分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多糖含量(P<0.05)。(3)50%透光率下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还原糖含量最高。不同遮光处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还原糖含量均差异显著。(4)地上部分的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地下部分类黄酮的含量(P<0.05),且100%透光率下地上部分类黄酮含量最高。(5)地上部分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地下部分的含量(P<0.05),且在100%透光率下含量最高,遮荫后显著降低。(6)地下部分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P<0.05),遮荫降低木质素含量。综上可知,反苞蒲公英类黄酮和总酚主要积累在地上部分中,总糖和多糖主要积累在地下部分,充足的光照更利于这些代谢物的积累以及植株的生长;适当的遮荫有利于还原糖的积累,降低总酚和木质素的含量,增加食用的口感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兼顾药用和食用,反苞蒲公英的栽培条件适宜无遮荫或者轻度遮荫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苞蒲公英 遮荫 光照强度 生长 次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用文冠果叶片性状及次生代谢物含量动态变化
11
作者 卫瑶 戚亚 +2 位作者 周晓娇 翟金庭 王改萍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目的】为优化叶用文冠果人工林栽培条件与调控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3种文冠果无性系叶为材料(Y35、Y1、F1),研究其在5—9月叶片表型指标及总黄酮、总多酚、总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探究文... 【目的】为优化叶用文冠果人工林栽培条件与调控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3种文冠果无性系叶为材料(Y35、Y1、F1),研究其在5—9月叶片表型指标及总黄酮、总多酚、总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探究文冠果次生代谢物含量与叶片性状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文冠果无性系叶表型指标在5—9月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表现为6、7月各表型指标显著高于5月及8、9月(P<0.05)。不同文冠果无性系叶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在6月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总多酚含量整体上在5、6月份较高。根据选育目标,对小叶面积、叶片厚、百叶鲜质量、百叶干质量、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和总皂苷含量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各主成分的综合得分,5个月份排名由前到后依次为6月、7月、8月、9月、5月。对叶片表型指标及主要次生代谢物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叶片厚度与次生代谢物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联系更为紧密。【结论】6月份各叶用指标的综合得分最高,可初步将其确定为叶用文冠果的最佳采样时间;叶片厚度与次生代谢物含量间相关性较强,可优先考虑将叶片厚度作为叶用文冠果高产单株的选优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动态变化 叶片表型特征 次生代谢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SAU03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杀线虫活性
12
作者 刘泽文 蔡腾 +6 位作者 杨玉婷 陈诗琦 李逸彤 刘天颐 王宏洪 毛子翎 单体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2,共12页
本研究旨在为从厨余垃圾降解物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并阐明活性菌株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类型,采用热击稀释法分离厨余垃圾降解产物中的细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联合浸渍法筛选出次生代谢产物丰富的活性菌株,利用... 本研究旨在为从厨余垃圾降解物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并阐明活性菌株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类型,采用热击稀释法分离厨余垃圾降解产物中的细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联合浸渍法筛选出次生代谢产物丰富的活性菌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色谱学和波谱学方法对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测试单体化合物的杀线虫活性。结果显示,从厨余垃圾降解物中共分离得到10株形态差异明显的细菌,其中菌株SAU03含有较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且杀线虫活性最强,经16SrD NA序列分析最终将其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从菌株SAU03中共分离鉴定出9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二芳基醚类化合物(4-{[4-(2-甲氧基-2-氧亚基乙基)苯基]氧基}苯基)乙酸(1)和8个已知的化合物N-乙酰酪胺(2)、环-(L-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3)、环-(D-顺式-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4)、环-(L-羟脯氨酸-L-亮氨酸)(5)、环-(甘氨酸-L-脯氨酸)(6)、苯乙酸(7)、2-氨基苯甲酸(8)和胸腺嘧啶(9)。其中,化合物8在相同处理时间和浓度下的杀线虫活性最好,且在24和36 h对松材线虫的抑制效果强于阳性对照鱼藤酮。本研究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发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厨余垃圾降解产物 次生代谢产物 杀线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霉素对油菜次生代谢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13
作者 陈昳鸥 李玥 +4 位作者 沈嘉怡 项薏冰 陈楠 贾高骏 徐冬梅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5,共8页
抗生素在人类感染性疾病治疗和畜禽水产养殖中大量应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已经被广泛关注。土壤是环境中抗生素重要的汇,随畜禽粪便有机肥农田施用而持续进入土壤环境的抗生素不仅干扰植物氧化应激和次生代谢过程,而且可能... 抗生素在人类感染性疾病治疗和畜禽水产养殖中大量应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已经被广泛关注。土壤是环境中抗生素重要的汇,随畜禽粪便有机肥农田施用而持续进入土壤环境的抗生素不仅干扰植物氧化应激和次生代谢过程,而且可能通过食物链传输构成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本研究以土壤环境中广泛检出的典型四环素类抗生素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水培条件下OTC对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甘蓝型油菜植株生长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浓度(2.00 mg·L^(-1)和4.00 mg·L^(-1))OTC暴露显著抑制甘蓝型油菜根长和生物量,并且油菜幼苗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伴随着OTC诱导油菜幼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大量产生,次生代谢前驱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inolyase,PAL)活性增大,相应的酚酸、芥子碱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抗氧化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升高,表明油菜通过调节酶促和非酶促的次生代谢过程抵御抗生素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油菜 活性氧 抗氧化酶 次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内生真菌Alternaria brassicae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及生物活性研究
14
作者 张宏燕 孙冉 +5 位作者 王思蕊 章玲 孙云鹏 郁阳 刘劲松 王国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7-1084,共8页
本文对丹参内生真菌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从Alternaria brassicae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出24个化合物,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分... 本文对丹参内生真菌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从Alternaria brassicae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出24个化合物,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5-methoxy-6′-methyl-biphenyl-3,3′,4′-triol(1)、altenusin(2)、7-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3)、altechromone A(4)、2-(9-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5)、4′-epi-dihydroaltenuene A(6)、dihydroaltenuene B(7)、(+)-(4′R,5′S,7′R)-altenuene(8)、4′-epialtenuene(9)、methyl nortricycloalternarate(10)、tricycloalternarene L(11)、环(D-亮氨酰-L-色氨酰)(12)、环(L-亮氨酰-L-苯丙氨酰)(13)、环(L-苯丙氨酰-L-缬氨酰)(14)、环(L-苯丙氨酰-L-脯氨酰)(15)、川芎哚(16)、酒渣碱(17)、3-acetyl-5-isopropylpyrrolidine-2,4-clion(18)、L-tenuazonic acid(19)、D-allo-tenuazonic acid(20)、S-N-acetyl phenyl(21)、苯乙基-8-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22)、α-acetylorcinol(23)、苯乳酸(24)。其中化合物1~9为聚酮衍生物,化合物10、11为混源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2~15为环二肽,化合物16~20为生物碱,化合物22~24为苯环衍生物。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Alternaria brassicae分离得到,化合物22和23为首次从链格孢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2、19能够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NO的产生,IC50值分别为19.19±0.37、28.72±1.02、22.55±1.7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内生真菌 芸苔链格孢 次生代谢产物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黄芪生长量和次生代谢物的影响
15
作者 田稼穑 刘鑫海 +4 位作者 朱庆福 廉培勇 连冰 杨俊峰 罗茂 《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为得出黄芪生长期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本文通过正交试验,采用SPSS方差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氮磷钾配比的9个处理组合的黄芪次生代谢物指标和根系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次生代谢物和根指标的综合评价,最优组合为7... 为得出黄芪生长期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本文通过正交试验,采用SPSS方差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氮磷钾配比的9个处理组合的黄芪次生代谢物指标和根系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次生代谢物和根指标的综合评价,最优组合为7号处理即硫酸钾15 g/m2,过磷酸钙30 g/m2,硫酸铵25 g/m2,黄芪多糖34.8 mg/g、总皂苷9.05 mg/g、黄酮4.65 mg/g,根生物量为36.8g,根直径为1.03 cm。硫酸钾对黄芪多糖、总皂苷、黄酮有显著性影响,过磷酸钙对黄芪多糖、黄芪根生物量、黄芪根直径有显著性影响,硫酸铵对黄芪总皂苷、黄芪生物量、黄芪根直径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生长量 次生代谢 隶属函数 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次生代谢物的检测、功能提升及应用
16
作者 周伟 《种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6-19,共4页
小麦中包含丰富的次生代谢物,如黄酮类、酚酸类、生物碱及皂苷类等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炎、抗病及营养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了解不同次生代谢物的检测方法,探讨其功能提升技术,并在开发功能性食品、研究药用价值及小麦育种与品质改良... 小麦中包含丰富的次生代谢物,如黄酮类、酚酸类、生物碱及皂苷类等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炎、抗病及营养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了解不同次生代谢物的检测方法,探讨其功能提升技术,并在开发功能性食品、研究药用价值及小麦育种与品质改良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为小麦功能性食品开发、品种选育和营养品质提升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次生代谢 检测 功能提升技术 功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盐胁迫下月见草生理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非 董晨肖 张玉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118,共9页
以月见草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采取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无NaCl对照和1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以及分别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 mismossea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 以月见草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采取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无NaCl对照和1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以及分别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 mismossea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处理,研究接种不同的AMF对盐胁迫下月见草的生长、生理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以期为增强月见草的耐盐性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与未接种AMF的月见草相比,接种AMF的月见草的株高、根长、基径、地上干质量和地下干质量均显著提高,同时,月见草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总黄酮和总酚的质量分数均显著提高,此外,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也显著增强,然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降低。说明接种AMF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月见草的光合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综合月见草的各个指标发现,接种AMF能够提高月见草的抗盐能力,不同AMF对月见草耐盐性的提升效果不同。其中以接种根内根孢囊霉对提高月见草耐盐性的效果最为显著,摩西斗管囊霉次之,幼套近明球囊霉的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见草 丛枝菌根真菌 盐胁迫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翠婷 李先宽 +2 位作者 王广苹 马琳 张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7,共8页
【目的】探索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初步了解杠柳盐耐受范围及盐胁迫对杠柳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作用。【方法】以培养30 d的杠柳实生苗为材料,测定不同盐浓度[0(CK)、0.2%、0.5%、1.0%、2.0%]处理后,杠柳幼苗的生物量... 【目的】探索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初步了解杠柳盐耐受范围及盐胁迫对杠柳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作用。【方法】以培养30 d的杠柳实生苗为材料,测定不同盐浓度[0(CK)、0.2%、0.5%、1.0%、2.0%]处理后,杠柳幼苗的生物量及总甾体成分、强心苷类成分(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及杠柳苷元)、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杠柳幼苗在中低浓度盐胁迫下生长良好,且地上部分干鲜质量及地下部分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干湿比也均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植株体内的主要有效成分如总甾体、强心苷类的含量在中等盐胁迫浓度作用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则在高浓度盐胁迫下显著增加。【结论】杠柳具有较强的耐盐性,且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盐胁迫可显著提高杠柳幼苗根、茎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 盐胁迫 生物量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植物次生代谢物防控设施大棚辣椒烟粉虱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巍 张振 +3 位作者 张含 李靓靓 陈丽潇 曹堃 《湖北植保》 2024年第6期9-11,20,共4页
烟粉虱是辣椒的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及品质。本文综述了我国利用诱集植物和趋避植物防控辣椒烟粉虱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辣椒 烟粉虱 植物次生代谢 设施大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次生代谢产物结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新静 杨旭 +3 位作者 孟德尚 王梦晗 王磊 刘振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5-47,共13页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不仅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和油脂,还含有大量的活性次生代谢成分,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多种生物活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综述了...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不仅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和油脂,还含有大量的活性次生代谢成分,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多种生物活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综述了近年来大豆中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的结构及活性化合物的功能及作用机制。鉴定得到的大豆异黄酮类共12个,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等发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骨质疏松症、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抗肿瘤、抗中风、神经保护、保肝等作用。鉴定得到的皂苷类化合物共30个,具有抗炎、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肥胖、预防糖尿病以及抗肿瘤等作用,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NF-κB、MAPK、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和Nrf2等,这些次生代谢产物间因结构存在差异,活性侧重点不同,大豆异黄酮主要体现为植物雌激素活性,而大豆皂苷则以抗肿瘤、抗炎等为主。旨在为大豆次生代谢产物的深入挖掘提供依据,为大豆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次生代谢产物 大豆异黄酮 大豆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