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波可控震源组合激振效果分析
1
作者 黄志强 游正涛 +4 位作者 李刚 付铭威 王若豪 帅军 张国旭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2,共8页
受振动器结构限制,横波可控震源激振时存在下传大地能量低和横波信号下传深度浅等问题。为此,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创新性地研究了不同组合的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对激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基于三维九分量资料和两大组合类型,考虑了8种... 受振动器结构限制,横波可控震源激振时存在下传大地能量低和横波信号下传深度浅等问题。为此,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创新性地研究了不同组合的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对激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基于三维九分量资料和两大组合类型,考虑了8种组合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激振方式,建立了振动器-大地有限元模型,构建了组合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激振效果评价体系;其次,基于该评价体系,详细地分析了各种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组合激振方式对大地的下传能量、横波信号下传深度和组合激发波间的相互干涉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个横波可控震源,两台SHY横波可控震源并排组合同向激振时,传入大地能量提升86.36%,大地粒子位移振幅平均提升73.40%;两台SHX横波可控震源单排组合同向激振时,传入大地能量提升97.48%,大地粒子位移振幅平均提升58.61%,较大幅度地提升了激振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横波可控震源激振效果提供指导,也可为横波可控震源组合激发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可控震源 组合横波振动器 组合激振效果 地震勘探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和TOPSIS法的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疲劳寿命优化
2
作者 陈振 冉庆杰 +3 位作者 英晓洋 陈能鹏 魏超成 王乔木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0,共9页
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作为页岩气勘探中的关键部件,其疲劳寿命直接影响可控震源的使用寿命和勘探精度。然而,传统的振动器平板疲劳寿命优化方法未考虑平板与平板齿间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导致平板结构在抗疲劳优化设计方面效果不佳。为... 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作为页岩气勘探中的关键部件,其疲劳寿命直接影响可控震源的使用寿命和勘探精度。然而,传统的振动器平板疲劳寿命优化方法未考虑平板与平板齿间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导致平板结构在抗疲劳优化设计方面效果不佳。为此,使用局部灵敏度法对平板疲劳寿命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焊接残余应力为影响疲劳寿命的关键因素。随后,建立了平板的各向最大焊接残余应力与焊接速度和焊接层间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以各向最大焊接残余应力为约束,以疲劳寿命为优化目标,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最后,利用NSGA-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获取Pareto解集,并结合熵权法和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确定最佳优化方案:焊接速度为10.23 mm/s,焊接层间温度为105℃。结果表明,优化后平板的疲劳寿命为10.23年,相比优化前提高了17.72%。研究结果可为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的疲劳寿命优化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方法和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可控震源 振动器平板 疲劳寿命 焊接残余应力 NSGA-Ⅱ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焊接残余应力的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振 陈能鹏 +3 位作者 冉庆杰 王乔木 魏超成 鞠浩文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振动器平板是耦合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与大地的关键媒介,而平板齿与平板的焊接部位在地震波激发工况下受力复杂,易发生疲劳失效,导致平板的使用寿命较低。针对传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不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问题,采用等应变原理建立应力... 振动器平板是耦合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与大地的关键媒介,而平板齿与平板的焊接部位在地震波激发工况下受力复杂,易发生疲劳失效,导致平板的使用寿命较低。针对传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不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问题,采用等应变原理建立应力耦合准则,并对平板焊接焊缝危险部位开展焊接残余应力与工作载荷应力的耦合计算。随后,基于修正的S—N曲线和耦合应力谱,采用Miner准则分析平板在焊接残余应力与工作载荷应力耦合作用下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在焊接残余应力与工作载荷应力的耦合作用下,平板发生疲劳破坏的工作寿命为8.69a,与实际8a工作寿命的相对误差为8.6%。耦合焊接残余应力的振动器平板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为横波可控震源的维护与优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可控震源 振动器平板 焊接残余应力 工作载荷应力 应力耦合 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大地耦合振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彭珣 郝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9-1358,共10页
横波可控震源与大地之间的耦合振动关系复杂,涉及非均匀接触、土壤弹塑性、摩擦、埋深等多种非线性影响因素,但现阶段尚未见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大地耦合振动实用模型及其响应特性的系统研究。为此,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考虑多种非线性... 横波可控震源与大地之间的耦合振动关系复杂,涉及非均匀接触、土壤弹塑性、摩擦、埋深等多种非线性影响因素,但现阶段尚未见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大地耦合振动实用模型及其响应特性的系统研究。为此,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考虑多种非线性影响因素的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大地耦合振动三维数值仿真模型,从接触界面应力分布与变形、振动输出力、激发应力波传播以及能量传递特性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振动器—大地耦合振动响应特性,同时研究了土壤类别、弹性模量、黏度等地表条件参数对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受加载方式及土壤塑性变形的影响,振动器两侧平板与大地的接触不对称,易引发平板的局部脱耦;振动器的有效水平输出力仅为接触力的一部分,其应力波曲线存在明显的谐波畸变;振动器传递给大地的有效能量较有限,耦合系统的有效能量传递率很低;土壤参数对振动器的输出以及能量传递特性影响显著,振动器在黏土中的激发效果更好,土壤弹性模量是振动器平板是否脱耦的主控因素,土壤黏聚力的增加能显著改善系统的能量传递特性。因此,利用数值模拟可有效分析振动器—大地耦合振动响应,可为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结构设计及优化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可控震源 振动器—大地耦合振动 响应特性 有限元法 仿真模型 地表条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焊后热处理的可控震源平板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5
作者 陈振 王乔木 +4 位作者 黄志强 张森吉 敬爽 郝磊 帅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9-1369,共11页
为提高可控震源平板(Seismic Vibrator Baseplate,SVB)在激振过程中应力响应与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综合考虑了SVB的焊接残余应力和焊后热处理问题,并按照焊接、热处理和SVB激振的顺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别构建了SVB焊接模型与... 为提高可控震源平板(Seismic Vibrator Baseplate,SVB)在激振过程中应力响应与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综合考虑了SVB的焊接残余应力和焊后热处理问题,并按照焊接、热处理和SVB激振的顺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别构建了SVB焊接模型与SVB-大地耦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使用MARC软件对SVB进行了焊接模拟和热处理分析,并对焊接热处理后的SVB进行了应力响应分析。此外,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应用Miner理论,通过修正S-N曲线对SVB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热处理后,SVB的整体应力显著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最大应力从689.1 MPa下降至400.2 MPa,应力释放超过41.92%,显著提高了SVB的疲劳强度。在激振时,SVB的应力增加且分布不均匀。其中,SVB齿尖处的最大应力上升至595.6 MPa,SVB齿焊缝区域的应力达到434.4 MPa。通过修正S-N曲线法计算得到SVB的疲劳寿命为9.57 a,与现场统计的8.71 a相比,误差为9.87%。研究可为SVB的结构设计与寿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横波可控震源平板 有限元分析 疲劳寿命预测 修正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